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三门峡:二十万秦军在此被坑,杜甫等诗人提笔留诗!

三门峡:二十万秦军在此被坑,杜甫等诗人提笔留诗!

杜甫留诗楚坑前    韩绛赋诗鸿庆寺

李武艳

  义马市处于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的核心地区,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在地理位置上,义马介于灵宝秦函谷关与新安县汉函谷关之间,是古代两京长安和洛阳的必经之地,是丝绸之路上的驿站。丝绸之路作为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不仅是重要的经济通道、军事要道,还是东西方文化沟通交流的传播通道。千百年来,项羽坑杀二十万秦军降卒的楚坑记录着战争的残酷,修建于北魏时期的鸿庆寺展示着灿烂的佛教文化,众多历史人物、文人骚客为它们不吝笔墨留下诗篇,武则天、上官婉儿等在此驻足,诗圣杜甫有感而发,这一切都让这里的历史更加生动。

▲鸿庆寺 资料图

01

激发情感共鸣的楚坑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立章邯为雍王,置楚军中,使长史欣为上将军,将秦军前行至新安,吏卒窃言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矣,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缚于秦,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于新安城南”。

  项羽在巨鹿大破秦军后,秦将章邯率兵投降,项羽立章邯为雍王西攻秦都咸阳,途至古新安县,因惧兵卒哗变,于是连夜将二十万秦兵尽坑杀于城南(即现在楚坑),独留章邯、长史司马欣、都尉董翳三人。

  楚坑,即项羽坑秦卒处。在今义马市政府驻地西南三公里廿里铺李杏湾村。坑东西长400米,南北宽250余米,深20米至30米。

  公元759年春,唐军未能平息安史之乱,全线溃败,杜甫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不得不离京。他离开洛阳,途径新安、石壕、潼关,赶往华州任所途中,所经之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引起诗人感情的强烈震动,在见到项羽坑杀二十万秦兵的楚坑后,他写下了这首饱含情感的《楚坑》:

  项氏何残忍,秦兵此处坑。

  愁云终古在,鬼灿至今明。

  竟使皇天弃,应输赤帝争。

  临亡犹自嗟,颈血污苍精。

  “项氏何残忍,秦兵此处坑”,第一句直接写项羽残忍杀害秦兵,表明了作者对战争的憎恶态度,也暗含了作者对安史之乱导致民不聊生的痛恨。“愁云终古在,鬼灿至今明”中,“鬼灿”犹言鬼火,即磷火,战争中逝去将士的愁云依稀尤在,而累累白骨更是生成经年不灭的磷火,这让杜甫认为,连上天都要放弃凶暴残忍、残暴嗜杀的项羽,违背天意人心,败给刘邦是咎由自取,再正常不过。最后一句中“污”字的使用,更体现了杜甫对战争的厌恶之情。

  清朝的一代国学大师王柏心(1797年—1871年),字子寿,号螺洲,湖北监利(今湖北省洪湖市)人。道光二十四年进士,授刑部主事。主持荆南书院数十年,桃李满天下,他也有一首《楚坑行》留世:

  二十万军作降虏,一夜尽化冢中土。

  降将三人独不死,秦人痛之入骨髓。

  嗟呼秦人汝安知,长平鬼哭当怨谁?

  祸莫大于杀已降,古人蹈此皆夭亡。

  楚人屠秦楚已毙,子兵无复生还乡。

  君不见约法父老喜,长安西来作天子。

  该诗立意明确,记述当时项羽坑杀二十万秦兵,独留三个将领,从而引出秦人对此事的痛恨之情。随后,作者话锋一转,又拿长平之战的残酷来质问秦人,从而得出“祸莫大于杀已降,古人蹈此皆夭亡”的结论,是战争导致无数将士再难还乡,诗人列举了多个典故,在最后一句,“君不见约法父老喜,长安西来作天子”,直接引出和咸阳百姓“约法三章”的刘邦,最终能赢得天下,是因为得到了民心。通过项羽坑杀秦兵与长平之战类比,刘邦和咸阳的百姓“约法三章”以平复万民,开创盛世进行对比的手法,警喻当朝统治者民心的重要性。

02

记录繁华过往的鸿庆寺  

  丝绸之路大大促进了东西方的文明沟通。公元1世纪,汉明帝遣使入西域求法,佛教沿丝绸之路从印度传至中国,在中原大地上落地生根,创造了繁盛的佛教生态。鸿庆寺于北魏时期开凿,因位于颇有灵气的白鹿山上,同时有大量佛龛、佛像和佛传故事而闻名。宗教文化的兴盛,与当政者对佛教的态度和百姓的信仰程度有很大关系,当时的官员和百姓纷纷到寺庙祈福,希望得到庇佑。圣历元年(698年),女皇武则天偕同孙女安乐公主莅临此地,见到数量众多的大雁云集白鹿山峰颇为震撼,当即赐名“鸿庆寺”。从北魏至宋,伴随着佛教的盛行,鸿庆寺经历了数次扩建,逐渐成为规制恢宏、香火鼎盛的民众礼佛活动的中心。加之便利的道路交通,使鸿庆寺周围围绕礼佛活动渐渐形成功能完善的聚集性村落,留下了当时繁华盛况的历史见证。

  北宋司空、太尉、康国公韩绛任河南知府时,曾到鸿庆寺一游并留诗一首。韩绛(1012年—1088年),字子华,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宋仁宗年间高中进士甲科第三名探花,进士及第,担任太子中允,陈州通判,累迁三司使,曾与王安石一起推动熙宁变法,他的《游鸿庆寺》,描绘了当时鸿庆寺香火鼎盛的热闹场景:

  久旱雨初足,乐游春正深。

  喧阗观士女,清旷入山林。

  佛界云成宝,僧园地布金。

  方塘探子石,高阁会宾簪。

  沙水通溪白,松筠逐径阴。

  纷华从满目,幽寂自虚心。

  印组端为累,岩扃得暂寻。

  晚风吹绿野,归骑已骎骎。

  这首诗中,韩绛描绘了春天久旱求雨得偿所愿后来鸿庆寺游玩,看到人们欢乐游春不禁引发诸多感触。“喧阗观士女,清旷入山林”中的“喧阗”指喧哗、热闹。“士女”泛指民众百姓。“宾簪”指宾客戴的簪子,代指宾朋。但是“纷华从满目,幽寂自虚心”一句,却写出了作者虽然看到的是满目繁华,却要在心中寻找一片幽静空寂之所。由此,生出了“印组端为累,岩扃得暂寻”的想法,走入山林的作者不由感叹,为官确实很辛苦,希望能找到一处可以暂时休憩心灵之所。“印组”指“印绶”,借指官爵。“端”意为的确、果然。“岩扃”指山洞的门,借指隐居之地。“骎骎”指马跑得轻快。当晚风吹过山野,回去的车马踏着轻快的步伐将人们带回到现实中。

  与韩绛同游的吴师孟依照《游鸿庆寺》的格律和内容创作了一篇姊妹诗《和韩绛游鸿庆寺》,吴师孟(1021年—1110年)成都人,字醇翁。官至左朝议大夫:

  十里东郊道,兹游岁月深。

  参僚从行府,高会适丛林。

  稚子喧沽玉,春姬笑子金。

  咳珠僧护宝,醉弁客遗簪。

  天赐连宵泽,民欢毕昼阴。

  分明造物手,自在出尘心。

  非相虽无住,残芳尚可寻。

  都人望旋旆,车马又骎骎。

  他在诗中写道:“参僚从行府,高会适丛林”,“参僚”指部下、僚属。“高会”指盛大的聚会。“适”指到哪里去。“丛林”指僧人聚居之处,这里是指鸿庆寺。诗人记述自己跟随行府韩绛出游,到寺院参加盛大的聚会。“稚子喧沽玉,春姬笑子金”中,“稚子”指贵族后代。“沽”指买。“姬”指美女。他看到了贵族家的孩子在珠宝摊位前讨价还价,姑娘们在一起谈笑风生的热闹场面。“咳珠僧护宝,醉弁客遗簪”中“咳珠”是“咳珠唾玉”的缩写,比喻文辞优美。“宝”指佛教三宝,包括“佛、法、僧”。“弁”,旧时指低级官员。该句描绘了鸿庆寺的僧人唱着动听的经文,看护着寺庙中的佛像,一些小吏喝醉了酒,簪子都走掉了的场面。“天赐连宵泽,民欢毕昼阴”中“天”指朝廷。“泽”指皇帝的恩泽。写出了北宋时期的繁荣景象,当时,东京汴梁(今开封)是有名的不夜城,没有宵禁,异常繁华。“分明造物手,自在出尘心”中的“自在”是佛教用语,即所谓的自由舒适,写出人们的心境。“出”指超出,超脱。“尘心”指凡俗之心,名利之念。写出了人们感受到的超脱凡俗的自由舒适。“非相虽无住,残芳尚可寻”中的“非相”是佛教用语,指虚幻之相。“都人望旋旆,车马又骎骎”中“都人”指都城之人,“旋旆”指回师。这里的“骎骎”呼应了韩绛的诗,将参加聚会的人们归去的热闹场面写得非常震撼。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63078.html
上一篇《满江红》一群人前赴后继杀秦桧,孙均只绑不杀,这算啥?​
下一篇明君难断家务事

为您推荐

成都杜甫草堂到底值不值50元门票钱?

成都杜甫草堂到底值不值50元门票钱?

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诗人杜甫为避 “安史之乱”流寓成都时的故居,位于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这里是喜欢诗圣杜甫的人必去拜谒的地方,只因那句“
风雨摧不垮的“杜甫茅屋”

风雨摧不垮的“杜甫茅屋”

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风景优美且十分幽静,闻名遐迩的杜甫草堂便坐落于此。进入草堂正门,跨过石桥,眼前便是绿荫掩映下的大廨。
杜甫,字子美,京兆人-《新唐书·杜甫传》

杜甫,字子美,京兆人-《新唐书·杜甫传》

杜甫,字子美,京兆人。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诏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数上赋颂,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