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明朝末年在种种弊病之下还能延续近五十年,此人功不可没

明朝末年在种种弊病之下还能延续近五十年,此人功不可没

‍‍

‍‍上下五千年,近现代全涵括

不一样的历史,要你好看

文:埃尔文

熟悉明史的朋友对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想必都不陌生,为了解决明朝政府的财政问题,张居正实行了名为一条鞭法的税制改革,并在几年后立即收到成效,使国库的存银从亏空猛增到400万两。正因为张居正的改革,万历才有能力打赢“万历三大征”,解决明朝的内忧外患。明朝在种种弊病之下还能延续近五十年,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可谓是功不可没。但是这样一项貌似利国利民的改革,却在张居正死后没多久便被荒废了,其中的原委究竟是什么呢?

▲张居正改革

一、“一条鞭法”实施的背景

张居正为什么要推行“一条鞭法”?要知道,张居正已经位居首辅之位,为何放着荣华不要而去推行这样一项得罪人的改革呢?实际上,并不是张居正没事找茬,而是那时的大明朝实在是病入膏肓了,再不进行改革真的就要完蛋了。

那么,当时的明朝有多烂,总的来说,主要烂在以下四个方面。

土地兼并加剧

这个可以说是封建王朝的铁律了,明朝作为一个以小农经济为主、地主阶级统治的封建社会,自然也逃脱不了这个规律。明朝中叶,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土地日益资本化,土地兼并加剧,地方上的地主豪强勾结官府,利用高利贷的方式侵占农民土地,并运用各种手段和关系逃避赋税。

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大批农民破产成为了流民,自耕农的数量越来越少。而明朝的税收体制,是按照人头来收税的,土地上的农民越来越少,导致明朝的税源也越来越少,这直接导致了政府财政的枯竭。你问为啥不收地主豪强的,政府倒是想收,但是收得到吗?地主豪强里如果有考上功名的,就按照士绅不纳税的传统可以免除赋税徭役,没有考上功名的,也可以通过贿赂地方官的方式来隐瞒自己的土地,很多地主名义上有万亩良田,但登记在册的可能不到1/2。就这样,穷人的税越来越少,富人的税又收不到,政府能不越来越穷吗。

▲张居正(1525年-1582年7月9日)

政府的开支越来越大

明朝政府开支的增大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由于与Meng古人冲突不断,导致军费飙升;二是到了明朝中后期,朱姓皇族的数量已经极为庞大,按照明朝的祖制,皇亲国戚都要由朝廷的俸禄供养,在明初,这些人的数量还不多,政府还能负担,可如今这群人的数量已经暴涨了几十倍,政府的财政早已不堪重负。节节攀升的军费加一群白吃干饭的寄生虫,有他们拖累,政府能有钱吗?

贪污腐败严重

虽然由于朱元璋的威慑,明初的官员们十分清廉俭。但是到了明中期以后,局势早已失控。像大太监刘瑾被抄家时,抄出了黄金250万两,白银5000万两。而大贪官严嵩被抄时,抄出了黄金30万两,白银200万两,其他珠宝数不胜数,而当时的国库存银不过才10万两。有大官带头,小官自然也就有恃无恐,多贪多占。到了万历年间,局势已经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

二、一条鞭法究竟是什么

张居正看出,到了这个地步,如果大明朝再不实行改革,那可真是要完蛋了。而张居正的药方就是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那么,一条鞭法究竟有哪些内容呢。

根据 《明史·食货志》 的记载, 一条鞭法的内容如下: 

“一条鞭法者, 总括一州县之赋役, 量地计丁, 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 官为佥募。力差, 则计其工食之费, 量为增减; 银差, 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 以及土贡方物, 悉并为一条, 皆计亩征银, 折办于官, 故谓之一条鞭。”

总结一下大致意思就是:一条鞭法一是取消徭役, 农民上交银两就可以了,然后由政府出钱雇人应役。二是取消杂税,原先的杂税折合银两,分摊到田亩上,与田赋相合并。三是将以前的田赋、杂税和摊入的役银共同合并为新的田赋,一律以银两的方式进行征收。

▲明朝银元宝

一条鞭法的第一条举措就是废除了实物税,一律以白银充当税赋。在明初,由于朱元璋的抑制,商品经济十分不发达,农民便以实物充当赋税,但这些实物往往与朝廷的需求并不匹配,因此造成了很多浪费。到了明朝后期,商品经济已经相当发达,很多农民都参与商品的买卖,手里拥有的现银远非明初可比,这使得用现金交税成为了可能,政府的税收质量由此大大提升。

一条鞭法的另一个作用在于他大大简化了税制,降低了征税成本,使得中间环节大幅减少。按照经济学的原理,环节越简单干脆就越难产生猫腻和腐败,张居正将名目繁多的税制统一核算为田赋,一并收取,使得地方官员无隙可乘,大大抑制了腐败行为。

除此之外,一条鞭法还强调“以田为宗”即拥有多少土地就交多少税,土地越多,交的越多,促进了税赋公平。一条鞭法还通过清丈土地的方式来彻查全国的耕地,明朝后期很多大户往往贿赂地方官隐瞒自己的资产,而张居正这一招一出,直接断了他们闷声发大财的可能。仅第一次清丈,就多丈出了2.8亿亩耕地,而这些耕地多来自于富人,这意味着他们将上缴给国家更多的税赋。

在张居正的推动下,一条鞭法很快取得了傲人的成绩,短短几年间,国库就存银400万两,一举扭转了正统之后国库吃紧的窘境。一条鞭法带来的充沛财力直接导致了之后万历三大征的获胜,如果没有这么多雪花银,很难想象明朝能在那三场大规模战争中支撑下去。虽然张居正的改革给明朝带来了如此多的好处,但在张居正暴毙以后,一条鞭法便立即荒废了,名义上,这项改革成果依然存在,但实际上,早已是形同虚设。

▲明朝版图

三、一条鞭法为何会被荒废

一条鞭法为何会被荒废,既有政策上的问题也有朝中政治的问题。先说政策上的问题。固然,一条鞭法给明朝带来了种种好处,但是很快,他的弊端便显现了出来。

首先,一条鞭法在北方遭遇了水土不服的情况。前面说到一条鞭法用银两彻底代替了实物充当赋税。这在商品经济发达的南方自然是如鱼得水,可是到了依然以小农经济为主,商业不发达的北方就是另一回事了。北方由于商品经济落后,农民手中的银两依然很少,根本不足以缴纳赋税。官员们往往借推广一条鞭法之机行剥削民脂民膏之实,变成 “名虽一条鞭, 实则杀民一刃刀也。“这使得北方农民变得更加贫困,与政府的对立情绪一度飙升。

▲明朝官员

除此之外,一条鞭法虽然通过简化税制的方法杜绝了一定的腐败,但是很快官员们就想出了腐败的新花样。比如,一条鞭法中要求将百姓所交的碎银熔化重铸为银锭后才能作为赋税存入国库。而由于冶炼技术不发达,碎银变为银锭势必会产生损耗,这些损耗就被称为火耗。因为火耗的存在,就必须再向百姓征收火耗钱,而这又让官员们有了可乘之机。在地方官员的小动作下,征收的火耗往往大于实际火耗,而这之间的差额就流入了地方官的腰包。这由此造成了新的腐败和浪费。

虽然一条鞭法在实行中产生了问题,但是哪有一项改革从一开始就能十全十美呢?如果后续的首辅们能继续张居正的事业,那么这些弊端未必不能扫除。但是无论是大臣们还是皇帝,都对此兴趣寥寥。大臣们不用说了,谁会没事断自己财路,给自己找事。而皇帝呢?难道他不愿让自己的王朝挺得更久一点吗,常理上讲,万历应该坚决推行改革,但是由于这项改革是张居正推动的,那问题可就大了。我们知道,张居正当政的那10年,可谓是权倾朝野,人们只知张太岳,而不知万历帝,面对如此功高震主,干涉自己生活,代行自己权力的人,皇帝能有好感吗。所以张居正一死,万历就抄了他的家,而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自然也被皇帝迁怒而打入了冷宫。

▲万历皇帝,朱翊钧(1563年—1620年),即明神宗

总体上讲,万历本人并不讨厌一条鞭法,他讨厌的是作为张居正遗产的一条鞭法,只要自己在一天,就决不能让张居正的改革成功,决不能让他名留青史。

在大臣和皇帝的有意忽略下,一条鞭法仅仅持续了十几年便形同虚设,而原本充盈的国库也因为没有新的税收来源而枯竭。讽刺的是,明朝最终灭亡,很大一部分原因恰恰是因为财政上的紧张,如果明朝能有钱赈济灾民,发放军饷,不说一定会中兴,至少还能再续命几十年。只可惜,历史没有后悔药,张居正的改革的荒废已经预示了大明王朝灭亡的命运。

上下五千年,近现代全涵括

不一样的历史,要你好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70016.html
上一篇甄嬛成为太后,为什么宁住偏僻寿康宫,也不住慈宁宫呢?
下一篇麻城三槐王氏的来源

为您推荐

明朝为何坐视努尔哈赤崛起于辽东?细说明朝经略辽东的失败原因

明朝为何坐视努尔哈赤崛起于辽东?细说明朝经略辽东的失败原因

明朝虽然最终是被李自成的农民军所灭,但崛起于辽东的满清对于大明的威胁和牵制同样极为致命。那么,仅凭父祖遗甲十三副、将士数十人起兵的努尔哈赤,到底为什么能够崛起,进而一统女真各部,而当时的明朝到底在做什么,竟然坐视努尔哈赤于卧榻之旁崛起?01.明朝经略辽东的策略变化明末努尔哈赤的崛起其实并非偶然事件,从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今天都知道明末党争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明末党争的主角就是东南士人组成的东林等党,从某种程度上说东南士子坑死大明朝也不为过。其实在有明一代,尤其是明朝初期,朱元璋特别痛恨东南人,尤其是江苏人,对他们采取极度压制态度。因为元末诸义军中,张士诚占据江苏,采取文治手段,颇得江苏士子、百姓的拥戴,给朱元璋的
明朝时期,西藏属不属于中国领土?

明朝时期,西藏属不属于中国领土?

西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早在古代就有各种部落和政权存在。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西藏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在明朝时期,西藏属于中国领土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