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西柏坡16岁女报务员,收到“VVV”泪流满面,70年后终于发出回电

西柏坡16岁女报务员,收到“VVV”泪流满面,70年后终于发出回电

1948年12月30日凌晨2时许,万籁俱寂,然而在河北省西柏坡村的一间普通民房里,依然亮着灯充满一片紧张气氛,这里是“中央社会部”的电台室,其实就是战争年代我党的最高情报机关所在地。

此时此刻,包括台长在内的好几个同志,都焦急地围在一部电台前,注视着女报务员的反应,而这个戴着耳机的小姑娘,已然是汗水和泪水交织在一起。

年轻时的苏采青

小姑娘名字叫苏采青,那一年只有16岁,却已经是中央社会部一名正式的报务员。就在刚刚,她负责联系的一部上海地下电台,在发送完一份极其重要的情报后,突然以警示信号作为了电文结尾,苏采青当即明白情况有变。

这份电文的内容,是有关敌人在长江防线的军事部署情况,在淮海战役即将取得最后胜利的关键时刻,地下党能够为我军实施渡江战役,提前获取如此绝密的情报,充分说明了我方地下战线的战斗力,当然,情报获得不容易,顺利发往西柏坡更是异常艰难。

上海,当时是敌人的统治中心区,特务、宪兵、警察机构密布,无线电侦测技术也比较先进,地下党的电台如果发送一封较长的电文,每每可谓是惊险万分。而苏采青单线联系的这部地下电台,就位于上海市区的黄渡路107弄15号,敌“淞沪警备司令部”的后身!

远在上海的地下报务员具体叫什么名字,苏采青当时并不知道,这是由工作的绝密性质所决定的。直到整整60年以后,苏采青才知道他叫李白,当然不是唐朝的那位诗人,历史上的这位英雄人物,真实名字就叫作“李白”。

李白烈士

01、苏采青成为李白的联系人

热播电视剧《破晓东方》的第一集,再现了革命烈士李白的英雄事迹,由于多年从事地下工作,李白先后使用过李静安、李华初、李朴、李霞等好几个化名,老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主人公“李侠”,就是其中“李霞”的同音名字。

关于李白的英雄事迹,许多文献和文章之前都介绍过,这里只做简单回顾:李白同志是湖南浏阳人,1925年即已入党,1927年参加了秋收起义,是第一批学习无线电技术的老红军,还是井冈山早期红四军的通讯连指导员!

那个年代,一个穷苦家的孩子,竟然能够学会并深度掌握发报技术,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如此至1932年底,李白已经升任红五军团的电台台长兼政委,两年后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

现在明白了吧?虽然李白被捕前的身份,在剧中仅仅注明为“上海地下党联络员”,其实他的革命资历绝对深厚,党内级别也一定较高,若非牺牲在胜利前夜,大概率会成为开国将军!

永不消逝的电波剧照

1937年10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电讯技术水平高超并且政治坚定的李白,被组织上选派前往上海开展地下工作,历经日伪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在上海整整潜伏了十二年,期间经历了无数次惊涛骇浪。

而开篇提到的那位小姑娘苏采青,正是解放战争后期,在西柏坡负责跟李白单线联系的女报务员,当年还只有16岁。正是她,亲耳见证了李白烈士最后的光辉,只可惜关山万里,她不能看见李白真正的样子。

当李白离开延安的1937年,苏采青还是个五岁的山西小囡囡,两个人当然没有什么交集。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9月,年仅13岁的小女孩苏采青,从家乡的小学毕业后,毅然投奔了解放区,成为一名八路军小战士,随即选送到晋绥军区随营学校(贺龙中学)学习。

1947年夏天,李克农领导的“中央社会部”从当时的延安中学和贺龙中学,选调了一批十几岁的学生,来学习和从事机密的报务工作,选拔的条件自然是非常严格的,而刚刚15岁的苏采青,最终有幸入选。

永不消逝的电波剧照

根据中央社会部的安排,这批学生先集中到军委三局的通讯队进行突击培训,以迅速掌握报务技术,其中苏采青表现的尤为刻苦,每天练习拍发摩尔斯电码,每天跟36个数字和字母打交道,既艰苦又枯燥。

还都是十几岁的孩子啊,在1947年那个寒冷的冬天,已经撤到晋西北的“中央后委”条件非常艰苦,苏采青和同学们在没有炉火的教室里坚持训练,白嫩的小手冻得发红,甚至有时还生了冻疮,但是仍然苦练不止。

到1948年夏天培训结束时,这批学员跟随人民解放军总部,已进驻河北省平山县的西柏坡村。此时解放战争即将进入战略大决战阶段,收发报业务急剧增加,报务员人手也严重不足,于是苏采青被安排到全军总电台实习。

由于技术过硬和表现突出,苏采青很快就第一个取得“独立上机”的资格,期间辽沈战役打响,苏采青园满地完成了与东北野战军的电台通讯任务,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重视,是年11月初,再被调到中央社会部“地方组”工作。

李侠剧照

02、亦师亦友的李白同志

“地方组”是个公开的称谓,实际上它的内部名称叫作“党台”,也就是中央社会部负责跟各地秘密电台联系的通讯机构,毫无疑问,这是个绝密单位,因为任务非一般重要。

苏采青调到党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专门联络一部上海的地下电台。“党台”的工作纪律极其严格,出于保密的需要,每个报务员只知道对方是哪里的秘密电台、多久联系一次,以及频率和呼号。

同时还有规定的警示信号,而至于对方报务员的具体情况,既不能问也不许问。苏采青完成跟这个上海秘密电台的第一次联络后,尽管不知道对方同志的名字、性别和年龄,但是凭借着专业能力,她马上就感觉到那是一名“老手”。

无线电“老手”的意思,就是发报手法熟练、流畅和纯正,绝不磨磨叽叽和拖泥带水,而远在上海的这个“老手”,自然就是李白同志,毕竟从学习收发报的1931年算起,他从事电台工作已经整整十八年了。

李白夫妇

李白当然也很快发现,远在1200公里外的苏采青,无疑又是个“新手”,抄发报不顺利的情况偶而难免。作为老同志,李白非但没有恼火,反而利用自己娴熟的技术,在工作中慢慢引导苏采青,帮助她迅速提高。

每次到了联络时间,如果上海方面的电文不是十万火急,李白都会让苏采青先发:如果西柏坡方面有指示电,苏采青就会发“msg”(我有报),然后李白回复“please”(请发);如果苏采青发报速度过慢,李白还会提醒:quickly。

需要说明的是,西柏坡那是工作环境安全的解放区,所以中央社会部使用的是大功率电台,而李白使用的小型收发报机只有七瓦,遥远的距离,让他们之间的联络经常被干扰,哪怕在同一个频率上,也有许多电台同时在工作。

然而技术高超的李白,几乎从来不用苏采青发第二遍,就能完整准确地记录全部内容,让这个16岁的小姑娘肃然起敬,经常跟这样一位亦师亦友的老同志,在电波中进行沟通,苏采青感觉自己的进步也很快。

李克农

可惜的是,如此美好的时光仅仅维持了两个多月,1948年12月29日的深夜,苏采青照例与李白进行联络,但是她感觉到了明显的异样:信号接通后,李白并未像平常那样,请苏采青首先发报,而是抢先发出电码。

及至苏采青抄录完第一段的电文时,却发现耳机里突然安静了下来,她以为李白那边一定是遇到了意外情况,比如需要躲避敌人的无线电侦测车等等,因而暂停发报,所以苏采青并未着急,继续耐心地等候着。

显然事情没有那么简单,隔了一会,李白突然恢复了联系,而且也不待苏采青询问情况,陡然加快了发报的速度,苏采青来不及多想,只能先认真抄报,一顿紧张的忙碌后,终于在耳机里听到了代表正文结束的电码。

按惯例,李白每次发报完毕,都会敲出“GB”的电码,意思是再见,然而这一次苏采青听到的声音却是:滴滴滴嗒、滴滴滴嗒、滴滴滴嗒:这是三个“V”字电码,按照事先的约定,也是特别的警示信号!

李白烈士纪念馆

03、再也没有李白的消息

苏采青毕竟只有16岁,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突发情况,收到警示电码后,立即跑去向台长进行了汇报,然后立即返回到电台前,戴上耳机静静等待,她是多么希望,上海的那位同志能再来报个平安呐!

然而小姑娘等了很久很久,再也没有听到那熟悉的发报声,她的心逐渐沉了下去,深深地为素未谋面的战友担忧起来,甚至还哭了鼻子,一旁的台长和同志们,也只能扼腕叹息。

苏采青和李白的工作都是绝密的,当时的工作纪律也非常严格,事件发生后,苏采青不敢向上级再询问什么,但是心中总是带着疑问:

跟我联系的那位同志,他到底是谁?他后来怎么样了?这两个问题困扰了苏采青许多年。

剧照

历史真相是,李白同志于1948年12月30日凌晨2时许,在家中被敌人逮捕。电视剧《破晓东方》中,在人物和时间的设定上微有瑕疵,这时候的上海警察局长还不是大特务毛森(1949年3月上任),前来搜捕电台的也不是普通警察。

来敌其实是淞沪警备司令部二处的特务们(亦即稽查处,一直属于军统和“保密局”特务掌握的公开机构),早在1947年春天,“保密局”(原军统)和“国防部二厅”就联合成立了一个“中央电讯监察科”,专门负责监听和侦测地下电台。

其下属单位“上海电讯监察科”,挂靠在淞沪警备司令部系统,电监科督察则是被毛人凤称为“金耳朵”的叶丹秋。这厮早年曾在军队中负责电讯工作,因为业务水平较高,被保密局相中后招募进特务机构,逐渐爬到了上海电监科中校督察的位置。

到1948年秋,上海电监科又配备了从美国进口的、比较先进的无线电侦测仪,加之叶丹秋本身就是个电讯老手,因此已对我党的地下电台威胁甚大。

剧照

更为致命的是,此前由于我北平地下电台曾被敌人破获,叛徒出卖了上海方面地下电台的“工作时间、手法特征、掩护办法”等情报,这就为叶丹秋等人寻找我党上海的地下电台,提供了较为准确的侦测方向。

时间进入1948年冬,敌上海电监科终于检测到一个可疑的电台信号,叶丹秋立即调集人手进行24小时严密监测。七天后,敌人基本确定电台就在江湾路附近的黄渡路区域,位置居然就在淞沪警备司令部后身不远的地方。

1948年12月29日的那天夜里,由于李白发送的是较长电文,耗时也长,信号容易被捕捉和追踪,敌人终于动手了。叶丹秋率领大批武装特务,在警察的配合下包围了该区域,随之进行挨家挨户的搜查。

尽管李白在敌人破门而入前发出了警示信号,然后藏好电报机并佯装入寝,但是藏在壁柜里的收报机,最终还是被翻箱倒柜的敌人所发现,毕竟房间本来就不大,而此时电报机内的热气还未消散。

剧照

李白因此当场被捕,押送到淞沪警备司令部严刑拷问,他紧急给苏采青发出的三个“V”字电码,也成为发给党最后的消息。在狱中,李白坚贞不屈,经受了非人的折磨仍然只字不吐,让敌人气急败坏又无计可施。

1949年5月7日的夜里,也就是上海解放前夕,根据毛人凤的指令,“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二处处长兼上海警察局长”毛森,下令将李白等12名地下党员,押到浦东的戚家庙秘密杀害,李白牺牲时年仅39岁,此时距离上海解放仅有20天了。

上海刚刚解放,李克农就亲自发电给陈毅市长,请求不惜一切代价查明李静安(李白)同志的下落。上海市公安局为此成立了专案小组,经过不懈努力,1949年6月20日,终于在浦东戚家庙附近,挖掘出了包括李白在内的12具烈士遗体。

专案小组又经缜密侦察,抓获了隐匿起来的直接凶手叶丹秋,1951年1月经过审判后予以枪决,终于为李白烈士报仇雪恨。

遗憾的是,大特务毛森在上海解放前已经逃离,未能缉拿到案,毛森80年代还曾回国观光,可惜已是此一时彼一时也。

剧照

04、发往70年前的一封电文

那一夜再也没有等到李白的消息,苏采青怅然若失,也不方便再向组织上问询什么,只能把这份挂念藏在心底。之后她还参与了渡江战役的电台联络工作,完成了李白烈士的遗志,后来在抗美援朝的谈判期间,联络保障也表现得非常出色。

时光荏苒,直到2005年的一天,苏采青在某份报纸上突然读到一篇文章,题目是《永不消失的电波-----李白》,文中描述的事迹和情节,让苏采青感到非常的熟悉,于是她把这篇文章剪了下来,小心翼翼保存起来。

再到了2008年,李白烈士的详细事迹开始出现在更多的媒体上,包括上海解放后,李克农要求查明李白同志下落的电文,也被披露出来,作为曾经的中央社会部报务员,苏采青马上就明白了怎么回事:

整整六十年以后,她终于知道那位前辈名字叫李白,也知道他已经牺牲在了上海解放的前夜。

剧照

老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里面,就在敌人即将破门冲进来的时刻,李白发出的最后电文是:为了中国的解放事业,我是光荣的、自豪的,我已经看见新中国了,我看见了!

显然,这是电影编剧的创作发挥,真实的历史上,李白烈士哪还有这样的时间?还原历史要客观啊。2010年的晚些时候,欣闻李白烈士的故居纪念馆在沪建成,苏采青专程前往参观和纪念,心中激动万分。

在李白前辈曾经生活和战斗过的小阁楼里,苏采青凝望着烈士的遗像,久久不愿离去,忍不住用桌子上的按键,轻轻敲出了三个“V”字电码,那正是62年前,李白同志发给她最后的消息。

当年只有16岁的小姑娘,如今已是白发苍苍,两个从未谋面只靠电波交流的战友,跨越时空的阻隔,终于在这里相聚,苏采青再一次热泪盈眶。

2019年的央视《故事里的中国》节目现场,先是由胡歌和刘涛演绎了这段故事,然后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再一次坐到了熟悉的老式电报机前,尽管已经87岁高龄,她的目光依旧炯炯,她的手法依然娴熟。

在无数观众的注目下,她敲出了一封发往七十年前的电报:李白前辈,您期盼的黎明,到了!

苏采青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70811.html
上一篇若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最先消失的会是哪国?各国答案罕见一致
下一篇《星汉灿烂》:所有人都喜欢越妃,而我更心疼皇后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