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青少年抑郁症别再忽视,不要再觉得是孩子矫情了

青少年抑郁症别再忽视,不要再觉得是孩子矫情了

近几年,学生自杀的惨剧频频发生。学生自杀的原因多为学业压力过大、亲子关系不和谐、家庭氛围过于压抑。有的父母,甚至连孩子自杀身亡之后,也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有抑郁症。

需要注意的是,抑郁并不是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情绪,抑郁症是一种病。抑郁症患者在任何时候都感受不到快乐。

抑郁症对青少年的影响是越来越大了,了解抑郁症的表现对父母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青少年抑郁症的表现:

一、似病非病。患者一般年龄较小,不会表述情感问题,只说身体上的某些不适。他们的“病”似乎很重,呈慢性化,或反复发作,但做了诸多医学检查,又没发现什么问题,吃了许多药,“病”仍无好转迹象。

二、反抗父母。一般表现为不整理自己的房间,乱扔衣物,洗脸慢,梳头慢,吃饭慢,不完成作业等。

较严重的表现为逃学,夜不归宿,离家出走,跟父母翻过去的旧账(童年所受的粗暴教育,父母离异再婚对自己的影响等),要与父母一刀两断等。

三、适应不良。患者便深感所处环境的重重压力,经常心烦意乱,郁郁寡欢,不能安心学习,迫切要求父母为其想办法,调换班级、学校。

四、自杀行为。重症患者利用各种方式自杀。对自杀未果者,如果只抢救了生命,未对其进行抗抑郁治疗(包括心理治疗),患者仍会重复自杀。

如果你察觉到孩子的心理确实出现问题了,千万不要讳疾忌医!不要以为孩子自我调节就可以恢复,也不要以为孩子的抑郁只是孩子的娇气,不加理睬。这个时候,带着孩子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青少年抑郁症的根源基本集中在“家庭”与“学校”两大方面

青少年的生活环境相对单一,过着往返于校园和家的两点一线的生活。即使抑郁情绪根植于这两地,他们也不得不长期面对,难以挣脱。因此,学校家庭往往成为青少年持久性压力的来源。

在学校里,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校园暴力都可能成为青少年抑郁症的导火索。

相较于学校,家庭对抑郁症的触发因子更为复杂。调查研究显示,家族遗传、家庭结构、父母人格特征、家庭教养方式都对青少年抑郁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生病的孩子背后,往往是一个生病的家庭

第一种就是“鸡娃”,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有很高的期待,这类孩子通常在小学阶段特别乖,特别努力,成绩也名列前茅,结果一上初中或者高中,突然就抑郁了,怎么也学不进去,说什么都不愿意去上学。

这种情况在一些国际学校里比较常见。一般父亲从事一份高薪的工作,很忙,常年出差,基本不管孩子,母亲则在家全职陪读。

有些母亲自己也很优秀,受过良好的教育,为了孩子才选择辞职,如果不辞职的话,可能她在事业上也会有很好的发展。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缺席的父亲,焦虑的母亲,抓狂的孩子”。

这时候,只有父亲介入到母子之间去,把他们两个分开一点,和妈妈一起抚养孩子,孩子才能摆脱母亲对他的控制和欲望,妈妈也能放松一点。否则,孩子将来很可能出现问题。

第二种就是频繁遭受家庭暴力的孩子,这类孩子和“鸡娃”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的成绩往往也不太好。

孩子从小在惊吓中长大,成天担心“爸爸/妈妈什么时候会打我”,认知功能是受损的。

如果在学校也遭受了霸凌,那就更糟糕了。

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很孤独,很绝望,因为到哪里都得不到支持,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恶性循环。

第三种是童年反复多次和抚养人分离的孩子。最好在孩子三岁之前,都不要更换抚养人,这样才能让孩子和抚养人之间形成稳定的依恋关系。

只有在生命早期有一段稳定的依恋关系,孩子才会有安全感,将来和人交往的时候,心态才能足够乐观、稳定。

相反地,早年多次经历和抚养人分离的孩子,长大后不仅容易抑郁,还容易形成边缘型人格。

边缘型人格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特别害怕被别人抛弃。

不管是交朋友还是谈恋爱,他都会非常担心对方离开他,一旦感觉有人要离开他,就会痛不欲生,甚至割腕自杀。

当然,我们也要知道,绝大多数父母并不是故意伤害孩子,非要把孩子“逼”成抑郁症的。

如果身边有患抑郁症的人,用以下的方式来帮助到他们:

1、清楚地表明你想帮助他;只倾听不判断,不要在孩子与你交流的时候对他描述的事件给出意见或干涉。

2、了解更多关于抑郁症的情况。

3、鼓励孩子到户外运动,多参加社会活动。

4、如果孩子已经有了自残的念头,千万不要将他们单独留下,同时拿走药物以及尖锐的器物。同时,求助于专业帮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2_35804.html
上一篇孩子出生后,护士将“第一抱”留给爸爸获网友点赞:意义重大!
下一篇【恒健海外】泰国试管婴儿医生哪几位好?附四大名医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