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晚明文人纵酒悲歌而死,秦淮美女相伴:山人茅元仪的《武备志》

晚明文人纵酒悲歌而死,秦淮美女相伴:山人茅元仪的《武备志》

对于《武备志》这部书,军事史的爱好者肯定耳熟能详。其作者茅元仪不仅是军事理论家,更是一位非常富有传奇色彩的军事实战人物。他的家境很殷实、家学很渊博,其自幼喜爱历史和军事。因为科考连年失利,他醉心于烟花,与秦淮女子颇有渊源。

最终,他像许多和其有类似经历的人一样,走上了山人之路。他以《武备志》为由头得到孙承宗的垂青,在与后金的作战中既有传奇的战功,又有让人大跌眼镜的失败。

山人来了!军事爱好者茅元仪

晚明时期,因为官场腐败、商业渗入官场遍布代言人等原因,官场名额很有限,特别是科举名额。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都有科举失利的情况。

在这种情境中,大部分官宦子弟其实和清朝的“八旗子弟”类似,既没有什么精神上的遗产,也没有什么物质上的贡献,基本上就是生物肥料的创造者、青楼书画等畸形产业的贡献者。在浑浑噩噩中,等待着改天换地。

除了“生物肥料创造者”外,有一小部分失意的官宦子弟和其他有志向的科举失意者,在做好学问后就前往权贵门第以学识求取赏识,最终由权贵引入官场。对于这部分群体被称为“山人”。

像张岱虽然没有进入军政领域,但在吃喝玩乐中利用自己的文笔获得后世的尊敬。只不过,张岱在“自撰墓志铭”中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严厉批判。

像茅元仪这类“山人”被称作“上层”山人,他们作为官宦子弟有着父兄的关系网,这些关系或多或少地都会给茅元仪带来好处。

茅元仪生平简介

茅元仪生于1594年,也就是万历二十二年。他是今天的浙江湖州德清人。其祖父就是著名的文学家、藏书家毛坤。毛坤一生嗜书如命,再加上祖上积攒万千家财。所以,也就有了更多的资本和余力,为自己的藏书爱好去做铺垫。

茅坤的一生和他的孙子茅元仪很类似。茅坤生于嘉靖十七年(1537年),自考中进士后参加平灭各地起义,也曾进入胡宗宪的幕府,官至大明兵备副使。在明代,他与唐顺之齐名,是当时明代文学流派“唐宋派”的首领。

茅元仪则加入孙承宗幕府,参与对后金作战。

茅元仪的祖父与军事高度相关,其父、兄也是如此。

茅元仪的父亲茅国缙曾任南京兵部主事。

其堂兄茅瑞征乃是万历二十九年进士,一生都在福建、湖广为官,曾著有多种军事著作,例如《万历三大征考》。

茅元仪自幼喜欢兵书,因为家中藏书颇多,因为祖父、父亲、堂兄都从事军事工作或喜爱军事,所以,茅元仪也就自幼对军事、地理非常关注。早在年轻时,他就对长城沿线的“九边”之关隘、险塞了如指掌。

毛坤(1512-1601年)

再加上祖父兄三代影响,茅元仪的书生报国思想非常浓重。虽然科举失利、青楼常客,但内心中一直想“学得文武艺,货卖帝王家”。

寄情山水,怀拥美女

因为茅元仪家境非常好,父亲死后虽然在政治上靠山失去,但也是官宦之后,无论是政治资源还是学识名望或是家财资产都有资本让其快速成功。其父亡故后两年多,16岁的茅元仪赴杭州孤山“快雪堂”学习;18岁游学北京国子监。

自此,游历大江南北、结交天下文人。然而,二十多岁的他仍然科举无名,茅元仪也很苦闷。同时,加上家境优越,也就经常浪迹于烟花柳巷、杜康在手,以“快乐”弥补空虚。

毛坤书法

在“快乐”之余,茅元仪没有彻底放弃理想。他一边看历史书籍,一边看兵书战策收集古书,一边结合后金与大明的战争,希望用自己的所思所想建功立业。

25岁的他,曾写《冒言》一文,为朝廷出谋划策,大谈该如何治国平天下。

晚明文人和宋朝文人类似,既喜欢玩风流,又喜欢显示才学。所以,茅元仪也用情于秦淮河畔、用情于杜康之上。然而,作为具有传统儒家思维的文人,茅元仪并没有放弃“天下、社稷、君王”,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成功。

东北的战争号角吹响了他,28岁的他连忙用三年的时间在天启元年(1621年)快速编辑、整理了十数年的收藏,写成《武备志》一书。

茅元仪上交该书给南京官员以谋求发达,结果南京方面的官员们,例如太常寺卿李维桢、吏部右侍郎顾起元等人对其非常赞赏。然而,当年的会试仍然名落孙山。但因为茅元仪的家境以及才学,许多人都对其有所推荐。

会试期间,孙承宗看到了《武备志》、也见到了这位年轻人,留下“待尔翻飞日,时清应有期”的寄语,这个评价简直太高了——你日后腾飞之日就是天下清明的时候,至此茅元仪开启了他的短暂的军事生涯,也是其人生之悲哀的开始。

未完待续。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47522.html
上一篇学生问语文老师,古时候的“诛九族”,哪些人会受到牵连?
下一篇长孙皇后唯一传世之作,美人、美景、美情相融合,令太宗啧啧称美

为您推荐

秦淮八艳之漂泊柳絮柳如是

秦淮八艳之漂泊柳絮柳如是

有一个这样的一个女子,生逢王朝末年,做着最下贱的工作,却有着一颗对爱不改初心的意志。同样是这个女子,越好一起殉国的国之大儒嫌弃水太凉而不敢舍生的时候,她却是纵身一跃决绝的结束生命。她在女子无才便是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