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这件事一定要教给孩子,培养习得性乐观思维,孩子更容易获得成功

这件事一定要教给孩子,培养习得性乐观思维,孩子更容易获得成功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通常都会认为决定成功的因素是能力和动机。

但实际上,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在花费了漫长的25年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如果只是单纯的“能力和动机”,并不能构成成功的充分条件。只有同时具备了坚持不懈的能力,最后才能走向成功。

而我们看似不起眼的乐观,恰恰是让人能够坚持不懈的关键所在,因此,培养孩子乐观性格是成功不可或缺的必备条件之一。

01 你家孩子是悲观的解释风格还是乐观的解释风格,这很重要

每个人看待周围事物角度的差异性,会让人对同一件事情产生云泥之别的主观感受。

比如,一个走路摔倒在地的小男孩,被路过的一位大哥哥扶起来了,大哥哥全程都是笑眯眯的。但小男孩非但没有感谢大哥哥的帮助,反而气鼓鼓地跑回到妈妈身边,连一句“谢谢”都没有说。

妈妈为此感到很诧异,责问孩子为什么没有对帮过他的大哥哥说声“谢谢”呢?

小男孩委屈地说,“他刚刚在嘲笑我摔倒在地的样子,你看他现在还在嘲笑我呢!“

可小男孩并没有意识到的是,大哥哥根本就不是在笑话他,微笑对人是他习惯性的动作。

通常乐观的人,会把自己遇到的失败挫折事件外归因,认为引发事件的原因是暂时的、偶然的,是由外部环境引起的。因此,他们会认为自己是“有药可救”的。

相反悲观的人,会把遇到的负面事件内归因,认为引发事件的原因是永久的、普遍的,是由自己的人格特质决定的。因此,他们会认为自己是“无药可救”的。

当一个人认定特定事件的诱因是永久性、普遍性的时候,对于改变事态的想法必然是无助和绝望的,陷入习得性无助的怪圈。

曾经有一个低年级孩子告诉我,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我,班上每个人都在笑。老师一定很讨厌我,现在班上每个同学都认为我是个笨蛋,我在班上再也待不下去了。

这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悲观思维模式。案例中孩子运用一种绝对化以偏概全的悲观解释风格,把被老师批评这件暂时性的事情归结成一种普遍性的事情,同时把批评这件事变成了对他的全部否定。

我在这里把悲观孩子的解释风格梳理一下:

认为所有的人都嘲笑我,不喜欢我。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笨的人。认为老师讨厌我,我在班上再也待不下去了。

与悲观孩子的解释风格相比,乐观孩子的解释风格就大不一样了:

我只是这次上课没有认真听讲,但我以后可以做到认真听讲。同学笑话我,是因为我这次犯的错误实在是太低级了。老师只是对我这次的表现不够满意,他并没有否定我的全部。

乐观的孩子只是把老师批评这件事当成一个暂时性的事件来看待,他会从自己的具体问题出发,比如老师这次批评我,主要是因为我上课时没有认真听讲。那么,孩子很快就能从负面情绪中解脱出来,然后积极想办法去纠正这个问题,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

02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孩子悲观的解释风格?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孩子悲观的解释风格?

心理学家们研究发现,儿童时期悲观解释风格的形成,主要受到以下两个方面的影响:

1.来自父母对因果的解释风格

大多数孩子都非常注意爸爸妈妈的言行,尤其是妈妈的言行。

比如,当妈妈的解释风格趋向是:坏事都是永久性的,不能摆脱的,并且都是自己的错。

那么,孩子就会对这种解释一字不落地听进去,并且内化到自己的思维体系当中,由此产生了悲观的解释风格。

2.孩子长期接受父母不当的批评方式,也会影响他的解释风格

当父母在批评孩子的时候,不注意措辞,轻易地给孩子贴标签的做法,都会将孩子推入永久性的普遍性的评价当中,他们就会形成悲观性的解释风格。

比如孩子因为语文期末考试没有考好,父母看到成绩,情绪失控,就劈头盖脑地批评孩子:

“你怎么这么笨啊?真不是读书的料……”“你再这样下去,这辈子就毁了,考不上大学就去工地上搬砖吧!”……

这些永久性的负面论断,不仅会加重孩子的悲观情绪,还会使孩子误以为自己的失败是永久不可改变的,而变得更加绝望。

当我们发现孩子犯错的时候,要尽量避免责怪孩子的个性和能力,而要把批评的焦点放在特定的暂时性的原因上,注意就事论事,而不要批评孩子的品格。

还有一点很关键:孩子如果做错了事,一定要让他知道具体错在哪里,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和全盘否定孩子。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提升对于解决问题的掌控感,从而摆脱“习得性无助”的尴尬境地。

03 具备乐观思维的孩子,在未来更容易获得成功

1.乐观的人更容易成功

一个人对自己能力的信心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乐观的人不会因为挫折和暂时的失败而退却,他们通常会将失败的事件作“外归因”,认为是环境中的特殊因素导致的失败,所以他们不会轻易放弃努力。

2.乐观的人更容易赢得比赛的胜利

乐观者在比赛或考试中,更容易有超出其潜能的表现,而悲观者的表现则常常在潜能之下。

这是因为乐观的人会避免限制性的思维,他会努力去尝试,即使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他也愿意全力以赴,并且充满自信。

而悲观的人的最大问题就是对自己不自信,面对压力和挫折,他们很轻易地就缴械投降。

04 培养习得性乐观思维,让孩子远离悲观

改变悲观的解释风格通常有两种途径:

第一种途径是转移注意力;第二种途径是尝试去反驳它。

其中转移注意力是我们短期可以采用的方式,但它的不足之处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教授推荐我们采用反驳的方法去对抗悲观的情绪,这种方法目前看来也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方式。因此,我们要把重点放在第二种途径上。

反驳的方法是采用合理情绪疗法“ABCDE”的原理。

当我们遇到不好的事情A时,我们自然的反应是不断地想它,这些思绪凝聚成想法B,它们会引起后果C。

我们的所作所为就是这些想法的直接后果——放弃、颓废或者振作、再尝试。因此只有转变我们的想法B,才能让我们变悲观为乐观。

转变想法的过程所采取的手段就是反驳D,也就是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辩论之后激发E自身的行动去改变。

这就是利用ABCDE元素,改变悲观的解释风格的基本原理。

举例来说:

A(事件的起因):我的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我,班上每个人都在嘲笑我。

B(孩子的想法):他讨厌我,现在班上每个人都认为我是个笨蛋。

C(产生的后果):我觉得非常难过,恨不得马上离开这个班级。

D(反驳):老师批评我,并不代表他讨厌我,因为他几乎批评所有的人,只是因为我上课不认真听讲,老师才会生气。此外,因为班上同学几乎都被他批评过,我面临的情况其实是和大家一样的,所以我不认为同学会认为我是笨蛋。

E(激发):老师批评我,我还是有点难过,不过不像刚才那么严重了。

合理情绪疗法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利用了自我的力量,让孩子积极参与了进来。

当孩子运用自我的力量去改变思维习惯时,自然会带来自我控制力量,这会极大地激发孩子向上的动力,从而彻底地改变悲观的思维模式。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2_156553.html
上一篇凌宗伟:家校沟通同样需要设立界限
下一篇新生儿半岁前要补什么?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