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汉朝何以强盛,因为他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汉朝何以强盛,因为他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中国历代王朝,汉朝是一个特别的存在,我们之所以称汉族汉人,就是因为汉朝的存在,在两千多年前,汉朝就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而且这个帝国直到灭亡也没有任何外部挑战者,所谓强汉盛唐,汉直到灭亡的那一刻还是横扫无敌的,能打到汉朝的只有内部的敌人。

这是一个极其强悍的朝代,古今中外,王朝灭亡的时候往往有强大的外地,我们中国就不说宋明了,唐朝灭亡的时候实际上契丹已经崛起,开始逐渐挑战唐朝的权威,何况唐朝自开元之后,吐蕃等国就一直冲击着唐朝,也是唐朝灭亡的外因。

而外国就不用说了,西罗马帝国可以说就是被蛮族冲垮的,东罗马帝国是被奥斯曼帝国灭亡的,西班牙帝国是被英法荷联手击败,英法都是与竞争对手的对抗中衰弱的。

而汉朝不同,不管是西汉还是东汉,灭亡的时候就没有像样的外敌,灭亡的原因就是内部各势力争斗罢了,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各朝在吸取教训的时候都认为防止内敌比防止外部敌人重要的多。

那么汉朝何以如此强大呢?古代现在总结经验的时候往往秦汉并称,甚至有说秦汉第一帝国的。确实,汉朝是在秦朝的废墟上建立起来,也吸收了秦朝大多数实力,但是汉朝并不是没有自己的特点,实际上他在秦朝之上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让汉朝能独强于世。

什么样的体系呢?说起来也简单,强干弱枝。这一说大家或许不屑,这算什么体系,哪朝哪代不是这样做的?外战外行的大宋都是这样的呢。

话是这样说,但其实强干弱枝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做法,大宋那完全是中了邪道,弱枝没有,强干也算不上,就说大宋后期,关西边军才是宋朝最强的军队,这算哪门子的强干。

实际上汉朝在建立之后,就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秦朝为何灭亡,明面上是驱使民力太巨,动用百万人守边建筑长城等工作,但实际上呢,是六国势力的反扑。

我们在史书上看秦朝动用大量民力,似乎有些过分,但实际上我们是把秦朝看成一个整体,而实际上呢,秦朝刚刚灭掉六国没几年,六国视秦人为敌寇,而秦人也把其他各国当成战败国看待,对他们的人民自然是百般奴役,根本就没当成一家人,所以陈胜起兵,六国势力立马群起响应,其中势力尚存的齐国楚国尤其是灭秦主力,而到了刘邦建立汉朝,六国势力要么被灭,要么大仇得报,归于新朝,反抗之心不强。

所以等到了惠帝和后来文帝即位,实际上都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所谓黄老之术,就是和各地方势力妥协,除非明着和中央朝廷作对,就睁只眼闭着眼,这是因为战乱多年需要恢复经济民生,也是要让各地方势力没有造反的借口。

但到了汉武帝时代,局势已经完全不同,外部匈奴咄咄逼人,内部呢,各地方势力强大之后,也开始蠢蠢欲动,最典型的是七国之乱,让汉朝统治者发现,要是让地方势力强大起来,会影响到自己。

所以在景帝开始,就采取了一系列强干弱枝的政策,我们所熟知的削藩令表面上看是削减藩王势力,实际上就是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

而到了汉武帝时期,为了集中力量对付匈奴,更是完善了这一政策。

怎么做呢?在秦始皇时期也采取中央集权政策,但是做的太过,比如收缴天下民间兵器,其目的还是为了遏制六国势力。但是到了汉武帝时期,六国已经消亡多年,已经不需要如此,何况汉武帝是要防止地方势力做大挑战中央,而并非像秦始皇那样完全遏制地方,所以汉武帝就没有收缴天下兵器的做法,而是采取遏制豪强。

秦始皇时期,也做出过迁徙六国势力到长安的做法,但那只是一次性做法,也主要是为了防止六国贵族作乱,并没有完全限制地方势力的想法。

而到了汉武帝时期,他并不是说要完全的遏制地方,而是试图让地方势力不挑战中央,而是能为其所用,去对付外敌,这一点是和秦始皇完全不同,秦始皇那时主要敌人是六国残余而不是外敌,他要做得是遏制六国残余,而汉武帝主要敌人是匈奴,他一方面要限制地方势力,一方面要对付匈奴。

那汉武帝是如何做得呢?限制豪强,迁移豪强到中央,盐铁专卖,其目的都是一样的,把力量集中到中央来。

在汉武帝时期,重用的那些酷吏如张汤桑弘羊等人其实都是一个做法,修订律法,盐铁专卖,打击豪强。

在汉武帝时期,往往会派遣酷吏去打击地方豪强,监察不法的行为,而当时豪强做大几乎没有不违法的,所以动不动就被诛杀满门,这个做法是为了限制豪强势力长期把持地方势力,虽然几十年就会诞生新的豪强,但是至少会保证几十年无人可挑战中央。

而盐铁专卖也是如此,虽然被说成是加强中央财政,但实际上盐铁专卖的更大作用还是削弱地方势力,举个简单的例子,虽说东南在春秋战国时期经济上弱于中原,但是在汉初造反的那位吴王刘濞因为拥有铜山和煮盐权力在东南可以说富裕无比,能组建起挑战长安的军队,可是之后东南就再也没有经济上可值得一说的事了,就是盐铁专卖,财富需要集中到中央也就是长安。直到孙权建立东吴,东南经济才得到进一步发展,再之后东晋南迁,东南经济才快速发展。

难怪之前东南的经济不能发展吗?并不是,只是一直采取强干弱枝的经济政策,东南的经济就算发展起来,人才和财富都会集中到长安去罢了,到了东晋东南成了中央,才得以发展。

当然,光是打压也是不行的,汉武帝开始就是不断的迁徙或者鼓励豪强迁徙到长安,这实际上是造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怎么说呢?

豪强都是有钱人,他们带来的财富到了长安自然要花出去,自然就会带动长安经济,长安就富裕起来,而长安富裕起来就会吸引更多的有钱人有才能的人来长安,再度带动长安经济,就会形成天下人才和财富都集中于长安和关中的情况。而这也有利于汉朝调集资源应对于对外作战。

而这更重要的是什么?因为长安是如此的富庶,只要有人来了就会对其心向往之,那么人才就会一心的试图进入中央,为朝廷出力,而不会在乎地方上的那些歪瓜裂枣了。李世民要想方设法让天下英雄归于帐下,而汉朝只要让人来看到长安一眼就会主动起投奔之心了。

当然这还不够,宋朝依然也是聚集天下财富,依然是外战外行,汉朝强干弱枝之外配套的就是军功第一,只有军功才能封侯,这样就让那些人才除了一心靠拢朝廷之外,就是一门心思的打仗,因为只有打仗才能封侯,封侯才能在长安享受富贵,所以汉朝长期以来就是打外族,打到无人可打。

而宋朝没有这个配套机制,宋朝的配套机制是科举第一,科举上来的只要安安稳稳的在官僚体制上爬就能永享富贵,就算拿薪水也足够,何必冒风险打仗,所以才出了明明打赢却要把战利品送出去的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说宋朝官员薪水高,其实远远比不过汉朝,尤其汉朝中央官吏的薪水比地方官员高得多,利益丰厚才吸引了人才往中央跑,谁也看不上地方的那些收入,自然在地方上做豪强就无利可图了,就算有几个人宁为鸡头不为凤尾,但是和朝廷的力量比起来不堪一击。

正是因为建立了这个良性循环的机制,才让汉朝保持强势,长期的压制外敌,但是这个机制的最大问题就是流动渠道不能停滞,要保持地方到中央有不断的新鲜血液输入,一旦停滞就出大问题,两汉的灭亡尤其是东汉的灭亡就是这个渠道出问题了。

西汉被王莽所篡夺,说到底就是汉元帝之后地方不遏制豪强,中央又长期被一门外戚掌控,这样地方豪强得到发展空间,却无法进入中枢,因为中枢的位置都满了。这样上下都渐渐不满,最终被王莽篡夺,但是王莽面对的也是地方豪强横行的局面,最终失败。

而东汉的情况更复杂,东汉豪强已经强盛无比,但是中枢因为长期内斗,时常保持流动,让地方豪强还有上升空间,而到了桓灵两帝,党锢地方豪强,不让他们做官,却又不遏制他们在地方的势力,让这些人一方面无法去中枢发挥,埋头在地方培植势力,另一方面又对朝廷心怀怨恨,一旦得到机会做大就挑战朝廷,黄巾之乱时期,为何各地流民四起,大家都投靠太平道,就是因为豪强欺压平民,平民只有依附太平道,而豪强借着镇压太平道又趁势做大,最终导致乱世。

所以,有一套好的机制,还是需要执行的人才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18847.html
上一篇勿忘国耻牢记历史
下一篇胜利来之不易!抗战亲历者回忆庆祝日本投降盛况

为您推荐

今日的西安:大唐盛世长安复现

今日的西安:大唐盛世长安复现

春晚中《山河诗长安》李白带领我们领略古今的西安,西安是文人墨客的圣地、繁华如潮、街道车水马龙,商贾云集,城中楼阁林立,金碧辉煌,琼楼玉宇间,流光
为什么说西安一下雪就成了长安

为什么说西安一下雪就成了长安

为什么说:“西安一下雪就成了长安”?也许是人们都有怀古的情怀,也许是历史沉淀,接近这些古建筑时,心里下面的总是有些祈盼,和莫明的感动。长安是西安
长安封闭所有进山峪口

长安封闭所有进山峪口

9月16日,西安市长安区封山控峪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公告,为有效应对9月16日至22日强对流天气降水过程,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自9月15日12:
汉朝版我不是药神!一个医生犯了罪,结果却导致汉朝为其更改法律

汉朝版我不是药神!一个医生犯了罪,结果却导致汉朝为其更改法律

公元前167年,汉朝发生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司法案件。这一年,有一个山东那边的医生,犯了法,直接被抓进了大牢。后来经过审判之后,按照当时的法律,这个医生被判处了肉刑。所谓的肉刑,就是指对人的肉体施以刑罚。一般会在脸上刺字,或者砍去鼻子和双足,反正就是得从犯人身上拿走点东西。得知这个判决结果之后,这个名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