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开学倒计时!“摆烂式鸡娃”引热议:教育最大的捷径,是顺应孩子天性

开学倒计时!“摆烂式鸡娃”引热议:教育最大的捷径,是顺应孩子天性

作者 | 樊登读书 · 方圆

主播 |樊登读书 · 姗姗

✎ 解读预告

遇见 · 在书中遇见未知的自己。

各位书友晚上好,欢迎来到由樊登读书出品的读好书栏目《遇见》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樊登老师解读的育儿好书《儿童自然法则》

其实,孩子一出生就有学习和爱的能力。

所以,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孩子的天性。

还有几天,就要开学了!

每到这个时候,不仅孩子们的开学恐惧症发作,家长们也会不自觉染上焦虑症。

教育内卷严重的今天,无数父母把“鸡娃”当成人生信条,提到学习就上紧发条。

但有一位妈妈却截然不同。

她就是最近上映的纪录片《了不起的妈妈》里,李小帅的妈妈李琦。

李琦是海归学霸、谷歌创始人之一,她的爱人更是一路保送到大学,夫妻俩都是高学历知识分子。

但是,在李琦的教育中,却没有数不清的兴趣班,也没有上不完的补习课。

她支持孩子做生意、研究数码的爱好,着力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品格,放手给予孩子更自由的成长空间。

这种“摆烂式鸡娃”的理念,跟塞利娜·阿尔法雷斯的看法不谋而合。

塞利娜在《儿童自然法则》一书里提出了一个颠覆式观点:

教育需要的不是创新制度,而是自然法则。

只有遵循儿童自然法则,孩子才能释放灿烂的天性,绘制出与众不同的人生。

高分父母,都懂得顺应孩子的天性

作为父母,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是,太关注“怎么做”,而忘记先了解“是什么”。

教育的第一步,其实是了解儿童的发展规律和自然天性。

俗话说:两岁的孩子狗都嫌。

每个小孩到了两三岁的时候,家长将迎来一次巨大挑战:

大人赶时间出门,孩子却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方式穿鞋穿衣服;

开始有莫名其妙的坚持,东西一定要排成直线,物品必须按照颜色分类等等。

家长认为孩子是无理取闹,殊不知,孩子只是来到了秩序敏感期。

这个时期的孩子,开始构建自己的内心秩序,对事物的规律异常敏锐。

如果懂得孩子的发展规律,我们就能够平和地接受这个建设期,用耐心代替责难,安心等待孩子的成长。

在孩子出生的那刻起,他就是一个独立的人,他会有自己的发展规律,会不断显现自己的自然天性。

父母不应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规范孩子的行为,也不能用一套标准去要求每个孩子。

所谓的“为你好”,可能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改编自郑渊洁同名小说的短片《驯兔记》,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自小调皮捣蛋的小男孩皮皮鲁,来到了一间以“把所有孩子变成兔子”为目标的学校。

变成兔子的标准是:不调皮,不顶嘴,无条件服从老师的话。

在学校的教育下,班级所有孩子都变成了兔子,除了皮皮鲁。

班主任十分着急,她想尽办法,不断给皮皮鲁施加压力,甚至还联合家长,给皮皮鲁吃药,只为了让皮皮鲁早日变成兔子。

故事的最后,皮皮鲁迫于压力,选择戴上了兔子头套。

著名学者吴伯凡在一次论坛上提出:为什么我们的创新能力与美国、瑞典差距如此之大?

答案是:我们在“打造工具”,而他们是在培养“人”。

有些父母像木匠,只按心意把孩子雕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而有些父母像园丁,尊重孩子的选择,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长。

把个性十足的孩子培养成呆头呆脑的器具,是这世上最失败的教育。

高分父母,都懂得顺应孩子的天性。

点击下方图片

立即听樊登老师解读《儿童自然法则》

环境,是孩子的第三位老师

意大利幼儿教育家洛利斯·马拉古奇提出一个观点:在父母和老师中间,还存在着第三位老师,那就是环境。

塞利娜为了印证这个观点,在教育力量薄弱的地区设立了试点班:

它没有占据大半教室的桌椅,没有固定的课程,更没有声嘶力竭的老师。

一开始,嘈杂混乱的场面几乎天天上演,没想到一段时间之后,惊人的变化产生了。

第一年,原本学习能力落后的孩子,纷纷超过了平均线,变得自律、自信,有礼貌。

第二年,孩子们各个学科的能力水平都远超同龄人,尤其是阅读和数学。

第三年,几乎所有孩子都脱胎换骨,变得自觉主动,执行力高。

对于教育来说,最关键的因素不是基因,而是环境。

《窗边的小豆豆》一书里,主人公小豆豆的经历,也印证了这句话。

小豆豆从小天马行空,好奇心旺盛,一年级时因调皮捣蛋被学校退学,转到了巴学园。

巴学园崇尚自由学习,学生可以选择课程和座位,有大把的机会亲近大自然。

在这里,小豆豆渡过了十分快活的时光。

不论她的想法多么无厘头,老师总会认真对待,和她交流;

为了找钱包,她在厕所里翻找,老师没有批评,而是想了解她这么做的原因;

她不曾被批评、被惩罚,校长还总是跟她说:“你真是个好孩子呀!”

浸泡在有爱、自由的环境里,小豆豆从一个别人眼里的“坏小孩”,逐渐变得自信优秀,成为大家都能接受的好孩子。

马卡连柯说过:

即使是最好的儿童,如果生活在组织不好的集体里,也会很快变成一群小野兽。

环境的力量如此强大,但却被我们严重低估。

作为家长,为孩子打造有爱、自由、有序的成长环境,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滋养。

教育真正的捷径,是遵循儿童自然法则

为什么你愤怒、吼叫、催促,孩子却始终无动于衷?

为什么你看了很多育儿书籍,学了不少育儿课程,还是不知道从何下手?

塞利娜用三年的试点和漫长的研究,找到了儿童成长的关键钥匙。

她认为,教育难题的关键是,我们一直用僵化的制度法则,代替了儿童成长的自然法则。

改变旧思路,遵循儿童自然法则,才是教育的真正捷径。

①榜样型父母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

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有惊人的影响。

有个研究叫“幼年之难”,选取了来自不同阶层的42个家庭,观察孩子七个月到三岁间亲自间的互动。

统计发现,三岁孩子使用的86%-98%语言,甚至是孩子说话方式和词汇,都来自于父母。

除了语言,孩子的行为和人格的形成也和父母密切相关。

所以,想要孩子乐观开朗,家长也该积极向上;想要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家长也要做到经常锻炼。

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人生说明书。

②体验式学习

有个著名的“迷宫小白鼠”实验:

一组小白鼠自己在迷宫里多次奔跑、碰壁之后找到出口,另一组小白鼠则被放在小推车上,直接一路送出迷宫。

再把两组小白鼠放进迷宫时,自力更生的小白鼠们能快速找到出口,而另一组却慢得多。

有句话说:“经历就像蜡烛,只能照亮举着它的人。”

学习必须身体力行。

只有在实践中遭受失败,改正错误,重新尝试,成功的果实才会真正属于自己。

最好的学习,是在体验中学习,在感悟中积累。

③自由中成长

塞利娜曾在书中做了这样一个比喻:

开车时,将档位挂到5档,但同时又拉了手刹,车子会轰轰地响着,却不能前进。

一旦陷入按部就班的生活,失去自由活动的权利,大脑就会被拉上“手刹”。

到那时,再多的努力也收效甚微。

许多研究表明,自由空间更多的孩子,心智发育越完善。

因为,他们需要安排自己的活动,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思考力,更提高了执行力。

相反,一个从小没机会为自己做决定的孩子,长大之后便更无法决定自己的人生。

作为父母,学会收起“为你好”的旗帜,试着放开禁锢孩子的双手,孩子或许能飞得更高、更远。

真正有效的教育,从来不是控制,而是引导。

④爱是终极秘诀

哈佛大学曾做过关于幸福感的研究,结果发现,一个人拥有的爱越多,就越健康快乐,也更容易成功。

爱,是一切成长的终极秘诀。

为人父母,我们要爱孩子,更要用爱的方式教育孩子。

孩子犯错时,少一点打骂责难,多一点耐心沟通;

孩子淘气时,少一分批评教育,多一分换位思考。

父母的爱是孩子的力量来源,是孩子一生的铠甲。

从小被爱滋养长大的孩子,长大之后也能用爱穿越人生风雨。

写在最后

鲁迅先生曾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写道:

觉醒的父母,要用无我的爱教育孩子。

第一:理解,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

第二:指导,长者须是指导者的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

第三:解放,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孩子应全部为自己所有,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而是守望。

作为父母,我们需要的,或许不是先进的教育方法,也不是详实的操作手册,而是充分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和自然天性。

遵守成长的自然法则,不侵扰孩子的成长,给予他们爱和自由,这便是教育的所有奥义。

因为,一切教育,都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点个「在看」,与大家共勉。

作者 | 方圆

主编 | 阿医

排版 | 余景

图片 | 图虫创意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2_167921.html
上一篇你对孩子的爱和耐心,都会回馈到你身上,想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下一篇我带儿子回娘家,2岁半的侄子说了一句话,我决定把我妈拉黑了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