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宝泉岭历史信息中的不一样记忆(一)

宝泉岭历史信息中的不一样记忆(一)

编者语

今年,我写了一些关于《宝泉岭地名考》《宝泉岭地名变更和行政区域更迭》的文章,受到许多关心宝泉岭历史的家乡人的关注。提供了许多历史信息,同时,也有些不同见解和疑问?

我认为,这些都是正常的历史规律。一个地方的历史是人们社会生活的轨迹,人的记忆也随着时光久远变得并不清晰或者混淆。况且,那个年代档案资料和各类史料获取渠道有限,仅凭记忆和口传难免有误差。

尤其是,记录者主观目的和历史观的出发点不同,历史信息的传承就会不同。更为重要的是,记录者与历史信息的利益关联性,也决定了历史信息的客观性 和 准确性。

所以,作为历史信息的传承者、记录者,以第三人的观察视角查证、记录历史是很重要的,这是历史记录客观、公正、准确的基本条件。

一、宝泉岭地名的由来

误传历史信息:宝泉岭山岭名是解放一团团长王世英和选址勘察小组,根据东山脚下的“古泉”传说起的宝泉岭名。这个说法在《宝泉岭农场志》征求意见稿中有过记载,出版时《农场志》正文中删除了,只是在“回忆文章”中有模棱两可的说法。

宝泉岭地名自清末民初就已经在地图上标注(《兴东兵备道总图》1911年版),宝泉岭村《萝北县志》最早年限记载1915年,位于今宝泉岭山岭的东山西南侧(《宝泉岭农场志》记载:解放一团刚到宝泉岭时称此处仍有八户人家,当地人称为“八家子,也叫宝泉屯”,1950年代农场在此建南窑地) 。

宝泉岭刚建场时名称:东政解放一团(1950年4月15日-1952年5月1日),是东北军区部队序列的农场。1952年5月1日撤销部队番号编制时,农场曾经备选名称:宝泉岭以地名命名)、边疆以屯垦戍边工作任务命名)、新生解放团工作性质命名)等三个名字上报,最终东北人民政府批复选择以“地名”命名“宝泉岭国营机械农场”;1955年7月16日,更名为“宝泉岭国营农场”;1969年2月10日更名整编为“沈阳军区黑龙江省建设兵团二师十五团”;1976年12月3日恢复“宝泉岭农场”名称。因此,宝泉岭农场名是由省级政府命名的。

【档案资料】在1949年11月解放一团选址勘察小分队来宝泉岭地区勘察前,在“松江省水利厅查阅资料的报告”里就有了萝北“宝泉岭”山岭地区的地名记录。

【佐证资料】参加过1949年8月东北军区解放团创建农场会议的董振东(时任东北军区生产部干部,后任二龙山农场的团长),在其《回忆录》中记载:会议上几个解放团团长在地图前,选择开荒建农场地点时,王世英选择了萝北荒原的宝泉岭地区......这段回忆印证了宝泉岭地名在解放一团选址前就有了。

《农场志》回忆文章中记录的起名由来,应该是作者不了解勘察小分队实际调查报告中的内容资料,也不了解团领导参加会议的资料档案,也没有当地旧志书和地图资料,选择记录了解放团时的口传历史。因为,老解放团人最早知道宝泉岭这个地名,是听团长王世英的报告讲的,没来宝泉岭之前,当地的很多事情,也是听勘察小分队讲的,时间久了人口相传出现“曲解”。

综上所述,宝泉岭地名由来的历史信息应概括为:宝泉岭的地名最早地图记载是1911年清末,宝泉岭村名最早记载是民国初年的1915年。另外,档案资料记载:1952年底,中国地图出版社正式收集了宝泉岭农场地理情况草图,宝泉岭农场的地理资料以地名形式录入新中国地图系统。

而宝泉岭地名因山得名,因泉水得山岭名,在东北当地是传统地名由来方式,这是历史的传承,我们应予以认同。

二、宝泉岭是由12个山头,还是25个山岭组成。

宝泉岭由12个山头组成系误读《宝泉岭农场志》,因为,《农场志》中没有关于《宝泉岭地名考》和《宝泉岭山脉》明确记载。

《宝泉岭农场志》原文:王世英、莫余生根据宝泉岭一字排列的十二个山头,采纳了随同人员的意见,决定在临近最高的山头南面比较平缓的地方确定农场场址。王世英、莫余生命李达生在今尚志公园前打下零号木桩,按此起点规划场区。

以上这段选址记载,只是说明宝泉岭一字排开的山头。根据1940年代和现在等高线地图资料,宝泉岭从北至南走向绵延14.5公里,东西横跨9.2公里,是小兴安岭东南麓突入三江平原的余脉。是由25座海拔100米以上山岭组成。因此,宝泉岭由12个山头组成是不准确的。

三、宝泉岭东面的河流是都鲁河,不是嘟噜河。

都鲁河历史悠久,名称颇多,辽金时期称秃答水(《金史·本纪第一》和《金史·列传第五·阿疏传》记载:在秃答水流域世居着一个女真部落-秃答部)。

元代蒙古灭金后,秃答水改称都鲁河(《盛京志》记:都鲁,蒙古语,栋梁也),可见,都鲁河之名起于元代。明朝时期称脱伦河(《明太宗实录》记载:设脱伦卫,管理脱伦河流域女真各部)。清早期曾称都勒河,《康熙皇舆全图》书作杜尔河,清光绪25年《黑龙江舆地图》标注为都鲁河。《萝北通志调查录》沿用都鲁河。《东北边防辑要》书作都尔河,《黑龙江志稿》书作图勒河。这些称谓和地图标注皆为“都鲁”音译和书写不同,但字音相近。新中国成立以后,官方志书(《黑龙江省志》《萝北县志》《宝泉岭农场志》)、地图均以“都鲁河”标注。

后来,民间一些人不明都鲁河”之名由来,也不查阅志书,误以为都鲁河弯弯曲曲,流淌不畅而发出的一种“嘟噜”声音,故称其为嘟噜河。进入上世纪90年代,这种说法在地方报刊、书籍中多有所见。以致于2014年以后,宝泉岭农场以“嘟噜河”之名命名了一个管理区;萝北县命名了嘟噜河湿地保护区。成为不查阅《志书》而曲解历史,传承错误历史信息的实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32021.html
上一篇武则天76岁时,仍让2个俊男陪伴左右,多年后才知她真高明
下一篇革命者不忌讳死亡:司令员政委谈论死了埋在哪,逝后葬一块

为您推荐

【走进宝泉岭红色展馆】宝泉岭赵尚志将军纪念馆:铭记历史 弘扬英雄精神

【走进宝泉岭红色展馆】宝泉岭赵尚志将军纪念馆:铭记历史 弘扬英雄精神

铭记历史 弘扬英雄精神——记宝泉岭赵尚志将军纪念馆赵尚志将军纪念馆位于宝泉岭分公司,作为赵尚志将军的殉难地,修建纪念馆记录将军生平及英雄事迹,是佳木斯市、鹤岗市、萝北县等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被省国防教育领导小组确定为省国防教育基地。每年前来祭扫、追思的职工群众和青少年不少于5万人次。曾被评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