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清朝初期为何没有像明朝一样屠戮功臣?

清朝初期为何没有像明朝一样屠戮功臣?

何为功臣?是指对国家和人民有重大贡献的人!胡惟庸、蓝玉在大明草创初期、征伐蒙古时期有突出贡献,可在对人民上却是如同毒瘤一样,肆意霸占田地,逼良为娼,如果盖住他们先前的功劳,二人在后期的作为与加强版黄世仁没什么区别,甚至比他更恶劣,杀了他们完全是得民心之举。

胡惟庸、蓝玉这种作奸犯科,祸乱朝堂的人被杀也成为朱元璋黑点的话,那么三藩的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被钉在反贼的耻辱柱上就有点双标了。有大功于清的三人仅仅当了二三十年的王爷就要被罢官下野,回家养老,这难道不是对功臣的一种变相屠戮吗?

除了三藩以外,大清初期杀的功臣也不少,豪哥、鳌拜、莽古尔泰、阿济格、耿仲明、孙可望、谭泰,细数下来,人数并不比朱元璋杀得少,只不过杀他们的人比较分散,耿仲明是被多尔衮逼死的,鳌拜是被康熙囚禁到死的,豪哥等人也是直接或间接的死在多尔衮和顺治的手中。

还有一大批功臣是在被逼无奈下,起兵造反而被诛杀的,李成栋、王得仁等皆是如此。不管他们是有什么性格缺陷的人,也不管他们有多少阴谋诡计,只有你认为朱元璋杀蓝玉等人是屠戮功臣,同样不能把吴三桂、鳌拜、李成栋等人当作罪有应得。

言归正传,为什么清朝初期没有像朱元璋那样屠戮功臣牵扯数万人?为什么清朝初期杀功臣不如明朝初期有名呢?

皇帝年幼。大清入关时,顺治帝才刚刚继位,年龄不过六岁,朝政大权都在皇叔父摄政王多尔衮的手中。除了少部分得罪多尔衮的人,如耿仲明、豪哥等,其余人对他还是心服口服的,因此诛杀功臣时,完全没有必要牵扯太多。

更何况,当时的大清还要面对南明政权,根本无暇顾及屠戮功臣的事情。而在多尔衮死后,顺治帝也才十三岁,仍然需要大批的功臣来辅佐大清完成对海内的肃清,更不敢擅自因为一个功臣的错误而牵扯到无数人身上。

而顺治帝在24岁刚刚走入青年,将要一展宏图时,却突然病逝了,继位的康熙帝不过8岁,老的老,小的小,鳌拜又执掌大权,康熙怎么可能干出屠戮功臣的事情。8年后活捉鳌拜,康熙才算是真正上台主政,而这距离大清入关已经过去了26年的时间,大批功臣都在这期间死于政敌之手,或者老死于家中,留给康熙可以杀的功臣不多了。

英年病逝。大清入关的最大功臣多尔衮无疑是决定大清命运的人物。他在关键时刻,毅然下令入关夺权,又取得了山海关战役的胜利,没有多尔衮,就没有1644年的清王朝。如此盖世功勋,远超蓝玉、胡惟庸等人。大多尔衮在入关七年后,却在狩猎途中意外受伤,病逝于古北口外,年仅39岁。

在多尔衮死后,原先被他陷害的功臣阿济格得以平反,两黄旗也恢复了往日荣耀,但原先跟随他的刚林、谭泰等开国功臣先后下狱。顺治帝甚至褫夺了他的一切特权,毁尸掘墓。被乾隆定性为“开国诸王战功之最”的多铎也只不过活了36岁,在顺治六年染天花病逝。

两大功臣都是英年早逝,而在他们执政的六七年的时间里,豪格等功臣已经被他们肃清,顺治帝长大后想找到一个不称心的权臣都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更遑论屠戮大臣了。

明初将领名气大于清初将领。明初将领汤和、徐达、蓝玉等军事水平的确要略高于清初将领,在明末清初,大部分明朝将领先后投奔满清,以至于清初的将领水平不高的同时,名声也不好。但这并不是清初将领名气不大的根本原因。

清初将领名气受限的根本原因在于清朝晚年在与西方列强、日本等国作战时的无能,那些抗击列强中取得一定战绩的将领间接的取代了清初将领在清朝的名气,而更多的是失败、赔款让很多人认为清朝没有名将。故而,朱元璋杀明初功臣的影响力要远远大于清初屠戮功臣。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70785.html
上一篇诸葛亮真正的接班人,悉心培养10多年,却不幸英年早逝!
下一篇若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最先消失的会是哪国?各国答案罕见一致

为您推荐

中国康熙皇帝最喜欢吃的11道菜

中国康熙皇帝最喜欢吃的11道菜

#头条创作挑战赛#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饮食文化也变得多元化。但是,有些传统的美食依然受到人们的喜爱。比如,中国康熙皇帝最喜欢的11道菜,
《天下长河》看懂康熙看铜像最后那一眼,便看懂帝王一生的妒与恨

《天下长河》看懂康熙看铜像最后那一眼,便看懂帝王一生的妒与恨

文|竹英天下长河大结局了,康熙终于成为了千古一帝,他在位期间三藩平,黄河清,台湾收。当然这部剧最大的核心还是黄河,千百年来黄河的大难在康熙这里终于得到了最大的改进,这也是康熙这一生最大的功绩。也是他这一生的夙愿,但是这辉煌的背后是多少白骨换来的盛世。改革从来都是见血的动荡,而治理黄河的背后更是牵涉了
杨秀清不死,太平天国能推翻清朝吗?概率很低

杨秀清不死,太平天国能推翻清朝吗?概率很低

杨秀清能力强悍,却缺乏大格局,即便没有天京事变,东王、北王、翼王、燕王也会各自独立,被清军各个击破,过程很精彩,失败也更惨烈。一、杨秀清没有“大格局”,缺乏进取心,采取内线作战模式不可否认,东王杨秀清能力强悍,也有魄力,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壮大,杨秀清功不可没。没有杨秀清的奋斗,就不会有太平天国的辉煌
天下长河:最后的最后,面对靳辅和陈潢的雕像,康熙究竟在想什么?

天下长河:最后的最后,面对靳辅和陈潢的雕像,康熙究竟在想什么?

《天下长河》最后一集结尾,头发花白、稀疏到几乎快扎不起辫子的康熙,来到百姓供奉的河伯庙,看到靳辅和陈潢的雕像。半晌,他缓缓回头,眼神望向镜头。缓慢拉长的镜头,配上急促呼号的音乐,像是一种拷问,很难不让人去思考,那眼神究竟是什么意思?要读懂这个眼神,先要从头理顺,康熙是个什么样的人。 【百姓】很多人不
多次被朱元璋称赞高风亮节的刘伯温,为何还是不能避免被害结局?

多次被朱元璋称赞高风亮节的刘伯温,为何还是不能避免被害结局?

文|赵立波题记:先生此去归何处?朝入青山暮泛湖。这是朱元璋亲自给刘伯温的一首诗,希望他能过上这样的美妙生活。洪武元年,刚刚诞生只有八个月的大明帝国万事待理之际,朱元璋刚刚大封功臣不久,就收到了刘基请求“告归”的上疏。临行前,刘基书面向朱元璋郑重提出两个建议,算作临别赠言。第一件是不建议朱元璋将都城定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