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别把孩子逼得太紧,羊大师建议接受孩子的慢

别把孩子逼得太紧,羊大师建议接受孩子的慢

有的孩子起床要催、吃饭要催、做作业要催、洗澡要催、睡觉要催,做家务更是连催都没用。尤其在每天要赶着上班的职场父母眼中,孩子似乎用尽全身的力气让每个急匆匆的早晨变得越发紧张。

暑假到了,家长们终于松了口气不用赶时间送孩子上学,是时候顺便整治一下孩子的“拖延症”了。

但你首先确定孩子是在拖延吗?拖延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孩子的拖延症?

什么是拖延症

拖延症(procrastination)指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有害的自我调节失败的形式。拖延症者会因为要开始或者要完成任何任务或决定而感到焦虑,从而将拖延作为应付这种焦虑情绪的形式。

拖延普遍出现于日常生活中。调查显示,在学生群体尤其是大学生群体中,拖延症有较高的出现比例。一项调查显示,大约7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时有拖延情况出现,50%认为自己一直在拖延。

有些孩子只是

拖延和慢有区别,有时候孩子做事慢,并不等于拖延。

比如成人不用一分钟的系鞋带动作,可能是五岁孩子的大难题,他也许需要几分钟才能完成。部分心态急躁的家长或者不断催促,或者直接替孩子系好鞋带,没有给孩子逐步适应和练习的时间。

家长应学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如张文亮的一首散文诗《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这样写道: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得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每次总是挪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说:“人家已经尽了全力!”

我拉它,我扯它,我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孩子其实就是这只“蜗牛”,被成人认为轻而易举的事,搞得筋疲力尽。所以在探索孩子拖延的问题之前,家长先学会分清拖延和慢的区别,同时也要收敛急躁的心态,接受“蜗牛”孩子的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2_24492.html
上一篇水富学生家长,这封安全告知书请查收~
下一篇新生儿该和家长一起睡,还是独自睡婴儿床,年轻父母赶紧来看看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