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他们为何从改革派变成保守派:从庆历新政支持者,到王安石变法反对者

他们为何从改革派变成保守派:从庆历新政支持者,到王安石变法反对者

文彦博从仁宗到哲宗四朝,出将入相五十年来(当几年京师官员后又去地方当官,然后再转回京师,如此类推反复七八次),他经历了宋朝的顶峰、下坠两个时期。

文彦博官场生涯:地方与京师交替出现

一方面,他在地方政务、军事上的经验较有发展,特别是提携了地方上的后辈晚生,为后来的高知名度奠定基础。例如对苏轼提携。

嘉裕六年(1061),24岁的苏轼(1057年考中进士)任职凤翔府(陕西)做大理评事、签书判官。在《凤翔到任谢执政启》中,苏轼对文彦博表达了尊敬“伏惟昭文相公,素所奖庇,曲加搜扬。既蒙最深之知,遂有自重之意,所任签署一局,兼掌五曹文书。”

苏轼何文彦博的关系一直不错,在日后的熙宁变法(王安石变法)中,对于变法的态度也比较相近。由此,可以说文彦博、司马光、苏轼在大体上形成一个系统。

为什么文彦博没有像晏殊那样长期在京师为官呢?主要就是根基不深。

正如上文我们所说,宋朝在“文人掌权”下,文人太多了,文人们在智力上都是人精,他们特别喜欢看风向、抱大腿。在1060年代之前,北宋朝堂上的文人主体还是晏殊及其晏殊的政治家族,例如富弼。

一方面,长期在地方和京师交替工作,导致文彦博的思维呈现一种“中间派思维”。因为,他知道京师里面的大官们的政策有“超现实主义色彩”,因此有一定保留。

另一方面也知道地方应该进行改革。从而造成既觉得应该改革,但又觉得改革的方式方法是有问题的。这就使得他们的道路更加起伏。

宋仁宗虽然是宋朝实力的巅峰,后人中有些人吹嘘其为“仁宗极盛”,但实际上如果极盛也就不会有范仲淹主导的“庆历新政”(1041—1048年)了。庆历新政被誉为是“熙宁变法”(王安石变法)的“先导”,它们主要的针对对象都是“三冗问题”。

官不聊生下的晏殊-文彦博-司马光-苏轼、范纯仁与范仲淹-王安石

宋仁宗之后的宋英宗当政时间比较短,其主要政绩就是把自己的爹叫爹了。这和明朝的嘉靖皇帝的“大礼仪之争”基本类似,被称为“濮议事件”(濮议之争)。但宋英宗满打满算不过当政三年七个月,所以,影响较小。他的儿子宋神宗才是一位“神一样”的皇帝。

宋神宗当政后,在宋仁宗时期就已经比较严重的“三冗问题”更加突出。

“三冗”导致财政收支严重不平衡,收不抵支问题比较严重,需要大规模增加财政收入。由此,就需要“开源节流”。

节流就需要裁汰冗员,那么就是“官不聊生”。这也是范仲淹在宋仁宗时期的“庆历新政”失败的根本原因。

“庆历新政”中,范仲淹、富弼、韩琦、欧阳修等人与吕夷简、晏殊等人产生冲突。女婿富弼甚至大骂晏殊。最终,范仲淹等人失败。吕夷简的政治斗争能力和把握皇权脉搏的能力,加上晏殊的超级人脉群打败了范仲淹等人。

文彦博书法

“熙宁变法”其实也是如此。只不过晏殊的角色变成了文彦博。

文彦博更多的是和晏殊的“政治影响力”的联系更多,无论从对诗词的喜爱方向,还是为官为政的总体感觉,他们的亲近力更强。因此,他们就成为王安石的政治对手。

因为反对王安石的市易法、青苗法,文彦博及其志同道合者们前往洛阳任闲职或定居。洛阳就成为“反对变法的守旧派”的大本营。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洛阳的“守旧派”就是以文彦博为代表、为核心,其核心人数多达二十多人。

文彦博文人集团的形成

下面这份名单其实就是“文彦博-司马光集团”的成员名单,除了包拯、庞籍在“熙宁变法”开始前就已经去世(包拯999-1062,享年63岁、庞籍998-1063,享年65岁)外,其他人都是伴随着整个变法的全过程。

这些人除了司马光、范纯仁不足70岁外,“文彦博集团”在1082年形成时(耆英会形成作为标志),其年龄都在70岁以上。

文彦博(1006-1097)终年91岁,1082年为76岁。为节省字数,以下的数字排列都按照此顺序。

席汝言(1006—?1082年后)、76岁以上,76岁;

司马旦(1006—1087)81岁、76岁;

程珦(1006—1090)84岁、76岁;

王尚恭(1007—1084年)77岁、75岁;

范镇(1007—1088)81岁、75岁;

赵丙(1008—?1082年后)74岁以上、74岁;

刘几(1008—1088年)80岁、74岁;

楚建中(1010—1090年)80岁、72岁;

王谨言(1011—?1082年后)71岁以上、71岁;

王拱辰(1012—1085)73岁、70岁;

张焘(1013—1082)69岁、69岁;

张问(1013—1087年)74岁、69岁;

司马光(1019—1086)67岁、63岁;

范纯仁(1027—1101)74岁、55岁,范仲淹次子。

以上这些都只是在洛阳的和文彦博交往比较密切的人,他们的观点和交友圈都不同,例如富弼乃是“庆历新政”时期的人、晏殊的女婿,自成一体;司马光和文彦博关系虽然近,但也是自有一体。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下,思想相对接近的文人们都选择将文彦博作为核心。

因为,和文彦博交往比较近的文人还有很多,但他们都不在洛阳内,在名单中也就不列了,例如苏轼(1037-1101年)享年64岁。可以说,上面的人群只是文彦博“文学圈”的部分人。

因为历史资料查找问题,有些人因为生卒年我没有找到,所以,也没有列入,但估计在1082年时,他们年龄应该都是70岁左右了。

另外,还要说明一下,文彦博自1073年前往洛阳任职后,曾先后组建立了三个诗会,其中以1082年的耆英会规模最大有12人,司马光虽然不到70岁也被纳入其中,这次其实就代表着“旧党之间”已经形成完全大集合。所以,我将1082年定为“文彦博文人集团”形成的标志。

除以上人物外,1082年时70岁以上的官员还有张宗益、史炤、冯行已等人。

可以说,就凭这份名单,我们就可以看出守旧派势力的强的。作为这个势力中众多派别“公推”的带头人,文彦博在其中起到怎样作用?同时,一个很重要的现象是:“庆历新政”的主导者们、后人们在熙宁变法期间,竟也成为反对派(富弼、范仲淹次子范纯仁等),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在王安石变法集团与守旧集团的对抗中,双方都有正确和错误的地方,王安石变法的失败根本原因是什么?是赖王安石改革用人不当,还是司马光、文彦博等人的守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58975.html
上一篇当年苏联陈兵百万欲南下中国,最终却没有下手,苏联在怕什么?
下一篇星汉灿烂:太子妃善良仁慈,为何不受待见?根本原因在太子身上

为您推荐

学术水平极高的沈括,人品却很卑劣,苏轼当他朋友,却被无情出卖

学术水平极高的沈括,人品却很卑劣,苏轼当他朋友,却被无情出卖

沈括说起宋代科学著作,当属《梦溪笔谈》,作者沈括也因此书而名垂青史,但圣人也是人,沈括本人的人品着实不敢恭维。宋代著名文字狱乌台诗案,就是出自沈括的策划。乌台诗案险些导致苏轼被处死,因朝臣反对,最后才幸以贬谪了事。一、乌台诗案所谓乌台诗案,发生于宋神宗1069年,主角苏轼。神宗用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很看好
血淋淋的管理艺术,惊呆了十七岁的宋仁宗

血淋淋的管理艺术,惊呆了十七岁的宋仁宗

众所周知,我的主业是读宋史。一般来说,我用这样的话作为开头,就是要单纯地讲一个宋代的历史小故事。北宋天圣五年十一月,垂帘听政的刘太后和还没亲政的小皇帝宋仁宗在开封南郊举行了一个非常隆重的祭天仪式,仪式完毕之后,是例行的大赦天下、赏赐军士的福利行为。当福利发到汾州(今山西汾阳)广勇军这里的时候,士兵们
宋朝过大年 奇奇怪怪可可爱爱

宋朝过大年 奇奇怪怪可可爱爱

宋朝压岁钱称为“随年钱”(选自《过一场风雅的宋朝生活》)         木版年画《神荼郁垒》         手擀面在南宋时期传入日本,沿用了“馎饦”这种古称    如果把历史的指针往回拨一千年,我们将抵达宋朝,接触到另一场别开生面的春节。在那里,人们过年未必返乡;年夜饭的主食既不是饺子,更不是汤圆;大年初一凌晨,人们
写作助手|苏轼的三友(三)顽石之性

写作助手|苏轼的三友(三)顽石之性

1059年,苏轼在母亲去世回家居丧期间,做了一个怪梦。梦里一个形貌奇峭诡异的人来到面前,和他做了一番对话。原来这是家里竹轩一块怪石的精魂,这怪石百无一用,苏轼早就想把它扔掉了。怪石引经据典,侃侃而谈,把自己载在典籍里的同类业绩都列举了一遍,最后说:“子今我得岂无益,震霆凛霜我不迁。雕不加文磨不莹,子盍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