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张作霖的孙子,如今成为台湾省亿万富翁,第一个回家乡祭拜爷爷

张作霖的孙子,如今成为台湾省亿万富翁,第一个回家乡祭拜爷爷

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以来,一湾海峡波光映照,身在台湾省的中华儿女,两地相隔万千思绪。

他们满含对祖国大陆的相思,对祖辈家乡的感叹,以及对亲人故友的怀念。

一切均因同根共祖、血浓于水,化身为一次次“赤子的洄游”。

张闾实就是当中的一位。

他出身不凡、家境优渥,是一代民国枭雄、“东北王”张作霖的孙子,却也曾目睹伯父张学良的30年“软禁”生活。

他见证过张氏家族的兴衰荣辱,如今成为了台湾省的亿万富翁。

在2007年终成夙愿,第一个回到家乡祭拜祖宗。

『成长文化熏陶』

张闾实,是张作霖第六个儿子——张学浚的儿子,他出生在澳门,后来跟随其父张学浚以及祖母寿夫人前往台湾。

张家祖上虽是贫苦农民,但自张作霖以来,家族家风严谨,非常重视对后人的文化教育。

在张作霖被迫害后,寿夫人便操持着整个府邸的事务,对待子孙的启蒙严厉而亲切。

在这样一位具有新思想女性的教导下,张闾实深受书香礼仪思想的熏陶。

在张家的家训中,有一条是“不再涉足政坛”。

子孙后代们牢记祖宗交代,不再参与政治,绝不消费先辈的名利资源,对外严于律己,做一名守法的公民。

尽管周边不时有“阶下之囚、叛将之后”的冷眼碎语,但他们从来都不畏流言,始终自食其力、独立自主地生活。

祖父“不惧日寇、身死被炸”的事迹,让每一个人深感骄傲和自豪。

张闾实从来没有觉得羞耻,而是化作奋斗的动力。

因为种种原因,张闾实家中变故较大,哥哥先后去世。

他更多勤勉上进,肩扛起传承家族希望的重任。

再后来,顺利地考取麻省理工学院,并攻读了硕士学位。

工作后,张闾实在花旗银行表现卓越,结识了不少人脉和客户资源,平时又比较喜欢高尔夫。

有次得到了一本英文杂志,上边有关于对高尔夫球比赛的介绍。

这让张闾实嗅到了机遇,也埋下了转身商场的星火之源。

『创业屡败屡战』

加之家族男儿艰苦奋斗的韧性,和不安于现状的性格,他开始利用前期积攒的资金,进行自主创业,创办了高尔夫杂志。

很快,便凭借出色的推广渠道和营销方式,锁定多家航空企业的广告,收益颇丰。

但是好景不长,因为当时国际经济环境的萎靡,台湾航空公司开源节流、减少投资。

不久张闾实的第一次创业便遭受挫折。

时光荏苒,很快张闾实再次与高尔夫球产业相遇,这次他选择创建高尔夫新闻报。

以敏锐的生意头脑和扎实勤恳的工作态度,不到半年的时光,便创下了每月3万份的销量,一时间在业界声名鹊起。

只可惜好事多磨,后来传统的媒体行业发展式微,结果不尽人意。

一段时间后,眼见后市不再,他的第二次创业又以失败告终。

坚持的品质,在人生中最是难能可贵。

此时恰逢天津开发“少帅府”商业品牌,作为张家后人的张闾实受邀一起研发张家的私房菜系。

随后,根据在台湾生活的多年经历,张闾实立马进行家传菜的整理。

张氏私房菜结合了辽、粤、台三个地方的特色,是家族前期在东北、中期在台湾期间的私房菜,并把张学良在夏威夷常食用的中国菜也一并列入。

也透过相关考证、家人提供资料,将张氏后期私房菜并入,完成张氏前、中、后三期的私房菜。

其中有一道叫做老虎菜,后来走出张氏帅府,成为东北百姓的家常菜。

期间,张闾实常常夜不能寐,一个问题盘亘在脑海中。

“‘少帅府'有了张家菜,确实是文化风俗的传统。但是张家曾经熟悉的味道,在家中院落芬香四溢的,似乎还缺少了什么?”

没过多久,经营“少帅茶”的想法,在他的目标中日趋清晰。

张闾实遍访全国各地茶场、茶农、茶商,尝尽各色茶叶,只为了找到原来家中茶叶香浓甘醇的感觉。

跑遍各地并非找不到上品茶,而是觅不到那份浓香和口感。

四处向朋友打探,结果皆无任何进展。

就在茶源问题一筹莫展之际,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柳暗花明又一村。

他在网络上偶然结识了一个茶园主,对方茶品醇正,两人一拍即合,开始生产高端、定制的“少帅茶”。

“少帅茶”采取私人定制模式,市面上茶叶店无法买得到;同时,茶叶产品口味稀有,定位高端,锁定企业客户;再次,少帅精神不变,为茶叶注入时间和价值的内涵。

据张闾实介绍,张学良当年在台湾,每年喝着一款高山茶,由当时的“领导”赠送,一喝就是五十年,即使到了美国,也是托亲友带过去。

除了口感绝佳、醇香浓郁外,还因为这是他老部下东北军撤退到台湾转业后,在山区种植的茶叶品种。

各种情感,难以分离。

这个茶品一经问市便获热销,并在京津地区推广开来,这一切都令张闾实由衷欣慰。

茶叶清香恒久、韵味独特,也算是对祖辈的文化有了更好的沿袭,第三次创业风生水起,张闾实一跃成为“茶王”,坐拥亿万资产。

『忆少帅精神』

历史大变迁中,个人生命甚微。

张家这么多的子孙辈中,分别居住在大陆、台湾和美国等处。

其中,张闾实是与张学良最为亲近的一个,回忆起来点滴在如在眼前。

甚至为了以正视听,张闾实创作了《张氏物语》,真实记录了与张学良的相处事件,并念受其感染的思想沿袭,叙写了以了张家人为角度,从内向外看待世界的观点。

因为“西安事变”的原因,张学良到台湾后,遭到长期软禁、戒备森严。

家人们只有在过年过节才能去探望,每在家门口,都会有辆车等候,经过层层盘问最终才得以上山。

有一回,张学良要上二楼,张闾实看到他腿脚不是很方便,就准备搀扶他上去。

结果张学良说:“张家的男人不可以让人搀扶。”

张闾实说,“后来我懂了,再怎么艰难困苦,也要撑下去。这是他给我们家男孩的一个家训。”

在记忆中,张学良就像一个大家长,非常和蔼可亲,但是说出来的每句话,又是那么的掷地有声。

他的目光中透着坚毅与力量,而苦难在他面前终将消散。

在家人面前,张学良从来不提西安事变,有一次电视里演“西安事变”,张学良看了之后很激动,认为严重不符事实。

而到晚年,他却不止一次跟家里人表示,假如时间倒转、历史再重演的话,自己还会那样做。

张闾实接受采访时说:

“我大伯曾经这样告诉我们,他是一个罪人。但那是作为一个基督徒的最普通的表述。在对我们这些后辈的教诲中,他从来没有说过自己做错了。他一直以‘生得自由,死得荣耀’来教育我们”,这也是他一生的人生理想。”

在张闾实先眼中,大伯张学良是个和平主义者,只是命运弄人,让他这个最厌战的人,不幸当了军人。

先是在敌我对抗中忍受父亲被害得痛苦,后又在国家荣辱上饱受争议。

到头来,张学良失去的不止个人的自由,还有他原来的整个世界。

后来,他终于可以自由走动了,却发现自己已经与世界脱节了,内心的苦闷只有自己知晓,最终便选择移居美国。

张闾实认为,他走过了一个世纪,但事实上快乐在他三十六岁前就已经结束了。

在张闾实的心中,自己的人生信念,离不开少帅潜移默化的影响。

面对为人处世的冷暖,他选择独立坚韧,面对家国大义的是与非,他自认通达洞悉,面对生意场上的几起几落,他势必重新出发。

他始终坚信一切,都源于骨子里张氏家风血脉所系。

『漫漫回归路』

据张闾实先生说,自己小时候,从没被告诉过他就是张作霖的孙子。

对于这件事,他还是从小学二年级课本上了解到这段历史的,而后感觉刻骨铭心,也暗自播下了思想的种子。

1984年,父亲张学浚弥留之际,口中呼唤的竟然都是儿时在沈阳的朋友和亲戚的名字,他当时特别想念故乡,临终前一再表示,希望儿子将来能够回到故乡看一看。

2001年,伯父张学良走完了他漫长的一生,整整100岁!

他走时非常安详,但是心中仍不忘对祖国的留恋。

张闾实回忆:其实大伯的走,对于他自己来说也是一种解脱!

或许,那些要求自己对历史负责的声音,无时不在折磨着这个老人的内心。

随着年纪的增长,他对祖国的向往也与日滋长。

这其中,伯父和父亲终其一生未能回国,临终夙愿寄托在身,倍添了几分动力。

而自己怀揣故乡,华夏儿女的游子梦想,这些始终都是无法割舍的深情。

曾经山河破碎、战乱纷飞,家人忍辱负重、背井离乡。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历史前进的车轮从未止步,新中国的变化天翻地覆。

曾经辉煌、红极一时的张家老宅,那些音容笑貌、叱咤风云,是否还能觅得见踪迹呢。

2007年,张闾实踏上了回乡之旅,来到了锦州市凌海市驿马方村。

在一片树林中,掩映着张作霖的墓园,周围为青砖花墙,简朴美观,坟墓为水泥筑成圆拱型。

漫长的岁月过去了,这是张家孙辈第一次来给祖父扫墓。

“回乡前,听母亲讲了许多关于爷爷和大伯的故事,可当自己在一片玉米地里找到爷爷的墓碑时,当时的凄凉让我泪流满面。家中曾有那么多小孩,在爷爷过世后,却没有人给他扫过墓。”

张闾实随后在张作霖遇难地,皇姑市三桥洞进行了悼念活动。

火车轰鸣而过,张闾实凝望着铁道那一侧的碑石,张闾实亲写祭文,悼念着爷爷和在那场战争中死难的同胞们。

“于中华民族而言,这段历史不堪回首,我们决不会忘记国耻。过去是沉痛的,所以我们要时时刻刻提高警惕,同时也要正告日本右翼:你们不要执迷不悟,伟大的中国人民不可欺!”

从沈阳到盘锦,海城到抚顺,铁岭到大连……他走遍辽宁每个先辈曾经到过的地方,用心感受历史,脚步丈量土地,体悟昔日的国仇家恨,家人的昨日春秋。

回乡祭祖的时候,张闾实和乡亲们亲切交谈,还说了一件自己祖父的趣事。

当年张学良年少轻狂,在东北地区十分嚣张,无人敢惹。

有一次,他伙同自己朋友在外吃霸王餐。

张作霖得知后,罚张学良在祠堂跪了一整天,对他进行了严格的惩罚,不准吃任何东西。

而此时张作霖的大夫人回来看到这一幕,心疼自己儿子,便和张作霖吵了起来。

张作霖虽然绿林出身,在外作风彪悍,但是在家中却不敢和夫人吵架,急忙脚底抹油,躲了起来。

张作霖表面上是一个惧内的人,但其实是非常恪守儒家传统,有大丈夫风度的。

对待子女要求非常严格,以身作则,生活简朴,追求家风正统,绝对的公私纪律分明。

2010年,张闾实所著《漫漫归乡路》一书出版,作为张氏家族的成员,张闾实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及母亲口述,书写了六十年家族兴衰的点点滴滴,诠释了不为人知曲折的传奇。

远方炽热的游子之心,正在被一步步描摹刻画。

时代的一粒沙,落在每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大山。

再灿烂的过去也或将昙花一现,而未来更需倍感珍惜。

正所谓英雄罪臣毁誉由人,张氏家族曾经的功与过,后人自有评说定论。

而张家优秀的后代人,“赤子的洄游”仍在继续!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20183.html
上一篇《唐朝诡事录》费鸡师究竟有何来历?他为何要跟随苏无名查案?
下一篇此族有2000年历史,却甘当契丹走狗,屡次击败唐朝,最终神秘消失

为您推荐

参观张学良故居有感

参观张学良故居有感

将军故居位于天津市和平区赤峰道78号,毗邻“瓷房子”,“张爱玲故居”两个景点。周日7月15日,周六,坐公交901路,619路两次路过将军的故居,
张学良4子1女,3个儿子早死,94岁儿子在美国,107岁女儿仍健在

张学良4子1女,3个儿子早死,94岁儿子在美国,107岁女儿仍健在

张学良一共有过三段婚姻,他的“大姐”发妻子于凤至给他生下了3子1女;他的第二任妻子“随军夫人”谷瑞玉没有给他生任何子女;他的“小妹”第三任夫人赵一荻,为他生下最小的儿子,张学良一共4子1女共5个孩子,下面从张学良子女年龄的长幼顺序来介绍。一、长女张闾瑛张学良的长女张闾瑛在1916年出生,是张学良和于凤至的第
2001年张学良病逝,银行巨额存款全捐美国,他从哪里搞这么多钱?

2001年张学良病逝,银行巨额存款全捐美国,他从哪里搞这么多钱?

张学良2001年10月15日,张学良在夏威夷首府檀香山的史特劳比医院病逝,享年101岁。消息传回国内,党和国家领导人立即向张学良子女发去唁电:“张学良先生亲属:惊悉张学良先生逝世,十分悲痛。我谨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表示深切哀悼!张学良先生是伟大的爱国者。六十五年前,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张学良将军和杨虎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