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你知道吗?拓跋宏不仅是了不起的政治家,更是出色的文学家

你知道吗?拓跋宏不仅是了不起的政治家,更是出色的文学家

诗词硬知识 NO.5

北朝诗坛

拓跋宏的洛阳时代

心怀天下的孝文帝,

为丧乱的北中国开辟了一片全新的气象。

胡汉共存的新都洛阳朝气蓬勃,

一股崇文之风蔚然兴起。

01

从秦始皇称帝之始到末代皇帝溥仪下台,中国的封建社会历83个王朝共2132年。在400多人的庞大帝王群中,只活了三十二年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还是有一定话语权的。

不过在孝文帝文治武略的赫赫功绩中,他身后站着的文明太后冯氏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伟大女性。冯太后出身于北燕王室,长乐冯氏原为后燕的大将,因功赏赐封地于龙城即今天的辽宁省朝阳市。公元407年,其伯祖父冯跋灭掉被拓跋焘逼退到辽宁苟延残喘的后燕政权,拥立慕容云为帝,建立北燕。公元409年,慕容云被部下所杀,冯跋干脆自己继位称帝。

冯太后的祖父冯弘是冯跋的弟弟,哥哥死后他逼杀侄子自立为帝,但他也没当几年皇帝,六年之后既公元436年北燕被拓跋焘所灭。冯太后的父亲冯朗是冯弘的嫡子,原配死后冯弘续娶慕容氏,冯朗兄弟害怕遭受继母的迫害,奔逃辽西。后投靠北魏,后来或封辽西军功,最后却因罪或诛,那一年冯太后还是无知稚儿,被充入掖庭为奴。

公元452年,年仅12岁的冯太后却被选为文成帝的贵人,16岁时被封为皇后。从罪奴到皇后,这样的励志故事往往都是小说里的题材,一代传奇皇后冯太后就这么完成了人生的逆袭。

02

冯太后终生无子,北魏皇族真是无比狠厉,向来有“子贵母死”的惯例,但凡皇子被立为太子,生母必将被同时处死。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外戚坐大威胁皇权,因此,无有子嗣的冯太后倒是意外地获得了文成帝长子的抚养权。

文成帝早逝,他死后冯太后就开启了她的听政生涯。直到公元467年拓跋宏降生,冯太后决定停止临朝,转而开始亲自抚养小皇孙。年仅14岁的献文帝拓跋弘亲政,小皇帝年轻气盛,看不惯皇太后豢养男宠,就利用手中的权力杀了几个。这下子又惹毛了冯太后,利用自己的声威和势力逼迫献文帝退位。

就这样还不到5岁的拓跋宏成了新一任皇帝,但是他父亲拓跋弘依然实际掌控北魏政权。直到公元476年,年仅23岁的献文帝被冯太后发动宫变所杀。

皇家辛密向来扑朔迷离。在如小说一般跌宕起伏的历史故事中,探索真相毫无意义,唯有历史的结局童叟无欺。

所有的阴谋手段都掩盖不了这位女性的智慧光芒,在她把持朝政的二十余年里,冯太后运用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钢铁般的手腕,纵横捭阖,排除干扰,对北魏的政治、经济和风俗习惯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颇为后人称道的孝文帝改革许多政策实质上都因循了文明太后旧制。

03

490年,冯太后去世,拓跋宏终于在24岁那年实现了亲政。相比他父亲,拓跋宏更有智慧和政治手腕。他不会不知道父亲死于太后之手,但他懂得避及锋芒,掩藏自己的真实情感,真诚的向冯太后学习治国之道,可以称得上励精图治的典范了,这帝王的胸襟和心机确实令人侧目。

他亲政后不仅继续强势实行经济和政治改革,更是大手笔的完成了迁都壮举。在迁都一事上,他也没有强权逼行,而是通过迂回政策完成。鲁迅先生有过名言“中国人的性情总喜欢调和折中,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了须在这里开个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1600多年前的拓跋宏就深谙其中的奥妙,北魏贵族们习惯了北方的风俗气候,老顽固们都不会支持迁都。拓跋宏就来个曲线救国,他下令南下伐齐,这下贵族们心里更慌了。但是皇命如山,尤其是以征战为生的马背民族,无奈之下只得跟着皇帝挥师南下。大军行到洛阳之时恰逢秋雨绵绵,无法行军只能就地休息待命,皇帝于是提出就地迁都。当时许多鲜卑大臣虽不愿内迁,但更畏惧南伐,两害相权取其轻,拓跋宏这就样完成了迁都大计。

04

迁都洛阳只是这个伟大帝王统一南北大计中的重要一棋,他心中早已立下一统中华的宏伟大计。

洛阳进可攻退可守,相比山西大同更具战略地位,拓跋宏势在必行。但对于鲜卑贵族们来说,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并没有他们熟悉的黄沙秋风,帝王眼中的光明未来对他们来讲只是惶惶无知的异土。民族融合的大势岂可违逆,改汉姓,着汉服,说汉话,娶汉女,设官学,习汉礼,定姓族,一系列汉化改革瞬间砸蒙了鲜卑贵族。

两年之后,回过神来的顽固鲜卑贵族们图谋反抗,趁拓跋宏外出巡视,他们撺掇胖太子元恂,妄图发动政变,结果被尚书快马上报,拓跋宏调头回转,之后就是一顿雷霆镇压。最终太子被废、乱臣被杀,少数不耐气候的鲜卑旧贵被允许春秋往返部落与洛阳,这一场叛乱最终的结果,就是旧贵们争取到了“雁臣”的权利。

05

历史汤汤而前,心怀天下的孝文帝为丧乱的北中国开辟了一片全新的气象。胡汉共存的新都洛阳朝气蓬勃,伴之新生的汉人士族们同样热血沸腾。从拓跋焘439年统一北中国起,战战兢兢的汉臣们为这个少数民族王朝服务了将近半个多世纪。数十年的血雨腥风,对于生存的渴望,对于不灭的济世理想,让这群犹如失沽的士大夫们渐渐归心于异族的天空。

这一次他们跟随着伟大的帝王重返故土,呼吸着先辈们熟悉的空气,心境早已今非昔比。或许他们都没有发现,不知不觉间,他们早已经与这些所谓的异族同呼吸共命运了。

拓跋氏立国至今150余年,皇室贵族们的汉文化素养也早已今非昔比。拓跋宏作为文明冯太后亲自抚养的王朝接班人,自小便全面接受了系统的汉文化教育。《魏书》本纪说他“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自太和十年以后诏册,皆帝之文也”。元宏无疑是鲜卑贵族中汉文学素养最高也最有才情的,文学早已成为这位年轻帝王的自觉。

他身体力行的推动文学的勃兴,北魏文坛在经历了近百年的沉寂后,到太和年间,终于有了起色,在洛阳这个见证兴废的沧桑都城,一股崇文之风蔚然兴起。在孝文帝的身边,跟随者一大批文人,他们中有北魏旧臣,也有南方涌入的作家,还有一批文化水平较高的鲜卑贵族。

06

这一批洛阳作家群聚集在孝文帝周围,通过宴饮、出游等形式,不定期地进行诗文唱和之类的文学活动,大大促进了文学的发展。同时,长江以南的齐王朝正经历着末世的动荡,因而一批南方士人因各种原因留居北方。他们活跃于洛阳文坛,与当地文人唱和,把南方的文学经验和成果传授给北方文人。

这一时期的诗人中,奔北的东昏候遗腹子萧综以及王肃等南臣均留有诗作,本土汉臣中李骞、阳固、祖莹、常景等也均有诗存世。

以常景为例,他是北魏时期著名的藏书家、文学家,先祖为魏太常卿常林,家学渊源,雅好文章。年轻的时候淹滞门下录事,郁闷之时,受南朝颜延之《五君咏》、鲍照《蜀四贤咏》影响而创作系列组诗《四君咏》。这四首诗都是五言八句的体例,中间两联对仗,首尾不拘,拟对类似后来的五言律诗,其声律虽然不叶,但已注意平仄相对,已显出较高水准。

《赞四君诗》之司马相如

长卿有艳才,直致不群性。郁若春烟举,皎如秋月映。

游梁虽好仁,仕汉常称病。清贞非我事,穷达委天命。

可以说,洛阳文坛的兴盛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等多种因素,南北文坛在洛阳实现了第一阶段的融合。风气即开,作家踊跃,这一时期的北方文坛在百余年的衰敝之后,终于出现了一些可以与南方一争高下的作品。但是北人重质的风气积习难改,虽然文学作品的整体质量在洛阳时代有较大进步,但距离整体繁荣还有一定的距离。

相反,也正是因为北人重质,所以这一时期出现了不少优秀的学术著作,如郦道元的《水经注》就是一部优秀的地理学著作,且其中不少篇章句式韵散结合,辞采优美,可以说还是一部非常难得的山水散文杰作。

公元499年,孝文帝病逝于南征途中。后任的继承者们鲜有可力挽狂澜者,辉煌了200多年的王朝开始陷入颓势,最终于534年分裂为东西两魏。如果说民族的大融合是历史的必然,那么这位年轻帝王的突然去世却让这场宿命一波三折。

正所谓好事多磨,不是吗!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北朝文化解读,如有兴趣,敬请关注!

下一篇:

崔浩们的平城时代

拓跋宏的洛阳时代

➥ 晋阳时代的文化高峰

➥ 庾信的长安时代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56552.html
上一篇传说中邪气十足的五把妖刀,一把斩断两具尸体,一把砍掉妖怪头颅
下一篇纪录片《中国通史》中华之路赏析第二篇(连载)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