首页 > 历史 > 卫青平素谨小慎微但其军事能力却不可低估

卫青平素谨小慎微但其军事能力却不可低估

卫青的能力不容小觑,但为人太过谨慎谦卑,给人循规蹈矩的感觉。他之所以如此行事,可能同其低下的出身有关。卫青原本是汉武帝姐姐平阳公主家的一个骑奴,只是由于同在平阳公主家做婢女的姐姐卫子夫得幸于汉武帝,因此才有了他出人头地的机会。

从表面上看,卫青的晋升之路可能是裙带助推,而汉武帝又有好用“内人”的风格。而实际上,卫青最终位高权重,赫列三公,同他自身的努力,即在对匈奴作战中的卓越表现是分不开的。所以,细数分析,卫青同后来完全靠裙带关系上位的贰师将军李广利截然不同。

那么,为什么有人认为卫青在对匈战争中的能力一般呢?其实这是一个历历没有被“折射”的现象,好比是一束阳光,如果不放在三棱镜下,永远看不到是由七种颜色组成。

历史背景掩盖、忽视了事实

匈奴对中原的威胁一直存在,而到了秦汉时期尤为突出。原因就是从战国末到西汉初,匈奴也发展到了鼎盛。而在这个时间段,中原大地正好经历了两个因战乱而无暇北顾之期,一个就是秦并六国的收官之战;另一个为秦末农民起义及楚汉战争。因此,匈奴以上述两点为契机,将势力范围先后、渐次南扩。

秦始皇

而当中原王朝局势稳定后,必会遏制匈奴侵吞边地,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比如,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及公子扶苏将匈奴赶出河套平原,并修筑长城,屯兵驻守。因而,迫使匈奴对于中原的滋扰暂告一个段落。

但是当秦朝陷入内乱后,长城军团悉数撤回内地平乱,而匈奴又开始跃马扬鞭于中原边境。到了楚汉战争时期,匈奴已经完全控制了河南地(河套平原)及河西走廊一带,并且还有随时南下的意图。

高帝五年(前202年)底,楚汉之争结束,刘邦建汉。高帝七年(前200年)秋,匈奴便大举进攻马邑(今山西朔州)。汉高祖为于国内诸侯王面前立威,同时也想一展当年蒙恬雄风,所以率30万大军北上迎战。众所周知,战争的结果差强人意,高祖被困白登山七天七夜。

突围后,刘邦遂改变对匈奴策略,由军事对抗变为“和亲”开道的和平共处。此后,历经惠帝刘盈、吕后临朝、文景治世直到汉武帝亲政后的元光二年(前133年),整整67年时间,汉朝多以示弱,从来没有主动出击过匈奴。

那么,汉朝在这67年里在做什么?其实只做了一件事情,即用黄老学说“清静无为”地攒钱。攒了多少呢?堆积如山,串钱的绳子都蚀断了,以至于一提即散。而且不光是钱,还有粮食、战马等战略物资更是多得无以言表。因此,当时汉朝的富庶似乎使人产生了攻打匈奴的“强迫症”,好像不反击匈奴倒成了一种浪费。

漠北之战示意图

而从元光二年(前133年)的马邑之谋开始,到元狩四年(前119年)的漠北之战结束,汉匈战争暂进尾声,双方甚至一度出现妥协。而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有两点:一、匈奴遭受重创,实力衰减,遁形于漠北深处;二、汉朝耗费甚巨,国库几近空虚,现入不敷出,民生现疲弊端倪。

汉朝拼尽67年积淀去打了匈奴,同时秦朝只休整6年就将匈奴赶跑。两个现象映衬出部分人的一个观点:汉朝靠国力碾压,才打败匈奴,而作为统帅的卫青,却作用平平。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并不是。

卫青在汉朝对匈奴作战中的作用

汉武帝一直有对匈奴使用武力的决心,但是质疑声此起彼伏,阻拦的力量也是四面而来。因为没有人认为汉朝能击败匈奴,反而还会激怒对方,引火烧身。

建元六年(前135年),汉武帝的祖母窦太后去世,这于他来说等于是对匈奴作战最大的障碍消失。因此,元光二年(前133年),汉武帝策划了著名的“马邑之谋”。但是,汉武帝的牛刀小试,不仅没有复制战国大将李牧围歼匈奴的成功,反而给予了自己很大的信心打击。

沉寂四年。元光六年(前129年),汉武帝派卫青、李广、公孙敖、公孙贺各率一万骑兵,分四路出击匈奴。此战,汉武帝寄予厚望。结果,公孙贺转了一圈,完好无损归来;李广损兵折将,还被活捉,最后靠装死麻痹匈奴得以逃脱;公孙敖折损七千人马,狼狈败归;卫青直扑龙城,斩首俘虏七百余名匈奴士兵。

卫青

因此,正是卫青的突出表面,让一度陷入失望的汉武帝重振信心。因为卫青的胜利,打破了匈奴不可战胜的神话,同时也堵住了朝野上下那帮反战大臣们的悠悠之口。更为重要的是,汉武帝从这次失败中总结教训,及时做出战略调整,即由“漫无目标”地寻歼匈奴到针对性的围歼。

元朔二年(前127年),汉武帝发动河南之战,卫青、李广、李息三路大军出击盘居于河南地(河套平原)的匈奴。卫青同样表现抢眼,斩杀匈奴数千人。最终匈奴白羊王与楼烦王遁逃,俘虏匈奴士兵数千人,夺牛羊等牲畜百万余头,收复河南地。汉武帝龙颜大悦,卫青授封长平侯。

接下来,汉朝对匈奴的战争顺风顺水,逢战必胜,而卫青总能独当一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元前121年,河西之战完胜匈奴后,汉武帝开始布局漠北之战,有望彻底解决匈奴问题。

元狩四年(前119年),依旧是卫青挂帅,统领骠骑将军霍去病、前将军李广、左将军公孙贺、右将军赵食其、后将军曹襄于漠北围歼匈奴单于主力。结果虽大胜匈奴,但李广、赵食其没有进入既定作战位置,因此汉武帝的收官之战遗憾收场。但责任并不在卫青,因为他的略部署并没有失误,只能归咎于一些偶发因素。

刘彻

漠北之战过后,汉、匈双方不再针锋相对,而汉武帝又将关注点放在了年轻有为的霍去病身上,因此卫青回归平淡。再加上他低调的处世风格,以至于一直以“默默无闻”示人。元封五年(前106年),卫青去世,谥号忠烈,陪葬茂陵。

战争虽然拼的是国力,但仅靠国力不可能打败对手。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三国时期有三场著名的战争,即官渡、赤壁、夷陵,这三场战争全部是以弱胜强。如果靠实力碾压,那么袁绍必吞并曹操;曹操必横扫孙、刘联军;而刘备必摧毁东吴。然而,结果恰好相反,强者反被弱者打得一蹶不振。

所以,汉朝对匈奴的胜利也不是单纯的国力碾压,而是汉武帝运筹帷幄,卫青临战发挥,双方共同缔造“决胜千里”的局面。而卫青发挥的是“定海神针”的作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47514.html
上一篇明朝,德庆割了那些地方给郁南?西山大峒并非泷水县地
下一篇学生问语文老师,古时候的“诛九族”,哪些人会受到牵连?

为您推荐

汉朝版我不是药神!一个医生犯了罪,结果却导致汉朝为其更改法律

汉朝版我不是药神!一个医生犯了罪,结果却导致汉朝为其更改法律

公元前167年,汉朝发生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司法案件。这一年,有一个山东那边的医生,犯了法,直接被抓进了大牢。后来经过审判之后,按照当时的法律,这个医生被判处了肉刑。所谓的肉刑,就是指对人的肉体施以刑罚。一般会在脸上刺字,或者砍去鼻子和双足,反正就是得从犯人身上拿走点东西。得知这个判决结果之后,这个名叫
飞将军李广的三个儿子,都是怎么死的?他的小儿子死得最可惜

飞将军李广的三个儿子,都是怎么死的?他的小儿子死得最可惜

李广是西汉名将,一生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虽然败多胜少,但是,因为勇猛善战,箭法高超,被匈奴称为“飞将军”,多次避开李广,躲着走。史书记载,避之数岁。即使与李广军队相遇,匈奴也是不敢大意,集中火力,因此,李广与匈奴作战,多次吃了大亏。其中,有一次,李广寡不敌众,还被匈奴活捉了,匈奴把李广放在一张网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