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先帝驾崩,新君是先守孝还是先登基?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先帝驾崩,新君是先守孝还是先登基?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史记 秦本纪》:五十六年秋,昭襄王卒,子孝文王立......孝文王除丧,十月己亥即位,三日辛丑卒,子庄襄王立。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其次子安国君嬴柱成为秦王,嬴柱为其父秦昭襄王守孝整整一年,于十月己亥日正式即位,嬴柱就是秦孝文王,但是他在位仅仅三年,就暴病而死,他的儿子庄襄王即位。

秦孝文王嬴柱就是先守孝后登基的,而且守孝守了整整一年,结果正式登基后,三天就去世了,最终他的谥号是孝文,孝字代表他对父母很孝顺,文字代表他道德博厚,但是,国不可一日无主,秦昭襄王去世之后,秦孝文王实际上就已经是秦王了,只是没有正式登基而已,秦国的大小政事都得由秦孝文王来处理。

秦孝文王为秦庄襄王守孝一年

百善孝为先,这是华夏的传统文化,从古到今都是如此,即使是皇帝,在先帝去世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守孝,然后才是其他,哪怕是形式上的守孝,东汉与西汉的所有皇帝谥号中都有一个孝字,汉朝以孝治国,并且影响了后世所有的朝代。

实际上守孝的礼节五服的服期共有五种,分别是:斩衰三年、齐衰一年、大功九月、小功五月、缌麻三月,前面两个字是与守孝的人与先人的亲近关系,后面两个字是守孝的时间长短,秦孝文王为秦昭襄王守孝一年是五服中的齐衰。

《论语》: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按中国古代儒家的传统,父母亲去世,直系子女要守孝三年,在守孝期间要穿特殊的服装,不能有任何娱乐活动,不能随意外出,不能参加喜宴,不能处理公事,不能饮酒吃肉,秦朝法律就规定了天下所有臣民都得为天子守孝三年。

古代为直系亲属守孝需三年

但是实际上直系子女守孝三年的几乎很少,因为在守孝期间很多事不能做,皇帝身为一国之君,不可能长时间地守孝,处理国事应该是第一要务,因此就产生了一些变通。

根据《礼记》的记载,有用25个月或者27个月来代替三年守孝期的,而到了皇帝身上,大多是27天守孝时间,以1天代表1个月,后来到汉文帝时期,一纸诏令把守孝的礼节变简单了,吊丧期改为三天,守孝期变更为:守孝9个月的,以15天代替,守孝5个月的,以14天代替,守孝3个月的,以7天代替。

后世的大多数皇帝都遵从汉文帝的这一纸诏令,因为简单可行,时间短,当然也有皇帝例外的,至于守孝时间多长,视具体情况而定,理论上说,皇帝守孝最少只需要7天就行

汉文帝刘恒是唯一上过二十四孝的皇帝

那么问题来了,古代先帝去世,新君即位的流程是怎么样的:

一、处理先帝丧葬之事

先帝去世,排在第一位的一定是处理先帝的丧葬,包括为先帝修建陵墓、处理尸体、安葬、守孝,但是也有很多皇帝是守孝与登基同时进行的。

前文讲到的秦孝文王守孝期为一年,在此期间,秦昭襄王的后事也办好了,他被安葬在秦东陵。

再比如汉文帝,在公元前157年六月初一病逝,六月初八就被安葬在霸陵,这中间也就是7天时间,古代先人去世,尸体一般要放七天才能安葬。六月初九,汉景帝刘启就即位为皇帝,从时间上看,他是先守孝7天,然后再即位为帝的。

再举个例子,公元1487年8月,41岁的明宪宗朱见深病死,9月明宪宗被安葬在茂陵,9月壬寅日明孝宗朱祐樘登基继位,从时间上看,明孝宗也是先处理完先帝的丧葬之事后,才登基为帝的,并且明孝宗的谥号是孝,说明他宽厚仁慈,明孝宗在位的时期也被称为弘治中兴。

明孝宗为明宪宗守孝

公元前210年7月,秦始皇去世后,他最小的儿子胡亥与赵高、李斯合谋,先是密不发丧,继续拉着秦始皇的尸体巡游了一个月,然后才回到都城咸阳,发布诏书先帝去世,一方面开始新君登基,另一方面胡亥开如处理秦始皇的丧葬之事,直到9月,才将秦始皇安葬在骊山陵墓。

从时间上看,胡亥登基与处理秦始皇丧葬之事是同时进行的,还包括为秦始皇守孝,别看胡亥得位不正,但是他依然得遵守孝道,在对待秦始皇的问题上,胡亥与大多数子女一样。

《新唐书》卷七 德宗 顺宗 宪宗:大历十四年五月辛酉,代宗崩。癸亥,即皇帝位于太极殿。

大历十四年(公元779)5月21日,唐代宗李豫逝世。5月23日,唐德宗李适在太极殿登皇帝位。唐德宗在先帝去世2天后就登基为新帝,仅仅2天的时间显然无法处理完先帝的后事,但是先帝的后事显然也不可能不管,所以唐德宗是守孝与登基同时进行的,在登基为帝后,继续处理先帝的后事。

唐德宗为唐代宗守孝

《明史》卷四:三十一年闰五月,太祖崩。辛卯,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明年为建文元年。是日,葬高皇帝于孝陵。诏行三年丧。群臣请以日易月。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闰五月,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十六日,朱允炆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第二年为建文元年。当天,葬朱元璋于孝陵。下诏行丧三年。群臣请求用日代月。

朱元璋去世后,他的继任者建文帝朱允炆也是守孝与登基同时进行的,在登基的当天把朱元璋安葬在孝陵,这显然是同时进行,并且朱允炆还想为朱元璋守孝三年,三年就是36个月,群臣建议用36天来代替36个月。

二、祭祀天地,拜祭宗庙

《后汉书 孝灵帝纪》:二月辛酉,葬孝桓皇帝于宣陵,庙曰威宗。庚午,谒高庙。辛未,谒世祖庙。大赦天下。赐民爵及帛各有差。

公元168年2月13日,安葬东汉孝桓皇帝于宣陵,为汉桓帝上庙号为威宗,2月22日,汉灵帝祭祀高庙,23日,汉灵帝拜谒世祖庙。同时大赦天下,赐民爵位及帛分别不等。

汉灵帝为汉桓帝守孝

从这些记载来看,汉灵帝在安葬好先帝汉桓帝之后,就开始祭拜宗庙,宗庙就是祖先的庙,汉朝并非所有皇帝都有庙,只有开国皇帝与有重大功绩的皇帝有庙,比如刘邦的庙号是高祖,汉文帝刘恒的庙号是太宗,汉武帝刘彻的庙号是世宗,而汉景帝刘启和汉昭帝刘弗陵连庙号也没有。

作为皇帝来说,除了要祭拜宗庙之外,还要祭拜天地,皇帝还有个代号叫天子,意味着君权神授,是天的儿子,这是背后的神权,也是显示合法性的手段。

《明史》卷二:洪武元年春正月乙亥,祀天地于南郊,即皇帝位。

洪武元年(公元1368)春正月初四日,祭祀天地于南郊,即皇帝位。这是朱元璋登基为帝的记载,虽说朱元璋是靠乱世上位的,但是他当皇帝也得祭祀天地,这是新帝登基的一项流程,是必不可少的。

朱元璋登基时祭祀天地

三、登基即位、接受百官朝拜,分封百官、宗室及后宫

祭祀完天地与宗庙之后,新君就开始正式登基了,在皇宫之中接受百官的朝拜,并且开始分封百官、宗室与后宫。

《宋史》卷六 真宗一:三年三月,太宗崩,奉遗制即皇帝位于柩前。夏四月乙未,尊皇后为皇太后,赦天下,常赦所不原者咸除之。丙申,群臣请 听政,表三上,从之。戊戌,始见群臣于崇政殿西序,寻赐器币。癸卯,门下侍郎兼兵部尚书、平章事吕端加右仆射。弟越王元份进封雍王,吴王元杰进封兖王,并 兼中书令。徐国公元偓进封彭城郡王,泾国公元偁进封安定郡王,并同平章事。元俨封曹国公。

至道三年(公元997年)3月,宋太宗逝世,宋真宗奉命在太宗的灵枢前即皇帝位,四月初一,宋真宗尊皇后为皇太后,并且大赦天下,四月初二,大臣请求处理国事,四月初四,宋真宗召见大臣,并且赐给器币,四月初九,宋真宗开始大肆分封群臣。

宋真宗为宋太宗守孝

门下侍郎兼兵部尚书、平章事吕端加官右仆射;弟越王赵元份进封为雍王,吴王赵元杰进封为充王,都兼中书令;徐国公赵元握进封为彭城郡王,径国公赵元翱进封为安定郡王,都为同平章事;赵元俨封为曹国公。

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君即位后,为了安抚与拉拢人心,树立权威与恩惠, 通常会进行一系列的分封,有些皇帝甚至把全天下的百姓爵位都加一等。

四、大赦天下、改元建新

《三国志 后主传》:三年夏四月,先主殂于永安宫。五月,后主袭位於成都,时年十七。尊皇后曰皇太后。大赦,改元。是岁魏黄初四年也。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夏四月,先主刘备在永安宫崩逝。五月,后主刘禅在成都继位,当时年仅十七岁。尊先皇皇后为皇太后,大赦天下,改换年号,这一年是魏文帝黄初四年。

刘禅为刘备守孝

大赦天下与改元建新是任何一位新帝即位后都要做的事,大赦天下就是向天下人赦免了些有罪的人,显示新帝的恩惠,改元建新就是新帝即位后要有自己的年号,年号是汉武帝发明的,后世皇帝开始有,刘禅的第一个年号是建新。

之前的皇帝年号很多,汉武帝在位54年,用了9个年号,到明朝时,皇帝一生都只有一个年号了,比如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是万历,他也被称为万历皇帝,任何一个新皇帝即位都会改元一个新的年号,这是标准流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64846.html
上一篇花甲军长赴前线遭蒋介石质疑,美记者:打得好,日军这下丢人了
下一篇华北自此无战事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