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柳林中伏,挺进大别山最惨烈的一仗,牺牲2000,被俘1800人

柳林中伏,挺进大别山最惨烈的一仗,牺牲2000,被俘1800人

柳林,这个地名很普通,大概是该地柳树成林,因而得名。在革命战争中,发生过很多次柳林战斗。比如红军东征时,红28军东渡黄河,在柳林战斗中军长刘志丹英勇牺牲;抗战时,冀鲁边一分区柳林突围,地委书记以下数百名八路军干部战士壮烈殉国;豫东商丘的柳林战斗中,在共产党豫东游击队的配合下,国军187师歼灭了日军16师团近一个中队;黄梅县柳林镇是湖北27个红色乡镇之一,红军、新四军、解放军在柳林多次作战......

今天,谈一谈资料中极少提及的发生在河南信阳柳林乡附近的一场战斗。

挺进大别山第二梯队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很多人的历史认知里,都认为实行这一战略行动的是刘邓首长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领率机关及第1、2、3、6纵队。实际上,这只是我军的主力部队,同时配合刘邓大军南下的还有张才千率领的中原独立旅(鄂西北军区突围部队组成)。刘邓大军南下只是挺进大别山的第一梯队,之后还有李先念、王宏坤率领的第二梯队。

挺进大别山时的邓小平

日本投降后,晋冀鲁豫军区先后组建了1、2、3、4、6纵队,杨得志率1纵北上后冀鲁豫又组建了7纵(1949年组建的第18军,主体就是原来的7纵)。1纵从华北返回后,与第7纵队合并为第1纵队。除了陈赓指挥的太岳纵队(4纵)外,晋冀鲁豫野战军的几个主力纵队构成了第一梯队的主力。

1947年7月2日,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和军区决定以太岳、太行、冀南、冀鲁豫军区主力与原中原军区部队一部(原新四军五师),依次组成第8、9、10、11、12纵队。其中,8纵加入徐向前指挥的华北第一兵团,即第60军;9纵就是大名鼎鼎的上甘岭第15军;11纵一开始一直跟随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作战,淮海战役时归建,1949年整编为第17军。

中原突围后,北路我军主力是中原军区二纵(主要是新四军五师部队),突破重围进入陕南,组建鄂豫陕军区。因无法立足,王震率359旅、干部旅北上,后进入晋绥军区吕梁军分区整补,胡宗南进攻延安后西渡黄河参加大西北作战。在敌军的围剿下,鄂豫陕军区部队被迫再次突围,进入晋东南的晋城休整,后改编为第12纵队。由于损失很大,第12纵队不满万人。

中原突围我军的南路主要是中原军区一纵(原八路军河南军区部队),突围后进入鄂西北,组建鄂西北军区。由于无法打破敌军围剿,一部分原二纵部队北上鄂豫陕归建,一部分由张才千、李人林率领渡江南下,即后来的中原独立旅,另一部分由罗厚福率领进入桐柏山坚持游击战争。

杨秀坤、刘建挺率领的鄂西北二分区部队(800余人)由于未能及时过江,陷入敌军重围,经数月转战,最终在黄安(今红安)郭家河中伏,部队溃散。这支部队的主力5团原为385旅770团的第1、2营(其中6连与3营9连互换建制番号)。留在陕北的3营后编入西北野战军第四纵队31团,现在的11师32团红9连是770团的余脉。1962年7天8夜飞兵贝利小道,兵临提斯普尔,就是这个部队。

770团大风川开荒

中原突围担任掩护任务的一纵一旅,原任务是坚守三天吸引敌军掩护主力突围。由于国民党军反应迟钝,三天后才发觉我军主力突围,因而鬼使神差地变成了主力掩护该部突围,损失轻微,这就是著名的皮旅。另一支担负掩护任务的鄂东独二旅,完成任务后进入大别山坚持斗争,在敌军的清剿下损失很大。刘邓大军南下后并入主力部队,即后来的11军90团。

关于中原突围,以后专门发一文。回到正题。

1947年8月27日,刘邓大军穿过陇海路、黄泛区、沙河、涡河、汝河、淮河,胜利进入大别山区。对于我军这一深入国民党统治区腹心的行动,蒋介石、白崇禧如芒在背,不仅从外线调动大批机动部队参与围剿,在大别山及周边的国民党地方政权和武装更是凶残,造成我军极大损失。

参考阅读:挺进大别山损失有多大?对凶残的小保队如何应对?从宋埠杀匪说起

据王凌云回忆,在其就任第13绥靖区司令(辖整9师、整15师,负责南阳防区)时,蒋对王的话是:“宁可错杀十个好人,也不能漏掉一个CP”,白崇禧加码道:“宁可错杀一百好人,也不可放走一个CP”!

在功德林的王凌云。在被宋希廉抢了两个军后,逃至川西,娶了一个农妇潜藏,后被告发。

正规军四面围堵,小保队祸害群众和工作队,袭击我落单战士,使得我军不能有效地建设根据地。冬天来了,进入大别山的部队虽经三个月苦战,但是仍然陷入无政权、无后方、无后勤的困难境地,部队减员极大,缺衣少食,战斗力急速下降。

对于刘邓大军的困难,我军决定派出第10、第12纵队支援。这就是挺进大别山的第二梯队。

晋冀鲁豫最先组建的太行、太岳、冀鲁豫、冀南纵队,部队都是坚持抗战的八路军主力,之后组建的几个纵队除了有少数老八路部队外,其余都是由游击队、县大队等地方武装升级而来,因而战斗力与之前的几个主力纵队无法比,属于小弟级别。新四军五师的主力13旅在中原突围战役中突前断后,损失极大,老底子几乎打掉了,因而,由五师组成的12纵人数少,战力也不强。

1947年9月1日,第10纵队在河南安阳以东的陈家寨成立。第10纵队由冀南军区独立第4旅、第5旅及冀南3个分区的独立团和基干团组成,另接纳了高树勋起义改造部队官兵6000余人,全纵队19800人,下辖第28、第29、第30旅。晋冀鲁豫军区第二副司令员王宏坤兼任司令员、刘志坚任政治委员、孔庆德任副司令员、赵紫阳任副政治委员、靖任秋任参谋长、张力之任政治部主任。

红四方面军珍贵影像

王宏坤是一员猛将,大将王树声是他的堂兄。红军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红四军军长,资历很老,大将徐海东曾是其手下团长。不过,王宏坤脾气暴躁,就连另一位脾气很大的红9军军长何畏都被他骂过,还与四方面军的政委陈昌浩发生过激烈争吵。抗战时任385旅旅长,不过未能第一批上前线,而是带385旅旅部及770团护卫陕甘宁,下级陈锡联率769团在抗日战场大放异彩。之后去抗大学习,毕业后组织上想派王宏坤重返大别山,利用他在鄂东地区的威望开创根据地。但王宏坤认为自己文化水平不高,不足以独立领导一个根据地,因此没有前往。组织上尊重他的意愿,将他派往冀南地区担任冀南军区副司令员,和陈再道、宋任穷等人一起开创了冀南抗日根据地。

王宏坤上级(左),王树声大将(右)

王宏坤是六纵的首任司令员,副司令员王近山。在之后的作战中,明显感到王近山打仗的能力更强,因此王宏坤非常大度地推荐让王近山来当司令员,而自己则去组建了10纵这一新部队。而就在10纵司令员这一岗位上,王宏坤遭遇了平生最大的败仗——柳林之战

小诸葛的口袋阵

1947年10月14日,十纵近2万人和几千民夫挥师南下。临行前,王宏坤特地从太岳军区要来了虎将杨秀坤,担任十纵前卫旅28旅旅长。6天后,在濮阳接受了由李雪峰、陈少敏率领的6000余南下工作团干部和刘邓大军伤愈归队12000余战士。这么一支4.5万人的队伍,携带了大量人员、资金和物资,除了接济补充在大别山的部队外,还有巩固大别山基层政权的意思。

11月26日,十纵南渡淮河,尔后,突破信(阳)演公路敌人的防线,进入大别山区,与刘邓大军胜利会师。11月29日,10纵纵直进驻河南光山县何贩,当晚,王宏坤、刘志坚赶至刘邓首长驻地,受到刘邓、李先念等首长的热烈欢迎。

此时,白崇禧指挥大军对大别山我军采取军事围攻和“清剿”相结合的所谓“总力战”,由于大别山区回旋余地过小,我军决定实行内线坚持,外线机动的方针应对。上级决定10纵、12纵分别前往桐柏和江汉开辟新根据地,而要向西就要穿越国民党军重兵防守的平汉(京广)铁路。

行前,10纵与12纵开过一次联席会议,王宏坤会上向李先念请教中原突围经验,决定采用分散过铁路策略。

另一方面,号称小诸葛的白崇禧则在11月底精准地判断出我军将从柳林方向突进,提前调集部队,以逸待劳。

国民党军的前敌指挥是张轸。张轸这个人是很能打的一员悍将,从北伐到抗战再到解放战争,很少有败仗。但这样的人,虽然跟蒋介石,跟黄埔系颇有渊源,只因站错队,上了程潜和桂系的“贼船”,就被打入另册。

抗战时期的张轸

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彻底打乱了国民党的统治秩序,于是蒋介石才把张轸这样能打的异己请出来,勒令不许推辞。张说我没有基本部队没法打,老蒋一下子在数日之内调集12个整编师和2个独立旅,交由张指挥。毋宁说蒋的魄力大,莫如说当时军情十万火急,我军这一招黑虎掏心,把蒋介石的阵脚打乱。与张轸相似,另一位异己王凌云也被蒋重新启用,重掌兵符。

据张轸回忆,说是在1947年下半年,就已经认清形势,通过关系跟我军联系上了,“准备必要时投靠革命”。可看其回忆录,无论是清剿大别山、柳林之战,还是后来的宛西和宛东诸役,他还是很卖力地与我军拼的。宛东之战,面对我数路大军围攻,就连副司令赵子立都劝其投降,但仍咬牙杀开一条血路冲了出来。只是到了大势已明的情况下,1945年5月方才宣布起义。

看一下覃戈民(时任国民党军九江指挥部第三处代处长)的回忆:

从上述可知,国民党军预判了我军的路线,根据道路情况、行军速度,预判了我军抵达平汉线的时间,张轸又利用摩托化优势,用汽车将整20师运到谭家河-吴家店一线阵地提前展开。

上图可看清楚当时的形势。我军南北两路,其中北路有杨秀坤前卫28旅、十纵直属队、29旅87团、30旅89团;南路是29旅85、86团,30旅88、90团,南下干部队(部分)。分别从柳林、李家寨突破平汉线。之所以兵分两路,按照刘志坚回忆录的说法是路窄不便于大部队行动,遂决定兵分两路西进。

十纵是一支新部队,缺少打大仗经验,加之我军通信条件较差,在进军途中纵队与下属的29旅30旅失去联系,之后又由于各种原因,阴差阳错地再次造成了分兵。

国民党军方面,平汉铁路线上是第四交警总队,从罗山县出动的整10师尾击我军右侧背,张轸在东双河布置的是炮兵和工兵,信阳至谭家河间布置的是其直属的张旭东独立团,而国民党军整20师则提前展开在谭家河-西双河一线阵地,这里是信阳通向平靖关进入湖北的古官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而且此地距离柳林车站有大约30华里,是伏击过路解放军的理想场所。

此外,为预防我军向西北、西南突围,白崇禧、张轸又抽调了整56师163旅、整52师98团车运信阳西南的十三里桥-小庙一线防备我军向西北进击,整9师9旅乘火车在武胜关下车后,向北进至蔡家桥一带展开,防备我军向谭家河西南进击。

国民党军围攻主力是整编20师、整编10师。整20师原为第20军,这是川军杨森的基本部队,而整10师原为陈诚系的中央军第14军。这两支部队属于半美械装备,战斗力很强。万幸的是全美械装备的整9旅(因其加入,所以第2军整编为整9师)过早展开,距离战场过远,未能封闭谭家河西南方向,未与我军发生较激烈战斗。

突围

先看一段国民党华中剿总的报告,其中,CD代表我军纵队,D代表整编师,B代表旅,R代表团。

上述虽然源自国民党军的报告,关于我军损失多有夸大,但依然能看出战斗之惨烈。

十纵南下,携带了大批弹药、药品,还带有大量的金条银元,这个秘密是没法守住的。柳林战斗中国民党军异常奋勇,大概也与这个秘密有关。当时敌军中激励士气的口号是:“打垮十纵过新年,消灭十纵有洋钱”。

47年12月3日夜,小雨,十纵奉命向平汉路进发,28旅作为前卫,接下来是纵直,29旅,地方干部团(千余人),30旅作为后卫。

4日晨,28旅和纵直(北路)到达三里城预定宿营地,其余部队与纵直失去联络。

5日晨,北路军到达九里关,中午,电台联络上29旅,命令28旅准备攻击柳林,29旅在三里城等待30旅及干部团。

5日16时,暴雨,29旅87团,30旅89团到达九里关加入北路军担任后卫。这是十纵第一次分兵。

对照看一下王宏坤回忆录,当时军情紧急,确实不能在九里关多耽搁。而十纵是一支新部队,刚开始行军没两天,部队就相互脱节了。不过,也确实能看出作战计划制定不周密,我军通讯手段落后,王司令员指挥粗糙。

黄昏,28旅84团于谷山新集击溃当地保安团抵达柳林外围石板滩。夜,王宏坤率纵直抵达石漫滩,命28旅展开对柳林镇攻击,守军为第4交警总队。

6日凌晨2点,28旅攻克柳林,82团前卫,纵直跟随,准备抢占西双河,83/84团于铁路沿线掩护,等待纵直卫生部和后卫的87团,89团。

6日晨,雨停,大雾弥漫。纵直卫生部和87团89团抵达铁路东,但是并不知道28旅已经控制铁路,按照抗战经验白日过铁路无异于灾难,于是返回九里关。这是十纵的第二次分兵。

敌军方面,当12月5日夜柳林方向激战正酣时,张轸在信阳火速组织汽车连夜将整20师运往吴家店-谭家河附近。整20师为川军劲旅,部队内部团结较好,此次从华中调往中原参战,士气高昂,下车后,部队冒着大雨迅速在谭家河北占领各制高点。为了以防万一,张轸将自己的直属部队张旭东独立团布置在信阳与谭家河之间,将绥靖区直属炮兵和工兵部队配置在信阳与柳林之间的东双河附近,同时从罗山而来的整10师正在日夜兼程从东北方向赶来,这样在柳林的东北、北、西北、西部形成了一个半包围圈。

战场上时间就是胜利,这一仗,张轸用自己果断的判断力和拥有的摩托化优势抢到了时间。而我军由于联络不畅,加之过于依赖抗战时期的经验,后卫未能及时跟进,丧失了宝贵的时机,结果是灾难性的。

6日16时,担任前锋的82团3营与等了一个白天的整20师遭遇,整20师发起进攻,3营被包围。82团1、2营救援无果后就地构筑工事防御。3营突围后迷失了方向,恰巧与纵直汇合,正是这个巧遇,让王宏坤知道大事不好。

3营突围时带出来俘虏的一个敌军排长,王宏坤亲自审问,方才知道敌军早有准备,张网以待,我军主动冲进了敌军的包围圈。前方敌军有7个团,而侧后的整10师则是蒋军嫡系,装备比我军强得太多,而且人数也比我军多得多。

王宏坤指挥大兵团作战经验欠缺,但是打游击战却是老手,红军时期、抗战时期多次陷入包围最终都破围而出。

6日夜,整20师暂停进攻,十纵展开突围行动。十纵副司令员孔庆德带领纵队直属警卫连担任前卫,82团3营和纵直随后,期间28旅旅直,83团团部,83团三营赶到跟随。28旅其余部队向82团靠拢。

7日凌晨,87团、纵直卫生部、89团越过平汉线进入战场。

7日晨,大雨,纵直警卫连抢占土地垭,纵直进至西双河与谭家河之间。82团3营占领庙儿山,83团3营占领庙儿山北头。

7日白天,28旅主力与整20师激战整日。89团和纵队卫生部被包围。下午,纵直与29旅,30旅,干部团组成的南路取得联系。

8日凌晨,28旅占领骆驼岭,留82团一个连,83团2营5、6连和团属机炮连防守,命令是坚持到天黑突围。纵直和28旅主力自董家坡和骆驼岭之间至平胜关公路突围成功,而在骆驼岭坚守的部队,因为火力猛,整20师误判为我军指挥机关,四面合围。激战至夜晚,营长带领约40人突围成功。

87团沿铁路北上,绕过信阳突围成功。

陷入包围中的89团除一个营返回路东,少数突围成功与28旅汇合,其余部分牺牲,大部被俘。纵直卫生部大部被俘。

9日,晴,敌空军出动,柳林之战结束。

由于用于封闭整20师右翼包围圈的整9旅提前展开,未能赶至战场,我南路部队得以从谭家河西南突围成功。但随后该部被敌军咬尾,幸得提前西进的12纵34旅接应,方才摆脱敌人进入桐柏山。为掩护10纵南路部队,34旅105团团长吴琨、100团参谋长马凯壮烈牺牲。

后记

89团团长王顺如腿部负伤无法随部队行动,隐蔽于当地村庄,后被敌军搜出。

关于柳林设伏,张轸写得不多(写多了那可是他的罪状)。据张轸回忆文章,提到被俘团长王顺如说这是指挥上的错误,也是自己的最大耻辱。从此可看出王团长被俘后一定是被解往张轸处,二人有过一番谈话。

王顺如团长之后下落不明,估计与刘邓大军南下过淮河时被俘的炮兵团副团长梁彝烈士一样,牺牲在雨花台。梁彝毕业于黄埔11期,他有个毕业于12期的师弟,叫做郝伯村。

被俘的我军干部战士被押往武汉,据少数逃出的战士回忆,国民党极其凶残,对于逃跑被抓回者,一律活埋。

国民党军参战的将领回忆文章,关于我军的损失是,阵亡2000人以上,被俘1800余人,损失至少4000人以上。十纵军史记载,柳林战斗损失1539人、枪500余支、炮11门、银元1739枚。估计这里面仅统计了战斗部队的阵亡。

12月13日,桐柏军区成立,王宏坤任司令员,刘志坚任政委。下属三个军分区,一分区由30旅88、90团组成,二分区由29旅87团、30旅89团组成,三分区由29旅85、86团组成。第28旅为军区直属部队。

桐柏红色教育基地

半年后,王宏坤作为总指挥,指挥中野6纵、桐柏军区、陕南12旅,发起襄樊战役。很多人误以为襄樊战役是王近山指挥的,谬矣。

1949年2月,桐柏军区部队整编为第58军,下辖第172、第173、第174师;3月,河南军区成立,桐柏军区(面积5.7万平方公里)撤销;5月,172师调归湖北军区改番号为湖北军区独立第四师(中原独立旅、12纵34、35旅分别为独1--3师),58军军部带173、174划归河南军区;9月,军部与河南军区合并,58军撤销。

十纵被围,为减轻十纵压力,陈谢兵团提前发起破袭平汉路战役。战至1947年底,中野陈赓、华野陈士榘联手歼灭了被刘邓歼灭后重建的整3师,进围确山。然而,被围在确山的整20师相当顽强,我军连攻三天都未能将其歼灭,迫使陈士榘投入了预备队最强的三纵八师。眼看整20师即将被歼,敌援军赶到,我军被迫撤围。

淮海战役中,从华中最后一支被派往淮海战场的就是整20师,接应到了逃出的胡琏。

渡江战役中,华野25军、27军兵锋直指芜湖,在此防守的第20军在攻击下土崩瓦解。20军军长杨干才率残部逃到芜湖附近的湾沚时,身边只剩汽车两辆和卫兵数人,眼见突围无望,于是拔枪自杀(也有一种说法是防线被突破后,杨骑马逃跑,被我军骑兵追上击伤,因伤重当晚死去)。杨干才是四川军阀杨森的侄子,在抗战时率部打了不少硬仗,我军特地花四块大洋买了口棺材,让一些被俘的20军士兵护送回四川老家。

杨干才

整10师师长罗广文是位悍将,不久升任四兵团司令。1949年12月在四川率部起义。

整10师后恢复14军番号,原副师长熊绶春任军长。淮海战役时,中野四纵浍河出击,打的就是14军。黄维正是因为我军的这次出击,知道被包围,遂决定死守双堆集。

熊绶春是黄埔三期,作为黄埔一期的老大哥,陈赓曾亲自写信劝熊绶春战场起义,熊绶春虽然心动,但又放心不下在蒋管区的妻儿,拿不定主意。据第18军军长杨伯涛的回忆:“熊坐在掩蔽部几次掩面而泣,悲不能抑”。

胡琏知晓熊绶春的小心思,便亲自督战。熊绶春索性下命令抵抗到底。总攻时,我军战士很快打到14军军部,熊绶春向前一冲,被乱枪打死。

战后,陈赓司令员特意找到熊绶春尸体,将其埋葬。

解放战争是真正检验军事干部能力的时候,不少老资格的将领因为无法适应从游击战向正规战的转变而被淘汰。反之,则有一批资历浅的后起之秀脱颖而出。

柳林中伏,暴露了十纵通信联络不畅,部队套用抗战时期经验等问题,指挥员王宏坤指挥粗糙,未能很好地掌握部队,失去了对部队的指挥,更是加重了部队的混乱。不过在发现进入敌军伏击圈、遭敌前后夹击,王宏坤下决心相当果断、正确。如果稍微迟疑,整个北路军后果不堪设想。实际上也仅仅是在下午得知敌情后很快就下了从西双河--谭家河间从侧翼突围的决定,绝不是逡巡拖延了两天,那些指责特别差的话,可以休矣。

第十纵队虽然存在时间不长,名气也不大,但是很好地完成了给刘邓大军送去急需的根据地建设干部,送去弹药、银钱和物资补给,无异于“雪中送炭”。在敌大军压境的形势下,10纵能够转出到达预定的地区,得以在桐柏迅速展开,达成开创桐柏根据地的目的,虽然遭受了较大损失,但是在战略上是成功的。

七十年代,有部小说很有名,叫做《桐柏英雄》;八十年代,有部非常著名的电影《小花》,节选自《桐柏英雄》的片段,主演唐国强、刘晓庆、陈冲;前几年,有部电影《芳华》,里面的一首歌《绒花》让人印象深刻,这首歌原来是《小花》的插曲,原唱李谷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59038.html
上一篇儿女情长,英雄气短,过了乌江的项羽就有主场优势吗
下一篇少年将军身受重伤,被百姓救下后,却被人带到自己雕像面前悼念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