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张士诚:得民心,却不得天下,18条扁担打败元朝,为何输给朱元璋

张士诚:得民心,却不得天下,18条扁担打败元朝,为何输给朱元璋

元朝末年,一个饱受生活摧残和朝廷压榨的苦命草根,正盘算着反正现在的生活与苦海无异,不如放手一搏,说不定换得一世富贵。他就是出生低微,靠运盐船为生的张士诚。

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就是1353年正月,张士诚联合另外十七名盐民在草堰场歃血为盟,他们手中没有任何可以算作兵器的物件,有的只是平时用来谋生的十八条扁担。

这些扁担诉说着他们受过的压榨和苦难,坚定了他们放手一搏的决心。于是扁担打死恶霸,开仓分粮于百姓,火烧粮仓,一场起义正式拉开序幕。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拿起扁担想要逆天改命

一个统治阶级必将走向衰败的标志就是对待百姓的政策变得苛刻,上层腐败,有苛政即有横征暴敛,即有暴官。元朝末年,这一情形就愈演愈烈,集中表现在对江浙富庶地方的重征盐引。

张士诚就是在当时的东南沿海泰州生活,泰州每到盛夏就会遭遇台风袭击,盐民生活困难加上政府不断地搜刮,造成怨声载道,民怨极深。

张士诚“少有膂力,负气任侠”,他迫于生计走私贩盐,即使如此,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

贩卖私盐风险极高,并且会受到那些富贵人家的敲诈勒索,有时不仅挣不到钱还被打骂,即便如此张士诚在当地仍旧有着仗义疏财,头脑灵活的好名声,在当地的盐民中有很高的威信。

此时的他善良而又简单只想想尽办法过上好日子,能帮助一些人就帮助一些人。

终于张士诚凭着平日积累的人气与自己的弟弟联合其他十七人揭竿而起,此后在盐丁们的推举下成为首领攻下泰州,而后攻取兴化,占据高邮,自立为王,称“诚王”。

经过几年时间,这一支当初由十八个扁担盐工建立起的散兵游勇起义军已经发展到数万人,并且统治了江浙最为富庶的一带。

经过张士诚体恤百姓疾苦的减免赋税的政策以及在张士诚统治期间少有战乱这一带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人口得以增加。

张士诚在实力进一步得到巩固后又自立吴王,设立宫殿,颁行一些制度措施,可以说到这里他当初的小理想已经实现了,自己的日子好过了嘛,当地百姓的日子也跟着他一起好过了。

为政体恤百姓,深得民心,却选择自我躺平,坐失良机

在张士诚鼎盛时期,他占据着纵横两千余里的地盘,有着数十万的将士,设立了文官武将,还不乏当时的名流文人效力。

他建立的政权代表了广大盐民和当地底层人民的利益,革除元朝的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促进农业发展,那些流浪外地的贫苦百姓都争相投奔。

他更是派军队与当地农民一起,开垦荒地,并减免当地农民一年的赋税,把地主粮食分给贫民,并把当年农民已经上交的赋税的四成返还给农民。等等事件说明张士诚在初期确实还是将自己的使命和初衷牢牢记在心上。

在文化建设上,他积极发展教育,整饬民风,设立学士员,开办弘文馆,并且为学子免费提供饮食津贴,选拔人才,招贤纳士。

当时外边的情况是元朝政权衰败之势摧枯拉朽,自顾不暇;朱元璋和陈友谅二虎相争,朱元璋主动写信求和张士诚。

可以说,此时的张士诚简直是拥有天时地利人和,并且深得民心,所在地经济发达,应该是各方面都占有优势。

但是,这时候张士诚居然选择了自我躺平,专心享受此刻的富贵生活。他不想过问政务,更没有认真分析当下局势瞅准时机制定合适的军事进攻方略。

他附庸风雅,却对攻城掠地顺其自然,治军上也是烂仁慈,不论功过导致将士上下不认真对待战争,不肯服从命令。

他在对待陈友谅一起攻打夹击朱元璋的邀约也是极其的敷衍,坐山观虎斗却没等来渔翁之利。张士诚与朱元璋对峙数年,如果此时抓住机会想来必是另一段历史。

兵败身死,无缘问鼎天下

张士诚的地盘和朱元璋紧邻,张士诚多次派兵攻打常州江阴等地无功而返,朱元璋多次攻打绍兴湖州,杭州也没有成功。

二人对峙的转折点就在朱元璋打败了陈友谅后马上就举全部之力极力对付张士诚。这时张士诚才慌忙应战,淮北一带尽数落入朱元璋之手。

1366年,朱元璋以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二十万精兵,集中主力消灭张士诚。二位得力主将,加上朱元璋英明的疲劳消耗战术,张士诚的主力精锐部队尽数投降,苏州成为孤城三面被围。

此时朱元璋并没有想要杀掉张士诚,而是希望通过招降收掉苏州,但是张士诚始终不肯投降,多次突围都失败。

直到1367年,粮食消耗殆尽,他自己抱守忠义他干不出从老百姓嘴里抢吃的的龌龊事,即使最困难他都没想过要牺牲百姓利益成全自己的一己私欲。

张士诚最终考虑百姓利益,他自知天命不在自己,多次突围不成功后,妻子殉国,张士诚在被朱元璋送往应天府的途中绝食,并最终上吊自杀。此时,这位草根好人一生终结。

直到他去世后多年,明朝建立多年苏浙一带民间多有纪念他的习俗和活动,如吃“酒酿饼”,烧“九四香”等。

也许他自己也没有想到,当初抄起扁担为自己谋求一份好生活,造福一方百姓的简单念想竟然演变成了一方势力,并能与当时最强的势力一较高下,对峙数年,最终与天下失之交臂。

回头想想这一生,他会懊悔吗?如果时光倒流他会抓住时机,他能力争成为皇帝吗?当初手无寸铁的十八人,是一支文化和军事素质都不强的队伍,数次打败元朝军队,让元朝政府对他大加封赏。

直到发展壮大成一股强大力量建立起地方政权,保一方经济发展,他执政初期,励精图治,不可谓不成功,但是为何会败于朱元璋?

从两股势力领导人个人能力和性格来看,朱元璋做事勇猛,快准狠,而且心思谋略颇深,对天下志在必得。

而张士诚空有一腔侠义,少了一股狠劲,并且起兵之初就没有立下宏远壮志,没有长远目标,导致后期上上下下都有点不思进取安于现状。

从军事力量组成来看,朱元璋麾下将帅徐达、常遇春等个人能力均碾压张士诚不务正业、不知轻重的弟弟和骄奢淫逸的女婿。

而且徐达、常遇春都胸有大志骁勇善战建功立业心切,反观张士诚,治军奖惩不明,自身作战斗志松散致使将士作战亦没有成败荣辱和生死压迫战斗力不佳。

由于自身局限性他在争夺之战中失败了,但是于众多百姓心目中他无疑是成功的。

他能成为一方起义领袖足以见得是有胆识有想法的,他的施政措施也证明了他的才能,也许是性格决定了命运,他对自己没有足够自信,导致安于享乐,没有长远动力,最后唯有剩下扼腕叹息。

历史回形针(ID:qiantan2016)

经济 | 历史 | 文化 | 管理

生活,就是心怀最大的善意在荆棘中穿行。

即使被刺伤,亦不改初衷。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51436.html
上一篇黄继光的手帕上绣着“可爱祖国”!70年过去了,仍有无数人替他喊“到”!
下一篇我军第一支“解放军”,纵横两国四省,打遍日军、蒋军、法军

为您推荐

阿合马:元朝丞相,忽必烈宠臣,被30斤重铜锤砸死

阿合马:元朝丞相,忽必烈宠臣,被30斤重铜锤砸死

1282年,丞相阿合马迎接真金太子回京,王著从袖子中拿出30斤重铜锤,将阿合马的脑袋砸碎。阿合马,元朝平章政事,位列丞相,主管财政。忽必烈时代,阿合马、卢世荣、桑哥,都是“理财”能手,结果都很惨。客观看待,阿合马很有能力,但元朝“儒臣”派与“理财”派斗争激烈,忽必烈又奉行扩张政策,阿合马成为斗争的牺牲品。
多次被朱元璋称赞高风亮节的刘伯温,为何还是不能避免被害结局?

多次被朱元璋称赞高风亮节的刘伯温,为何还是不能避免被害结局?

文|赵立波题记:先生此去归何处?朝入青山暮泛湖。这是朱元璋亲自给刘伯温的一首诗,希望他能过上这样的美妙生活。洪武元年,刚刚诞生只有八个月的大明帝国万事待理之际,朱元璋刚刚大封功臣不久,就收到了刘基请求“告归”的上疏。临行前,刘基书面向朱元璋郑重提出两个建议,算作临别赠言。第一件是不建议朱元璋将都城定都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今天都知道明末党争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明末党争的主角就是东南士人组成的东林等党,从某种程度上说东南士子坑死大明朝也不为过。其实在有明一代,尤其是明朝初期,朱元璋特别痛恨东南人,尤其是江苏人,对他们采取极度压制态度。因为元末诸义军中,张士诚占据江苏,采取文治手段,颇得江苏士子、百姓的拥戴,给朱元璋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