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掌握了勇气的3个来源,我才知道,孩子为啥变得越来越怯懦

掌握了勇气的3个来源,我才知道,孩子为啥变得越来越怯懦

我们常说“初生牛犊不怕虎”,但很多家长可能会发现,孩子似乎正在变得越来越懦弱。

只是遇到一丁点小问题,就开始哭个不停;

面对新鲜事物,缺乏尝试的勇气;

一害怕就躲在爸爸妈妈身后,把头整个埋起来。

娃的勇气哪去了?为什么孩子就不能勇敢一点呢?

事实上,没有孩子是天生的畏首畏尾,孩子之所以不够勇敢,很多时候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

有些育儿专家曾指出:“很多中国孩子缺乏真正的勇敢教育。”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说法有一定的正确性,孩子胆小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如果家长无法给予孩子真正的勇敢教育,那么很容易给孩子戴上“胆小鬼”的帽子,要想孩子成为勇敢者,关键在家长。

孩子为什么会变得胆小?

李玫瑾教授说,胆小的孩子就一点,缺练。

有些家长对孩子无比疼爱,总是包办代替,恨不得事事提前为孩子安排妥当,使孩子几乎没有接触困难的机会,勇气自然也就得不到锻炼,久而久之,变成了“胆小鬼”。

尤其当离开家长时,孩子往往会变得神色慌张、不知所措,归根结底是被养成了温室里的花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发展,只能依赖家长,就算是长大后,也会独立能力堪忧,甚至难以独立在社会上立足。

此外,有些家长会粗暴否定孩子的恐惧感,加深孩子对恐惧的感受,也会使孩子无法直面恐惧。

比如当孩子对某些事物感到害怕时,家长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反而对孩子训斥“这有什么好怕的?你这么胆小干什么”,根本无法压制孩子的恐惧,等下次遇到类似情况时,孩子依然会感到害怕。

再比如有些家长会拿某些孩子害怕的事物,来故意加强孩子对恐惧的感受,当娃不听话时,吓唬他们“你要再不听话,警察就把你抓走”,结果让孩子心里产生千奇百怪的恐惧想象,胆子越来越小。

勇气有3个来源

从心理学上来说,勇气是指维持意志行为的具有积极主动性的动机,即一种克服困难的动力。一般来说,勇气主要有3个来源:

1.与生俱来

或许是远古时代留存的生命本能,亦或是被刻在我们基因深处的可贵品质,每个人与生俱来都伴随着勇气,这种勇气是我们人生勇气的起点和基点,是我们所有勇气的第一个来源。

不过有人天生会更加勇敢,富有冒险精神,有人则是会相对胆小一些,做事比较谨慎,不太敢去尝试新鲜事物。

但无论与生俱来的品质如何,决定我们真正勇敢与否的,还是后天所接受的教育,不同的人生经历可以使人的勇气发生巨大变化。

2.后天教育影响

有的孩子可能天生很勇敢,但总是被家长百般禁锢,无法做任何有危险的事情,结果勇气慢慢消失殆尽,做事谨慎万分。

反之,有些孩子可能原本并不是很勇敢,但家长的勇敢教育做得很好,在不断地锻炼过程中,孩子自信心越来越强,越来越富有勇气,而这就是后天教育对孩子勇气的影响。

3.社会角色的加持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一个人的勇气大小,在某些特定环境下,可能出现极大的波动。

比如体态柔弱的妈妈为了保护孩子驱赶野兽,性格怯懦的男人在成为警察后勇敢搏斗,这些都是在不同社会角色光环加持下,为人们赋予了突如其来、超乎常理的勇气。

怎样培养孩子勇敢的品质?

1.接纳孩子

很多家长一看自家娃是个“小怂包”,心里忍不住就来气。

但我们要让孩子勇敢,就要先接纳孩子的软弱、胆小,不要对此表现得过于焦虑。

有些恐惧是会随着孩子认知能力增强而逐渐消失的,比如孩子小时候怕黑、怕打雷,等长大以后学习了相关物理知识后,就会慢慢打消原本的恐惧。

如果家长早早为孩子贴上标签,那么反而真的会让孩子成为胆小鬼,即便是长大以后,也难以变得勇敢。

2.采用鼓励式教育

孩子能否表现得勇敢,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自我的实际认知,以及有没有足够的安全感。

如果孩子可以感受父母对他无条件的爱和信任,对自己有充分的信心,那么在面对困难时,自然会有敢于挑战的勇气。

因此我们在教育孩子时,要更多采用鼓励式教育,切忌随意地打击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鼓励孩子探索各种未知的事物。

结语:

孩子勇敢与否,取决于接受了怎样的后天教育。

我们作为家长,应该做好引导,接纳孩子暂时的不完美,放手给孩子勇敢探索的自由空间,才能使其成为真正的勇敢者。

今日话题:你家孩子胆量大不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2_167343.html
上一篇有远见的父母不会捧杀孩子,进行赏识教育时,这3种理念要早灌输
下一篇上手乐|蜻蜓低飞 不风即雨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