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情感 > 错在时间的一段爱情:三毛给王洛宾的一封信,揭开两人的真实关系

错在时间的一段爱情:三毛给王洛宾的一封信,揭开两人的真实关系

“我每思念你一次,天上就落下一粒沙,于是就有了撒哈拉。”

读三毛的,不读三毛的,都听过这一句浪漫的情话。

这是三毛写给丈夫荷西的,当时三毛跟荷西两地分居,就靠书信传达思念。

在撒哈拉,三毛写出了《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来》《稻草人手记》《哭泣的骆驼》等知名旅行游记。

她跟荷西的故事,也被很多读者奉为爱情典范。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1979年9月30日,荷西在潜水时发生意外,葬身大海。

痛失爱人的三毛,回到台湾,在家人身边生活了几年。

荷西去世第十年,三毛再次遇到了她的“爱人”——王洛宾。

王洛宾是知名音乐家,《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达坂城的姑娘》《掀起你的盖头来》等歌曲,都出自他的手。

这是三毛最奋不顾身的一次恋爱,也是最让她伤心失望的一次恋爱。

与王洛宾分开第121天,三毛用一条丝袜,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王洛宾闻讯后,大醉三天三夜。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1

1979年10月份,料理完荷西的后事,三毛在家人的陪同下回到台湾。

休息一段时间之后,台湾几家媒体联合赞助三毛去旅行,这才有了后来的《梦里花落知多少》《万水千山走遍》《送你一匹马》《三毛说书》等经典游记作品。

旅行加上家人的陪伴,三毛的情绪缓解了很多。她对荷西的思念,也渐渐沉静下来,放在心里。

1989年底的一天,三毛随手拿起一份《台湾日报》,上面有好朋友夏婕写的一篇《王洛宾老人的故事》。

文章虽然短小,但详细介绍了王洛宾在爱人去世后一个人的孤寂生活。

在很小的时候,三毛就听过《在那遥远的地方》。学校文艺表演的时候,她还唱过这首歌曲。

不过,这是她第一次知道,原来歌曲作者背后,竟有着如此凄美的爱情故事。

更让三毛没有想到的是,77岁的王洛宾曾经几次入狱。

艰苦的牢狱生活并没有消磨他的意志,反而他在监狱里面用牙膏皮卷成笔,写下了《炊烟》《高高的白杨》等歌曲。

就在王洛宾坐牢半年后,他的妻子在家中去世。这成了王洛宾心里永久的遗憾。

出狱后,王洛宾时常一个人抱着琴对着夕阳,自弹自唱,思念亡妻。

夕阳西下,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静静地坐在那里不说话,琴声呜咽,泪水全无。

只有远方的风,把他的思念带到遥远的地方,告诉那个他日夜思念的人。

看完这篇文章,三毛定定地坐了很久,忽然,她心里亮堂起来,这就是她要找的人。

同样以文字为生,同样失去爱人,三毛觉得,只有自己才能够读懂王洛宾的思念之情。

这份报纸,冥冥之中在三毛与王洛宾之间架起了桥梁。

三毛当即做了一个决定,她要去西北,亲自见一见这个深情的男人。

到1990年4月份,三毛终于办妥了所有的手续,她报了一个旅行团,去了浙江四川探亲之后,只身前往新疆。

4月16号,三毛终于见到了陌生又熟悉的王洛宾。

尽管这是两人第一次见面,但于三毛而言,却像是久别的老朋友重逢一样。

王洛宾一言一行,举手投足,皆在三毛的想象之中,甚至他那花白的胡子,也写满了故事。

眼前这个瘦弱的耄耋老人,因为对亡妻的思念,在三毛心里的形象高大无比。

其实在这之前,王洛宾也听说过三毛的故事,也看过她写的《撒哈拉的故事》。

不过等三毛真切地站在跟前,王洛宾又觉得,她跟自己想象中稍微有些不一样。

三毛一身随性的牛仔打扮,海藻一样的头发,瀑布似的披在两颊,说话却又柔声细语。

更让王洛宾印象深刻的是,47岁的三毛,眼睛分外明亮。经历许多故事的她,眼神仍如孩童一样纯真。

两个孤独的灵魂相遇了。

2

见面当天,三毛欢快地唱起了自己作词的歌曲《橄榄树》。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为了山间轻流的小溪,为了宽阔的草原,流浪远方,流浪……”

为一尽地主之谊,为了招待这位远方来的客人,王洛宾给三毛唱了他自己在狱中所作的歌曲《高高的白杨》。

歌曲唱完,王洛宾又给三毛讲起了自己几次被捕入狱,妻子在家郁郁而终。为了悼念亡妻,他从此留起了胡须。

故事讲完,王洛宾又唱起了《高高的白杨》中的一句“一座孤坟上铺满丁香,坟上睡着一位美好的姑娘,我的胡须铺满胸膛。”

一旁的三毛早已听得如痴如醉,感动得泪流满面。

为了缓解尴尬,王洛宾问三毛,是不是因为荷西也是大胡子,所以她听这首歌比较动情?

三毛认真地说“不是,因为这首歌,我更爱大胡子了!”

之后,王洛宾带着三毛游天山,给她唱自己写的那些歌曲。

挽着王洛宾的手臂,走在茫茫大漠,三毛似乎又回到了曾经跟荷西在撒哈拉的生活。

相聚的时间总是很短暂的。

在新疆停留几天后,三毛又回到了台湾,可是人回来了,心却还留在戈壁上,留在天山脚下,留在让她重生的地方。

她抑制不住思念,提笔给王洛宾写了一封热辣滚烫的表白信。

“万里迢迢为了认识你,这份情不是偶然,是天命,是无法抗拒的。”

“闭上眼睛,全是你的影子。”“你无法要求我不爱你,在这一点上,我是自由的。”

信的末尾,三毛还说自己不去上海了,“九月再去看你。”

跟三毛炽热简单而又直接的爱慕相比,王洛宾表现得无比理性克制。

两人相差30岁,无论从年纪、生活方式还是地理位置来说,王洛宾都不敢回报三毛同样炽热的爱。

从80年代中期,三毛的作品传入大陆开始,王洛宾和其他人一样都曾拜读过三毛的作品。

从三毛的作品中,王洛宾知道她是随性洒脱又敢爱敢恨的女人。

或许她可以不在乎世俗,但王洛宾不能不在意。

从妻子去世之后,王洛宾一个人生活了近40年,他的生活除了音乐,再没有其他。

风烛残年,他也知道自己无法给三毛想象中浪漫而洒脱的生活。

几封书信往来之后,王洛宾的回信言辞越来越克制,回信的时间也越来越迟缓。

而在海峡对岸的三毛并没有在意,她仍不停地通过书信,诉说着自己对王洛宾的幽幽相思。

每次写信,三毛还不忘附上一张自己的照片,或是跟王洛宾的合影。

到9月份,分开4个月之后,三毛再次来到新疆,没想到这也是她最后一次见到王洛宾。

3

1990年夏天,三毛的作品《滚滚红尘》被香港汤臣影业公司看中,邀请三毛跟其他几位编剧一起,改编成电影。

影片是两岸三地合作,由林青霞、秦汉主演,在吉林长春拍摄。

9月初,开完剧本研讨会,三毛就转去新疆,再次见到了朝思暮想的王洛宾。

这一次,三毛来了就不想像上次一样匆匆离开,至少,让她在爱的人身边多停留几天。

三毛带了满满几大箱衣服,书,作品稿,还有一些喜欢的小玩意。

一落地,她就迫不及待把行李箱全打开,东西全摆出来,然后,又把自己珍视的宝贝一件件摆在桌上,窗台上。

之后,三毛过起了和从前一样的居家生活。

她和王洛宾牵手去买菜,她扎起头发,洗菜、切菜、做饭,小小的屋子又有了烟火气。三毛觉得十分满足,她就是要让自己爱的这个人,重回人间烟火。

吃完饭,王洛宾弹琴,三毛唱歌,有时,两人也合唱。

尽管音色、声调都不尽相同,但三毛眼里全是满满的爱意,这就是世上最和谐的音符。

可是这样的感受,王洛宾却并不全然享受。事实上,他对三毛一直有些若即若离。

他不忍心伤害这样一个有着孩童一样纯真眼神的女人,他更不想让她跟着自己在这茫茫戈壁了此残生。

三毛是敏锐的,她很快察觉到了身边这个人并不如自己一样那么真切、热烈。

于是,三毛再次离开了新疆,回到了台湾。

回去后,三毛还是抑制不住思念,给王洛宾写信,一如既往的热烈、真挚。

王洛宾回信道“萧伯纳有一把用了很久的雨伞,这雨伞,后来不能挡风遮雨,只能当拐杖用。”

为了更直白一点拒绝三毛,王洛宾又说“我就是这把雨伞,只能做拐杖。”

聪慧如三毛,怎么会不懂这意思,她很快回信“你好残忍,是你让我失去了生活的拐杖。”

当年11月份,《滚滚红尘》在台湾金马奖上,获得了包括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影片在内的八项大奖,也将林青霞送上了金马影后的宝座。

影片满载而归,故事的作者三毛,却正经历着难以言说的痛楚。

为了不让王洛宾有太大压力,三毛主动写了信,说自己已经和认识多年的好朋友李柯订了婚,不久之后将举行婚礼。

自己不能护她周全,如果有人能做到,王洛宾心里也是欣慰的。

谁知,再次传来三毛的消息,竟是惊天噩耗。

4

1991年1月份,三毛被查出子宫内膜肥厚,3号那天,她在台湾荣民总医院接受了手术。

可是谁也没想到,当天晚上,三毛用一条丝袜,把自己挂在了卫生间的门梁上。

现场没有留下任何遗书,或许,她也没有什么想说的。

47岁的三毛,用这样决绝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灿烂而又传奇的一生。

后来法医推断,死亡时间大概是4号凌晨2点钟左右。

没有人知道,那一晚,三毛经历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又为什么在手术之后选择轻生。

消息传到新疆,78岁的王洛宾很久都没有说话。然后,他一个人拿着琴,提着酒,来到了曾经唱歌的地方。

三天三夜,除了琴声,陪伴他的,只有手中的烈酒。

之后,王洛宾写下了生平最后一首情歌《等待——寄给死者的恋歌》。

“你曾在橄榄树下,等待又等待,我却在遥远的地方,徘徊再徘徊。人生本是一场迷藏的梦,切莫对我责怪。”

爱也好,恨也罢,去往天国的三毛,永远也听不到爱人为自己写的歌了。如若她能听到这歌声,会不会责怪: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又或者,就像蝴蝶飞不过沧海,没有人忍心责怪。

她曾像飞蛾扑火一样追寻爱情,轰轰烈烈,无怨无悔。

她是自由行走的沙漠之花,流浪是她一生的宿命,唯有爱,能让她停留。

然而情深不寿,慧极必伤。

三毛去世五年后,1996年3月14日,王洛宾也仙逝了。

终究,路归路,桥归桥。

余秀华曾说“爱情都是有所图的。”

三毛爱王洛宾,图的是那份真挚的感情,为此,她可以不顾世俗,爱了就爱了。

正是王洛宾对亡妻多年不渝的思念之情,感动了三毛,让她爱上他。可也是这矢志不渝的爱,让他没有办法完全接受她。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三毛是是鲜活的,也是炽热的,可是这炽热容易灼伤自己,也容易灼伤他人。

如今,三毛已经逝世31年。

她的作品,她的故事,让人永远不会忘了她。

那个祖籍浙江,出生在山城重庆的,叫陈平的女子,她曾经来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1_39222.html
上一篇过来人告诉你:离异带孩的男人,为啥不能嫁
下一篇佟掌柜:小小说二题

为您推荐

再读《撒哈拉的故事》,才发现我们心中都有一个三毛

再读《撒哈拉的故事》,才发现我们心中都有一个三毛

作者 | 苏墨来源 | 苏墨读书(ID:suxiaomo0330)主播 | 樊登读书 · 若雨 解读预告遇见 · 在书中遇见未知的自己。各位书友晚上好,欢迎来到由樊登读书出品的读好书栏目《遇见》。三毛,华文世界里的传奇女子,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今天给大家分享三毛最受欢迎的作品——《撒哈拉的故事》。人不应该只有世俗里的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