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高加索石油对德国根本没用?1942年,德军犯下战略方向的致命错误

高加索石油对德国根本没用?1942年,德军犯下战略方向的致命错误

众所周知,纳粹德国在1942年的头号战略进攻目标是高加索油田,这导致了德军在南方战线的分兵,进而加速了德军在斯大林格勒的惨败。

不仅如此,后世有些研究认为,希特勒强烈要求夺取高加索石油,是一个严重战略方向错误。德军即使占领了高加索的全部油田,也会遇到一个致命困难——石油无法运回德国!

德国对石油资源的强烈需求

自纳粹政权成立之初以来,石油问题一直是纳粹德国高层关注的焦点,因为德国缺乏天然石油资源。因此,德国除了大力发展人造石油工业外,也极力确保进口石油的渠道。

二战爆发以后,坦克、飞机和军舰都造成巨大的石油消耗。尽管德国人造石油工业已经规模化,但是进口石油的比例仍然很大。据估计,战时德国每年石油需求量大约在600-1000万吨之间,其中合成燃料(人造石油)的产量能满足250-300万吨的需求,进口石油仍需要达到500-700万吨。

战争爆发后,德国与主要石油进口来源地美国、委内瑞拉等国的交通被切断,只能从罗马尼亚和匈牙利,以及占领下的波兰等国获取石油。石油进口量迅速锐减到从前的一半不到。

当时,苏联作为世界最主要的石油生产国,1938年的产量高达2930万吨,确认石油储量高达38亿吨(以高加索油田为主)。因此,德国一度将石油来源寄托于苏联石油的出口。然而,苏联国内石油消费量很高,1938年达到了2790万吨,仅有140万吨,因此无法填补德国的石油缺口。

这个情况,似乎和德国争夺高加索油田没有太大关系。但是,苏联石油出口量不多,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当时的事实——战前苏联出口石油的运输工具有限,德国与苏联之间自然也缺少足够的油轮。

石油从高加索运回德国,难度很大

理论上,从高加索往德国运送石油,主要运输方式是海运和铁路。首先是铁路,苏联多数情况下运送石油采用的是铁路方式,但对于德国却是另一回事。

德国和苏联采用了不同的铁路轨距,在两种轨距的交接处,转运石油产品是非常麻烦的事情,不仅是铁轨尺寸,连油罐尺寸也不统一。苏联往往还使用海运到敖德萨港,再装上铁路的运输方式,但离开敖德萨后仍然会遭遇轨距的障碍。这是苏联对欧洲石油出口的一个主要瓶颈。典型例子是,1941年前苏联每年通过铁路出口德国的石油只有20多万吨。

除了轨距外,苏联铁路的承载容量也是一个障碍。二战爆发前,苏联铁路运输一直处于“超载”状态,各种原料和产品都拥挤在几万公里的铁路线上,留给石油运输的空间并不大。尽管如此,高加索的石油是运往苏联全国各地的,分摊在每个方向的承载压力并不大,但如果将几百万吨石油全部压在通往德国的一个方向,铁路承载能力就会瘫痪了。

从高加索经过乌克兰再到波兰和德国,铁路线长度超过3000公里,一路上的每个节点都可能出现“堵塞”现象,因此只能保证有限的石油输送能力。据估计,如果使用铁路运输100万吨石油产品/年,至少需要准备5000节10吨级的油罐车,这对当时的德国是一个巨大的基础建设负担。

第二个选择就是海运,其中还可以利用里海、伏尔加河、多瑙河等内河航路。战争期间,德国工业部门曾将这种运输方式,设想为从高加索运出石油的主要手段,但是同样存在巨大障碍,那就是没有油轮。

德国自己在黑海是没有现成油轮的,即使抢夺缴获苏联的油轮,用处也不大。苏联在黑海只有21艘用于运油的船只,不仅运量有限(每艘运量只有几千吨),而且在开战后损失巨大。1941年-1942年,苏联黑海油轮被德军击沉了10艘,德军仅缴获1艘。

更重要的是,苏联油轮吨位仍然显得太大,吨位普遍在8000-1000吨左右(例如莫斯科型为8900吨,Emba型为7800吨)。当时,罗马尼亚的苏利纳港只能接受高达4000-6000吨级的船舶,这意味着更大的船舶无法进入多瑙河口。

德国还曾寻求罗马尼亚的多瑙河运输船队,但经过考察后,发现运载能力也有限,不可能实现运输几百万吨石油的需求。

有分析指出,即使德国以“完美方式”占领了高加索油田,缴获了完整的油田设施,仍需要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新建几千公里的铁路,制造数以万计的油罐车,数以百计的内河油轮,或者干脆建设一条输油管道。

但是这些工作,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曾有德国学者分析认为至少需要五年,这还没考虑大量游击队的破坏,以及德国工业的受损情况。

德国仍然轻视了斯大林格勒的战略价值

从上述分析来看,德军在1942年急于抢占高加索油田,对于补充德国石油缺口是没有太大意义的。至少在1945年以前,德国获得了高加索石油,也无法加进德国的战争机器里,德国仍然必须依赖于本国的人造石油和罗马尼亚的进口石油。

不过,德军发动斯大林格勒战役和高加索战役还有另外一个战略意义,就是“掐断”苏联的石油动脉。尽管德军无法利用高加索石油,但掐断苏联自己的石油供应,对战争结果仍然是非常有效的。

但是,这里就出现了一个荒诞的历史事实——掐断苏联的石油供应,只要占领斯大林格勒就足够了。因为斯大林格勒——这座伏尔加河畔的城市,不仅是苏联铁路的关键节点,也是伏尔加河运的必经之路,基本控制了高加索石油的向外输出。

只要德军占领斯大林格勒,苏联控制下的高加索油田,只能将石油通过里海运送往西伯利亚方向,莫斯科等大部分核心地区将陷入“石油中断”的困境。

苏联其他地区的油田,包括巴什基里亚、恩巴、费尔干纳和土库曼斯坦在1938年的总产量为260万吨石油,只占苏联总产量的8.6%。其中,汽油出产量是每年70万吨油,每月大约是5.8万吨。相比之下,苏联军队每个月需要的燃料和润滑油为22.18万吨,其中75%是各种等级的汽油,大约是高加索以外地区所能供应的2.8倍。

也就是说,届时苏联军队数以万计的坦克和飞机,大部分将无法开动,如同战争后期的德国军队一样。但是,这些想象只能作为纳粹德国的后悔药。

1942年夏天,德军将南方集团军群分成两部,B集团军群(第2、第6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负责攻向斯大林格勒,A集团军群(第1装甲集团军、第17集团军)则攻向了高加索。德军数量有限的坦克(1200辆)和作战飞机(1640架)也因此兵分两路,大大削弱了单个方向的攻击力量。

历史的结果,大家都是清楚的。德国B集团军群由于力量不足,在斯大林格勒城下陷入了持久战,最终被苏联大反攻击破,第6集团军全部和第4装甲集团军一部被歼灭。

由于斯大林格勒的失败,已经成功杀到高加索山脉的德国A集团军群,不得不撤回来,丢掉了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占领区,整个高加索作战几乎毫无意义。不仅没有获得德国急需的石油资源,反而白白浪费了兵力。

可以说,德军在1942年在南方战线分兵两路的决策,已经决定了战争的彻底失败。(作者:陶慕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76632.html
上一篇晚清老照片:公主、格格等皇宫女眷出镜;大家庭30多口人丁兴旺
下一篇韩国总统阿谀美国!还原长津湖战役,志愿军用血肉铸就中国尊严!

为您推荐

战争故事:当德军士兵看到女人的军衣时,是选择杀戮还是“仁慈”

战争故事:当德军士兵看到女人的军衣时,是选择杀戮还是“仁慈”

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一名饥肠辘辘的德军党卫军士兵路过一个乌克兰村子。村子里已经空无一人了,但这名德军士兵却突然发现有一间窗子上居然冒出了一丝火光。于是,他便朝这家农户走去,准备讨要一些东西吃,并在那里呆一晚再走,天气实在太冷了。大门并没有锁牢固,德军士兵直接一头就撞了进去,却发现有一名女人站在屋子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