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为什么曹操始终没有称帝?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为什么曹操始终没有称帝?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曹操从迎汉献帝至许,先后击败袁术、陶谦、吕布、袁绍、袁尚、袁谭等势力,从当上丞相开始,统一北方,到封魏公,再到魏王,其实距离称帝只有一步之遥,但是曹操最终没有走出那一步,可以说曹操活着的时候一直在推动改朝换代这件事,那为什么曹操始终没有称帝?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其实,称帝不仅仅是一个“名号”变更的问题,更是“名号”背后,不同利益集团相互博弈与妥协的“实力”问题。

汉朝,可以说是一个诛除暴秦与莽新起家并拥有四百年长久平稳统治的大一统王朝,人们对于天下的概念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大汉,大汉确实称得上是全球范围内人类文明前所未有的巅峰,站在拥汉的一边是“天然正义”的,没有哪个士族会在没有充分利益保障的前提下冒然出头跳到汉家的对立面,这样不值得,他们只会在公开场合旗帜鲜明地表达对大汉、对朝廷的效忠。

所以,曹操虽然在“挟天子”后获得了“令诸侯”的好处,其实也背上了“拥汉派”这一大负担,当“曹、汉”双方利益一致时,尚且能够一致进退,一旦利益冲突时便会面临内斗与外战同时进行的问题。

可以说,曹操一生未能称帝,其实也和「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阳谋有很大关系。

借着大汉朝廷的金字招牌,确实让曹操做大做强了,但它同时也让曹操遭到了巨大的反噬。

在官渡以前,曹操势力始终面临着四战之地带来的潜在生存危机,根本无暇抛弃汉帝名号去贸然称帝,至少在拿下河北以前,曹操与汉帝的利益是一致的,诸曹诸夏侯也与诸汉臣的利益是一致的,此时许昌政权的敌人总量还是相当庞大的,根本没有必要去清算“拥汉势力”。

因此拥有大汉朝廷牌子赋能的曹操不只是具备了名正言顺地想打谁就打谁的征讨自由,还凭借汉献帝建立起了不能被轻易侵犯的护城河,此外,朝廷征召的名义让曹操能够更便捷地聚揽天下贤才,为己所用,所以曹操的做大做强就成为一种必然。

从官渡到赤壁(200-208年),曹操已经逐渐取得了在人口数量、财赋总量上堪称天下精华的关东全域,剩下的不是在东汉全期深陷羌乱泥潭到差点被洛阳朝廷放弃的关陇地区,就是开发程度远远不足的长江流域,天下精华在手,曹操在赤壁以前完全掌握了足以让他膨胀的资本。

随着河北的渐次平定,曹操才开始在对外作战的同时斗争或转化拥汉派,这种外战内斗两手抓的进程,从公元204年的迁居邺城便已开始。

自此而后,外战是为了扩大“名汉实曹”许昌&邺城二元政权的统治版图与政治威望,内斗则是为了在“去汉实曹”的过程中进一步为曹氏代汉积累实力对比上的优势。

外战、内斗、加官、进爵,三者相互配合,可以说是曹操及其亲信在定河北后确定的一个如意算盘。

曹操可以说发明总结了一套后世篡权者教科书的流程,即做权臣,征讨攒军功顺便剪除地方异己,利用军功给自己升职加薪并勾引敌对势力进一步出现,不断循环。

曹操在赤壁战前的六月,便已废除三公制度、恢复西汉初年的丞相制度,从制度上强化了自身的政治权力,迈向篡代的第一步,只不过赤壁战败,使得曹操没有了继续加官进爵并扩大权力的由头。

直到公元212年,借着平定关陇,击败马超、韩遂为首的关中联军的新胜利,曹操这才重启了“加官进爵”扩大自身政治权力的进程,并且日益显露出“代汉”之野望。

建安十七年(212),参拜不名、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

建安十八年(213)五月,汉帝册封魏公,加九锡、都邺城、建魏国、设百官;七月建魏国宗庙社稷;恢复《禹贡》九州建制,借机让冀州囊括黄河以北及长安附近,魏公曹操担任大汉冀州牧。

建安十九年(214),魏公曹操位在诸侯王之上。

建安二十一年(216)四月,进爵魏王、行天子舆服仪仗。

建安二十二年(217)冬十月,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立曹丕为魏王国太子。

然而,就在曹操各种礼制离皇帝已经只差一步准备内禅的时候,他连续五年的顺风局面又被刘备集团所打破。

刘备在218年-219年间,不仅在益州站稳脚跟,而且在汉中、巴中、上庸、襄阳取得一连串军事胜利,曹操一方接连丧失军方亲信大将与部分主力部队。

另外,夏侯渊当年“虎步关右”其实主要是在陇西、金城、河湟一带消灭韩遂、马超、宋建余部,并未涉足黄河以西。曹魏对河西走廊的统治尚未深入,此时也分别由武威颜俊、张掖和鸾、酒泉黄华、西平麹演掀起反叛。

外战失利,进一步影响内禅进程,在摆平刘备、关羽之前的曹操根本无法在外战失利的局面下冒险称帝,曹操说的“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便是在这个节骨眼上说的。

需要注意的是:赤壁战后的曹操,已是五六十岁的暮年之人了,在加上伴随曹操后半辈子的头风病,既要面对忙碌的军政事务,还要面对每况愈下的身体条件,临死还被汉中失利&关羽北伐组合拳刺激一下神经,根本顾不上搞“称帝”的事情,这个时候曹操如果“称帝”,那就真的是被放在“火炉上烤”了。

因此,曹操之所以自己不称帝却又留给儿子曹丕接着干,根本原因就是自己已然没有了应付称帝运作的精力、体力,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才留给年轻且更有精力的曹丕去解决那些虽然复杂却并没有写到史书上的利益交换与政治妥协。

总而言之,并不是曹操拥有“我就是死也不称帝”的觉悟,而是曹操在一步步准备的途中接连受到外战失利冲击,所以到死也没来得及完成称帝。

即曹操活着的时候一直在推动改朝换代这件事,只是因为各种原因进程缓慢花了太长时间。出于稳妥的政治利益决定把最后换牌工作交给儿子完成,可以说“称帝”这件事在曹操这把进度条上走了90%以上。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70329.html
上一篇溥仪死前一只眼未闭合,回光返照主动求救,妻子:曾半夜听见哭声
下一篇双旗币后面两面旗帜叫什么 又怎样的历史意义

为您推荐

汉朝版我不是药神!一个医生犯了罪,结果却导致汉朝为其更改法律

汉朝版我不是药神!一个医生犯了罪,结果却导致汉朝为其更改法律

公元前167年,汉朝发生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司法案件。这一年,有一个山东那边的医生,犯了法,直接被抓进了大牢。后来经过审判之后,按照当时的法律,这个医生被判处了肉刑。所谓的肉刑,就是指对人的肉体施以刑罚。一般会在脸上刺字,或者砍去鼻子和双足,反正就是得从犯人身上拿走点东西。得知这个判决结果之后,这个名叫
孙尚香嫁给刘备之后任性骄横,刘备筑了一个城圈养她

孙尚香嫁给刘备之后任性骄横,刘备筑了一个城圈养她

孙尚香也就孙权的妹妹,刘备的夫人,在三国里面是一个谜一样的人物。虽然记载不多,但承载了孙刘联盟的纽带作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再加上有戏曲和演义的戏说,孙尚香这个人物变得非常的立体、饱满,读者对他关注度非常的高。孙尚香在历史上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物,并非虚构。但史籍并没有记载孙尚香的真实姓名,只有“孙夫
荀彧作为首席谋士,明明誓死追随曹操,却又为何反对他称王?

荀彧作为首席谋士,明明誓死追随曹操,却又为何反对他称王?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曹操欲晋爵国公、加封九锡(九锡是古代帝王对大臣的九种赏赐,有车马、衣服、乐器、武士、弓矢,算是位极人臣的待遇)。颍川派代表人物荀彧认为:“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这段话出自《三国志·魏书·荀彧传》,意思是让曹操爱惜羽毛,不能称王
三顾茅庐前,孔明曾访过刘备?隆中对真的很高妙?

三顾茅庐前,孔明曾访过刘备?隆中对真的很高妙?

本文由 @瑞青读书 原创发布于正观新闻正观号。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锦囊是曹操的,羽扇是周瑜的,火攻是黄盖的……除去虚构,诸葛亮还下剩什么(二)写活历史人物•汉末三国系列之诸葛亮据《三国志》描述,诸葛亮身高八尺,经常自比于管仲、乐毅,但当时很多人都认为诸葛亮在吹牛,很少有人把他当回事儿。只有与他相熟的几
《三国·刘备传》第九集——蛟龙入海

《三国·刘备传》第九集——蛟龙入海

公元197年,袁术公然称帝,并且在自己的统治区域内横征暴敛,导致众叛亲离。到了199年,袁术实在没办法了,就把他的帝号让给了那个他曾经看不起的哥哥袁绍,并且准备亲自去投奔袁绍。袁术的领地在今天安徽一带,袁绍的地盘是河北地区,中间隔着的就是曹操统治的河南和山东地区。上门的肉,没有不吃的道理,曹操决定收割这一
曹操杀华佗:古代最严重的一次医患纠纷

曹操杀华佗:古代最严重的一次医患纠纷

人心隔肚皮,古代没X光,肚皮里的零件坏没坏,只能“望闻问切”,估摸着蒙,医疗事故更多。有的成了故事,更多的连故事都没留下来。因此,神医总是能得到人们的推崇。但神医照样会遭到医患关系,就比如华佗,甚至因为和曹丞相的互动中出现了问题,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01你敢说曹老板是弱势吗?古代的医患关系揭示了,庸
配享曹操庙庭的武将中,谁的战功最低?如果许褚上,谁下来?

配享曹操庙庭的武将中,谁的战功最低?如果许褚上,谁下来?

配享曹操庙庭,一共有二十六人,先后分六批进入,第一批分别是夏侯惇、曹仁和程昱;第二批最多,分别有曹真、曹休、夏侯尚等二十人;第三批一人,荀攸;第四批一人,司马懿;第五批一人,郭嘉。在这二十六人中,文臣有九位,分别是程昱、桓阶、陈群、钟繇、华歆和王朗。文臣里面,为曹魏立下重大功勋的荀彧和崔琰两人没有配
三国志11郭嘉战赤壁:曹魏大获全胜,孙权领土腰斩,刘备因祸得福

三国志11郭嘉战赤壁:曹魏大获全胜,孙权领土腰斩,刘备因祸得福

相信绝大多数的三国游戏迷和历史粉们都听过一句话,“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字面意思已经相当明显,就是曹操麾下的第一前线军师郭嘉要比刘备麾下的首席智囊诸葛亮要强。要不是因为郭嘉死得早,卧龙可不敢出山,怕斗不过对方砸了自己的招牌。要是让郭嘉活到赤壁之战,曹操与孙刘之间的对战结果是否会发生变化,本期的脑洞假
刘备三次抛妻弃子,非常不靠谱,最终还是她默默承担了所有

刘备三次抛妻弃子,非常不靠谱,最终还是她默默承担了所有

刘备的身世,史学界颇有争议,有很多学者认为刘备自称是中山靖王之后,颇有抬高自己身份的嫌疑。不过《三国志》中也是这样记载的。就当时那条件,也没办法做DNA鉴定。基因上不好鉴定,行为上还是有些相似的,刘备有个特点,对待兄弟和大将都特别好,但是对待妻子却非常的不靠谱,这一点跟西汉开国皇帝刘邦非常像。刘邦在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