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培养孩子抗逆力,不妨就从这3个方法开始

培养孩子抗逆力,不妨就从这3个方法开始

“我希望你会偶然地遭遇不公正……”

“我希望你会尝到背叛的滋味……”

“我祝你偶尔运气不佳……”

2017年6月3日,在美国的卡迪根山中学的毕业典礼上,一位家长给在座的孩子们送出了这样特别的毕业祝福,这位家长就是时任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其实他是希望孩子们在以后人生中,能正确地面对即将遇到的各种挫折和失败,学会从挫折和失败中增强韧性,获得成长。

这也正是《心理韧性》一书要探讨的主要内容。心理韧性,也可以理解抗逆力、抗挫力、复原力、回弹力等。心理韧性是人应对于战胜挫折和逆境的心理力量。

一、作者与书

作者安妮是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马丁·塞利格曼的学生,综合各家论述,创造性地提出“Toughen up”(强悍化)模型,从九个方面与读者分享培养孩子心理韧性的方法。既有结合案例分析的理论、又有易于操作的应用方法,特别适合子女处于青春期 的父母阅读。

孩子在成长过程,会遇到不少问题,培养有解决问题能力的孩子,才能让他们拥有强大的心理韧性。我从书中选出了其中3个方法,分享给大家。想要培养孩子抗逆力的家长,不妨就从这3个方法开始吧。

二、养成一种思维:成长型思维

和朋友闹了矛盾后,认为自己总是处理不好人际关系,没有真正的朋友。”

一件事情没做好,给自己贴标签:“我是一个失败者!

孩子测验没考好成绩,就觉得我的孩子真是太笨了。

有这种思维的人,通常都相信先天的能力与聪明大于后天的努力,遇到挫折就容易陷入于自我否定与沮丧的怀绪中,这不是一种积极成长型思维,而是固定型思维。

作者认为家长自己都没有积极的心态的,又怎么能指望孩子有成长型思维,作为家长首先要养成积极的成长型思维。

建议家长与孩子沟通时,多用“至少......”这样的句型去表达你的积极心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从一件负面的事件中去找到其有价值的意义。

例如和朋友闹了矛盾后,你可以和孩子分享你这样的像法,虽然矛盾还没有完全解决,但是至少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总比闷在心里不痛快的好。

孩子测验没考好,和孩子沟通时,可以引导他们想,现在虽然没考好,但是至少问题早发现了,总比晚发现要好。

作为家长,多用这个句子与孩子沟通,可以帮助孩子发展解决问题的思维与方法,培养出应对失败的乐观心态,而这些正是构成心理韧性的重要因素。

三、管理两种情绪:三件好事方法

2015年迪士尼出品的动画片《头脑特工队》用拟人化的角度,讲述了小女孩莱莉在家庭变动前后情绪变化的故事。她的大脑被喜悦、悲伤、愤怒、恐惧和厌恶五种情绪所掌控,影片最后莱莉与自己的情绪和解,也理解了爸爸,影片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孩子们,所有的情绪都是有意义的,都是人生经验的一部分。

莱莉这五种情绪,我们可以分成消极和积极两类情绪,要学会调控管理这两类情绪,就像翘翘板一样保持平衡,家长引导好孩子掌握这项技能,才能很好地应对人生中逆境,健康成长。

作者认为负面情绪我们不回避不害怕,但也不能由负面情绪牵引我们的注意力,采取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我们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好事上,建立心理韧性的关键在于,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关注并欣赏那些积极事件。

作者建议家长用“三件好事”去帮助孩子做练习,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干预。

方法很简单,家长引导孩子写下当天的三件好事,然后说说这个事件带来的感受。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也可以是别人的,还可以是这个世界上的好事,例如,我今天看了一本好书,感触最深的一段话是在哪一章等。

三件好事不要重复,孩子开始时大多在自己身上找,慢慢地可能就写不出来了,家长注意启发孩子带着一双“发现”的眼睛向外寻找:今天在世界上到底有什么好事。

长此以往,孩子会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转移到关注身边的事,关注社会的事,也会把注意力从负面的事情上转移到积极的事情上,逐渐地纠正了你的负面偏好,最终变成一个关注积极的充满了正能量的人。

四、运用ABC模型,重建认知

近日,安徽阜阳一位母亲撕儿子奖状视频引发了网友的争议,因为对儿子中考成绩不满意,这位妈妈撕下满墙奖状,而在外地打工的爸爸知道后,大失所望:不努力读书就去打工。

作为父母没有控制好情绪,不顾孩子的心理去宣泄,所以网友评论说,这件事,儿子没有失败,父母却输了。

生活中一些“激发性事件”会导致我们情绪上和行为上的反应,这位妈妈就是被儿子中考成绩激发了撕奖状的行为。

心理学上有ABC模型理论,A指事件,C指反应。B是人的认知看法。

从A到C的反应模式,是一种相对本能的简单反应模式,人没有自主性,变成被他人或环境所左右 和主导,这样的人在面对挫折时,是缺乏心理韧性的。

相反,在事件(A)与反应(C)之间,如果父母控制了自己的情绪,把安抚孩子的心理和引导孩子总结经验放在首位,那么(A)本身并没有改变,但是因为我们的解读和看法(B)改变了,所以我们的情绪反应和行为反应(C)都不一样。

作者指出影响我们的反应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解读,因此,建议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心态,重建积极的认知,从而改变我们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例如在生活中多和孩子用ABC模型理论来沟通,通过交流来改变孩子心态, 例如那个孩子中考成绩不理想了,父母可以这样引导孩子:

1. 中考成绩不理想了(A)

2. 说说自己的信念和想法(B),在事件发生的时候,你的想法是什么?

3. 说说自己的感受(C),你有怎样的感受?你如何对事件作出回应?

4. 如果有负面想法,反思自己:这些想法是对你和他人有帮助的吗?

5. 写出行为计划E,当有类似的情况发生时,你会做什么?

这样的交流,肯定比发泄情绪要好。

从书中这三个方法来看,影响孩子的心理韧性,除了外部的因素,以及孩子愿意成长的意愿,主要是家庭的帮助与支持,家长主动帮助孩子发展应对能力,构建内在的心理韧性,孩子才能有应对人生逆境的解题能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2_101087.html
上一篇关于遗传,孩子的长相更像谁?
下一篇网瘾心理治疗专家:孩子沉迷“屏幕”,家长需要“正面电子教养”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