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瓦云驿:甘肃驿站文化的大幕从这里开启!

瓦云驿:甘肃驿站文化的大幕从这里开启!

甘肃驿站文化系列文章之一:

瓦云驿:甘肃驿站文化的大幕从这里开启!

——瓦云驿:进入甘肃的第一驿站

贠守勤

(2022年11月13日)

古代,进入甘肃的第一个驿站是泾州(今甘肃泾川县)的瓦云驿。

瓦云驿,在今甘肃泾川县东五十里。《清一统志·泾州二》:瓦云驿“在州东五十里瓦云堡。有城,周二里有奇。有驿丞。今裁,设外委”。设马六十疋,马夫三十五名,岁支银一千八百九十三两九钱一分二釐。

瓦云驿又名飞云驿,其堡曰飞云堡,位于泾川县东部与陕西长武塬接壤,在这条塬上,高(高平)、瓦(瓦云驿)、窑(窑店)三镇隶属泾川县管辖,飞云堡(瓦云驿)地处三镇之间。

《皇明九边考》记载:“西安府七十里至咸阳县,六十里至底张驿,六十里至乾州,七十里至永寿县,九十里至邠州,七十里至宜禄县,八十里至瓦云驿,五十里至泾州,六十里至白水驿,七十里至平凉府。”

唐·岑参《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诗曰: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

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

瓦云驿建于明代毫无疑问,有诗为证。

一、瓦云驿堡及其“编制”

瓦云驿建有堡,曰瓦云堡,又称飞云堡,设东西二门,建有门楼,20世纪五十年代还能见到门楼内的神像、石碑等。西门外原为一条可供车马行驶的土路,两旁为民居,人们称为“西官路”,路向西延伸,经黄柏、高平、黄家铺、圪塔关,由泾川南门进入县城。东门外也是一条土路,两旁也有民居,人们称为“东官路”,路向东延伸,经东高寺、将军铺、窑店、洪家铺、由长武西门进入县城。官路两旁栽种许多柳树,一直延伸,就是“左公柳”。

驿所“编制”概况:

明朝,设驿丞1人,中马5匹,下马14匹,骡31匹。

清初,马45匹,马夫28人。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马90匹,马夫45人。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设驻城都司1员、把总1员、经制外委1员,驻瓦云驿干总1员。

瓦云驿自明朝设立以来,清朝延续,民国元年(1912年),奉令裁撤。

二、林则徐《荷戈纪程》中的瓦云驿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七月初六,林则徐出西安城,渡过渭河,经过咸阳县城、醴泉县、乾州、永寿县、邠州城、亭口镇(长武县辖),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七月十四,到达甘肃泾州,先到泾州张村铺,再到瓦云驿,然后到泾州城,进入甘肃境内。

林则徐《荷戈纪程》记载:“(七月)十四日,庚申,阴。是日赴泾州,计程一百里。闻路甚长,天未明即行。幸无大坡。出西门,十五里洪家铺。又十五里窑店,入甘肃泾州界。是处市集略大,为向卖骡马之所。又十里张村铺。又五里瓦云驿。饭后又行,忽起西北风,凉甚。十五里高家窑。又十里三十里铺。又十里二十里铺。又十里太平关(又名圪塔关,今泾川县南10公里处)。又十里泾州城,行馆在东门外,颇宽敞。其前为严家山,相传为徙置严嵩家属处也。晚,微雨。”

三、左宗棠与瓦云驿

(一)清同治八年(1869年)三月二十,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左宗棠,由陕西进驻瓦云驿,立大营于毛家坳。派老弱军士垦荒种植;以耕牛、农具、种子赈救灾民;发五经书籍,兴养立教;掩埋尸骨,奠慰生灵等,又监修驿道,路旁植树,后人称“左公柳”。

五月,左宗棠在泾州受总督印。

九月,左宗棠派观察李耀南、提督周兰亭驻泾州。

十一月,左宗棠由泾州进驻平凉。

(二)左宗棠与邵杜。邵杜,字汉之,清江西德兴县廪生,以军功保知县加同知衔。同治八年(1869年)十二月,任泾州知州,当时战乱正盛,城乡青少年无法上学读书,邵杜请求驻扎在瓦云驿的左宗棠拨给一批书籍,分发各乡,以利耕读。

左宗棠于同治八年六月,由陕西西进,驻节泾州瓦云驿,接总督印。左宗棠在奏疏中写道:“臣驻军泾州瓦云驿,地居庆阳、汧、陇之中,足资控制策应。”

三、诗词中的瓦云驿

明朝山东海丰人杨巍曾作《宿瓦云驿》诗一首:

宿瓦云驿

(明)杨巍

萧条来野馆,秋草正凄凄。

复此闻风雨,兼之厌鼓鼙。

经年阶树老,入夜怪禽啼。

独坐生归思,田园渤海西。

关于杨巍《宿瓦云驿》的甄别。杨巍,明朝山东海丰人。杨巍并没有在泾州一带活动的记载,但其所作《游回山》诗“周朝八骏去不返,此地犹传王母宫。昔日瑶池作泾水,仙人原在有无中。”《萧关北作》诗“塞路山难断,天愁云不开。遥惊戍火起,数见羽书来。周室朔方郡,唐家灵武台。客心正多感,羌笛暮堪哀”和《出塞》诗“一望祁连北,沙黄昼不分。沿山皆汉帜,隔水是尘氛。风劲霜雕入,碛寒野兕闻。髑髅啼白日,犹似怨将军”中所涉及的地名来看,杨巍所作泾州《宿瓦云驿》诗应当没有疑问的。

明朝河北固安诗人苏志皋《寒村集》中有《瓦云驿历任陕西时作》诗,曰:

高槐张翠幄,尽日布重阴。

忽谩风来撼,乡愁那得禁。

苏志皋(1497——1569),字德明,后号寒村,又号岷峨山人,祖籍北直隶延庆。嘉靖十年(1531年)中乡试第三名举人,次年成林大钦榜三甲第六十四名进士,同年授湖广长沙府浏阳知县。嘉靖十五年(1536年),晋刑部主事。嘉靖十八年(1539年),升本部员外郎,同年秋晋郎中。翌年,迁庐凤兵备佥事。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以修建闸坝之事升任分守宣府右参议,又升陕西潼关兵备副使。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因宣府督办粮饷不及,谪迁河州知州。著有《寒村集》四卷、《巡抚奏议》十八卷、《枹罕集》(“枹罕”,河州今临夏州政府所在地)一卷,《译语》《书跋》《恒言》各一卷,及《益知录》二十卷。

 

嘉庆戊寅《浏阳县志》人物苏志皋,图片来自网络。

明朝河南光州人刘绘《夜宿瓦云驿》诗,曰:

萧萧烟柳晚,车马入山堙。

驿舍寒烧烛,征衣夜拂尘。

竹风疏弄叶,松月近窥人。

白发髙堂远,连宵入梦频。

刘绘(1505——1573),字子素(一作汝素),一字少质,河南汝宁府光州(今河南潢川县)人,明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两次弹劾权臣夏言,官至重庆知府,著有《嵩阳集》。

据有关记载,明末固原人丁映章曾一度寓居瓦云驿,著有文集《瓦云集》。

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十月,颜检遣戍新疆,其所著《衍庆堂诗稿》卷四《西行草》中有《瓦云驿口占》诗一首:

瓦云驿口占

(清)颜检

鞭丝摇飏晓光浮,日向长安策马游。

今午传餐瓦云驿,又闻疆域是兰州。

清同治三年(1864年)十月初三,张集馨途径瓦云驿作《道咸宦海见闻录》,其中写道:“卯正,冒雨登程,四十五里至泾州瓦云驿尖。破店一间,地亦泥泞。”张集馨把瓦云驿说得不好。

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陶保廉跟随父亲陶模由陕西布政使调新疆巡抚,一路走来著成《辛卯侍行记》一书,其中写道:“五里至窑店,泾州自此迤西,驿路两旁多白杨,左文襄督陕甘时令防营栽植。五里张邨(村)铺(今将军铺),五里东高庄(今东高寺),五里瓦云驿,食后骑行,五里贺蓝墩(不详),五里胡家园(今胡家峪),五里高家凹(今高平镇),五里通南庄,五里三十里铺,三里黄家堡,三里杜家庄,四里二十里铺,五里十五里铺,五里十里墩,其西南曰‘太平关’,始下坡,长武原至此而尽,旁为天镜山、笔峰山”。

主要参考

甘肃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甘肃省邮电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甘肃省志·邮政志》,ISBN 7-226-01190-5/K·189,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1993年。

甘肃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甘肃省交通史志年鉴编写委员会编纂《甘肃省志·公路交通志》,ISB.N 7—226一01085—2/K·169。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1993年。

泾川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泾川县志》,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1996年3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42378.html
上一篇人生虽败犹荣的悲壮之美
下一篇为什么在中国古代王朝里西汉的皇帝综合质量最好?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