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史上最硬核!有这样的科普片,熊孩子再也不敢作出花了

史上最硬核!有这样的科普片,熊孩子再也不敢作出花了

文 | 米粒妈

每到放假,米粒妈最担心的就是米粒有大把的假期作业时间作妖。

我和米粒爸一上班,米粒就有足够的自由时间去探索未知领域了。

打着“科学实验”的旗号,往醋里倒小苏打,往可乐瓶里加薄荷糖……

你问我为什么会知道?一脚踩上去,粘得拖鞋嘎吱嘎吱响的感觉,我不想再体验。

特别是前阵子,米粒妈看到一条新闻,说一个男孩用家里的玻璃杯做放大镜实验,聚焦日光照射卷纸,结果着火,把家里的阁楼都烧掉了。

老母亲的心可经受不住这样的打击,所以我决定在假期开头,再加强一下安全教育。

这时候我就不得不掏出我的压箱底好货了,由大名鼎鼎的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出品,集搞笑与科普于一身的《无厘头科学研究所》!

在这档节目中,你可以欣赏到各种人类迷惑行为大赏,再加上主持人“一本正经”的科普,简直是我的快乐喷泉。

尤其是家有皮孩子的,更适合带着娃一起看,让他们看看作死的“惨烈后果”,从根源上起到震慑作用,防患于未然。

而且这节目好就好在,不光是让大家看个热闹就完事儿了,还会把科学原理讲明白,告诉我们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简直是寓教于乐的绝佳素材!

有好资源米粒妈一向是大方跟姐妹们分享的,如果大家觉得有用的话,也可以多多分享给身边的朋友们哦!资源放在文末,记得领取!

如果说这世上有什么感同身受的话,一定是点开《无厘头》系列视频的你。

每当主人公要开始“科学研究”的时候,米粒妈好像都会跟着紧张到脚趾抓地。

因为这档节目真的太真实了,它的素材都来源于普通家庭、朋友之间的影像记录,所以从第一视角看起来就特别有代入感。

当然啦,这些影片既然放出来了,就是作为“反面教材”的,所以千万不要因为好奇去模仿。

影片的片头会打上大大的警告,“你即将目睹的行为常常愚蠢,有时荒谬,偶尔危险,所以请勿自行模仿。”

节目组为了大家的安全也是操碎了心。

米粒妈曾经见过几个半大小子骑着自行车,从广场上几米高的大台阶上“飞”下来,米粒在一边大叫“太帅了”,却看得老母亲直冒冷汗。

这些人更勇猛,直接从雪山上骑车飞奔下来,但是结果嘛……

当然是翻车。

想知道他们今天为什么翻车,就要一直往回追溯到山脉形成的那一天。

山脉的形成需要几百万年时间,如今世上最高峰都是古代海床的底部形成的。

地幔的对流形产生了巨大的能量,使构造板块在地球表面移动。

久而久之,岩石形成断层,并被抬升成山脉,又历经风化与侵蚀,形成了一座座造型不同的山峰。

以这种方式形成的山脉,也被称为褶皱山脉。米粒妈怎么感觉,不知不觉还上了节地理课。

这种山脉又是怎样影响着人类呢?来看一个翻车现场。

由于几百万年的风化与侵蚀,沙石地表面非常松散,相应的,摩擦力也会变得很弱。

以这种速度冲下来,车头稍微偏移一点,翻车在所难免。

攀岩也是一样。

坚固的岩石表面可以提供良好的摩擦,但当它们被风化侵蚀后,摩擦力就会减少。

非常遗憾,这位女士徒手攀岩即将登顶时,就摸到了一块被侵蚀到平滑的石头。由于重力作用向下,减少了她的手、脚与岩石之间的摩擦,于是……

只能说,她虽然失去了友谊,但好歹是减小了冲击力,最终两人都没什么大碍。物理坑了她,却也救了她。

去年夏天去三亚度假,水上乐园让米粒念念不忘,大喇叭水滑梯更是一直念叨到现在。

炎热的大夏天里,再没有什么能比在水上乐园畅玩一下更爽快了。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你可以选择以各种优雅或是搞笑的姿势入水。

但是等等,这个水滑梯的打开方式有点不对啊,说好的下水冲浪呢,怎么无缝衔接直接上岸了?

一切发生得是如此猝不及防。

到底怎么才能用科学的方法,滑出满意的弧线?

滑梯有一定的角度,重力会给滑梯上的人一定的加速度,滑梯光滑的表面加上水流的润滑会减少摩擦力,这意味着,我们可以积蓄更大的动力。

而两种入水姿势,会带来截然不同的落水效果。

第一种姿势,垂直入水,底部的泳池可以通过流体动力阻力减缓速度,这样滑行就会终结在入水口。

第二种姿势,身体稍微后仰,保持腿在水面以上,就能把流体动力阻力减到最小,也就能更长时间地保持速度。

想滑出最佳效果,就要充分平衡动量、摩擦力与流体阻力,看这个滑行,是不是非常完美!

所以说,玩好水滑梯也需要一颗充满智慧的大脑!

咱们刚好可以趁机跟娃科普一下这些物理学概念,以后在书本中接触到的时候,他们的第一印象就不是枯燥的名词,而是一个个生动的画面。

当然,米粒妈还要敲黑板划个重点,滑下来后尽快起身离开,玩耍的时候也永远不要正对水上滑梯的入水口!

否则……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冬天的路面最怕的就是结冰,能安稳开过冰雪路面的妥妥都是老司机。

走路就更要加小心了,米粒妈这样近千度的大近视,每到下雪天都是小碎步前进,变得格外“温柔”。

否则就会变成下面这样……

偏偏自然界中就有这么一个沉默的大反派,黑冰。

黑冰指的不是黑色的冰,而是冻雾或融雪在路面上形成一层薄薄的冰。

一般路面结冰都会混入气泡和杂质,当光照下来的时候就会造成光线散射,所以普通的冰面看起来是白色的。

但黑冰比较薄,光线直接穿过冰面从底下暗色的路面反射,所以肉眼很难发觉。

最重要的是,黑冰格外滑,踩上一脚的滋味,emmm……分分钟让你感受什么才叫“在光滑的地上摩擦”。

步行还不算是最危险的,公路上遇见黑冰才是真的惊险刺激。

黑冰光滑的表面让车轮与地面缺乏摩擦力,导致了车辆失去循迹性,来了个180°大转弯,差点与后面的卡车来个亲密接触,这个死亡视角米粒妈真的跟着捏了一把汗!

知道了这个现象的存在,也能避免日后遭遇黑冰的“埋伏”,有用的知识这不又增加了吗!

这档节目中,还展示了很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危险隐患,比如,小孩子们都很好奇的插座。

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可以简单地用塑料堵头塞住插座,当孩子长大了,就需要让他们明白,为什么插座很危险。

电路为了保证持续流通,需要一个完整的路径。而由大量的水分和盐分组成的人体,让我们变成了天然的导电体。

所以,接触电流会导致人体不自主的肌肉抽搐,随之产生“抓握效应”。

节目里一边讲解一边演示,把原理说得明明白白,这样的“实景教学”,远比我们对孩子说一句简单粗暴的“不可以”,直观、深刻地多!

当然,这些视频也实力演绎了,为什么国外人那么少危险的动作不要尝试!

节目堪称是一部“花式作死”及其后果指南。

主持人把这些小视频的主人公称为“常识为零的业余科学研究员”,他们大无畏地挑战各种高难度动作,然后直面各种疼痛的后果。

孩子想要作妖探索,大多是出于好奇,好奇心是好事,可并不能盲目地尝试,而是需要用科学与知识武装大脑,在安全的环境下做有意义的探索。

这档节目就可以让孩子们直观地了解一下盲目尝试的代价,也算是寓教于“痛”了。

当然不只是出于震慑的目的,节目把各种晦涩的名词、难懂的科学知识,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示给孩子们看,更多的是要引导他们发现,生活处处是科学。

就算是一颗小小的乒乓球,在力与加速度的作用下,也能变成击倒对手的“武器”。

其实这档节目的制作初衷并非是让大家看热闹,而是在笑过之后,记得对大自然多一分敬畏,对科学多一分尊重。

也许孩子不会因为看了这个节目就秒变物理达人,但他们一定会记得,怎样远离危险、保护自己,这样的安全教育,远胜过我们口头唠叨一百次。

就像主持人所说,不要试图与科学规律对抗,否则科学会让你受伤

作者简介:@米粒妈爱分享(欢迎关注哦),美国海归,海淀家长,当当新书总榜第一名《影响孩子一生的亲子英文书》作者。专注于0-5岁宝贝的科学养育、学习启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荐,欢迎关注!(5-12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频道)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2_49555.html
上一篇“30年河东30年河西”,为培养儿子苦熬18年,易烊千玺妈妈有多狠
下一篇单身女模特每月10万养混血三胞胎:有足够的爱,家即是完整的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