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妈妈,你还能活多久?我不想一个人活着……”

“妈妈,你还能活多久?我不想一个人活着……”

来源:萌妈小教室

“妈妈,你死了我要跟你一起死。”

小萌认真地看着我说,“我不想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

那会儿小萌刚6岁,就在一年级开学前的那个暑假,他问我还能活多久。 我说:“不知道呀,也许能活很久很久,也许明天就死了。”

话音刚落,我就看见他的眼眶红了。

我家从不避讳死亡,说实在的,也很难避讳。

小萌两岁那个秋天,他的太爷爷过世了,先生带着他去乡下参加葬礼。

太爷爷去世时已年过九十,算得上是高寿,村里的人们都分得一盏寿碗。宴席间,老一辈固然长吁短叹,但孩童却兀自夹菜吃饭喝热汤。

小萌那时还小,却也知道再也见不到太爷爷了,便问:“妈妈,什么是死啊?”

给他的死亡教育,或者说生命教育,便由此拉开序幕。他听说死了以后便不能动,不能玩以后,便分外害怕死亡。

三岁时候,他看《猫和老鼠》,以为死了还可以复活;但看到家里被打死的虫子,便发现现实世界里的生命,死了便是死了。

他很害怕,过马路前特意往左看看,再往右看看。

四岁的一天,他睡觉前躺在床上问我:“妈妈,人死了之后会去哪里?”

我想了想说:“会化成泥土,进入地下。”

“我不想去地下,黑黑的,冷冷的。”他说,声音在黑暗中低下去,小小的身子往我怀里凑了凑。

“然后呀,我们会变成树的养分,被输送到树上最高最高的位置,在那里,我们会变成树顶上的一片叶子,嫩绿又美丽,俯瞰整片大地。”

我尽量描述得好一点,不想让他感到害怕。

“那秋天呢?”他问道,“秋天了,叶子会变黄,然后落下来吗?”

“会……”我沉吟片刻:“金黄的叶子会被调皮的秋风吹到溪水里,然后溪水汩汩地流淌,欢快地奔流进大海里。在那里,你会见到所有可爱的海洋动物,有橙白相间的小丑鱼,有荧光黄条的领航灯,还有躲在海螺里面的寄居蟹……”

说着说着,我听到他的呼吸平稳下来,渐渐睡着了。

五岁那年,他偷偷跟三岁的弟弟小乖说:“小乖你知道吗?我们会死,都是因为可恶的死神!死神会把我们带走,所以我们才会死。”

小乖歪着头看他:“那怎么办呢?”

他轻松地说道:“你要记住报警电话110,到时候打电话,让警察叔叔把死神抓走就好了。”

小乖说:“110?”

小萌:“对,110!”

我知道,一定是那本《苹果树上的死神》,让他们这样以为。

———

时光飞逝, 转眼小萌就六岁了。突然之间,他好像把注意力从自己转移到了我身上,害怕我走掉,也害怕我死。

那阵子,我刚告别长达六年的全职妈妈生涯,每天都要出门去上班。最初告别的时候他会哭着,抱着我的大腿,不让我走。

后来他就这么突然问我:“妈妈,你会活多久?”

我说:“不知道呀,也许能活很久很久,也许明天就死了。”

他红着眼眶抬头,扑过来抱着我:“妈妈我不想你死。”

我:“为什么呀?”

他:“你死了我也活不下去了。再也没有人赚钱,我们会没钱买吃的,没钱买穿的,没钱买书。我和小乖都会饿死的。”

我摸摸他的头:“没关系呀,还有爸爸可以照顾你们,还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可以给你们买吃的,买穿的,还能给你们买书。”

小萌:“可我还是不想你死。”

我:“那我现在不是就没死吗?我还活——生——生——地抱着你呢!”

小萌:“但我怕你突然就死了。”

我:“那我努力,要死之前一定告诉你啊。”

小萌:“可是我白天都看不到你,万一你白天死了怎么办?”

我:“我可以给你打电话呀,告诉你我快死了。”

小萌突然情绪崩溃:“妈妈!我不想你死!”

我:“我知道,我知道。我家的小宝贝希望永远和妈妈在一起,对吗?”

小萌:“我要永远、永远、永远和你在一起。”

我:“那我要是死了,只剩一堆骨头了,你怎么和我永远在一起呢?”

小萌:“我要把你的头骨放在家里,这样就可以和你说话了。”

我:“……”

小萌:“要是有人问我,这是哪儿来的,我就告诉他们:这是我妈妈!”

我:“……那你还是让我进入土里,然后变成树上一片快乐的叶子吧……”

小萌:“可是我不想你离开我。”

我:“那我就变成一颗星星吧,在远远的夜空里看着你。在晴朗的夏夜,我还会在天空里对你一闪一闪眨眼睛呢!”

小萌:“……妈妈,我不想你死。”

我:“……宝贝,妈妈也不想死。”

……

眼看剧情就要转向苦情路线,我灵机一动:“你知道吗?我死了以后,箱子里的宝石就全都留给你们了!你和小乖打算怎么分呢?”

他想了想,从我怀里站到地上,招呼弟弟:“小乖,小乖,快来,咱们呀,商量个事……”

于是,他们度过了快乐“提前策划分家方案”的一天。

小萌问我会活多久,潜台词是:妈妈,我不想和你分开。

一方面,这是好事,因为他希望和你之间保持稳定的依恋关系,你对他来说非常重要;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他和其他人之间的联结是弱的,和自己的社交圈缺乏联结。

———

怎么办才好呢?

从那时起,我开始意识到,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培养“和群体产生稳定联结”的能力。

往小了说,是帮助孩子学会交朋友,而不是成天宅在家里或者有社交恐惧;往大了说,那就是孩子未来在亲朋故去、偶像崩塌、失去恋人的时刻,相信自己有能力重新和其他人建立起新的亲密关系——而不是根本走不出来,或者做出一些极端的事。

这一点,真的非常重要。

孩子需要和人产生给予他们安全感的联结,起于父母,扩向他人。首先,通过每一次的响应和互动,建立起亲子联结。 其次,这种亲子联结会变成依恋关系。接下来,会演进为亲密关系。

但是这还不够,孩子还需要走出家庭,去和更多人反复实践建立起不同程度亲密关系的能力。这样一来,即便我们不在这个世界上了,孩子也能走出阴霾。

即便他失去了最爱的恋人,也可以慢慢走出来,开始下一段亲密关系。即使他一无所有,他也能再度站起来。

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

———

0~1岁的婴儿期:信任vs不信任

婴儿需要父母大量的关注和安慰,导致他们形成最初的信任感。这个阶段,我们要做的就是“及时回应”,从而和孩子建立起安全依恋——即便我们不在场,他们也不会慌张;或者当我们在场时,他们能快速平静下来。

1~3岁的幼儿期:自主vs羞愧和怀疑

蹒跚学步的幼儿会开始坚持他们的独立性,发展他们自己独特的个性,这一阶段“糟糕的两岁、可怕的三岁”很常见,他们会远离掉父母的怀抱,寻求自己的独立,甚至常常发脾气和对着干。

这个阶段,我们要做的是“划定边界,鼓励探索”,让他们能在安全环境中勇敢地探索,从而有利于下一步走出家门,开始社交。

3~6岁的学龄前:社会性vs负罪感

学龄前的孩子开始进入社交阶段,从4岁的平行社交过度到5岁的互动式社交,学习不同社会角色和规范。他们可能依然和家长对着干,但是会不再以自己为中心——4岁左右发展出的心理理论会让他们开始产生“同理心”的基础,并对自己做错的事、伤害的人开始产生初步的内疚和负罪感。

但重要的是,他们开始有了自己崇拜的偶像或者榜样,并且暗暗下定决心要成为这样的人。这个阶段,我们可以鼓励孩子的偶像崇拜行为,让他们身着戏服,学习偶像身上的闪光点,但还需要告诉他们——偶像在现实生活中不是完美的,不能盲目崇拜。

6~12岁的学龄期:能力vs自卑

小学阶段,孩子逐渐脱离老师的保护以及“成人是万能的”观念,开始学习在现实生活中与同龄人建立重要的关系,并可能开始感受到学习成绩的压力。很多心理健康问题实际是从这个阶段开始的,包括抑郁、焦虑、多动症和其他问题。但与此同时,他们也开始见到更多的榜样。

这个阶段,我们需要鼓励孩子回归现实,在一点点处理社交纠纷的时候,建立起自己的社交圈。比如喜欢打人的孩子,我们要教会他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交到朋友;总是顺从的孩子,我们要鼓励他们勇敢站出来,说出自己的看法,在人际交往中有底限、有自尊。

6岁的小萌,从幼儿园毕业,失去了和以前朋友之间的联结,又面临着认识新同学的担心。他害怕我也离开,并希望从父母和他之间的稳定联结中获得安全感。所以,他问了这样的话。

从他进入小学开始,我们就额外关注他的“社交发展”:有没有交到新朋友?和朋友一起做了哪些有趣的事?有没有难忘的回忆?

渐渐地,他开始有了新朋友,偶尔还会带回来朋友送的小贴纸,自己也会提出要给朋友送一些小礼物。 他开始离我越来越远,比如:

他能在书桌前坐一个上午,不来找我;

他能在游乐场里玩得很开心,不来找我;

他能在白天和朋友踢足球、讲故事,放学以后做自己的事,给我发的微信也变少了很多……

当然,当他扑到我怀里的时候,我知道,他还是我心目中那个永远的孩子,永远的小宝贝。

现在小萌7岁半了,我问他:“小萌,要是妈妈死了,你和弟弟怎么办?”

他冲过来捂住我的嘴:“妈妈!你能别乱说话吗?”

我吚吚呜呜地抗议:“我……是说……真……的。”

他撤回小手,坐进我怀里:“我会很想你的。我可能会哭很久很久,但慢慢地,我就不哭了。因为我还需要好好学习,然后等我长大了,还要繁衍后代……”

我:“那我就在天上看着你。晴朗的夏夜里,我还会跟你一闪一闪眨眼睛。”

“妈妈”,小萌掰过我的脸:“你现在可还活着呢!”

“那咱们一起去吃糖炒栗子吧”,我说:“今天我特意从公司楼下的炒货店里,给你买了超大份的!”

“好!”小萌拉起我的手,和我一起走向客厅:“我学会剥栗子了,我给你剥。”

我摸摸他的头,然后把他搂得紧了些。走到客厅餐厅旁的时候,我放开小萌的手,看见他箭也似地冲向糖炒栗子。

所谓幸福,应该就是这个样子了吧。

END

本文来源:萌妈小教室

我是萌妈Cecilia,一个学术型的二胎妈妈

欢迎你关注我的公众号,感谢你的阅读

如果你有什么关于亲子的疑惑或问题

欢迎给我留言或发私信

科学养育,愿每个父母都能和孩子一起成长

对啦~

由于微信订阅号经常改版,

大家是不是经常找不到麦咭呀?

为了避免错过每天的推送和福利活动

大家记得把“麦咭成长说”设置为星标★

关注只需要五秒钟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2_85395.html
上一篇绝了!德州医院这项服务,让纯母乳喂养率直升10个百分点
下一篇儿子1个月长高1.3cm!妈妈听医生建议认真备早餐,孩子长个儿速度快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