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明清时期如何解决人口锐减问题的?美国人:有些方法不能接受

明清时期如何解决人口锐减问题的?美国人:有些方法不能接受

看了这个问题,有些人感觉很懵。明清时期,人口不是从几千万增加到4.5亿嘛。确实,如果是纵贯整个明清时期,人口确实是爆炸性增长的,其增长速度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快的,没有之一。

但是,在明清时期,也有一些时间是人口锐减的。而且这仅剩的人口还分布不均匀。

明清初期的人口问题

一,人口锐减

中国古代的朝代,基本上都是建立在一片废墟之上。即使是坐享其成的隋朝,在建立后也经过大规模的战争。所以,在朝代建立初期,基本上都是一个朝代人口最少的时期。明清两朝也不例外。

据《元史》记载:元朝到了至元二十七年,全国有13000000多户(当然不包括吐蕃,岭北行省。辽阳行省等难以统计地区,也不包括道士,僧侣和隐匿的人口)。总共约5883万余人。

而史学家认为,这时候的总人口应该在8000多万。到了元末的1351年,预估比至元年间只多不少。

世祖至元二十七年,南北之户总书于策者,一千三百一十九万六千二百有六,口五千八百八十三万四千七百一十有一,而山泽溪洞之民不与焉。——《元史》

之后经历了近20年的动荡,直到1368年徐达北伐胜利之后才稳定了下来。到了1398年,明朝经历20多年发展,人口才到6000多万。明初人口较元朝鼎盛时期,下降幅度可想而知。

而清朝初年,经历明末清初的长期战争,人口锐减数目,比元朝末年有过之而无不及。据推算,在顺治年间,只有1000多万人。到康熙后期才到达6000多万。

二、人口分布不均匀。

有人说,人口分布不均匀,是中国从古自今都存在的现象。没有办法,东部条件太好了。这个不假。

不过在明清初期,中国的人口分布可不是像现在这样东多西少的局面。而是南多北少,而且是整个北方(山西除外)都少得可怜。而在南方,现在的人口大省四川,则是成了“稀若晨星”。

“蜀自汉唐以来,生齿颇繁,烟火相望。及明末兵燹之后,丁口稀若晨星。——《四川通志》

据康熙二十四年的资料统计,就在清朝政府彻底平定四川盆地之后,整个四川境内的人口规模只有9万多人。这是什么概念!

而这些地方为什么在明清初期人口稀少呢?看一下元末明初和明清交替时期的主要战场在哪里就知道了。

明清政府的解决办法

人民,是国家的根本,特别是在农业社会,人口的多少决定着国家的赋税,兵员等方方面面。因此,每个朝代统治者都会想方设法增加人口。明清时期自然也不例外。而且,作为封建社会末期的两个朝代,所采取的方法出奇的相似。那么,明清时代采取哪些措施推动人口增长呢?

一、引进农作物,提高粮食产量。

民以食为本,要想人口增长,必须解决人口发展所需要的粮食问题。就在这个时候,西方开辟了新航路,大量美洲的农作物被引进到欧洲,亚洲。

这个大家就比较熟悉了,明朝万历年间,陈振龙从菲律宾引进了番薯。后来,又有人引进了玉米。这些作物,无论产量,还是营养价值,都要高于小麦和大米。明清政府大力提倡种植,使得粮食产量大大增加了。因而“康乾盛世”有了另一个称呼“番薯盛世”。

二、鼓励移民

为了解决人口分布不均匀的局面,明清初期的大量人民,在政府的组织下,从人口集中的地方迁移到了人口稀少的地方,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比如从明朝开始的山西洪洞县大移民,从洪武元年(1368)开始,到永乐十五年(1417)结束,历三朝50年,根据《明史》、《明实录》等史书记载,先后从山西移民10次,永乐年间移民8次,共计移民18次,遍布河南、山东、河北等18个省市500多个县份,涉及1000个姓氏。

比如清朝时期非常有名的“湖广填四川”。除了四川,清朝政府还组织大量的沿海被迫内迁的百姓前往陕西南部,充实人口。

三、生产关系改革

为了发展生产,促进人口增长,明清政府不约而同的在赋税制度想办法。在以前,无论政府怎样调整收税方法,轻徭薄赋,“人头税”都是重点。家庭人口越多,税收就越重。

而明朝中后期,张居正推行了一条鞭法,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开启了不按人头收税的先例。

而清朝则在“一条鞭法”基础上,推行“摊丁入亩”,按田亩多少收税,不再按人头收税了。这一制度的实行,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经济负担,促进了人口增长。

四、长期的宵禁制度

传说为了促进人口增长,刘伯温向朱元璋提出了实行宵禁的做法。其实,在中国古代,宵禁制度被长期执行,这个制度除了有利于古代的治安外,确实有利于促进人口的增长。因而,在明清时期,被长期执行。虽然,明清时代不叫宵禁,叫“夜禁”,但是换汤不换药。

五、根本措施:保持国家长期的稳定与统一。

明清时期,除了明朝初年,明清交接,清朝末年之外,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稳定而统一的强大国家。国家统一,人民安居乐业,人口当然就发展起来了。

对现在解决人口问题的借鉴意义

近年来,国家人口增长率出现下滑趋势,为了解决面临的隐患,国家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以史为鉴,明清初期解决人口锐减的方法现在还有用吗?

首先,宵禁制度当然不可能实施了。除非遇到某一些重大的特殊情况。

其次,引进农作物,提高粮食产量。这个确实可以促进人口增长。特别是增加农民收入,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农村人口增长。

其三:鼓励移民。这个现在看起来也是不可能的。在国内,人口稀少的西北地区现在不适合大量的移民。大量移民外国,估计美国第一个不接受。

其四,促进国家稳定统一。这个是保持人口增长的压舱石。想想将来统一台湾,我们一下子增加3000多万同胞。想想还是挺激动的。当然,这个也是美国不能接受的。

结束语:

明清时期的促进人口增长的措施,有很大一部分现在已经不合时宜了。但是,当时政府想方设法增加人口,促进国家稳定统一,经济发展,这个初衷是值得我们肯定和发扬的!

欢迎点赞,关注评论,如有建议,也欢迎留言,有粉必回!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70903.html
上一篇所谓的血咒原来竟是12年前的小女孩回来复仇
下一篇同样是降将,更厉害的高顺被曹操斩杀,为何张辽能越混越好?

为您推荐

明清家具欣赏——上海博物馆

明清家具欣赏——上海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中明清家具馆开放于1996年,是国内第一个建立中国古典家具专题陈列的博物馆。馆内收藏了明式家具和清式家具,明式家具除上海明墓出土的家具
傅林祥:明清同知通判外驻、分防与地方治理

傅林祥:明清同知通判外驻、分防与地方治理

2022年7月,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举办暑期学校,邀请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的学者围绕“明清的疆土管理”这一专题对学员进行授课。经主讲学者审定、授权,澎湃新闻·私家历史刊发此次暑期学校这一系列专题报告。本文整理自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的傅
阿合马:元朝丞相,忽必烈宠臣,被30斤重铜锤砸死

阿合马:元朝丞相,忽必烈宠臣,被30斤重铜锤砸死

1282年,丞相阿合马迎接真金太子回京,王著从袖子中拿出30斤重铜锤,将阿合马的脑袋砸碎。阿合马,元朝平章政事,位列丞相,主管财政。忽必烈时代,阿合马、卢世荣、桑哥,都是“理财”能手,结果都很惨。客观看待,阿合马很有能力,但元朝“儒臣”派与“理财”派斗争激烈,忽必烈又奉行扩张政策,阿合马成为斗争的牺牲品。
杨秀清不死,太平天国能推翻清朝吗?概率很低

杨秀清不死,太平天国能推翻清朝吗?概率很低

杨秀清能力强悍,却缺乏大格局,即便没有天京事变,东王、北王、翼王、燕王也会各自独立,被清军各个击破,过程很精彩,失败也更惨烈。一、杨秀清没有“大格局”,缺乏进取心,采取内线作战模式不可否认,东王杨秀清能力强悍,也有魄力,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壮大,杨秀清功不可没。没有杨秀清的奋斗,就不会有太平天国的辉煌
明朝为何坐视努尔哈赤崛起于辽东?细说明朝经略辽东的失败原因

明朝为何坐视努尔哈赤崛起于辽东?细说明朝经略辽东的失败原因

明朝虽然最终是被李自成的农民军所灭,但崛起于辽东的满清对于大明的威胁和牵制同样极为致命。那么,仅凭父祖遗甲十三副、将士数十人起兵的努尔哈赤,到底为什么能够崛起,进而一统女真各部,而当时的明朝到底在做什么,竟然坐视努尔哈赤于卧榻之旁崛起?01.明朝经略辽东的策略变化明末努尔哈赤的崛起其实并非偶然事件,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