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情感 > 在变老的路上,学会做减法

在变老的路上,学会做减法

看过这样一句话,所谓成功,不过是“年轻的时候,不拖累生我的人,年老的时候,不拖累我生的人。”

年轻的时候,莫不是在做加法,读书、就业、成家、生娃、赚钱,成长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然而,人生的旅途如同攀登一座高山,到达顶峰之后,便要开始计划着下山了。

此时,背上的行囊便要开始学着做减法,以便让自己“全身而退”,安安稳稳地“落地”。

01

减少“锋芒毕露”,做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

回想起初入职场时的自己,总是一种“愤青”模样:

为何总是自己活最多,钱最少?

为何有人忙死,有人闲死?

为何领导也很“势力”,对“刺头”不作为、乱作为宽容有度、宠爱有加,对“老实人”有作为、能作为反倒颐指气使?

不仅做工作敢于“热火朝天”;对于工作规则也时常“发起挑战”,毫不掩饰自己的锋芒。

直到跌过几次跟头,才恍然大悟:这样的“敢闯敢拼敢说”,一旦与一把手意见相左,轻则不被待见,重则被扫地出门。

如同北宋大文豪苏轼,他是文坛领袖,也是被宋仁宗倚重的“储相之才”。然而,随着仁宗去世,主张变法的新党上台,苏轼因与其政见不合,而屡遭排挤,不得不自请外放。

此后的几十年间,他忠于内心对于“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追求,不管是对于支持变法的新党,还是反对变法的旧党,他都无法苟同,从而经历了“乌台诗案”,一再被贬谪的坎坷。

渐渐老去的苏轼,愤而写下“三入承明,四至九卿,问书生何辱何荣”的感慨,从而愈发看淡政治主张能否“兼济天下”,只做个无愧于百姓的小官,做个无愧于自己的文人。

在变老的路上,学会减少自己“改变世界”的想法,才能卸下过于沉重的思想包袱,以及由此引申而来的对于名与利的追求。

清代文人姚文田曾写道:“世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当一个历经浮华的人,开始静下心来读书,便是真正与自己和解、与世界和解的开始。

02

减少“瞎操心”,做个“爱自己”的人。

当一个人承担的社会角色越来越多,便开始“操心他人”:

结婚之后,操心另一半的前途命运,

生娃之后,操心孩子的衣食住行和身心健康成长,

父母渐老,操心他们的生老病死,

除此之外,还要亲朋好友的喜乐哀愁,但凡付出了真情实意,总会忍不住为之欢喜为之忧愁......

当感觉自己的时间、精力都被这些“不得不面对的”人和事耗尽时,一种无尽的悲哀和困顿便油然而起。

我们爱所有人,却唯独忘记了“爱自己”。

其实,生命大可不必如此。

在《红楼梦》中,迎春就是这样一个“只爱自己”的人。

大观园里起诗社,黛玉、湘云、宝钗轮番展示才华,迎春和惜春总是靠后。

元春省亲,制作了灯谜给弟弟妹妹们玩乐,唯独迎春和贾环没有猜到。

迎春才华不在线,处事也极其懦弱。她的首饰被奶妈偷去当了做赌本,她也装聋作哑,不愿撕破脸,以展示“主人之威”。

更多时候,只要一遇到麻烦,她就躲起来,拿本《太上感应篇》来看。

看起来,迎春着实有点榆木疙瘩那样的“笨”,但这何尝不是一种清醒呢?

面对世事纷扰,她完全有能力去解决,她却不愿为那些“毫不相干”的事情白费力气。

家人相处,只有做好自己的本分,才能让其他感到愉悦;与领导、同事相处,本就是一场或长或短的合作,保证自己不掉链子,就已经足够了;至于亲朋好友,更是清官难断家务事;能够陪伴彼此走过人生的一程,就已是幸运......

由此可见,短短的一生中,我们最应该善待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最应该尽心尽力去爱的,也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在变老的路上,唯有深切对他人的“瞎操心”,才能关注到自己,才能够好好自己。

03

减少不切实际的欲望,做个“乐享当下”的人。

小时候读过一首诗: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年少时,只觉得“危楼”之高,令人震撼;渐老之后,才体悟到“不敢高声语”的敬畏和悲悯。

在前进的路上,人们总是想要得太多,想尽一切办法,不断地往上“攀登”,以求摘得更多更亮的“星辰”。

如同一个背着空背篓进山捡拾菌子的人,收获颇丰,不断地往背篓里装,以至于装得太满,扯断了背带,最后,不得不拿出一些,减轻重量,才能顺利地扛回家。

《断舍离》中有这样一段话:

无能为力的事,当断;生命中无缘的人,当舍;心中烦欲执念,当离;目之所及皆是回忆,心中所想皆是过往。放下执念,才能回归安宁。

当一个人能够看淡得失,笑对人生时,真正的享受才开始。

04

结束语:

人这一生,何其匆匆,何其负累。

在变老的路上,学会做减法,是对生命的尊重,是对自我的悦纳,也是人生最高级的境界。

作者:如风轻似云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图片源自网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1_136705.html
上一篇30岁以后,人生最好的活法:“学习,独处,存钱”
下一篇50岁西班牙王后再惹争议,穿“大洞裙”腿上褶太多,这么放飞吗

为您推荐

读书学习

读书学习

作者觉得朋友家的猫在猫界那高低得是个学霸看它盯着书的样子,朋友们猜它是在背唐诗宋词还是在思考宇宙的奥秘呢作者也要向它学习,多读书、多学习,努力创
书房,不止于读书~

书房,不止于读书~

跌宕的意气与喷薄的巧思创意,需要私人空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学术水平极高的沈括,人品却很卑劣,苏轼当他朋友,却被无情出卖

学术水平极高的沈括,人品却很卑劣,苏轼当他朋友,却被无情出卖

沈括说起宋代科学著作,当属《梦溪笔谈》,作者沈括也因此书而名垂青史,但圣人也是人,沈括本人的人品着实不敢恭维。宋代著名文字狱乌台诗案,就是出自沈括的策划。乌台诗案险些导致苏轼被处死,因朝臣反对,最后才幸以贬谪了事。一、乌台诗案所谓乌台诗案,发生于宋神宗1069年,主角苏轼。神宗用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很看好
血淋淋的管理艺术,惊呆了十七岁的宋仁宗

血淋淋的管理艺术,惊呆了十七岁的宋仁宗

众所周知,我的主业是读宋史。一般来说,我用这样的话作为开头,就是要单纯地讲一个宋代的历史小故事。北宋天圣五年十一月,垂帘听政的刘太后和还没亲政的小皇帝宋仁宗在开封南郊举行了一个非常隆重的祭天仪式,仪式完毕之后,是例行的大赦天下、赏赐军士的福利行为。当福利发到汾州(今山西汾阳)广勇军这里的时候,士兵们
写作助手|苏轼的三友(三)顽石之性

写作助手|苏轼的三友(三)顽石之性

1059年,苏轼在母亲去世回家居丧期间,做了一个怪梦。梦里一个形貌奇峭诡异的人来到面前,和他做了一番对话。原来这是家里竹轩一块怪石的精魂,这怪石百无一用,苏轼早就想把它扔掉了。怪石引经据典,侃侃而谈,把自己载在典籍里的同类业绩都列举了一遍,最后说:“子今我得岂无益,震霆凛霜我不迁。雕不加文磨不莹,子盍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