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中国第一波淘金热,为什么发生在楚国?

中国第一波淘金热,为什么发生在楚国?

惟金三品,金银铜也

第一枚金币的现世

在《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中,记载了一个血腥事件:楚国“丽水之中多生金”,百姓纷纷下河淘金。但楚王早有禁令,一旦发现私自采金者,要立即将犯人抓到市集上肢解处死。

可是,在重利面前,楚国人还是前赴后继地触犯铁律,以至于后来被砍下的肢体多到将河水堵塞都未能禁绝

韩非子因而感慨道,对大罪的惩处,没有比分尸示众更重的了,却仍然不能禁止人们偷采金子,这是因为偷采黄金不一定被抓到,人都有侥幸心理罢了。如果对人说给你天下但要杀死你,那即便是庸人也不会答应,因为必死无疑。

关于人性的话题就点到为止,不过楚国盛产黄金,倒并不是韩非为了阐述主张而编造出的谎话,甚至于说楚国是先秦最著名的黄金产区也不为过。

▲ 切割使用过的卢金(即在卢地所造金版)。摄影/李鹏飞。

《史记·夏本纪》就称荆、扬二州的贡物“惟金三品”,据汉儒孔安国解释,指的正是金、银、锡三种矿产。

楚国盛产贵金属之事,在周代文献中被翻来覆去提及,可以说是全天下的共识

管仲曾对齐桓公说,楚国有汝汉的黄金、齐国有渠展之盐、燕国有辽东之煮,这都是极擅土地之利的国家。如果让我管夷吾利用好楚国的黄金,那农民不必耕作也能有粮食,妇女不必纺织也能有衣穿。

这段对话固然有后人附会的可能,但也足以证明,楚国的黄金是多么让列国艳羡的珍稀资源。现代的地质研究也确证了楚国统辖的汉江流域出产沙金

《韩非子》里楚人的采金热,很可能是真实发生过的景象。

得天独厚的储藏,让楚国人创制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种金币——郢爯(chēng)。

是楚人国都的代名词,原指计量单位。

楚国将采集到的沙金进行熔化后,铸造成一块块金版,并于表面钤印,盖上密集的“郢爯”两字(也有“陈爯”“卢金”等印文,都是铸造地之名),尽量让金版的每一处均有印记。等到使用时,再按照货物价值,切下重量相符的金块。

这些金版绝大多数的含金量都在90%以上,其中一半更达到了96%以上的纯度。看来楚国人已经有了熟练的黄金提纯工艺。

学者也曾在汝水下游的新蔡故城发现东周时期的铸币炼炉铜渣与碎金块,不排除当年楚国人沿河建造了许多黄金熔铸作坊的可能。

▲ 新蔡故城。

有些朋友恐怕迫不及待要提问了,自己从前明明看到这种金币叫做“郢爰”,怎么忽然间改名了?

其实,“郢爰”之名是早年间学者认错金版上的字闹出的乌龙

随着古汉语专家将“爰”与“爯”的写法从甲骨文、金文到碑文隶体的演变的厘清,楚国金版上的戳记,已确认为“郢爯”

只不过,“郢爰”的称呼用久了之后,短时间内还没那么快能全部更正过来罢了。

既然郢爯使用的时候需要切割称重,这也就意味着楚国人必须要拥有一套精密的称重仪器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玉堂先生曾说:“楚国的度量衡制度之先进与科学、成熟与完善处于列国之冠。天平是楚人度量衡制度中最杰出的发明创造之一。”

对楚国遗址的考古证实了这一点,仅以湖南一地而论,就有上百座楚墓里出土了天平和砝码。

▲ 为了称量金币重量,楚人将天平和铜权环(相当于砝码)组合。摄影/柳叶氘。

在长沙左家公山15号楚墓里,考古学家们还发现了相当有趣的一幕。一套砝码被封存在竹笥(sì)之中,旁边摆着10多枚泥金饼冥币,封泥匣记录为“黄金百斤”,这就是楚国的天平用于称量黄金的明证。

而将楚墓中出土的砝码与《汉书·律历志》中的记载互相参照后,楚国衡制与今天重量单位的换算关系,大略是1铢为0.65克;一两为24铢,即15.6克;一斤(一镒)为384铢,为250克。

虽然对郢爯铸造工艺、产地的研究,在近几十年来才取得较大成果,但早在千年之前,这些刻着奇怪文字的小金块,就引起了文人墨客的关注。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里,就说寿州八公山(今安徽淮南市西)的溪水山涧之间,经常能挖出小金饼。

▲ 寿州八公山。

因为它面上有篆文,人称为“印子金”,“重者不过半两而已,鲜有大者”,很明显这就是切割下的郢爯。

只不过,古人并没能清楚识别金块上的文字,宋人甚至将其误读为“刘主”,说这是西汉“淮南王药金”

看似荒诞的故事,背后总隐藏着一段秘密。今天郢爯的主要出土地点,集中在江苏、安徽和河南一带,并不是楚国立都最久的湖北。

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郢爯是楚顷襄王时被秦军所迫,迁都陈郢(今河南周口淮阳区)后为解决经济危机而铸造的新币。

换句话说,如果此说成立,那这些耀眼的黄金,不但不能代表楚国的辉煌历史,反而是楚国社稷即将告终的回光返照

银子也来凑热闹

相比于黄金,楚国是最早铸造银币的国家这一点罕有人知。这也难怪,因为楚国银币发现的数量极其少。

1974年8月,河南省扶沟县古城公社古北大队社员孙本立、赵根旺二人,在古城西门内挖石灰池时,发现了两件锈结在一起的铜器,上为铜鼎,内盛银币18块,重3072.9克。下为铜壶,内盛金币392块,重8183.3克。

这些金币都是郢爯、陈爯等较为多见的楚国金版以及金饼,而那18块银币,则全部都是布型币,通长10-15.7厘米,身宽5.8-6.4厘米。

布币对于古钱爱好者来说并不陌生,它借形于农具铲,所以又叫铲布

战国七雄中,韩赵魏三国都普遍使用布币,而韩魏正和楚国北疆相邻,因此楚国受中原国家影响也铸造过一批布币。

▲ 战国布币。

一般将楚布分为长布、连布和小布。长布约10厘米长,币面上会刻有“殊布当釿”(每枚和一个釿布钱等值),背面则有“十货”二字。

小布长约4厘米,正反面字样为“四布当釿”,即它的币值只相当于四分之一殊布。

至于连布,是一种外形相当独特的货币,简单的讲,它就是两枚小布的两脚相连,币值为二分之一殊布。

楚国的这些布币,原本世人以为都是由铜所制,可扶沟的发现直接颠覆了这一点。

因为布币的铸造年代越早,其外表就越接近于生产工具的实体。这批楚国银布币的年代,基本可以确定是在春秋中期到战国早期之间

▲ 连布钱。摄影/孔兰平。

金银两种最为人熟知的贵金属,被中国人用于制作货币的首创之地居然都是楚国?!这不由得令人浮想联翩,昔日楚人拿着他们购买了多少稀世奇珍?

或许正如屈原在《招魂》中写的那样:“秦篝齐缕,郑绵络些。”来自各国的特产,充斥着楚国贵族的生与死。

考古证据也能佐证当年楚国贸易的繁盛。山东临淄出土的齐国陶器上,出现过“楚贾”字样,看来当初有楚国商人来此订购陶器

汉代桓谭《新论》里如此描绘楚国都城的繁华:“楚之郢都,车毂击,民肩攀,市路相排突,号为朝衣新而暮衣敝。”

由于市集人口太过稠密,车轮相撞,人人摩肩,早上穿出去还是全新的衣服,到晚上竟然能被磨破。

▲ 楚国铜钱牌。摄影/老猪的碎碎念。铜钱牌上铸有繁复纹饰,中间圆圈内会按币值刻“见金一朱”“见金二朱”“见金四朱”等字。可能因切割微量黄金颇有难度,故而楚人铸造此钱牌代替。因存世稀少,有“见金四朱”钱牌拍出220万的高价。

楚国本身也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度。《战国策》记载,楚怀王就曾经骄傲地对秦国大使张仪说:“黄金、珠玑、犀象出于楚,寡人无求于晋国。”

楚人铸造银布,可能是为了满足频繁的对外商业活动的需求,方便和使用布币的邻国韩魏进行兑换。

但楚国银布的数量怎么会比金币少这么多?因此,我们不排除铸造银布的行为,是楚国某地封君或守臣自为之。

说到这,其实还没有解释长布背后的“十货”为何意。这代表着一枚长布可以兑换十个另一种楚国货币,它就是蚁鼻钱

鬼面钱真能通灵吗

设身处地地想,金银即便到了现在,也没有经常出现在一般人的生活中。郢爯这类贵金属货币,应该多数时候用于巨额赏赐大宗贸易等类似的场合。

楚国的平民百姓,最有可能接触到的,实际上是一种椭圆形的铜币,因为外形上的特色,它也有“蚁鼻钱”“鬼面钱”的外号。

蚁鼻钱正面凸出,常铸有一字阴文,现在能识别的字号有全、君、忻、行,等等。该钱较窄的一端会有开孔,但不一定穿透。

非常神奇的是,不同蚁鼻钱之间的重量差相当悬殊,大的有7克重,轻者甚至仅有0.1克。

▲ 上海博物馆藏铸造蚁鼻钱时使用的铜范模具。为分流分铸版型,一次就可铸出数十个蚁鼻钱。摄影/尹楠。

根据科学测定,蚁鼻钱是用铜、铅、锡合金铸造而成。在湖北出土的蚁鼻钱,铜含量基本在70%以上。

豫东和皖西北的蚁鼻钱,铜含量则稍低一些,在60%~70%间浮动。质量最差的是皖东、苏北和鲁南的蚁鼻钱,铜与铅的比率几乎是一半对一半。

这中间的变化,也和楚国在跟秦国的交锋中丧师失地,只能一步步退往东方的史实相合。

《史记》中有楚王“使使者封三钱之府”的记录,每次楚国要举行大赦前,封三钱之府是一向的惯例。

或许,这里的“三钱”,就是金、银与蚁鼻钱的合称。三钱之府,便是管理中央货币储存的机构了。

楚国复杂的货币系统,并没有随着楚亡而中断,据汉代墓葬时常出土郢爯来看,西汉前中期,楚国的金币依旧是市场上耀眼的明星

来源:《中华遗产》2022年11期《寻楚》

撰文 |  雅卡

图片 |  李鹏飞  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70319.html
上一篇梁山好汉里面谁的官职最大?
下一篇人族少年身怀神秘功法《天帝诀》,他入大世界中,与群雄争霸!

为您推荐

“东方金字塔”,战国时期齐国四王冢,这里隐藏着什么秘密?

“东方金字塔”,战国时期齐国四王冢,这里隐藏着什么秘密?

据淄博文旅:在山东淄博市临淄区淄河东岸,有四座巍峨耸立的山丘,且均匀排列,互相连属。夏天,青葱翠绿,气势磅礴。冬天,雪雾朦胧,显得更加神秘、壮观。其实,这不是山,而是战国时期齐国最鼎盛时期的四个君王的王陵。齐国四王冢四王冢呈东西排列,其墓方基圆顶,均匀排列,耸立在山坡上,显得异常醒目。自西向东,齐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