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受到过这几个暗示的孩子,新学期稳了!

受到过这几个暗示的孩子,新学期稳了!

还有不到一周就要开学了,神兽即将归笼,不少父母在暗暗欢喜的同时,又免不了要为孩子的新学期担忧、筹划。

毕竟这是一个新的开始,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更进一步呢?

已经有朋友在讨论如何在开学前给孩子“上紧箍咒”,有的甚至已经列好了“开学前深谈”大纲。

然而,作为一个五年级孩子的母亲,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苦口婆心的说教大概率是没有用的。

往往我们想让孩子往东,他却要偏偏往西。

但这不代表我们完全不能够影响他。

下面是一些利用暗示原理的小心机,亲测有效。建议收藏~

01「记忆暗示」别怕,你曾经做到过

很多孩子在意识到要上学的时候,便开始情绪低落,甚至表现出抗拒和焦虑。

这种情况在一些成绩不太理想的孩子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因为他们会常常在学校接受到一些负面的反馈,而这些负面反馈又会让他们对学习产生畏惧,导致进一步的恶性循环。

想要改善这种情况,家长们可以尝试着唤起孩子的“高光时刻”,并不断强化这种感觉,让孩子从负面反馈中走出来。

美国著名的印象派画家詹姆斯·惠斯勒,曾经画过一幅惊艳世人的玫瑰图,许多收藏家都想得到这幅玫瑰图,不惜画重金购买,但是惠斯勒一直都没有卖。

因为他需要把这幅画带在身边,每当他画不出满意的作品或者怀疑自己的时候,便将那副玫瑰拿出来,告诉自己:

我曾经画出过那么美丽的作品,现在我也可以!

大画家尚且需要如此激励自己,孩子们在状态不好的时候,就更加需要我们帮他回忆一下自己的高光时刻了。

不管孩子的学习成绩如何,他一定有过进步的经历,或者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事件。

我们要善于发现并记录这些事,哪怕是在大人看来微乎其微的小事,当被我们不断提醒和强化时,也可以成为点燃孩子自信心的星星之火。

02「习惯暗示」让优秀顺其自然地发生

小时候,我特别喜欢开学,因为这一天可以穿新衣服。

很神奇的是,当我穿上了新衣服,就仿佛自己得到了神变加持一般,一整天都特别兴奋和积极。

而这种感觉会很自然地延展到以后的学习中去。

所以穿新衣变成了一个开始新学期的固定习惯,这个习惯给了我强烈的心理暗示:一切都是新的,我需要在新的学期开启新的征程

其实许多体育运动员也会有类似的习惯,他们在比赛之前,会做一些固定的动作,来让自己发挥得更好。

奥运会体操冠军陈一冰,曾经分享过让自己达到最佳状态的心法,其中有一条就是:用习惯性的动作给自己良性暗示

比如他会在走进赛场时高举食指,暗示自己

我就是吊环王,没有人可以和我比!

在准备的30秒时间里,他有一套属于自己的雷打不动的动作:

弯下腰理一理体操裤——深呼吸——调整护掌——沾镁粉,

这一套动作不是随便做的,而是他刻意养成的,因为它会产生强烈的自我暗示,把状态拉倒最佳

这个方法非常值得家长们借鉴。

我们可以让孩子在每个学期第一天开学的时候,形成一个属于他的小习惯,比如穿新衣服、爸爸妈妈一起送他到校、背一个新书包……

这样的小习惯慢慢地就会成为他的上学仪式感,带着仪式感做事,一般结果都不会太差。

03「视觉暗示」让榜样的力量萦绕周围

《哈佛商业评论》的资深编辑丹尔尼·麦克金曾经提出过一个观点:

可以利用“视觉促发效应”来对一个人的精神状态进行优化。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项关于工作效率的研究,结果显示:

当他们在部分电话募款人员的工作区域摆放了一些正向的具有激励性质的图片时,这些工作人员的募款效率有了较大的提升。

这就是“视觉促发效应”,即通过环境的营造,来对潜意识进行暗示,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精神和行为

这对我们提升孩子的学习效率也很有启发,可以在孩子的房间摆放一些他喜欢的名人照片或者名言,这样就可以时时激励孩子向榜样学习。

贵州省兴义市的杨茂伟同学一直有个警察梦,但是因为体能原因,第一年高考未能如愿上得了警校。

在复读期间,他既要加强体能训练,还要兼顾学习成绩,压力很大。

每当疲惫时,他都会把偶像陈祥榕的照片拿出来看看。

他说:“陈祥榕以身许国的奉献精神时刻激励着我,让我的梦想有了奔赴的方向。”

今年,他终于如愿,收到了南京森林警官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不能错过的儿童敏感期》一书告诉我们:

孩子在对偶像的崇拜及模仿中,可以汲取来自他们身上的某些特质,从而不断充实自我

就像中国斯诺克一哥丁俊晖,从小就以天才球手奥沙利文.亨德利为偶像,以跟他同台竞技为目标,不断精进,最终战胜了亨德利,达到了与其并肩的高度。

追寻偶像的最高境界是成为偶像。

即便孩子只喜欢奥特曼,你也可以把奥特曼的那句名言:“你也能变成光!”贴在他的小书桌上,让孩子相信光,成为光。

04「语言暗示」你的人生你做主

也许是我们太希望孩子好了,所以我们对孩子们说出的话语,常常呈现出用力过猛的姿态:

你再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就没饭吃!

你再拖拖拉拉,全家都不喜欢你!

你再吃糖,牙齿就要全部被虫蛀掉!

不是我们想要吓唬孩子,我们只是太迫切地想要改变他们的缺点了,但效果往往令人捉急。

学者在威斯康星大学做过一个关于威胁与自主的实验,他们讲两百多位大学生分成了两组,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劝说他们使用牙线。

对其中的一组同学,采用的是高威胁的方式,实验人员会这样告诉他们类似这样的话语:

今天晚上,你一定要使用牙线!

如果你不使用牙线,你的牙齿就会松弛甚至掉落!

你应该使用牙线,不然牙齿会烂掉!

而对另外一组同学,他们的方式就会温和许多,实验人员会先说一说使用牙线的好处,然后告诉他们自己可以选择是用还是不用。

原本大家都以为,一定是第一组同学的牙线使用率会更高,而结果恰恰相反,被赋予选择权的第二组同学,牙线使用率要高出了许多

这就是语言的神奇之处。

当你拼命使用“你应该”、“你必须,否则就……”等这样的高威胁词汇时,对方并不会被你吓到并乖乖听话,相反,当你在对话中暗示对方有选择权时,他往往更倾向于试一试。

所以,从今天开始,可以试着这样说:

我觉得你有时也挺羡慕你们班前几名的,有没有想过变成他们那样?

如果加快速度,你就可以去游乐场多玩一会儿哦!

糖可以吃,但多了就会伤害牙齿,你要不要减少一些数量?

当孩子有了自主权,也许他不能够一下子做到你想要的标准,但是相信我,一定不会比他受威胁时的结果更糟了

畅销书《清单革命》一书的作者阿图•葛文德说过,教育孩子是一项超级复杂的工作,比造火箭还要复杂!

所以,这项工作不仅需要努力,更加需要大智慧。

我们不必大呼小叫地去让孩子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而要在不知不觉中润物细无声。

当我们都告别说教,用细致、耐心和智慧去滋润孩子的时候,他们才有可能长成最好的样子!

-THE END-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作者:张书愿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洪恩所有,转载请留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2_92204.html
上一篇这个儿科门诊上了热搜,事关孩子的学习
下一篇孩子的成绩“失利”,父母的责任有多大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