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以纸为媒,广交天下客”,来四川石堰,感受“千年纸乡”的魅力

“以纸为媒,广交天下客”,来四川石堰,感受“千年纸乡”的魅力

《记住乡愁》乡村振兴篇
播出内容:《石堰——竹纸之乡 纸薄情深》
播出时间:2023年2月21日(周二)20:00
播出频道:CCTV-4 中文国际频道


青衣江畔 千年纸乡

峨眉山下,青衣江畔,山林竹海间,坐落着一个古朴雅致的村庄,石堰村。

这是一座人文气息极为浓郁的村庄。800多座川西南风格民居错落有致,古老的造纸石槽随处可见,匠人们在手工纸坊里忙碌,案台前总有挥毫泼墨的身影……

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的石堰村,是夹江纸的核心产区,有着“千年纸乡”的美称。早在唐朝时,这里的先民们便用竹造纸,过着“以纸为生、以纸为利”的生活。

如今,石堰有14家造纸工坊,每年出产2万多吨竹纸,为村里带来一亿多元的产值。2022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了3万多元。


“大千气象一张纸”

“大千气象一张纸,十里画廊半壑松。”石堰村的大千纸坊是每一个来此的书画爱好者,必然要拜访的地方。

这“大千”二字,指的便是近现代国画家张大千。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他对石堰造纸技术的提升,做出了很大贡献。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处于抗日大后方的四川夹江纸,在风雨飘摇中,勉强维持生产。

当时,报刊、通讯社、高校等都需要大量且稳定的纸张供应。然而,那时许多手艺人在远走他乡,夹江纸的制作水准一落千丈。

为了提高夹江纸的品质,1939年,张大千来到石堰,与纸农石子清同吃同住,一起改良出厚度、抗水性和韧性更好的纸张。

改良后的造纸技术很快在全县推广,极大地推动了夹江纸业的发展。抗战期间,仅有14万人的夹江县,就有8万多人从事和纸业相关的生产,年产量高达8000多吨,成为抗日大后方纸张供应的重要产地。

1994年,为了纪念张大千对夹江纸改良做的贡献,就把张大千生产过纸的地方,命名为“大千纸坊”。

如今,大千纸坊、张大千居住过的老宅,都被完整地保护了下来,向往来的游客诉说着“大千世界一张纸”的故事。


越舍越得 纸乡人家的经营之道

老石夫妇经营着一家纸坊,每隔一段时间,他们都会在村里举办免费的书法培训活动。来学习的孩子不仅不用交学费,连笔墨纸张也不用自带。

对于父母的做法,刚回乡不久的儿子并不认同,这得亏多少啊!但夫妻俩深知,经营之道,不在一时得失,石堰的造纸产业能坚持到现在,正是因为肯吃亏,懂舍得。

那些年,随着中国工业化的发展,机器造纸迅速占领市场,石堰的手工纸业陷入了困境。到2000年左右,村中原有的100多家手工纸坊,只剩下10家还在坚持。

为了打开市场,石堰人商量着,一部分人在家里继续做传统手工造纸,一部分人则到各地找销路。老石夫妇就是在那时前往北京,在中国美术馆附近租了一个店面,开了一家文房四宝店。

本以为占了个好地方,结果当时很多画家也穷,常常来这边赊纸。尽管夫妻俩当时过得也不好,但他们却没有拒绝过一位顾客。

而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多年后,不少曾在店里赊纸作画的人成了名,他们没有忘记当年受到的帮助,很多人把自己的画作销售委托给了他们。

吃亏是福,越舍越得,这是老石夫妇想要儿子明白的道理,也是纸乡人家的经营之道。

像老石夫妇一样,过去四十年的时间里,石堰人在全国开起了2000多家文房四宝店。正是2000多家门店的坚守,使得石堰古法造纸技艺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

如今,靠着传承千年的技艺,村里开始大力发展以手工造纸体验、研学基地、乡村民宿为特色的旅游产业。2022年,就有近8万名游客来到这里,每年为当地带来1600多万元的旅游收入。

以纸为媒,广交天下客。今晚20:00,走进四川石堰,感受“千年纸乡”的魅力。

编辑 | 王琳艳

制图 | 刘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8_174245.html
上一篇Stable Diffusion AI绘图 - Day40
下一篇中国性价比超高景点在北京,门票仅1元,三大镇园宝物跨越800年

为您推荐

乐山大佛免票政策,这12类人员免门票

乐山大佛免票政策,这12类人员免门票

乐山大佛免票政策,这12类人员免门票,包括:儿童,离休干部,劳模,道德模范,65岁以上老人,记者,现役军人,残疾军人,退休干部,残疾人,伤残警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