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面向孩子们的科普容不得半点瑕疵

面向孩子们的科普容不得半点瑕疵

近日,一则视频引发关注,说的是一位家长带着孩子参观位于拉萨的藏域星球天文体验馆,不料在参观过程中,孩子发现体验馆视频里播放的科普知识存在诸多错误,原本是长征三号的视频变成了长征五号,而长征五号的分离顺序也有问题,孩子一脸的生气与失望,愤愤然离开。事后,体验馆方面表达了对男孩的感谢,承诺会立即改正,并杜绝此类事情的再次发生。

我们不宜将这次事件简单归结为一次偶然的过失或不经意的过错,制作视频的人疏忽了,信息审查的人告假了,拷贝文件出错了,但其实,事件背后存在一些结构性根源。

一般而言,天文体验馆多半与遥远的太空相关,听起来足够高大上,绝大部分孩子对此很陌生。上述普适性认知让天文体验馆的整体定位尤其内容制作方面处于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天文馆是高深知识的生产者与发布者,来此参观的孩子是高深知识的消费者与接受者,言下之意,“你们已经进入了另外一个你们不知道或鲜有机会知道的神秘世界,你们要好好看、认真听,记住你们的所闻所见”,“这些知识都是全新的,请你们虚心学习与认真领会你们所见所闻里的探索精神,你们倾听或记住就好了,不用或犯不着反驳或质疑,因为你们压根就不懂”。

正是类似的观念深入骨髓,才导致有关人员在生产、设计与制作相关知识或视频的时候,习惯性地马马虎虎,把科普知识的严肃性抛之脑后,不去或懒得追求内容的精确性。

殊不知,在网络时代尤其信息全球化新时代,所谓的大人、权威人员或专业机构也只是局部领域的知识掌控者,而不可能对所有知识都熟悉、都精通,更加没有绝对意义上的知识生产者、垄断者与主宰者。大人或专家知道的东西,小孩子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知晓并精通。更有甚者,很多孩子知道的东西,大人们不一定懂。这个意义上,知识习得的过程应该是双向的,一些时候,大人是孩子的老师;另一些时候,孩子也可以是大人的老师。

换言之,网络时代背景下,知识与信息的代际差异正在逐步缩小。

这就要求有关单位与部门在信息生产制造与供给过程中做到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尤其是针对广大孩子的科普教育,更应该做到绝对意义上的精准与精确。鉴于孩子们对知识与信息真伪的辨识能力相对低,又很容易牢记他们初次接触到的知识与信息,一旦知识或信息本身有误,甚至严重错误,对孩子而言就是极大的误导,其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

总之,针对孩子的科普教育,没有小事,全是大事,容不得半点瑕疵,应本着严谨治学和传播真理的高度去理解和对待。

姚华松(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2_33654.html
上一篇宝宝很困但是睡几分钟就醒怎么办?
下一篇无动力亲子乐园的发展势不可挡!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