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宠物 > 得了癌症还能自愈?比平头哥更生猛的袋獾,靠自己进化战胜了癌症

得了癌症还能自愈?比平头哥更生猛的袋獾,靠自己进化战胜了癌症

癌症一直是人类医学上的难题,不过,有一种在澳大利亚生活的凶残动物,却在短短几代的进化中,让癌细胞从自己体内消失了。

这种动物就是袋獾,也被当地人叫做“塔斯马尼亚的恶魔”,在它的身上,或许就隐藏着战胜癌症的秘密。

“恶魔”之名的由来

澳大利亚境内有一个州叫做塔斯马尼亚,这里公认的“恶魔”是一种名叫袋獾的食肉动物。

袋獾的体型很小,雄性平均体重8公斤,看上去和一只小狗差不多大。

它们全身长着黑色的皮毛,胸口和屁股上有两块白毛,半圆形的耳朵,看上去有点像缩小版的黑熊。

“恶魔”的正脸,看起来还有点可爱

袋獾这个名字里的“袋”,表明了它是一种和袋鼠同样的有袋类动物,有点不一样的是,袋獾的育儿袋开口是向下的,方便幼崽一出生就钻进育儿袋。

雌性袋獾每一胎会生下20-30只幼崽,这些幼崽出生时只有米粒大,体重只有0.2克,是没有发育完全的状态。出生后它们会本能的爬进妈妈的育儿袋,抢占雌袋獾的4个乳头,如果抢不到很快就会饿死。

人工繁殖的小袋獾,要在育儿袋里住上4个月才能出来

从一出生就开始了惨烈的生存竞争,也难怪袋獾会有比平头哥还彪悍的性格。

澳大利亚存在过好几种有袋类动物,3万年前生活在这里的袋狮,体型与现在的非洲狮差不多,撕咬能力却是狮子的3倍。1936年,最后一只袋狼死亡之后,袋獾就成了现在全世界体型最大的有袋类食肉动物。

袋獾的战斗力远超人们的想象,据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分析,如果是同样的体型,在现存的哺乳动物里,袋獾的撕咬能力是最强的。

很多时候,袋獾打呵欠是为了展示自己的牙齿,是一种威慑行为

有研究表明,食肉动物的脑子越小,脑袋上的咀嚼肌就能发育得更大,撕咬力量也就越强,而袋獾这样的有袋类动物,脑子普遍都比胎生的哺乳动物小。

袋獾能打开到80度的大嘴也增强了它的力量,事实上,一只体重6公斤的袋獾能轻松杀死体重30公斤的袋熊。

看看这口大牙

在袋獾的生活中,大多数时候都是独来独往的。它们是标准的机会主义者,比起捕猎更喜欢吃现成的动物尸体,并且遵守着“见者有份”的良好品德。

只要看见了食物,所有袋獾都会过来抢一嘴。为了食物,它们经常吃着吃着就打了起来,边打边发出咆哮威胁对手。

袋獾们夜间的聚餐

它们的咆哮声,就是“恶魔”这个名字的由来。

那是一种听起来非常歇斯底里的声音,又有些像人类的声音,在澳大利亚的平坦草原上能传出很远。

袋獾们体型又小,可以完全隐没在草丛里,所以当地人常常在夜里听到这种可怕的嘶吼声,又看不到任何动物的影子,于是就把它们叫做“塔斯马尼亚的恶魔”。

“恶魔”遇上“病魔”

袋獾曾经遍布整个澳大利亚,经历过两次差点灭绝的危机才成为今天的濒危动物,其中一次就是癌症

一只健康的成年袋獾,尾巴还很粗

1830年左右,原本分布在澳大利亚大陆的袋獾被大肆捕猎。虽然在这之前的三千多年间,袋獾经过了气候变化、原住民捕猎和澳洲野犬入侵,都靠自己扛了过来。

这一次的捕猎持续了几十年,当澳大利亚最后一只袋狼在1936年死亡之后,人们终于认识到捕猎对野生动物的危害,但袋獾的生存范围也缩小到了塔斯马尼亚州。但九十年代的第二次灭绝危机,却让它们的数量锐减了80%。

袋獾从来不会谦让

人们首次发现这种被命名为“袋獾面部肿瘤病”的疾病,是在1996年。袋獾一旦受到感染,它们的嘴巴周围和面部就会溃烂并生长大量肿瘤,导致它们完全无法进食最后饿死。

这种疾病的致死率非常高,得病的袋獾在一年到一年半之内死亡的概率,几乎是百分之百。

按照常理来说,癌症不可能有传染性。但事实上这种肿瘤病已经在袋獾之间快速传播,没过多久,塔斯巴尼亚一半以上的袋獾就被感染了。

人们在救助生了病的袋獾

到2006年,科学家查看了患病袋獾的癌细胞染色体,才确定了这些癌细胞会通过袋獾之间的撕咬传染。

袋獾生性凶猛,面对食物也没有一点同族情谊,打起架来完全不留情面,最常用的招式就是互相撕咬脸部。

就连繁殖季进行求偶交配时,它们之间也是通过撕咬打架来交流,所以袋獾打架总是会在脸上留下许多伤口,癌细胞也就通过这些伤口,感染了健康的袋獾。

袋獾打架非常凶残

癌细胞其实是一种发生了病变的细胞,生病袋獾体内的肿瘤原本是一种名叫施万细胞的神经细胞,当患病袋獾咬伤了同类之后,自己体内的癌细胞就可能传播到健康的袋獾身上。

如果把癌细胞看做身体组织的话,这种传播就像人类的器官移植,都会引起动物本能的排异反应,那为什么这种癌症还会在袋獾之间快速传播感染呢?

患病的袋獾,脖子上长出了巨大的肿瘤

有科学家推测,或许源头是之前袋獾差点灭绝的危机。

因为种群数量锐减、生活区域集中,袋獾之间不可避免产生了大量的近亲繁殖,所造成的后果就是,袋獾体内很多基因都是相同的,癌细胞也是如此。

健康的袋獾,它的身体把外来的少量癌细胞看做是自己的一部分,当然就不会引起排异反应,于是癌细胞就在袋獾体内横行霸道,快速引发了其它健康细胞的病变。

被人类救助生病袋獾

这个袋獾面部肿瘤病来势汹汹,从发现疾病开始,没用几年就让袋獾的数量从十万只,减少到仅剩一万多只,直接让袋獾登上了世界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入濒危级别。

胜利属于“恶魔”

按这个袋獾面部肿瘤病的传播速度和死亡率,原本人们认为袋獾逃不脱灭绝的命运,但谁也没想到它们竟然靠自己战胜了癌症。

2012年,澳洲的科学家为了拯救濒危的袋獾,把23只没有感染癌症的健康袋獾直接放到了一座海岛上。这座岛位于塔斯马尼亚东边的海上,面积有116平方公里,叫做玛利亚岛

玛利亚岛还是澳大利亚的知名景点

袋獾在这座岛上没有竞争者,也没有天敌,还有一种很美味的猎物——小蓝企鹅。

癌症的传播被阻断,食物充足,这23只袋獾简直就像到了天堂,很快数量就增加到了一百多只,但玛利亚岛上的小蓝企鹅却被吃了个精光,其它很多鸟类也被吃了很多。

遭受无妄之灾的小蓝企鹅

这边玛利亚岛的健康袋獾享受着惬意生活,另一边塔斯马尼亚的生病袋獾,靠自己和病魔做着斗争。

人类对癌症一直是束手无策,袋獾患病以及发病太快,原本只是想靠玛利亚岛保留袋獾的种群,可谁也没想到袋獾面对癌症也如此生猛。

这与袋獾的繁殖能力有不小的关系。

人工繁殖的小袋獾,看起来像只小熊

袋獾的性成熟是在2岁,成年袋獾每年3月都会交配繁衍。经过一个月的孕期,雌性袋獾会一口气生下20-30只小袋獾,这些小袋獾一出生就爬进妈妈的育儿袋里,经过争夺厮杀,最后基本都能活下来4只。

小袋獾在妈妈的育儿袋里生活大半年就可以外出,到第二年1月,它们就可以离开妈妈独自生活。而雌性袋獾到了3月份又可以再次生育,这样算下来袋獾的繁殖能力并不差。

还在喝奶就被人扒拉出来的4只小袋獾

或许是可怕的肿瘤病让袋獾感觉产生了生存危机,在科学家们还在研究癌症传染的原因时,一些雌性袋獾的性成熟悄悄提前了,靠自己争取到在死亡之前繁衍出后代的机会,延续了整个种群的生命。

不得不说,袋獾的生命力的确是非常顽强。科学家们边研究边观测,发现有些袋獾患病后的存活时间,竟然从一开始的一年左右,延长到了两年以上。

一言不合就咬个你死我活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还在后面。随着袋獾患病后的生存时间延长,慢慢的,人们发现有20只袋獾身上的肿瘤自己消退了!经过检查,科学家确定这些袋獾的癌症是真的痊愈了。

从1996年首次发现肿瘤病的二十来年后,经过短短4-6代的繁衍,许多袋獾在体内进化出了特定的基因组,来避免自己的细胞发生癌变。

这种程度的变异,在正常的动物演化中,起码要花费上万年,但袋獾就是如此强悍,硬生生进化到战胜了癌症。

强者的眼神

现在,塔斯马尼亚首都郊外,和玛利亚岛都是袋獾的保育区,动物园也收容了一些健康袋獾,因为袋獾面部肿瘤病还没被彻底根治,这种动物依然还在面临着死亡威胁。

不过肿瘤病的自行痊愈,也让人们在袋獾身上看到了治愈癌症的可能。

参考资料:

[1]. wiki百科袋獾词条

[2]. “科技新知”网站《罕见的传染性癌症:塔斯马尼亚恶魔的致命杀手》

[3]. “明日科学”网站《对抗面部肿瘤病,袋獾演化出与癌症共存的能力》

[4]. “新发现”杂志《袋獾的传染性癌症》作者:徐景煊

[5]. “转角国际网站”《“塔斯马尼亚恶魔”重返》

[6]. 知乎文章《癌症能自行痊愈?塔斯马尼亚的魔鬼,科学家在袋獾身上发现了秘密》作者:神盾科普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3_161830.html
上一篇狗狗不能吃的东西!别让不了解变成伤害它的理由!
下一篇银狐犬和萨摩耶的区别

为您推荐

今起,可以坐船到武汉动物园了!

今起,可以坐船到武汉动物园了!

游客坐游船可直达动物园熊猫馆。位于武汉动物园西门的。墨水湖 · 平塘古渡生态文旅项目于2023年9月开通,前期已开设2座码头为精忠栈和卧龙栈,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