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孩子的自主性去哪儿了?

孩子的自主性去哪儿了?

这是第174篇家庭教育文章:孩子的自主性去哪儿了?

以下为文章正文。

隐形能力,决定着孩子在学习上是否高效和顺利

这篇中,我提到了4个隐形能力,分别是阅读能力、自主能力、专注能力、自我管理能力。

这些能力,在初始阶段不被父母在意,等到孩子真正开始进行学习这项任务时,这些能力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

阅读能力,写了3篇文章,大致说清楚了,详情如下:

运气,是实力的一部分,也是努力的结果

孩子的习惯养成,考验的是父母的持续性付出​

孩子大了,如何培养阅读习惯

接下来,我想说一说孩子的自主能力,这也是很多父母头疼的问题。

孩子的自主性不强,导致他们在学习、做事要靠提醒、催,没有主动性。

实际上,对孩子来说,自主性是天生的一种能力。

当他们刚能转头的时候,没有人告知他们,就主动探索起这个陌生的环境;

当他们能够坐在饭桌前,和父母一起进餐时,就主动抓着勺子,把饭往自己嘴里送;

当他们再长大一点,看到大人挥动扫把、端茶倒水,便主动嚷嚷着要自己来;

当每天上幼儿园时,他们主动拿起衣服,无视正反,拿起来就套在头上,嘴里嘟囔着,我要自己来……

他们这些笨拙、缓慢,全由那颗主动、自发的心驱动。

那么为什么随着他们长大,这颗主动、自发的心不主动了,沉寂了呢?

他们的自主性去哪儿了?

这有两个原因。

一是,当孩子初显自主性时,父母扼杀了他们的自主性。

当孩子主动做一些事情时,比如端茶倒水,清扫卫生、洗菜做饭、整理衣物时,他们势必表现的缓慢且伴随着一定的破坏性。

这会耽搁父母的时间,消耗父母的精力,需要父母来收拾烂摊子。

此时,有的父母便会斥责孩子、嫌弃孩子,有的还会打骂孩子,嫌弃孩子做的不好,总是制造麻烦。

孩子被打击的次数多了,他会认定自己真的太弱了,做不好这件事,那就不做了;

当孩子被嫌弃、斥责的次数多了,他变得束手束脚,不敢再去主动做这些事情,为了不让父母斥责自己,不做就是最好的选择。

于是,曾经充满好奇和主动的能力,慢慢地消退,孩子的自主性随之消失。

另一个原因则是,父母的越界行为造成的。

随着孩子逐步长大,本该由孩子自己承担、自己决定的一些事情,父母出于心疼、保护或是不信任孩子的目的,把这些事情从孩子身上揽过来,代劳。

孩子随之失去了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这些事情的控制权、选择权和决定权。

这些东西又是主动性的来源。

比如书包太重了,你背不动,我替你背;

上足球课太累,上篮球课;

你快去刷牙洗脸,学具我帮你整理;

今天上课的书本我已经按照课表帮你装好了,你不用管了……

父母接管了孩子的这些事,这些事也就不再是孩子的事儿了。

既然不是自己的事儿,他又何来的主动性去做这些事呢?

又如何能做到为这些事情负责呢?

孩子的自主性,不是忽然生发出来的,是他从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亲自操作的一件又一件小事情中逐步养成的。

如果父母不给孩子养成自主性的机会,孩子自然也就不会形成这种能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2_163272.html
上一篇“父爱如山洪”?这碗“毒鸡汤”,别喝
下一篇今夏照顾12个外甥花费6万元,“宇宙最强舅舅”:累并快乐着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