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对话“七七事变”亲历者郑福来:那一晚被枪炮惊醒 炮弹在家边爆炸

对话“七七事变”亲历者郑福来:那一晚被枪炮惊醒 炮弹在家边爆炸

封面新闻记者 粟裕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多活一天我就多讲一天,要是能活到100岁,我就讲到100岁!”“七七事变”亲历者、幸存者郑福来说。

卢沟桥的石狮子和宛平城的城墙上,弹孔至今清晰可见。85年过去,硝烟虽然散尽,但那段历史却并未走远。如今已是91岁高龄的老人,在过去七十多年中一直在卢沟桥上义务向参观者讲述那段苦难而不屈的历史。

“七七事变”亲历者郑福来。被访者供图

1951年,20岁的郑福来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任卢沟桥镇镇长,接待了美国著名记者爱泼斯坦,以见证人身份讲述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和当地民众的抗战史。自那开始,在卢沟桥和宛平城近一公里的路上,郑福来先后接待过来自70多个国家、数以万计的客人。

“历史就在那里,我们要不忘历史,把抗战精神世世代代传下去。”2022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85周年纪念日,郑福来向封面新闻记者说。

卢沟桥半夜传来炮声

1937年7月7日夜,枪炮声将年仅6岁的郑福来从梦中惊醒,“也许又是小日本演习呢!”他翻了个身,又沉沉睡去。天亮了,他想背着新买的书包去私塾上学,却被父亲一把拽住:“还上什么学!?日本人打进城了!”

懵懂的孩子并不懂得这句话的意思。“我睁开眼一看,外面黑洞洞的。”郑福来回忆,炮弹就在他家北房西边落下爆炸。奶奶让他顶着锅盖跑,和母亲、妹妹一起逃往长辛店。当他跑出家门,不远处有人号啕大哭。原来,头一天还一起玩耍的邻家小哥哥四春子,被落下的炮弹炸开了肚子,没送进医院就断了气。回忆起那一幕,老人眼圈仍然泛红。

战斗持续了很多天,宛平城里到处都有炮弹落下。郑福来的家在卢沟桥西桥头西行百米,门前只隔一条小马路的岱王庙,曾是二十九军守桥官兵的驻地,“七七事变”后成了日军的兵营。郑福来说,他跟着母亲,混在人群里逃难,从河北涿州到保定府再到固城,最后到了一个远房姨家。

“走了百里地,鞋把脚后跟磨破了,血粘在袜子上,粘在鞋帮上,一扒连皮都下来了。”他说,虽然不满七岁,但记得最清楚的是回来的时候铁路两旁的尸体,连铁道边的路全堵了。

再忆苦难而不屈的岁月

那年7月29日,北平沦陷。此时,由于身在异乡、没吃没喝,郑福来母亲做出一个冒险的决定:回家。“回家的路上,尸体遍地。”郑福来清晰记得,日军占领宛平城后,那年腊月天寒地冻,尸体随处可见。

“沿途都是尸体。”郑福来说,他和妹妹、表弟等几个孩子手牵着手,大人在前头牵着领头的孩子,让他们闭着眼走,千万别看。7岁孩子的好奇心让郑福来睁开了眼睛,“我全看了。路上、两边,到处是死人,堆成堆的死人,老的小的,有的还被开膛破肚。”

在那段亡国奴的岁月,国人的性命如同草芥,许多卢沟桥地区的村民都惨死在侵华日军手中。在晓月碑亭后面,13人被日军集体杀害……

卢沟桥。新华社发

侵略者在宛平城里为所欲为——村民不得随意出村,见到日本人必须鞠躬;粮食、布匹、棉花、煤油,特别是药,都被控制起来,老百姓只能吃发霉的杂粮磨成的面,有时连这都买不到;铜铁要上交,连木箱上的合页都被收走;为了活命,乡亲们只能挖野菜、吃树叶。

回到家乡,郑福来发现村里设了很多日军岗哨。过往的人必须接受检查,给日军行礼。一个裹小脚的妇女路过,日军强迫她脱掉裹脚布,赤脚在砂石地行走。郑福来躲在妈妈身后,一个日军用刺刀向他比划,郑福来吓得双手抱头,日军则哈哈大笑。

“城内外的小学里,侵华日军强迫学日文,见了老师问好要用日语,上早操要唱日本国歌,反正一切都得听日本人的。稍有不从,随时可能被害了命。”郑福来说。

勿忘历史 让抗争精神代代相传

“卢沟桥这一亩三分地历史,是搁在我心里的事儿,讲述卢沟桥的抗战史是大事儿。”直到今天,郑福来还住在卢沟桥的西头,他把讲述自己亲历的历史当成了使命。

1984年,郑福来参与了修复宛平城的工作,他特意嘱咐把当年的弹坑保留下来。如今走在卢沟桥上,仍能感受到当年的硝烟弥漫。郑福来还呼吁保护好“七七事变”的历史遗迹,把这份记忆传递下去,让抗争精神代代相传。

郑福来老人与卢沟桥。被访者供图

“亡国奴什么滋味?你们年轻人没受过,我们这辈人受过了。”他不愿那段血泪交织的抗战史被人遗忘,坚持在卢沟桥义务讲解。

数十年来,郑福来坚守初心,自发在卢沟桥接待逾七十国外宾、媒体记者和数以万计的参观者,还时常去部队、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义务演讲。只要有人邀请,他绝不推脱,也从不收一分钱。郑福来说,这是他作为亲历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85年后的今天,那场战争还留下什么?是宛平城墙上至今斑驳的坑孔,是亲历者无法磨灭的创伤,也是无数中国人心中久久未平的沉痛与悲愤。如今的中国已今非昔比,郑福来用他的行动向人们传递永远记住那一晚轰鸣的炮声,记住那些年牺牲的先烈,他相信这些会提醒所有人——不要重蹈覆辙。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168.html
上一篇“七七事变”85周年|铭记历史 警钟长鸣
下一篇明朝在世界上有多强?远超你的想象,军事实力睥睨天下

为您推荐

宛平城下卢沟桥游记

宛平城下卢沟桥游记

卢沟桥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因横跨卢沟河而得名,因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而闻名于世。卢沟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清朝康熙年间毁于洪水
百岁“慰安妇”制度受害者离世!当年还未出月子就被日军掳走

百岁“慰安妇”制度受害者离世!当年还未出月子就被日军掳走

12月13日,南都记者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获悉,12日,侵华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方奶奶去世,享年101岁。方奶奶为今年5月新确认的3位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之一。据统计,目前中国大陆登记在册在世的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已不足20人。今年5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分馆—
日军哨兵投降,决死队审讯发现:居然是早稻田大学的高材生

日军哨兵投降,决死队审讯发现:居然是早稻田大学的高材生

作者:SOUL迪尔1939年4月1日,侵华日军为打通同蒲-白晋路,摧毁太岳根据地,抽调了第91混成旅团约2000人的兵力,进攻根据地各级领导机关所在地——山西沁源县王和镇。此时驻扎在王和镇的是山西新军决死一纵队一总队,总队长是阎锡山手下旧军官台耀玺,政治部主任则是黄埔六期生周仲英(解放后任人民公安学院书记兼副院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