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燕国虽与胡人杂处但其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并不强大只可自保

燕国虽与胡人杂处但其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并不强大只可自保

幽燕之地,纵横捭阖,自古便有“长蛇带塞,险陆相乘”之说,为兵家必争之地。早在西周初,召公奭分封于此,以达藩屏周室、镇抚夷狄的作用,但到东周时期,燕国却已是个“几灭者数矣”的弱国了。那么,燕国为何落得这么个下场呢?

从周代疆域之全境来看,燕在地理上位于周之东北一隅,与中原各国相距甚远,是周室中最为偏远的封国之一。

从分封时起,经过历代燕侯的开拓,疆域不断扩大,到战国时,燕昭王使秦开大破东胡,拓地千余里,已然成为两千余里的大国。

然而燕国的经济实力并不如中原,《战国策·燕策一》中苏秦说:“燕有碣石、雁门之饶,被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由田作,枣、栗之实足实于民矣。此所谓天府之地。”这番话一方面是称赞燕国物博民丰,有天府之利。而从另一方面则可看出燕国农业脆弱的一面,其农业生产强于果木种植而非粮食作物,存在以枣栗代粮的情况,足见其农业远不如中原各国发达,而这也可作为燕国国力不强的原因之一。

战国形势图

经济实力与军力的强弱息息相关,虽然史籍中没有对春秋时期燕国兵力的记录留存下来,但从这一时期燕国被山戎所逼南迁,以及在与齐国的多次战争中从未获胜的情况来看,燕的军力当逊于山戎和齐。

当然,战国时燕的兵力应该是有所增长的,“带甲数十万,车六百乘,骑六千匹,”而这样的兵力在当时说也难入强国之列。其国土面积不如楚,步卒数量不及魏、车、骑数量逊于赵,军粮储备难望齐之项背,即使刀剑器械一项也输于韩,在列国中无一技之长,以这样的实力拼争于战国,毫无优势可言。

因此说,在军事实力上,燕远弱于其他国家,遭受欺凌也在所难免了。

在春秋列国争霸的漩涡中,燕国由于建国较晚,地理偏僻物产匮乏,实力相对较弱,无力与中原争雄,而且还受到北方山戎的威胁。

山戎是古老的游牧民族,与燕杂居,民风彪悍,经常侵略周边国家,燕国也长期受到侵袭,山戎机动性强,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这种情形使得山戎成为了这一时期燕国最大的祸患。

春秋初年,燕桓侯把都城从蓟城迁到南边的临易,但也不能缓解山戎的侵扰,相反加剧了山戎的野心。终于在周惠王十三年(前664年),山戎又一次大举侵燕、燕国无力自保,便向齐桓公求援。

齐桓公

在齐桓公的帮助下,燕国不但保住了国土宗庙,甚至还向北扩大了一些版图,在南方也由于两国国君的疏忽使燕得到了小片领土,算是获利不小。但也从此,燕国只能仰齐国的鼻息生存。

总而言之,春秋时代的燕国,北受山戎侵扰、南有强齐虎视。但受到春秋时期特殊的时代特征以及中原争霸局势的影响,燕国虽屡涉险境,却仍能繁衍发展,并终于进入了战国时代。

战国初年,田氏代齐,在此之后齐国迅速强盛起来,四面出击,燕国就是其主要目标之一,几十年时间里一直致力于灭燕。齐国一次次出师未果,燕国一次次死里逃生,燕国几乎没有什么发展喘息的机会。

终于子之之乱导致了齐最终灭了燕,但诸侯不愿意看到齐国独霸燕地,从各自利益出发,纷纷谋求救燕,在这种情况下,齐人被迫退出燕境,燕人共立昭王,燕复国。

燕昭王

之后,燕国迎来了历史上的辉煌时刻,燕昭王苦心经营28年,终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伐齐,这次战争中所取得的重大胜利,使得燕国达到了历史最为强盛时期。

可惜好景不长,燕昭王死后,燕惠王立,因与乐毅有嫌隙,被齐将田单反间,终被田单以火牛阵破之,燕国不得不放弃齐国土地退回易水,但燕国也凭借易水天险和燕南长城自保,因此齐国乘胜反击的事情也没发生。

从此以后,燕又恢复到一个弱国的地位,齐国虽然复国成功,但同样失去了往日霸主的地位,沦为二等国家,再也无力与秦楚争霸。

《史记·苏秦列传》中有一段话,精准地阐述了燕国在春秋战国中扮演的角色:“凡天下战国七,燕处弱焉。独战则不能,有所附则无不重。南附楚,楚重;西附秦,秦重;中附韩、魏,韩、魏重。”

燕国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可以在小范围内与赵、齐成掎角之势,互相牵制。而在天下大范围内,秦想要攻赵、楚抗齐、秦、韩、魏自保都离不开燕的支持。所以燕在诸侯乱世之中是不能被灭亡的,谁也不愿意看到哪家独霸燕地。但也因其地理位置,使得燕国的国力不如中原诸侯。幽燕之地的农业生产条件,在春秋战国时期比之中原差距很大,其粮食储备不足以养活大规模的军队,所以燕国自保有余,而无力争霸诸侯。

至于幽燕的游牧民族,虽与燕杂处,但长期以来却是燕之劲敌,差点把燕都灭掉了。燕人身上一定程度受到胡风影响,但这种彪悍却不足以弥补国家实力和技术实力上的差距。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47428.html
上一篇太原战役时黄樵松因未摸清属下态度而导致起义失败
下一篇赵相陈豨深受汉高祖刘邦信任而驻防赵代,为何要反叛汉朝并自称代王

为您推荐

1940年,“中原狠人”数月连杀3名日寇少将,日寇连他名字不敢提

1940年,“中原狠人”数月连杀3名日寇少将,日寇连他名字不敢提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大陆上出现过很多猛人,有人一战独自击毙日寇数十人,还有人利用地形独自消灭200余名日寇士兵。但是很少有人,能吓得日寇连他的名字不敢提,但是这样的人却真实存在。1940年,中原地区3名日寇少将级军官接连毙命,死法一个比一个惨烈,至于低一级日寇军官则更是死伤惨重。而调查显示,所有的日寇军官死亡
“东方金字塔”,战国时期齐国四王冢,这里隐藏着什么秘密?

“东方金字塔”,战国时期齐国四王冢,这里隐藏着什么秘密?

据淄博文旅:在山东淄博市临淄区淄河东岸,有四座巍峨耸立的山丘,且均匀排列,互相连属。夏天,青葱翠绿,气势磅礴。冬天,雪雾朦胧,显得更加神秘、壮观。其实,这不是山,而是战国时期齐国最鼎盛时期的四个君王的王陵。齐国四王冢四王冢呈东西排列,其墓方基圆顶,均匀排列,耸立在山坡上,显得异常醒目。自西向东,齐威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春秋时期定下的规矩,为何后世都不遵守了?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春秋时期定下的规矩,为何后世都不遵守了?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如果斩了来使,那会怎样?没法联络了呗,还能怎样呢?古代民间通讯基本靠吼,两国之间,肯定逼格要高一些,就不能乱吼了,互相派遣使者,是上策。一来可以通过使者的素质,体现本国的人才水平有多高。二来可以达到基本的对话功能。如果把人家的使者给斩了,那如果人家要求和呢? 还敢派使者过去和谈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