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为何赤壁之战前,统一战争都是东西向,之后却基本是南北向?

为何赤壁之战前,统一战争都是东西向,之后却基本是南北向?

作者:季风

和很多人的认知不太一样,西部才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所在。在已发现的中国古文明遗址中,中西部所在的比例要远远超越现在势头强劲的东部地区。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东西之间政治势力的较量是中国政治发展中的主流。

且不说商汤灭夏、武王伐纣这些历史久远甚至没有时间记载的历史事件,就算是开创华夏大一统的秦朝,最早也是西部地区一个依附于周王室的小部族而已。后来的楚汉战争中,刘邦的大汉王朝也只是在短时间内将秦人征服山东六国的路再走了一遍而已。在东西的较量中,西部往往可以轻松碾压地处东部的政治实体,取得最后的胜利。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与中国的地形和经济状况密切相关。

翻开中国地图,可以发现地势整体呈现西高东低的趋势。中东部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势较为平坦;而中西部则是高原、山地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这不仅影响了中国的气候,也决定了中国的河流以东西流向为主,只有西南横断山脉和西北阿尔泰山脉的少数外流河例外。西高东低的地理大趋势,使得东部在面对西部时,地形上处于绝对的劣势中。地处西部的政治实体只要守住地理分界线上的几处险隘就可以有效遏制东部政权相对优势的兵力。

除了地形的优势之外,古代中国经济格局也为西部加分不少。《史记·货殖列传》中对于关中地区有这样的描述: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如此富足的关中再加上同属于西部的巴蜀、河西等地,西部的经济实力全面碾压东部地区。至于后世经济发达的南方地区,在当时基本是不入流的存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中国地势阶梯图

就这样,东西较量的故事在中华文明的早期延续了千余年。但这种局面随着两汉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渐改变。西部由于经历了漫长的开发,环境破坏严重,相对于东部的经济优势逐渐削弱。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东西差异随之减弱。

与此同时,南方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这表现在人口的增长和耕地面积的扩大两大方面。

《后汉书·郡国志》记载:南方诸郡人口普遍比西汉时增加。扬州、益州、荆州等地在东汉时期增长明显。相对而言,北方人口则相对减少。原因很简单,作为政治核心所在的北方也很容易陷入战乱。而战乱就会推动人口大规模地向相对稳定的南方迁徙。西汉末年,中原地区的群雄逐鹿;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群雄并起都成为人口南下的推手。

人口的流入,必然推动了南方地区的土地开垦。已经有一定基础的太湖和钱塘江流域得到进一步发展,基础薄弱的鄱阳湖、洞庭湖地区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这种状态下,南方的经济实力已经不容小觑!与此同时,北方经历数十年的政治动荡与战乱,人口锐减,经济破坏严重。“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就是北方地区真实的写照。此消彼长下,南方已经具备与北方抗衡的实力。

所以到公元208年,扫平北方的一代枭雄曹操大举南下时,南方的政治势力孙权的江东集团,与整合了刘表残余势力的刘备集团合作迎击曹操大军。后面的故事,因为各种文艺作品的普及而为世人耳熟能详。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以赤壁之战为分界线,中国政治进入南北抗衡的历史阶段。在此后漫长的历史中,只有唐朝统一天下是沿着东西走向进行的。晋灭吴、隋灭陈、北宋结束五代乱局、元统一天下……都是南北方向进行的。

与之而来的变化几乎涉及到中国地缘格局的多个要点。

那些曾经把控东西交通要道的关隘地位大大下降。比如战国时期秦国依仗的屏障函谷关在经历战国到秦汉的辉煌后,逐渐走向衰落,关中的门户转移到潼关这一要点。上党高地扼天下要冲,威逼长安、洛阳的战略地位也因为西部的衰弱而大幅下降。与之类似的还有扼守秦国入楚要道的武关,以及连接山西和华北平原的太行五陉。

秦末章邯东进示意图,最左侧武关、函谷关很明显

与此同时,政治中心大幅度东移。夏商两代的政治中心在现在的山西南部及河南。武王灭商之后整治进入关中腹地,时间长达一千多年。东汉之后,东部的政治地位不断提升。即便是关中本位的关陇集团建立的隋唐两个王朝,在着力经营长安的同时,也不得将洛阳升格为陪都。唐朝以后,政治中心进一步东移。北宋时,首都还在中原腹地的开封。明清以后,中国的都城就已经在十分靠海的南京、北京之间徘徊了。

伴随着政治中心的东移和经济重心南移,南北之间的交通也成为之后历代王朝着力经营的项目。从隋唐时期的大运河到现在数条连接南北的铁路大动脉都是围绕这个话题展开。

隋唐大运河

除了这些深层的变化,赤壁带给中国军事史的变化,准确说是启示也更加深刻。曹操中路突破、孤军深入的深刻教训,以及后来曹丕时代的石亭大败都启示了后来的将领:一旦南北相争,单纯选择一个方向进军风险太大。最好能够实现多路并进,从而分割南方政权的兵力和物资,才有可能取得胜利。

七十多年后,西晋武帝司马炎成为第一个实施这一南北战略的君王。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形成传统中原政权南北相争的标准模式:

西路,占据关中下汉中,取巴蜀。从而获得在长江中游的优势,接着顺江而下,对南方政权形成有效压制。

中路,从中原腹地的河南出发,穿过南阳盆地,撕开依托汉水的襄阳樊城防线,之后沿汉江而下进入江汉平原。夺取九省通衢的武汉,就可以切断长江,取得南方地区一分为二的有利态势。不仅可以牵制两湖地区的力量支援下游,也可以与从巴蜀而来的援军会合,强化己方的优势。

南阳盆地示意图,南阳和襄阳正好扼守其南北出口

东路,以彭城为出发点南下。向西渡过淮河,取寿春、占合肥,在巢湖训练水师,进而入长江,威逼南方的政治中心南京。向东(这条线路在隋唐以后才出现),沿运河一路南下直指扬州,渡过长江截断南方尤其是宁绍平原过来的物资和援兵。除了元灭南宋和解放战争后期作战以外,几次南北战争都是按照这个模式进行。

与之相对,汉中、两湖和两淮能否坚守成为南方政权赖以生存的根本所在。

这种南北较量的模式是以赤壁之战为起点,逐步完善起来。吸取它的教训,多路前进取胜的概率要大得多。像他一样,一路直驱而入失败的概率就要大得多,比如十六国时期称霸一时的前秦苻坚和金国的海陵王完颜亮。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36363.html
上一篇年节里的雍正:重视传统,为何拒绝臣下给他过生日?
下一篇西凤酒凭什么被评为四大名酒?原来这款酒不仅是口感,更有意义

为您推荐

长江三峡四日游攻略

长江三峡四日游攻略

乘坐扶梯 到达山上人家,观万里长江第一石——灯影石,看中华第一神牌——石令牌,眺长江三峡第一湾——明月湾,参观巴王宫,探究峡江地区最后一个巴王消
赖岳谦携手周玉琴同游长江!

赖岳谦携手周玉琴同游长江!

​这个夜晚,月明星稀,赖岳谦和周玉琴手牵着手,漫步在长江边。微风轻拂着两人的衣袂,带来一丝丝清凉。她想起了年轻的时候,曾梦想过无数夜游的旅程,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