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为什么说曹魏不到几十年就被司马氏篡夺是曹丕的责任?

为什么说曹魏不到几十年就被司马氏篡夺是曹丕的责任?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魏文帝曹丕在位期间的哪个政策导致曹魏三代后短命而亡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曹魏、蜀汉、东吴这三国之中,曹魏的实力是最强的,因此蜀汉和东吴才会抛弃前嫌,继续选择联盟。但是曹魏却最终在不到几十年内就被司马氏篡夺,没能完成天下统一。而之所会出现这种结果,曹魏实际上的二代君主曹丕负有很大的责任。

  

  在中国历史上,东汉末年是士族门阀崛起的时代。但是由于汉末的战乱以及其他因素,在乱世中崛起的“三国三巨头”却都不是士族门阀出身。因此实行怎样针对士族门阀的措施,将就成为曹魏、蜀汉、东吴三国中重要的内部问题之一。

  曹操对士族门阀主要是采取“大棒配合胡萝卜”的总体打压措施。曹操一方面提拔非士族门阀出身的重臣和亲族,比如曹仁、张辽等等;另一方面则不惜诛杀士族门阀的代表人物,比如杨秀等等,在曹魏集团内部形成士族与非士族互相制衡的局面。

  曹操压制士族门阀最厉害的是“唯才是举”的选官制度。汉朝实行的选官制为“察举制”,以道德考察为主。但道德是一个很难遴选的标准,因此“察举制”逐渐演变为实际上以家族背景为标准的选官制度,这也是士族在东汉后期崛起的主要原因。

  

  “唯才是举”的选官制度以才干和功劳为选官标准,沉重打击了士族门阀对选官权的控制。由于士族门阀控制了当时的舆论,因此曹操的风评一直不好。不过曹操凭借“唯才是举”的选官制度成功地压制了士族门阀势力,保证了曹氏的主导地位。

  但在黄初元年 (220年),曹丕为了争取士族门阀对自己取代汉朝的支持,正式接受大士族陈群的建议,施行“九品中正制”,士族门阀彻底控制了选官权。而曹丕在位期间,曹魏政权开始由士族与非士族的联合体向士族单独控制的政权过渡。

  但问题是曹氏家族为宦官之后,是地道的庶族地主出身。既然曹魏政权开始被士族门阀单独控制,那么士族门阀怎么可能长期接受一个庶族做皇帝呢?因此就算大士族司马氏没有崛起,也会有其他士族最终取代曹魏,只是个时间和人选的问题而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69163.html
上一篇鸦片战争的第一炮是怎么打响的?
下一篇杨氏远祖世系

为您推荐

荀彧作为首席谋士,明明誓死追随曹操,却又为何反对他称王?

荀彧作为首席谋士,明明誓死追随曹操,却又为何反对他称王?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曹操欲晋爵国公、加封九锡(九锡是古代帝王对大臣的九种赏赐,有车马、衣服、乐器、武士、弓矢,算是位极人臣的待遇)。颍川派代表人物荀彧认为:“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这段话出自《三国志·魏书·荀彧传》,意思是让曹操爱惜羽毛,不能称王
曹操杀华佗:古代最严重的一次医患纠纷

曹操杀华佗:古代最严重的一次医患纠纷

人心隔肚皮,古代没X光,肚皮里的零件坏没坏,只能“望闻问切”,估摸着蒙,医疗事故更多。有的成了故事,更多的连故事都没留下来。因此,神医总是能得到人们的推崇。但神医照样会遭到医患关系,就比如华佗,甚至因为和曹丞相的互动中出现了问题,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01你敢说曹老板是弱势吗?古代的医患关系揭示了,庸
配享曹操庙庭的武将中,谁的战功最低?如果许褚上,谁下来?

配享曹操庙庭的武将中,谁的战功最低?如果许褚上,谁下来?

配享曹操庙庭,一共有二十六人,先后分六批进入,第一批分别是夏侯惇、曹仁和程昱;第二批最多,分别有曹真、曹休、夏侯尚等二十人;第三批一人,荀攸;第四批一人,司马懿;第五批一人,郭嘉。在这二十六人中,文臣有九位,分别是程昱、桓阶、陈群、钟繇、华歆和王朗。文臣里面,为曹魏立下重大功勋的荀彧和崔琰两人没有配
三国志11郭嘉战赤壁:曹魏大获全胜,孙权领土腰斩,刘备因祸得福

三国志11郭嘉战赤壁:曹魏大获全胜,孙权领土腰斩,刘备因祸得福

相信绝大多数的三国游戏迷和历史粉们都听过一句话,“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字面意思已经相当明显,就是曹操麾下的第一前线军师郭嘉要比刘备麾下的首席智囊诸葛亮要强。要不是因为郭嘉死得早,卧龙可不敢出山,怕斗不过对方砸了自己的招牌。要是让郭嘉活到赤壁之战,曹操与孙刘之间的对战结果是否会发生变化,本期的脑洞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