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从博弈角度看:蒙古灭金后选择西征,南宋得以续命46年

从博弈角度看:蒙古灭金后选择西征,南宋得以续命46年

蒙古内部权力博弈,南宋得以续命46年。1234年,端平入洛,蒙古、南宋撕破脸。窝阔台大汗全力南下,灭掉南宋问题不是很大,但他不想为他人做嫁衣。蒙古西征,放过南宋,是内部权力博弈的结果。

一、蒙古、南宋:从盟友到敌人

1223年,哲别、速不台从钦察草原返回漠北,宣告蒙古第一次西征结束,斯拉夫军团元气大伤,对蒙古畏惧万分。此时,成吉思汗班师,与西夏有关,他要消灭这个“墙头草”,然后收拾金国。

1226年,成吉思汗最后一次对西夏发起进攻,他亲率十几万蒙古兵杀来,围着中兴府。与此同时,成吉思汗也在探索一条进攻金国的路线:从南宋境内穿插而过,联合南宋灭亡金国。

攻打西夏的同时,蒙古分兵进入南宋位于陕西、汉中的领土,双方进行厮杀。初次交战,南宋一败涂地,毫无招架之力。南宋连金国都打不赢,何况是横扫欧亚的蒙古铁骑呢?但是,成吉思汗只是试探性进攻,双方没撕破脸。

1227年,成吉思汗临幸西夏王妃,顿感身体不适,有种大限已到的感觉。成吉思汗叫来儿子窝阔台、察合台、拖雷,确定继承人的同时,提出灭亡金国的作战方案:“联合南宋,从南宋境内经过,南北夹击,夺取开封。”

“联合南宋”方案,成吉思汗定下来,窝阔台大汗则严格遵守。那么,为何南宋会答应蒙古的要求呢?金国、南宋相互靠近,“唇亡齿寒”的道理,难道一点都不懂吗?

1122年,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北宋联合金国,结成“海上之盟”,一起夹击辽国。1125年,辽国灭亡,金太宗旋即撕毁协议,12万大军分两路南下,俘虏徽宗、钦宗,酿成“靖康之变”,这是一种耻辱。

前车之鉴,历历在目,南宋为何不清醒?其实,南宋也是无奈。金国与蒙古作战失败后,居然来了一个昏招:“北失南补”。金国失去的土地,要从南宋那里补回来;打不赢蒙古,难道还欺负不了“软柿子”南宋吗?

金国为何“北失南补”,原因很多,南宋不遵守“嘉定和议”,看到金国在野狐岭战败后,没有按照协议送给“岁币”,惹恼了金国。可以说,南宋、金国双方都有问题,而且历史仇恨太深,很难“一致对外”,结果被蒙古各个击破。

1229年,窝阔台在忽里勒台大会上胜出,成为新一任大汗,旋即派使者前往杭州,与南宋商谈夹击计划。南宋当即同意,双方开始对金国作战,蒙古从汉中一路杀向湖北,从背后包抄开封。

1232年,窝阔台、拖雷分两路南下,目标直奔开封。拖雷从陕西出兵,从南宋境内经过,与金国名将完颜合达、完颜陈和尚的15万大军对峙。双方在三峰山决战,金兵几乎全军覆没,开封被速不台拿下,金国迁都蔡州。

1234年,塔察儿、张柔(张弘范父亲)率10万蒙古、汉军攻打蔡州,金兵严防死守,死磕到底,蒙古进展缓慢。此时,孟珙率2万兵马来增援,不但在阵前救出张柔,还第一个杀入蔡州,将早已自尽的金哀宗砍成两半。

蔡州之战,是蒙古、南宋友谊的顶峰,南宋不但协助蒙古灭了金国,还给他们几万担粮食,让他们吃饱饭。但是,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南宋为了收复“三京”地区,夺回北宋的土地,跟蒙古闹了矛盾。

几个月后,南宋决定北上,以6万大军杀入洛阳,试图收复失地。结果呢?南宋几乎全军覆没,几十万粮食被焚毁,十几万铠甲、兵器损失殆尽。张柔率蒙古汉军直抵长江,攻打襄阳、荆州,南宋朝野震惊,史称“端平入洛”。

“端平入洛”之后,蒙古、南宋撕破脸皮,从盟友变成对手,开始了长达46年的战争。南宋能熬这么久,除了孟珙防守有方,关键是蒙古内部博弈,否则撑不了几个回合。

二、蒙古西征:内部权力博弈,南宋得以续命46年

蒙古西征,是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改变了欧亚政治格局。蒙古西征,总计3次:成吉思汗西征、拔都西征(长子从征)、旭烈兀西征。其中,后面2次西征都跟蒙古内斗有关,蒙古贵族权力博弈,是后2次西征的根源。

“端平入洛”惨败,南宋虚弱的一面暴露无遗,如果窝阔台铁了心南下,全力夺取江南,南宋败亡不可避免。此时,也许有人会说,“岳家军”后裔的孟珙是机动防御的高手,只要他活着,南宋就不会灭亡。

不可否认,大将孟珙确实厉害,但毕竟是“机动防御”高手,而不是野外作战的行家里手。再则,与孟珙交战的蒙古兵,以“汉军”为主,而不是草原上的蒙古铁骑,更不是成吉思汗麾下最精锐的军团——拖雷军团。

金国灭亡,以及“端平入洛”之后,窝阔台没有直接灭亡南宋,关键是蒙古贵族内斗,窝阔台不想为他人做嫁衣,其他诸侯王也未必愿意打。蒙古不担心打不赢南宋,而是害怕利益分配不均匀。

1206年,成吉思汗召开忽里勒台大会,建立蒙古帝国,这是一个具有浓厚部落联盟色彩的帝国。蒙古帝国,不是中原王朝,大汗(君主)没有树立起绝对的权威,也缺乏一套完善的官僚政治体系,从而牢牢掌握中央、地方。

蒙古大汗,名义是帝国的主宰,但诸侯王手握重兵,对君权构成挑战。即便是成吉思汗,也未必真的能调动他们。1225年,成吉思汗准备攻打西夏,派使者去钦察,让长子术赤出兵协助,但术赤以“身体不好”为由,拒绝出兵。

术赤身体不好,这是事实,他“不速之客”的身份,让他在蒙古帝国内部受够了兄弟的冷眼、嘲讽。术赤可以派兵协助,不用自己来,但他都没有。如此,成吉思汗大怒,立刻点兵准备讨伐术赤,得知他病逝后才作罢。

成吉思汗建立帝国后,大规模分封,所分封诸侯王有几种类型:漠北诸侯、东道诸侯、西道诸侯、功臣诸侯。其中,东道诸侯王是大汗的兄弟,西道诸侯是儿子,漠北诸侯一般是“幼子”及其后裔,以恪守蒙古草原“幼子守灶”制度。

成吉思汗晚年,对大汗所属兵马,又做了调整。术赤的兵马8千,察合台、窝阔台分别是6千,幼子拖雷是12万,占有绝对的军事优势。如此,窝阔台名义是大汗,但实力最强悍的是拖雷,他不但兵多,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等几个儿子也非常聪明,发展潜力很大。

窝阔台继位后,为了强化君权,必须要打击拖雷家族,并想办法控制东道、西道诸侯。1232年,三峰山之战后,拖雷“中毒”而亡。拖雷死后,麾下兵马和部落民众,由妻子唆鲁禾帖尼管理,大汗也不能染指。

为了瓦解拖雷家族,窝阔台让唆鲁禾帖尼嫁给贵由(窝阔台长子),霸占拖雷家族的财产,却被唆鲁禾帖尼巧妙破局。窝阔台不甘心失败,又把拖雷的3千户民众划给次子阔端,唆鲁禾帖尼不想与大汗闹僵,便不再反对,结果得到阔端支持。

蒙古贵族内斗,窝阔台对攻打南宋顾虑很多。首先,如果全力南下,一旦灭亡南宋,则夺取的土地就应该进行分封,这对大汗不利。窝阔台雄才大略,早就想占据中原,成为“天之骄子”,岂能容许其他诸侯来分享呢?

再则,诸侯王也未必真心作战,他们既担心损失实力,从而被大汗控制,又抱怨自己没得到领地,岂能为他人火中取栗。诸侯王不愿意卖力,窝阔台也得考虑他们的利益,西征就是最好的选择。

西征有什么好处呢?首先,可以让诸侯去遥远的西方,夺取新的领地,蒙古铁骑所到之处,都是你们的土地,可以随意占有他们。如此,诸侯王的作战积极性非常高,打赢了,财富、土地、人口,都是自己的。再则,大汗可以支开这些碍事的诸侯,然后慢慢蚕食南宋,夺取整个中原。

1235年拔都西征,有几个特点值得一说。首先,除了拔都之外,参与战斗的将领都是诸侯王、大将的长子,故而称为“长子从征”。蒙古奉行“幼子守灶”制度,幼子继承家业,包括长子在内的其他儿子,只能靠军功、战斗,夺取属于自己的领地。

再则,窝阔台大汗让自己的长子贵由参战,而其他儿子则在中原,目的也是不言而喻。蒙古西征的成果,窝阔台也不想都让诸侯夺取,自己的儿子也要镀金,或者占领一块土地,从而起到监督西道诸侯的目的。

最后,拔都西征所带去的蒙古骑兵,都是最强悍的存在,速不台是这支队伍的实际指挥官。窝阔台用来攻打南宋的军队,蒙古骑兵数量不多,主要是中原汉族世侯的“汉军”,毕竟大汗的直属兵马就这么一点。

拔都西征的第二年,窝阔台开始部署对南宋作战,次子阔端、“储君”阔出分别率领5万人南下,攻打四川、襄阳、荆州,先夺取上游,再灭南宋。参与对南宋作战的将领,几乎都是大汗的亲信,这就非常有意思了。

窝阔台想培养儿子,削弱诸侯王,故而重点西征,攻打南宋则是起到“锻炼”儿子,扩充大汗实力的作用。可惜的是,贵由不争气,西征时跟拔都吵架,拿着酒杯泼洒对方,被窝阔台调回漠北。

阔出是“储君”,文武双全,却喜欢杀在第一线。结果,阔出夺取襄阳,还跑出去冲杀,被宋军乱箭射死。阔端战略眼光长远,提出:“灭亡大理、吐蕃,夺取长江上游,再灭掉南宋”的作战方案,却因跟窝阔台的皇后乃马真关系不好,父亲死后,就一直被打压。

1241年,窝阔台大汗病逝,乃马真摄政,无视大汗“遗诏”,不让阔出的儿子失烈门继位,而是选择了贵由。1248年,贵由对拔都耿耿于怀,痛恨他不来参加忽里勒台大会,便出兵西征,与拔都决战。

贵由西征,20万蒙古兵杀向中亚,用来对付南宋的军队很少,只有张柔在小打小闹而已。贵由中途病逝,拔都也退兵,海迷失摄政。3年后,拔都无视成吉思汗的“哪怕窝阔台家族还是一块肉,都优先继承汗位”的遗诏,选举拖雷长子蒙哥为新一任大汗。

蒙哥继位,在“黄金家族”内部划开一道裂痕,是帝国走向瓦解的开始。窝阔台家族、察合台家族不服,蒙哥则进行“清洗”。从1248年贵由病逝,到1258年蒙哥三路攻打宋朝,期间10年,双方并未发生大规模战斗。

1253年,蒙哥大汗派弟弟旭烈兀西征,主要目的是在中亚插入钉子,对抗钦察汗国、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让拖雷家族染指西域。结果都知道,旭烈兀西征势如破竹,但很快就跟钦察汗国撕破脸,为争夺高加索而兵戎相见,后来则跟察合台汗国死磕,打了几十年。

1258年,蒙哥三路攻打南宋,为了防止忽必烈提高个人威望,起初并未让他参与南征。1259年,因东路主将塔察儿滥杀,引起愤怒,蒙古进展缓慢,蒙哥再次让忽必烈出山,负责鄂州作战。

忽必烈也有夺权的打算,他进入河北,就得知蒙哥在重庆阵亡的消息,却非要继续南下攻打宋朝,无非就是为了夺取大汗之位积累资本。鄂州之战,忽必烈让贾似道臣服之后,立刻率兵北上,在没有西道诸侯、漠北诸侯参加的情况下,在开平继位,正式向镇守漠北的阿里不哥宣战。

蒙古诸侯王,支持阿里不哥的力量很多,远超忽必烈。但是,忽必烈依靠中原内地的汉族世侯,依靠强大的财税支撑,最终搞定阿里不哥。阿里不哥战败,关键是资源不够,经不起消耗战。

1273 年,忽必烈稳定漠北局势,也不想再染指中亚,便集中兵力南下,力求灭了南宋。3年后,蒙古兵抵达杭州,谢太后、宋恭帝投降。1279年,张弘范攻打崖山,10万军民跳海自尽,陆秀夫背着小皇帝纵身海里,南宋灭亡。

1234年“端平入洛”开始,蒙古、南宋撕破脸,到1279年的崖山之战,南宋坚持了46年。不可否认,南宋确实顽强抵抗,但蒙古内斗无疑是重要原因。忽必烈皇位来路不正,也不可能继续染指中亚,他建立了“元朝”,然后专心对付南宋,6年时间就统一中原。

可以试想一下,如果蒙古帝国类似中原王朝,大汗拥有绝对权威,估计南宋在窝阔台时代就被灭亡。同一历史时期,能跟蒙古骑兵掰手腕的,几乎没有。马穆鲁克骑兵,也就击败蒙古西征的偏师而已,如果不是蒙哥病逝,旭烈兀率兵回来返回,又跟钦察汗国死磕,马穆鲁克王朝估计见不到拿破仑,就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参考书目:《元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72726.html
上一篇世界10大名刀:中国上榜4个,日本2个,第一竟然源自印度?
下一篇《琅琊榜》梅长苏利用霓凰的招亲达到自己目的,可谓“一箭三雕”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