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新蕊云课堂|躲不过的20个养育难题,一起来看解决办法

新蕊云课堂|躲不过的20个养育难题,一起来看解决办法

让宝宝健康成长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宝宝生病了如何护理?宝宝的生长发育是否正常?日常饮食如何安排,是否需要补充营养素?……宝宝的常见病护理、生长发育、营养与喂养三大主题是0-3岁家长最关注的问题。

北京市妇女联合会主办、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承办、北京出版集团父母必读杂志社作为媒体支持的北京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新蕊云课堂”系列讲座,本期特别邀请到儿科医生、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崔玉涛,逐一回答家长在0-3岁科学养育中最关心的20个问题。

Q1:发烧一定是坏事吗?

很多家长第一反应认为发烧是坏事,其实发烧对孩子来说并不全是坏事,说明他接受外界的致病源刺激以后,身体能够快速地反应,发烧是对抗致病源引起的不良反应,从这一点上来说,它是好事。

但是为什么要退烧?因为孩子神经系统发育不够稳定,所以如果体温高到一定程度,可能会引起神经系统的一过性错乱,出现热性惊厥,那家长肯定就会更紧张。

再有,高热过程是高代谢过程,呼吸、心跳会加快。所以我们适当地控制体温,也是为了减少高代谢过程。

Q2:何时要使用退烧药?

我刚才说了一个词叫适当,就是说不一定要把孩子的体温降到正常范围。

当测到孩子的体温超过38.5度,可以考虑给孩子服退热药。药物起作用需要时间,真正开始退烧的时候,基本体温会在39度或更高一点。

那体温降到多少合适?降到38度左右就合适。我们保持一个相对的低热状态,更利于免疫系统的激活,更利于人体对抗疾病的过程。

Q3:如何选用退烧药和剂量?

退烧药的种类通常有两种,一个是对乙酰氨基酚,一个是布洛芬。

使用的剂量要参照体重,不是完全按照年龄。50公斤之内是按体重选剂量,推荐的每次使用剂量为10-15毫克/公斤体重;布洛芬推荐的每次使用剂量为5-10毫克/公斤体重。

如果孩子体重超过50公斤,按成人剂量,就不再按体重了。

在退烧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药物在体内要发挥作用,一定要通过排尿、排汗的方式散热,达到降低体温的目的。

如果体内缺水,热量无法被排出体外,即使吃了退烧药,退烧效果也不好,因此要多给孩子喝水或其他液体,包括奶、汤、粥之类。

Q4:吃退烧药以后温度没有降到37度以下,是不是药效不好?退烧药吃了几天以后是不是需要换药?

退烧药本身几乎没有耐药之说,因为它作用非常简单,就是下调神经系统的体温调节点,所以它没有什么耐药性。

如果说有些退烧药不能用,是因为副作用,并不是说退烧效果不好。

另外,退烧达到38度左右就合适,这个体温能够激发人体免疫系统,更利于自身免疫系统成熟来对抗疾病,所以不是退烧药要降37度或者更低才觉得有效,这个要特别注意。

如果退烧药吃了几天,觉得效果不好,其实是体内液体不足了,没法在蒸发过程中带走热量。

我再提醒一下,我们特别反对在退烧的时候给孩子穿厚衣服,或盖厚被子

这样捂汗有两个弊端:第一,很难把热量散出;第二,水分快速蒸发以后,容易导致孩子脱水。

我们见到很多孩子出现热性惊厥,都是穿盖捂得过厚。

所以一定在尽可能多饮水的情况下,少给孩子穿衣服、盖被子,这样才能够保证散热的过程顺畅。

Q5:退烧药每次发烧都要新开一瓶吗?继续用上一次没用完的,药效是否会减弱?

退烧药本身比较稳定,保质期内使用都没大问题。

但是现在给孩子用的退烧药,很多是糖浆类的,有糖作为辅料就容易变质,所以建议糖浆类药如果超过一个月,无论用了多少都要丢弃。

如果非糖浆的药,比如片形的药物,在保质期内使用就可以。

Q6:什么时候可以做物理降温,正确的物理降温方式有哪些?

其实除了发烧的时候,实际我们平常也在做物理降温。

比如说天气热了少穿点,利于皮肤散热;天气冷了多穿点,少让热量散发,这都是用物理方式来控制机体温度。

发烧的时候,因为有致热源或致病源刺激人体,使大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错误认为我们需要高体温,所以我们会出现发热。

这时候我们想降低体温,还是要通过皮肤蒸发水分带走热量。所以,还是要多喝水,多摄入液体。

如果孩子不喝水,刚开始是退热药管用,到后来吃退热药就没有效了。多喝水,少量多次,尽可能把水做成让孩子接受的味道,比如加一点甜味。

吃退烧药,其实真正退烧的过程就是在液体充分的状态下,通过退烧药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下移,增加散热,让体温下降,所以退烧离不开液体,一旦没有蒸发热量的过程,退烧药也降不了温。

真正的物理降温就是多喝液体,其次才是辅助性的洗热水澡、冷敷等等,但这些其实效果都是有限的。

输液退烧其实也是补充的液体本身在起作用。千万不要把好多的方法用完了以后,最关键的没做。

Q7:夏天孩子发烧后,家里能开空调吗?

可以开空调,当然温度别太低,这样的话也利于孩子在相对舒服的情况下,皮肤蒸发水分散热。

另外,蒸发水分也分显性出汗和不显性出汗。显性出汗的时候能看见汗滴;不显性出汗是摸着潮潮的,但看不见水滴。

为了孩子的舒适度,我们希望家里的温度控制在孩子不显性出汗,毕竟大汗后还是有点不舒服。

Q8:孩子生病怎么去判断严重程度?

其实家长在孩子生病以后比较慌张,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不知道有多重。

判断病情严重性不可能用单一指标,比如说发烧,体温多高,腹泻次数多少,咳嗽频率等,关键的是判断孩子的难受度,也就是看平常的饮食、起居、情绪等等是不是受到了影响。

比如说不该睡觉的时候睡觉,老哭还哄不好,不爱吃奶,或者是总觉得烦躁不安。有些孩子发烧39度满地跑,其实就是孩子烦躁不安的表现。

无论是感染性疾病、非感染疾病,有没有发烧,只要身体有疾病,一定或多或少感觉不舒服,不可能无声无息或者高高兴兴。

Q9:孩子长痱子怎么缓解?

很简单,减少穿盖,让局部皮肤透气、凉爽,不要再捂着,否则可能出现汗泡疹到脓疱疹,有可能会继发严重感染。

控制好穿着和室内温度是预防痱子最主要的办法,孩子穿衣最好以年轻爸爸作为标准,或者按我们活动时的穿着,不要参照怕冷的老年人。

再一个,可以涂炉甘石洗剂,我们叫“液体痱子粉”。用之前摇匀给孩子用,每天也没有次数要求。

它对皮肤有保护作用,不会刺激,把它抹在皮肤发红的部位,形成一层白膜后用清水洗擦干净即可。

Q10:宝宝被蚊虫叮咬如何处理?

蚊虫叮咬后分三个阶段。

刚发现被蚊子咬,要马上拿肥皂水或牙膏洗。因为蚊子咬以后刺激体内产生一些酸,用碱性的肥皂水中和,可以使后面的反应减少。

如果是感到痒了才发现被咬,就是第二阶段了。我们可以用炉甘石洗剂擦,它有简单的消炎、消肿作用,而且相对安全。

如果肿得很大、起小泡或者有点破溃了,就涂低浓度的激素。比如说医院自己配的0.025%的氢化可的松,或者市面上卖的丁酸氢化可的松或地奈德这样的药物。

大家不用担心激素依赖。首先它的浓度低,第二涂抹的范围也很小,一天抹两次到三次,就可以快速消肿。

消肿后皮肤的色素沉着,其实是在蚊虫叮咬后被日晒后导致的,一般过段时间就好了。

如果发现叮咬以后肿得不是一个圆形的,甚至范围明显增大,有一个长条状的改变时,说明可能有淋巴管炎,要到医院去马上治疗。如果出现罕见的急性严重过敏,也要及时去医院。

Q11:孩子胃肠不好,凌晨总是肠胀气怎么办?

这个跟月龄有关系,其实肠胀气在孩子出生6个月之内特别常见,因为在出生前,孩子是从血液来获得营养的,出生后要有一个肠道适应母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吃还要排,所以肠蠕动到排泄也需要磨合。

很多家长会说,我给孩子换了氨基酸配方、吃了药都不管用,其实给孩子吃药,对孩子胃肠道又是一个负担,等于把适应的过程延长了。

很多孩子肠胀气会哭,是因为排便的过程不太顺利,排的大便很稀,甚至一使劲肛门会破口,这多数都是磨合期的生理反应。

我们可以通过测体重来判断孩子的生长是否正常,如果体重长得好的话,就不用因为一个小症状过于紧张。但是,如果孩子体重长得不好,就要考虑病理性的原因了。

建议家长在手机上下载一个生长曲线,对照曲线输入体重,对判断孩子生长好不好是一个非常客观的标准。

Q12:孩子腹泻期间怎么去安排饮食?

这个跟年龄和培养方式有关,因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发生腹泻的原因不一样。

如果孩子在奶制品喂养期间出现腹泻,肠道分泌的乳糖酶受到破坏,数量变少,我们可以在喂奶前给孩子加外源性乳糖酶,帮助奶的消化吸收。

从添加辅食开始,孩子出现腹泻就要考虑感染性的原因了。便常规检测可以初步区分细菌还是其它原因,如果是严重细菌感染,需要服消炎药。

如果是非感染性、或者病毒性引起的腹泻,就不是药能解决的,需要给孩子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

还有一点,无论什么年龄、什么原因的腹泻,都要注意预防和治疗脱水。

腹泻一般不会给孩子的生命造成直接危及生命的危害,真正造成严重危害的有可能是脱水。所以要给孩子补充以水分为主、含有一些电解质和糖的液体。

我们推荐的是口服补液盐III,按照说明书配比,给孩子少量多次喝。

最好不要自己在家用盐和糖沏成水给孩子喝,因为掌握不好盐和糖的比例,而且这种自制的糖盐水补充不了电解质。

如果发现孩子4个小时没有排尿,就要考虑是不是出现脱水。

如果在家自己处理以后,4个小时还没有排尿,就要去医院通过静脉输液或其他方式给孩子补液,纠正脱水。

Q13:孩子如果不能打疫苗,怎么做好传染病防护?

传染疾病不一定都有疫苗,但是疫苗都针对严重的传染疾病,所以该打的疫苗都要打,包括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都是针对严重的感染性疾病。

但是现在有些传染病还是没有疫苗的,比如说猩红热。所以需要让孩子学会预防交叉感染。比如说勤洗手,或者在别人咳嗽时,稍微离远一点。

Q14:消毒一定能预防新冠吗?

在公共环境中,有太多的未知的东西,所以只能频繁消毒。

但是在家庭环境里,家里的东西、人的进出,我们可以进行一定的控制,然后进行有针对性地消毒。

比如快递包装盒,可以在家门外打开,把东西拿进去就行了,不要喷了酒精整个拿进去,因为酒精在屋里相对浓度比较高,对人体会有一定的不良影响。

再比如衣服脏了,我们回家就换洗,该洗澡就洗澡。

Q15:怎么去判断孩子长得好不好?

我们要注意比较的群体,不要把孩子跟全小区最高的比。

我们刚才提过的生长曲线,是从大量孩子中提取的数据,你的孩子在哪个范围,这是第一个衡量标准。

第二个标准是跟他以前的生长过程进行比较,看看有没有下降。一定要连续监测孩子的身高、体重、头围这些指标,才能知道孩子长得好不好。

其实每个人的成长轨迹不同,这和遗传因素和后天的营养、运动情况都有直接的关系。

Q16:孩子多大可以开始让他趴着锻炼?

趴是锻炼孩子的肺功能、心血管功能和神经肌肉系统的好办法。

在趴着的过程中,孩子的神经肌肉协调能力就会越来越强,是抬头、抬胸、坐、站、走这些后续发展的基础。

孩子出生后只要是清醒都可以趴着,在不影响孩子睡觉情况下,尽可能多趴着,但孩子趴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全程在旁边看护。

刚生下来孩子主要以睡为主的,随着孩子长大,趴的机会越来越多,我们要顺其自然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

还有一小部分家长控制孩子的姿势,两个月就让孩子坐,后边垫着被子,这样对孩子的发育是有影响的。

Q17:可以让孩子早练习坐站走吗?不爬直接走是不是不好?

孩子从趴着到会翻身、爬、坐、站、走都是顺其自然的。

我们不要追求让孩子早学会站,要先保证孩子爬得足够。否则,孩子的腹部和背部,也就是核心肌肉力量不够,身体协调性就差,不容易保持平衡,会走了以后容易出现骨盆前倾,就是俗称的前挺后撅。

所以我们特别不建议给孩子弄围栏(除床栏以外),没有围栏,孩子爬的机会就多了,距离远了,对他整个的核心肌肉训练有好处。

如果孩子蹦跳的能力、平衡能力相对弱,可以让他回炉多爬一爬。大的孩子不可能在平地上爬了,可以让他多攀爬,翻爬架,走平衡桥,或者在海洋球里头走,对他的腹肌都有帮助。

Q18:孩子光吃不长肉,个子也长得慢,是不是脾胃有问题?

西医说消化,中医说脾胃,其实这个都是一个道理,只是体系不同用词不同。

吃得多不长,我们要多考虑的是孩子咀嚼能力是否弱。

第一,孩子自然状态的时候,上牙是不是把下牙给盖着。

第二,牙齿是不是相对小,牙间隙是不是相对大。如果是,就说明孩子牙齿用的太少,他的啃咬能力落后。

消化吸收是两个过程组成的。消化是将食物变碎的过程,有的家长把食物做的很细,孩子不啃咬、不咀嚼虽然能咽下去,但是食物不可能很好地吸收,这样的话消化不好,吸收自然就受影响,所以吃得多排得多。

Q19:孩子骨密度低,是不是要补钙?

其实现在的孩子很多不是缺钙,而是缺少帮助钙吸收的维生素D和K2。

因为我们重视防晒了,给孩子遮得很严,太阳照在皮肤上产生维生素D的机会明显减少,吃进去的钙不容易进入血液。

此外,我们的生活好了,吃青菜却少了,而血液里的钙要进入骨骼需要的维生素K2主要在绿叶菜里。

所以骨密度低不一定是缺钙。我们的饮食中钙质够,单独给孩子补维生素D也很便宜,再让孩子吃上青菜保证维生素K2,就没有问题了。

Q20:孩子不爱吃辅食怎么办?可以少吃主食多喝奶来弥补吗?

我们要考虑家长的“魅力”。一个是你做的食物孩子是不是喜欢吃,我们要找到孩子喜欢的味道和方式。

另一个,吃饭时少说话,用我们的咀嚼动作诱导孩子吃饭,在我们的带领下接受希望他吃的食物。

如果孩子咀嚼能力不好,不爱吃固体食物,那他可能就需要奶来解决饥饿。这时候我们就要控制奶量,先给辅食再给奶,让他感受到适当的饿。

有几次饥饿疗法,他就知道只有吃饭能解决饿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可以刺激他接受辅食。

来 源

养育科学研究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2_10740.html
上一篇克莱教育浅谈关于教育孩子,父母应该尽量避免过多的批评和指责
下一篇克莱教育讲述成千上万的父母头疼,孩子叛逆,如何教育孩子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