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暖男?幕僚赵烈文对曾国藩的初印象

暖男?幕僚赵烈文对曾国藩的初印象

暖男?幕僚赵烈文对曾国藩的初印象

——《能静居日记·卷一》读书札记

赵烈文简介

赵烈文作为曾国藩手下第一幕僚,见识深远,且精通医道,深得曾国藩的喜爱。

论文赵烈文博览群书,上至《尚书》《资治通鉴》,下至《二十三史》赵烈文均有涉猎;

论医术,赵烈文看的医书除中医四大经典外,其主要研究清代御医黄元御相关著作,如:

“咸丰十年十月十九日己卯:《伤寒悬解》十四卷,国朝黄元御撰,病《伤寒论》芜杂,重为编定”“咸丰十一年八月阅黄坤载先生《灵枢微蕴》一卷至三卷(黄元御字坤载)”“十二日戊辰阅《长沙药解》四卷”

这些都是中医书中上乘著作,另外,从赵烈文的实战经验来看,其治疗效果也不错,如:

“咸丰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甲戌,早到李氏诊疾”

“二十二日丙子阴雨早同昆叔到李香雪家诊疾”

“咸丰十一年二月二十七日乙酉早过孟辛为太夫人视疾处方”

“二十九日丁亥汪月泉来,到汪处诊疾”

甚至包括曾国藩的健康,赵烈文有时也会细心关注如:

“同治元年二月,初四日丁巳下午遏帅久谈,帅方患喉疾”

只不过限于军营中自有军医,所以笔者估计赵烈文不便越俎代庖。

除此之外,赵烈文还精通天文占卜之术,由于其用语晦涩,且古奥难懂,这里就不摘录了。

由于《能静居日记·卷一》主要记录的是咸丰八年到同治元年的事情,而曾国藩在同治才挤出大量时间与赵烈文闲聊,因此《能静居日记·卷一》中有关曾氏的记录并不算多,多以对曾氏的初印象为主。

书中记述了赵烈文最初见到曾国藩的时候,对曾氏治军严厉与穿着简朴的印象非常深刻。

从其日记中还可看出曾氏虽然对自己十分严厉,却替下属考虑地十分细心周到。

这一面的曾国藩,或许是不被多数人所熟知的。

初见涤帅

咸丰十一年七月二十日丙午 导见督帅,坐谈半晌出。所事俱略谈,未尽意。

督帅四月初自祁门来此,城内外扎大营三座,众千五百人。

闻督帅言现在全部共五万馀人,正饷每月即须二十万两,加以赏恤官薪,军需杂支,非三十万金不可,

而所恃止江、皖抽厘一项,仅有得半之道,各营口粮已欠至六月馀云云。饷源支拙如此可为焦虑。

又闻营弁言营中规矩甚严,黎明即起,每日二操,武弁皆令赤足穿草鞋,营中无一人吸食鸦片者。合营办事及供役,悉用官弁,无私从一人,应酬简易,巡捕官白事,长衫而已。

帅亦躬尚约素,所衣不过练帛,冠靴敝旧,与士卒卧起同时,不苟安逸。夜常私出巡行,察听更号,有违误者,亦不加严责,好语训诲而已。

民间辞讼,虽细必亲,小民直至督辕递呈,无一钱之费,其忠清坚苦,至于如此,可为流涕。

庶几上天鉴此荩臣,番然悔祸,吾生民实受其福,而如曾公者,就令无成,其人亦已千古矣。

赵烈文第一次与曾氏相遇,就看见曾氏在替饷银发愁,虽然曾氏弟弟在行军打仗中贪了不少钱,但曾氏始终严于律己。

从曾氏大营的财政支出情况也可以看出,曾氏从厘金等赚取的银子,基本都用来开销了。

而且对于民间百姓的官司,曾氏也是大开方便之门,可以不经过层层苛查直接递到曾氏的总督辕门,这样让百姓少交了不少中间费,从这些例子都可以看出曾国藩为人的清廉。

而曾氏的军营,与腐朽的绿营相比,更是充满了朝气,在曾氏的影响与带领下,整个军营都保持了朴素、早起、节俭的曾氏风格。

曾氏不仅带头表率,还不搞特殊,甚至在吃住方面比普通士兵还简朴,遇见士兵犯错,也不以打骂为常,曾氏认为“带弁兵莫如待子弟之心,当望其发达,望其成立,则人知恩矣“,将帅以一颗父母之心对待士卒的时候,没有士兵会不听劝诫。

古往今来,有清廉不好财的将帅,也有法令森严的将帅,也有爱兵如子与士卒同吃同住的将帅,但能集此三者,恐怕古往今来,恐怕少有。

暖男曾国藩?

同治元年正月十三日丙申

弢老信言,今正即来营。又言,督帅已将贱名与方元徴先生、刘君开生及弢老共折保奏,闻之惭惶无地。诸君皆硕彦(才学优秀的人),独余薄弱,何以报知遇邪?

同治元年三月十二日甲午

又到帅署谒帅,允假一月,并问及舟楫之用,诚意感人。

曾国藩当时的幕僚府号称汇集了天下的人才,反观与增国防瑜亮之争的左宗棠,他的幕僚府就显得有些可怜了,只有寥寥几人。

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左宗棠喜欢揽功,有什么胜利总喜欢包揽在自己身上,二是左宗棠过于自负,听不进去别人的建议,尤其是军事、经济方面。

因此当时有才学的人都愿意去投奔曾国藩,而曾国藩以“不争”自省,所以每次署名都以满人官文领衔,每次请赏都尽可能将有功人士上报朝廷。

士兵或请求赏银,文人或请得功名。因此赵烈文在听说曾氏保奏他的时候才会感动的热泪盈眶。这也是曾氏能够聚集天下才士的原因。

曾国藩的暖心,还表现在细致地关怀下属,当赵烈文因家中妹妹告病需要请假回家时,曾国藩还特意问了赵烈文有关船只的准备情况。

赵烈文用“诚意感人”四个字来形容,作为三军的主帅,曾氏每天有忙不完的事情要干,但能对一个当时还不怎么熟悉的幕僚如此细心关怀,足见曾氏在待人方面确实有过人的优点。

总的来说,曾氏既有端庄威严的仪态,又有以身作则的简朴,还有细致贴心的关怀。一个人往往在细节处见人品。

曾氏用人

同治元年五月二十八日己酉

帅抚浙时,凡世交、友谊来干者及属吏有旧者,必随才任便,或先任以难事,及有功而后语藩司,亦终不为之说潘司恳与之优地,然不能言其私也。合省委署皆使藩司主之,终任未尝言一人。曰此分职有常不可干。而合省补班以本次及劳绩与苦缺调剂,分为三单,遇缺各轮一人,故藩司亦不能毫末颠倒。

虽然曾氏在待人方面非常大方,但在用人方面却非常“小气”,秉着官职乃是国之重器不可轻示于人的原则,曾氏从来都是量裁而用。

如布置一些困难的任务来考验对方,一来可以让那些托关系的人知难而退,二来也可以检验对方的能力。

即便是通过了曾氏的考验,曾氏也从来不和藩司打招呼,让他们去有油水可捞的富裕之地。

曾氏认为这些都是藩司的职务,自己虽然位居两江总督,但不能越权干预,同时还设立了替补名单,以保证各工作的正常进行。

假皇上趣闻

有一次,曾国藩在宿松扎营的时候,有一男子称从北京过来访查军务,口气非常大,动不动就自称“朕”,一时间让当地的官员不知所措,秉着不惹祸的原则,上至水师统领下至地方官员,都跑去迎接,只有曾国藩收到前去迎接的信函后置若罔闻。赵烈文对这段描写也是非常传神:

咸丰十一年七月二十九日乙卯

前岁冬,督帅在宿松时,桐城乡间有男子自言来自京师,访察地方军务,随从数人行动诡异,有若贵人。

水师李德麟迎至舟中,以臣礼见,受之不辞。一时闻者纷纷而至,相视莫测,咸以为亲藩微服探事者。其人以黄纸作诏,面书督帅衔名,令望江县知县某亲投。

某遣人送帅营,中言其出京困苦之状,敕某人速遣大员前到水营迎接,自称予,间亦称朕,前云谕某人知悉,后云钦此,年月日下一押,其文理甚荒纰,字多讹误。

督帅见函,置之不问亦不究。送书人越数日复一函至,仿佛同前,帅仍不问,当谕送书人再来当究责。其人既不得复,遂以一函与楚督官文,体式文字与前同,官帅拘执来人不得实,亦未深究,后遂不知下落。

赵烈文用词还是很有意思的,一个“不问亦不究”勾勒出了曾国藩的气定神闲,稳坐钓鱼台的样貌,来人反复打扰后,曾氏就告诉传信人再来就要究责,

这样一来没人给“皇上”传信,而“皇上”本人也不敢来,小小的四两拨千斤,就平息了这场闹剧。

反观湖广总督官文,一看见来人就连忙传令带人拘捕,殊不知,江湖险恶,万一此人确有背景,这样做的结果反而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二者一比,高下立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30216.html
上一篇三十六计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下一篇曹操成就刘备与高管正确对待非难之人

为您推荐

左宗棠洋务企业主帅被遗忘?今人的见识和思想,让李鸿章角色彰显

左宗棠洋务企业主帅被遗忘?今人的见识和思想,让李鸿章角色彰显

洋务运动是在1840年,中国大门被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列强打开后,最具实质性的“自强”运动。一方面它受林则徐、魏源思想激发;一方面直接因应对太平天国运动而出现。洋务运动首先是军事上的洋务运动,这和明朝向葡萄牙学习进而仿造佛朗机铳的明朝军事洋务运动是一样的。但比明朝更先进的地方在于:清朝的洋务运动,从军事拓展
左李何以不能共存?陕西助剿中李鸿章怎样意图夺左宗棠的兵权

左李何以不能共存?陕西助剿中李鸿章怎样意图夺左宗棠的兵权

上文“1866到1874年李鸿章四次陷害左宗棠:陕西助剿背后的算计”,从曾左李三人的关系入手,谈了曾李特别是李与左宗棠之间的矛盾。二人的矛盾起于军饷之争,这在任何时代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本质性的矛盾则分裂于路线之争,即中国在自强的过程中如何把个人利益、集团利益、朝廷利益、天下利益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如何应对外
这个湖南人铁面无私不输包公,连曾国藩李鸿章都敢得罪……|人物

这个湖南人铁面无私不输包公,连曾国藩李鸿章都敢得罪……|人物

彭玉麟(1816—1890),字雪琴,祖籍湖南衡阳县渣江镇,生于安徽安庆府(今安庆市)。人称“雪帅”,湘军水师创建者,官至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书,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列晚清中兴名臣。晚清政局动荡,政坛派系繁杂。彭玉麟以其独立的姿态一步步在政坛崛起,并始终恪守“不要钱,不要官,不要命”“以寒士
19岁才女公开招婿,穷小子左宗棠妙对奇联,抱得美人归

19岁才女公开招婿,穷小子左宗棠妙对奇联,抱得美人归

1831年,湖南湘潭有位周姓大户为姑娘公开招婿。周姑娘是位才女。她出了7副对联,其中一对“凤 凰遍体文章”,就难倒众多求婚才子。20岁的乡下穷小子左宗棠前去打擂,抱得美人归。​左宗棠是湖南人,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但是他属于大器晚成,60岁之后才成为封疆大吏。之前并不顺利。左宗棠的童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