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罗荣桓逝世后第一个春节,林总特意请罗帅夫人来家里吃饭

罗荣桓逝世后第一个春节,林总特意请罗帅夫人来家里吃饭

作者:相忘于江湖

1964年1月中旬,距离春节还有十几天的时间。

身处高位的林总,特意叮嘱自己的夫人,在春节这天要把林月琴请到家里吃个饭。林总的用意,夫人很快明白了,这是要她提前和罗荣桓元帅的遗孀约好在春节吃团圆饭。

春节,自古以来就是阖家团圆的时候,对林月琴来说,这一年的春节不同寻常。

1963年12月16日,林总在东北战场上的黄金搭档罗帅病逝,年仅61岁。

每逢佳节倍思亲,林总是一个心思缜密的“战神”。在罗帅逝世后一个多月的时候,虽然距离春节还有些时日,他就提前想到了罗帅的遗孀林月琴,说明这位战争年代的老搭档还是很有人情味的。

林总和夫人叶群

罗帅的肾病,早在抗战时期的山东根据地就已经检查出来了。

但是由于山东的复杂局面,换了其他人还真难以应付,后来的“一元化”体制说明,山东的确离不开他。因此,远在延安的主席和朱老总等人虽然也非常牵挂罗帅的身体健康,也只能让罗帅硬撑着。

抗战胜利后,山东八路军抢占东北,罗帅和萧华等人又指挥6万大军北上。

进入东北的初期,既要加强东北民主联军的政工建设,也要和军调组沟通协调,还要组织部队和蒋军抢夺四平,还要剿灭无处不在的土匪。因此,罗帅的身体一直来不及治疗,以致越拖越重。

直到1946年8月,罗帅才在夫人林月琴陪同下,前往莫斯科做手术。

1947年6月,罗帅和夫人回到国内,又赶上了四平攻坚战。

林彪(左)和罗荣桓

此时的林总,主要精力放在哈尔滨以南的前方总部的指挥作战上,后方总部除了军事作战以外的活儿,像政工、训练、后勤、装备甚至土改等,一股脑儿交给罗帅挑了起来。

随后,东北民主联军转入战略反攻,改称东野以后又发起辽沈战役。

作为一把手的林总代号“101”,无疑是东野指挥作战的头号首长;代号“102”的罗帅,则让林总解除了后顾之忧。罗帅废寝忘食地工作,让病情出现了反复,四野南下时留在了京津。

罗帅和夫人林月琴

新中国成立以后,罗帅作为总干部部长,主持了军衔评定工作。

几十万军队干部的评级评衔千头万绪,都是由罗帅牵头组织,个中滋味,外人难以体会。第一次大授衔结束后,罗帅又兼管民兵工作,长期的抱病工作,严重透支了他的健康,他最终倒在肾病上。

1963年9月28日,罗帅因肾衰引起尿毒症住了北京医院,靠透析维持生命。

在罗帅住院治疗期间,毛、刘、朱等老战友时常来到病榻前,看望和慰问这位参加过秋收起义、三湾改编的“老井冈”。百忙之中的林总,也多次询问罗帅病情,并派夫人到医院探望。

但是,折磨罗帅21年的病魔,还是带走了这位优秀的将领。

就在罗帅逝世后的第二天,林总就让秘书备车,顶着漫天的大雪赶往医院,和这位合作8年的老搭档单独道别。当天回去后,林总还为罗帅写了一副挽联,这也是林总唯一写过的挽联。

1963年12月22日,少奇同志主持公祭,林总等人陪祭,随后将罗帅骨灰送往八宝山。

此时的林总,正一步一步走向权力巅峰,看到昔日的老搭档驾鹤西游,不知内心会有什么样的感想。但是,无论一个人再怎么位高权重,内心总有自己亲近的人,罗帅应当就是林总心中的朋友之一。

林罗刘首长

四野名震天下,而军政主官林、罗,无疑是这支雄师的主心骨。

毋庸置疑,生前荣誉加身、身后饱受争议的林总,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人。世人皆知,林总是一个性格内向甚至有些孤僻的人,这样的性格在抗战初期,被阎锡山的哨兵误伤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简单归纳起来,林总的性格兼有几个特征:内向、敏感、好胜、多疑和深沉。

性格内向,主要表现是少言寡语、不爱交往。少年时期除读书很少社交,进入黄埔后也没有过人表现,红军时期还给战士们留下了“大姑娘”的印象。就是恋爱,追求暗恋对象也不够自信。

性格敏感,主要表现是对于挫折耿耿于怀、难以淡忘。被暗恋的陆若冰和孙维世拒绝,给林总内心造成了很大挫败感,被阎军误伤造成的怪病,则加重了这种性格的敏感性。

性格好胜,主要表现是追求完美、喜欢挑战。早在红军时期,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就注意到,军团长林总每次打了胜仗,都要记在一个小笔记本上,以便和其他兄弟部队的战绩作比较。

性格多疑,主要表现是过度自信。在所有的开国将帅中,相信没有第二个人会给自己开药方,林总就是那个唯一的。这既可以看作“久病成良医”,也可以说是对他人的不大信任。

性格深沉,主要表现是静如池水,深不可测。四野很多战将,面对日军和蒋军毫无惧色,但都很畏惧林总,原因出奇地一致:城府太深了。

但是,作为军中尽人皆知的“老好人”,罗荣桓并不惧怕林总。

林总能够少年成名,23岁任军长、25岁任军团长,自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特长。曾任黄埔教官的聂帅评价林总“学习上平庸,政治上也不活跃”,林总的伯乐朱老总则评价“林彪有自己的语言”。

红军时期一直在林总麾下的开国上将萧克,在晚年的回忆录中,评价这位“战神”有两个缺点:一是过分自尊,二是不大容人,性格沉默寡言城府很深。所以,和少年得志的“战神”搭档并不容易。

慧眼识珠的主席给林总发现了一位好搭档:“古田会议”冒尖的罗荣桓。

古人常说“人以群分,物以类聚”,林总和罗帅能够默契搭档8年,必然有一些共同点。比如,在性格上,林罗都很内向,都很喜欢读书;在经历上,林罗都受过良好教育,都有文人气质。

但是,林罗之间更多的还是互补:林总比较敏感,年长5岁的罗帅则更加稳重;林总是一个军事上的大家,罗帅则是我军政工干部的天花板;林总有了疑问就会发问,罗帅则善于自己思考。

相对于林总的争强好胜,罗帅更多的是宽厚融合;相对于林总的多疑和深沉,罗帅更多的是信任和透亮。同样是能力非凡、优势突出的高手,罗帅相对林总少了一些棱角、多了一些包容。

但是,罗帅有一点独特的优势,是林总所不具备的。

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儿,罗帅能给林总当政委和搭班子,一种能力不可或缺。

这种能力,能够在绝境中看到未来的转机,也能在大胜后嗅到潜在的危机。这种能力就是战略判断能力,也叫“洞察力”或者“前瞻性”。在战术上屡有创新的林总,一生失于战略上的短视。

林总初到东北,头三脚实际上很不好踢。多亏黄克诚带来了新四军3师3.5万生力军,罗荣桓带来了山东八路军6万余人,而且还有关键的指挥机构和参谋长人员,如苏静、李作鹏等人。

四平保卫战失利后,在坚守长春和杜聿明死扛,还是继续北撤保全有生力量的分歧上,罗荣桓是极少数支持大军北撤的人之一。最终,林总命令全军部撤到松花江北岸,民主联军开始休养生息。

但是,在辽沈战役先打长春还是先打锦州的问题上,对胜负看得过重的林总明显失去了敏锐的战略判断能力,好在罗荣桓和刘亚楼的据理力争才让攻打锦州没有错失,“关门打狗”没有落空。

在东北战场,罗帅像兄长一样包容、扶持和呵护林总,这是林罗组合成功的关键。

新中国成立以后,林总和罗帅的工作有了分工,彼此更多还是靠自己把握。

或许,罗帅的突然离世,让高处不胜寒的林总感到一丝孤独和无助感。而让夫人请林月琴到家里吃年夜饭,除了战友之间的友情,或许还有痛失敢于当面批评自己的诤友的失落感。

事实上,失去罗帅以后感到孤独的何止林总一人,就连主席也为失去这样一位可以交心切磋的老友而遗憾难过,体现在《七律·吊罗荣桓同志》就是:“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相信,这也是痛失战友、兄弟和搭档的林总心底想说却说不出来的话。晚年的林总,身边由于没有敢于直陈、当面纠错的罗帅,就像一列刹不住的火车,速度越来越快,而失去了缓冲的机会,最终奔向万劫不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64563.html
上一篇武装复辟皇室失败,这名德国“王子”被抓了……
下一篇把人生中所有选择题全部做错的奇才——杨志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