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秦始皇为何宁愿修筑长城,也不向北继续攻打匈奴,将其彻底消灭?

秦始皇为何宁愿修筑长城,也不向北继续攻打匈奴,将其彻底消灭?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秦朝,自称“始皇帝”。之后他开始下令建造巨大的国防建设和土木建筑,如:万里长城、阿房宫、灵渠、秦直道、秦始皇陵等。其中长城工程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古代历史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防御工程。

虽然秦始皇只是将原来秦国、赵国、和燕国原有的长城连接起来,但也足有万里之长,因此秦始皇修筑长城之后,自此有了“万里长城”之称。而如此大的工程量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完成,其中劳动力最为重要,据记载,秦始皇修筑长城使用了近百万的劳动力,占据当时全国总人口的二十分之一。

秦始皇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生活在秦朝北部边境的人民安全,以抵御防守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的侵扰。那么秦始皇为何宁愿投入如此巨大的民力来修筑长城,也不愿意向北攻打匈奴,直接将其消灭呢?

秦始皇并不是不想消灭经常侵扰中原的戎狄、匈奴、胡人等北方游牧民族,最终耗费巨大的民力修筑长城也是迫不得已。长城作为一项军事防御工程是先秦古人经过实践总结得出的好办法,高大、坚固且连绵不绝的城墙可以有效阻隔游牧民族骑兵的行动。

秦始皇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在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由于忙于中原征战,因此无暇北顾,而北方的游牧民族便趁机侵扰袭掠与其接壤的北方诸侯,如秦、赵、燕三国的北部边地就经常遭到戎狄、胡人、匈奴等游牧民族的袭掠。

秦始皇攻灭六国、兼并天下后,为了解决匈奴等游牧民族对秦朝的威胁,便派遣大将蒙恬率领30万大军向北进攻匈奴。蒙恬率军从上郡北出,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全部河套地区,从榆中沿着黄河向东,一直到阴山,共计设置了四十四个县,并在黄河岸边修筑城池要塞,以抵御匈奴。

《史记》记载:“秦已并天下,始皇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而通直道,自九原至云阳,因边山险巉溪谷可缮者治之,起临洮至辽东万余里。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阙、阳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

同时又铺设秦直道,从九原一直通到了云阳。并因地制宜,利用边界山岭、险要沟堑、溪流、谷地等可以用来修缮的地形修筑长城,将原来秦、赵、燕三国修筑的长城连在一起,从临洮(今甘肃省定西市)一直辽东,长度达一万多里,故而称为“万里长城”。

秦万里长城这项国防工程修筑完成后,凭借地形有效遏制了匈奴南进。之后秦始皇又命蒙恬率军渡过黄河继续向北占领了高阙(今内蒙古巴彦淖尔盟杭锦后旗西北)、阳山(今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至巴彦淖尔市狼山)、北假(今内蒙古河套以北、阴山以南夹山带河地区)等地,并在当地修筑堡垒来驱逐戎狄,以及迁徙犯人去充实黄河沿岸刚建立的数十个县。

《史记》记载:“蒙恬暴师在外十余年,居上郡。是时蒙恬威振匈奴。”

将军蒙恬大败匈奴后,便率领数十万大军饱受烈日寒霜、风雨霜露驻守在北地上郡,这一守便是十几年,匈奴碍于蒙恬的声威震慑,以及长城要塞的存在,一直不敢南下牧马。秦朝在这场反击战中解除了匈奴等游牧民族对中原的侵扰与破坏,和游牧民族接壤的北部边境地区在之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摆脱了兵祸带来的灾难。

那么秦始皇既然派军击败了匈奴等游牧民族,为什么还要耗费巨大的民力去修筑城池要塞(长城)呢?为何不继续向北进军,彻底灭了这些部落呢?

秦始皇虽然命大将蒙恬击败了匈奴,但是却无法彻底将其消灭,因为游牧民族的习性和风俗就注定了他们不容易被轻易灭亡。

在古代,生活在北边蛮荒地带的游牧民族没有固定的居所,也没有作为产业的农耕,他们随着畜牧活动而转移,逐水草而居,自幼便能骑羊,拉弓射鸟、鼠等小动物,再大一些就能射狐狸、兔子,以此作为食物,等成年时,男子都是能拉满弓的披甲骑兵。

《史记》记载:“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其逐水草迁徙,无城郭常处耕田之业。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稍长则射狐兔:用为食。士力能毌弓,尽为甲骑。其俗,宽则随畜,因射猎禽兽为生业,急则人习战攻以侵伐,其天性也。其长兵则弓矢,短兵则刀鋋。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苟利所在,不知礼义。”

他们的风俗是随意游牧狩猎,以此作为维持生计的产业。遇到紧急情况就练习攻伐作战本领来侵扰征伐,这就是他们的天性,尤其是到了寒冷干燥的时节,牛羊难以繁衍时,游牧民族便会南下中原,大肆掳掠,只要有利可图,就不顾礼仪,有利便进攻,不利就撤退,从来不把逃跑当作耻辱。

《史记》记载:“匈奴单于曰头曼,头曼不胜秦,北徙。”

由于擅长骑射本领,而且行踪飘忽无定,匈奴往往是抢杀掠夺财物后就跑,等中原国家出兵追赶时,他们早已骑马远去,追都追不上。比如匈奴首领头曼善于打不过秦朝,就不断向北迁徙,而秦朝军队以步兵为主,如果匈奴骑兵一直逃跑,秦军便难以追击。

既然无法彻底消灭,就不得不防范匈奴南下再侵扰中原,而骑兵机动性强,活动范围很大,如果没有城池、要塞、城墙组合而成的长城防御体系,秦朝就需要很多兵力来防守,而这便会给百姓增加更多的负担,秦始皇为了保护北部边境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就只能修筑长城来抵御匈奴侵扰。

实践证明,修筑长城确实是阻挡游牧民族侵扰的好办法,给中原农业生产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环境。在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之前,秦国就曾修筑长城来抵御胡人,周朝境内的很多诸侯国为了防守,也都有修筑长城作为军事防御工程。

古代修筑长城的历史,长城能起到的作用

在先秦时期,修筑长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周王朝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就曾修筑连续排列的城堡作为防御。等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列国为了争霸称雄,便根据各自需要在边境地区修筑起长城、堡垒等军事防御工程,以互相防守。

《左传》记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史记》集解引韦昭注记载:“方城,楚北之厄塞也。”

比如楚国在北部濒临汉水地区修筑了很多具有防御功能的方形城寨称为“楚方城”。之后齐、秦、韩、魏、赵、燕、中山等诸侯也都修筑了军事防御工程长城,用以自卫。

《史记》记载:“秦陇以西有绵诸、绲戎、翟、豲之戎,岐、梁山、泾、漆之北有义渠、大荔、乌氏、朐衍之戎。而晋北有林胡、楼烦之戎,燕北有东胡、山戎。”

其中秦、赵、燕三国由于和北方游牧民族相邻:秦国陇西有绵诸、绲戎等戎族部落,岐山、泾水以北又有义渠、大荔等部落;赵国北方有林胡、楼烦等戎族部落,燕国北方有东胡、山戎等戎族部落,于是三国各自在北部边境地区又修筑了“拒胡长城”。

秦国在秦昭襄王时期彻底消灭了西部大患义渠,于是占领了陇西、北地、上郡,便开始在当地边境修筑了长城来抗拒胡人。赵国是在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向北攻破了林胡、楼烦后开始修筑长城。之后燕国贤将秦开(其孙为荆轲刺秦,燕国副使秦舞阳)击败赶走东胡,也修筑长城抗拒胡人。

《史记》记载:“秦昭王时,起兵伐残义渠。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而赵武灵王亦变俗胡服,习骑射,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其后燕有贤将秦开,袭破走东胡,东胡却千余里。燕亦筑长城以拒胡。”

以此可见,秦、赵、燕三国并不是打不过北方的游牧民族,虽然能将其击败赶走,但却无法彻底消灭,三国只好修筑长城来抗拒胡人。之后秦始皇修筑长城也是如此原因,为了减少工程量,秦长城重点是维修、连接原先秦、赵、燕三国原有的长城,以及利用有利地形扩建。

如果秦朝单独修筑一条长达万余里的长城,十余年的时间也难以完成。毕竟秦始皇陵在动用近八十万人的情况下也修建将近四十年的时间,而且最后还是草草完工。

若是没有高大坚固、连绵不绝的万里长城,秦军就需要分出更多的兵力去防守,为此便难以集中兵力发动战略反击。而匈奴骑兵机动作战,今天在东边劫掠,明天就可以跑到偷袭,还可以随时可能南下中原。

秦始皇依地形,借天险,修筑万里长城,便可以将北部边境围起来,遏制匈奴南下路线。自秦长城修筑完成后,一直到秦始皇病逝前,匈奴都不敢南下牧马,拉弓射箭,生活再秦朝北部边境地区百姓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摆脱了兵祸的灾难。

长城的作用

虽然修筑长城是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但长城的作用并不止于此。

首先长城的最基本作用就是为了防御,可以有效迟滞延缓匈奴骑兵的速度,为此给中原国家赢得调集军队的时间。如果没有长城,北方游牧民族就可以肆无忌惮的侵扰中原王朝,甚至小股骑兵都敢南下掠夺。而且游牧民族的骑兵不善于攻城,中原步兵可以用长城的城墙作为依托和掩护,进可攻,退可守。

其次长城有预警作用,高大的城墙可以为防守士兵提供了一条巡逻通道,一旦发现敌人入侵或破坏长城,便可以立即赶到就近的烽火台进行预警,让后方主力军队做好应对准备。长城上的城墙也可以作为高速通道快速运兵。

最后长城还可以隔绝内外,对北方游牧民族实施经济制裁,因为游牧民族是靠放牧和狩猎为生,要想获得其他物资基本只能和中原王朝进行贸易。一旦进入紧急时刻,中原政权就可以封锁长城上开放的关口,切断贸易通道,货物和马匹几乎不可能翻过被军队守卫的长城。

自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以后,几乎历代中原王朝都有不同规模地修筑过长城,比如我们今天所说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时修建的长城,可以说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到清代的2000多年,长城就一直没有停止过修筑。

结语:

秦始皇攻灭六国后,为了巩固国家统一,解除匈奴对秦朝的威胁,便下令北击匈奴,并在秦、赵、燕三国原有长城的基础上,加以修葺、连接和增筑,于是一道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屹立于秦朝北部边境,保护着边境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随着时间推移,秦长城的遗址虽然大多已湮灭在岁月长河之中,但直到现今,很多人提起万里长城,脑海里浮现出的第一个人还是——秦始皇嬴政。

万里长城也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太多记忆,有帝王的雄心、民夫的汗水、戍边的功绩、民族的交融,也有箭矢的痕迹、炮火的轰鸣、将士们的铁血、金戈铁马的呼啸,还有万里紫塞的壮美。

作为人类史上的奇迹,万里长城当之无愧,它也是中国最硬核的名片之一!

文/历史紫陌阁

回味更多历史,下期更精彩。

欢迎大家的关注和点赞,谢谢大家的支持。

本文声明原创,文中配图来源网络,侵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71815.html
上一篇85年了,我们从未忘记!
下一篇别被命运绑票,是稍微快乐一点的秘诀

为您推荐

辽宁保存最完好的野长城——西沟长城

辽宁保存最完好的野长城——西沟长城

说起万里长城,人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北京,其中的八达岭长城、慕田峪长城、司马台长城、北古口长城、居庸关长城等享誉世界。但在辽宁省的绥中,有一段目前
万里长城十三关,终于收集齐了“

万里长城十三关,终于收集齐了“

“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又称万里长城,世界十大奇迹之一,昔日虎踞龙盘的长城是中国古代的保境安民的军事性工程,今日长城首要的军事防御功能逐渐淡出了
挑战长城第一险 司马台单边墙

挑战长城第一险 司马台单边墙

司马台长城,被英国泰晤士报评为“全球不容错过的二十五个风景之首”,而司马台长城单边墙段,更是公认的北京长城三险之首(另二险是箭扣长城的鹰飞倒仰和
韩庄长城赏雪

韩庄长城赏雪

听资深驴友介绍,韩庄长城要在冬天的雪后去看,看的就是那种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气势。2014年的春节前阴历腊月二十九,我和老枯、队长、无忧在顿村银
刘邦原本只是一个混混,为何有资格接受秦王投降,彻底灭了秦朝?

刘邦原本只是一个混混,为何有资格接受秦王投降,彻底灭了秦朝?

公元前207年十月,随着刘邦率军抵达咸阳城外,身为秦王的子婴,主动打开了城门,带着传国玉玺和象征皇帝地位的符节,出城投降了。那一天,当秦王子婴彻底跪下,秦朝也就彻底亡了。这一幕,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瞬间。要知道,秦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秦国的先祖,靠着给周王室养马,得到了一块几
边关哨探!明代长城特种兵“夜不收”,到底有多厉害?

边关哨探!明代长城特种兵“夜不收”,到底有多厉害?

▲星空下的山西明广武长城  尚晋涛 摄在明朝历史上,边关上活跃着一支哨探队伍,其职责和功能类似于如今的侦察兵,担负的是特种作战任务,他的名称叫做“夜不收”。明代的边防,是按照墙-关-堡的布局来布防的,堡即是堡台,相当于如今的边防哨所,而“夜不收”就是驻守在堡台内的侦查哨兵,此名称是专指,指的是“能深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