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孩子会嫌弃比他小的来客,让我很难堪……

孩子会嫌弃比他小的来客,让我很难堪……

在第一期学习能力训练营,结营仪式上,有位家长提了一个问题,以下根据我的回答整理。

问:孩子在家表现还行,一旦带出去或家里来客人就表现得特别怪异、不懂事,表现得特别兴奋。对一两岁的小小孩特别凶、嫌弃。家长反复教育无效,怎么办?

01

孩子社交问题

本质是能力不足

孩子社交问题的本质是能力的不足,也就是他社交的能力可能比较弱,甚至存在社交障碍。

主要表现在不能察言观色,注意力时间短,不能体会别人的感受,难以理解别人的面部表情或情绪变化和肢体语言。

经常活在自我里的孩子,不太会关注别人的情绪变化,不能理解别人通过语言和肢体动作所表达的内容。

他们也不会分辨在什么样的场合,做什么事情比较适合或受欢迎。

他们可能难以理解自己和别人从不同角度看事物,所看到的不同,所以经常表现出一根筋。

他们很难觉察自己和别人的情绪变化,也比较难以控制自己的动作或情绪。

他们可能难以接受环境或事物的改变,对环境和陌生环境过度敏感,为很小的事会反应很大,或突然失控

有些孩子在嘈杂的环境中会觉得很不舒服,或异常兴奋。他们不能恰当的表达内心的难受或兴奋,所以就会出现一些怪异的行为。

他们遇到一些挫折或者环境突然改变,无聊或者焦躁不安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些在我们看来不好的行为。

所以,他们给人的感觉就是怪异,冷漠,不关心别人,没有同情心,甚至是自私的感觉。

这其实是他们天生交际能力较弱的表现,并一定是高傲、冷漠、嫌弃别人。

他们出现的一些答非所问,或自私的行为,并不是他真的没有爱心,或讨厌大家。

他们做一些危险的事情,不代表他是故意挑战父母;

他们模仿同学说话,也不代表他是要故意捉弄人;

他们做出一些嫌弃小孩的行为,也不表示他们真的嫌弃。

这些社交技能种种表现,让我们常人无法接受,甚至会被别人瞧不起,自己也觉得没面子。

02

社交能力的不足

对孩子的影响不容小觑

孩子社交能力弱对孩子的影响很大。

首先,第一个,会影响父母的心情

因为父母带孩子出门的时候,会遭到周围人怪异的眼光,或对父母的指责,父母会觉得没面子,难以接受,甚至不敢带孩子出门

第二,如果父母不理解孩子怎么回事?

父母就会经常的批评、指责,甚至打骂孩子,这样会严重的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也会影响他们的自信心。

孩子可能也会在社交上不知所措,紧张焦虑,反而使情况更加严重。

孩子也会困惑:为什么别人都不喜欢我,为什么我交不到朋友?

第三,那么当他们上学以后,可能在学校里过得很痛苦,因为没有朋友,或是因为跟同学之间相处的问题导致同学们嫌弃他,也会导致老师对他们的一些误会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这样的孩子很容易被霸凌。一旦被霸凌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如果不及时处理,孩子会对上学产生恐惧,害怕去上学,甚至出现厌学情绪。

03

该怎么办?

怎么训练?

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要先明白孩子怎么了,尝试去了解他们内心的感受和需要。

所以,我们要应先体会他们的心情,了解他们想表达什么?一切行为都是由心发出的。找到行为背后的原因,也就是问题的根源。

然后再教他们这样的感受,在这样的场合下,怎样表达比较恰当。

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教导和训练。

1、讲社交故事

父母可以反复的给孩子讲社交故事。用这样的形式去教导儿童正确的社交技巧,讲完还可以进行一些社交讨论。

反复说社交故事非常重要,不在于讲很多社交故事,而是要不断地重复。

在不断重复讲述的过程中,这些社交常识就会植入他们的脑海中,增进他们对社交常识的理解。

从而使他们在相应的环境中自动的,自发的,做出适当的反应。

这样的教导不是强制的,而是引导式。

2、角色扮演与练习

针对孩子的主要问题,比如,总是表现出嫌弃小孩可以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模拟场景进行反复练习,用示范的方法让他们了解,体会。

家长可以表演孩子,让孩子表演刚才的那个被嫌弃的小小孩,观察他的面部表情,并询问他的心理感受,通过这种方法让他明白自己那样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什么感受。

进一步,引导孩子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场合,表现出适当的行为。教孩子具体应该做什么或说什么。

我们要多教孩子用语言,正面表达自己的感受。

比如,很多孩子想玩别人的玩具,直接一把抢过来。我们可以教孩子说:“你好,我可以玩一会你的玩具吗?”或“我可以和你交换玩具吗?”

3 社交训练

平时多给孩子看一些情绪卡片,让他们认识一些面部的表情。

父母可以给孩子玩猜情绪的游戏,我们做一些情绪或动作让孩子猜猜看。帮助孩子学习辨认与处境有关的一些感受,辨认与愿望有关的感受,辨认别人的情绪。

这个训练的过程,要循序渐进,慢慢提高难度,一开始我们在家里训练,慢慢过渡到带孩子去一些较为简单的环境训练。

比如,先邀请一个朋友来家里玩,再慢慢增加人数。

再比如去熟悉的朋友或亲戚家里,提前跟朋友或亲戚打招呼并告知你要去的目的,需要他们配合什么?

在这些训练的过程中,一旦孩子有进步或者做对了,就立马给他奖励。

不过不管我们做了多少努力,都应该心怀盼望,一边训练一边等待。

接纳自己不能改变的,尽力做好自己能做的,并让孩子明白无论如何,他都是你深爱的孩子。

——END——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2_154931.html
上一篇小细节大文明|咳嗽打喷嚏,这些礼仪我晓得!
下一篇和妈妈太亲近的孩子,长大后可能难有出息?别拖累自己又害苦了娃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