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青年历史学者李硕罹患重疾,其著作《翦商》被称“天才之作”

青年历史学者李硕罹患重疾,其著作《翦商》被称“天才之作”

3月15日下午,青年历史学者李硕在朋友圈发布消息称,自己已罹患重病,即将告别这个世界。“大块劳生,息我以死”,李硕面对死亡的坦然达观,让人钦佩;但他对未能完成的志业所流露的遗憾,又令人黯然。

据李硕自述,“2月18日,在巴基斯坦的巴瓦小城首次发病倒下,我在当地医院躺了四天被抢救回来。之后,在全球通学弟等帮助下,于2月25日回国,之后近半个月里我被隐瞒了病情,不然处理后事的时间可能更从容一些。相比人各种死法,目前应该算是最好的结局,不需要开大刀受大罪,一切医学手段都已经失去作用。我最满意。大块劳生,息我以死,我活着也很少能享受生活,总忙忙乱乱操心下面写个什么,现在总算能休息了……当下的期望,请朋友们别问候我,甚至不必评论,因为我已经没有心力回复……目前有大学旧友们帮我料理生前身后事,一切完满具足,无劳挂念。”

李硕还在朋友圈遗憾地透露,假如能多活一两周,会把自己的文章收拢一下,做成自选集。他将授权一个实体接手其死后的著作权事务,及幼儿老人的扶养。“当然也没多少钱,但一个平生没房没车不着家的无赖汉,留个这种名目也挺酷的。”

这条消息在朋友圈引起许多关注,人们纷纷感慨命运多舛,人世无常。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赵冬梅告诉南都记者,自己虽然不认识李硕,但读过他的《翦商》。她感慨,《翦商》应该算是一本真正的“天才之作”,“非常有想象力”。

“他最难得的一点是,他是用考古报告在读商,这就意味着他要跨越一般人很难跨越的阅读门槛。这个阅读门槛跨过去之后,他其实是真的睁开眼睛看历史。应该说他完全超越了传统的说法,靠自己的眼睛,靠自己的学识去分析、去想象。”赵冬梅说。

南都记者了解到,李硕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和清华大学历史系(硕士、博士),从事中国古代历史与历史地理研究。

作为青年历史学者,李硕年仅46岁已著述宏富。迄今为止,他出版的专著包括《贵族的黄昏:孔子和他生活的时代》《从大漠绿洲到玉石山谷:男新疆探索图文志》《俄国征服中亚记》《楼船铁马刘寄奴:南北朝启幕战史》《南北战争三百年:中国4-6世纪的军事与政权》《孔子大历史:初民、贵族与寡头们的早期华夏》《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等。

其中,2022年出版的《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被称为中国史研究领域的“界碑”之作。该书主要讲述华夏文明的萌生与转型。从距今四千年前夏朝(二里头文化)的出现,到三千年前商朝的灭亡、西周建立,时间跨度一千余年。

李硕认为,从新石器时代以来,华北地区形成了杀人献祭的原始宗教。第一王朝夏朝(二里头)也沿袭了这种人祭文化,并在随后的商朝登峰造极。周族僻处西部,本没有人祭传统,但他们曾投靠商朝,为商朝捕猎用于献祭的羌人。周文王因受到商纣王怀疑,被作为人牲拘禁在殷都,最后,文王的长子伯邑考被纣王献祭。文王学习了商人的易卦占算技术,发展出《易经》的卦、爻辞体系——记录周文王亲历和认知的诸多事件,最终目的是推算“翦商”的战略。

概而言之,本书借助考古材料和传世文献,梳理了上古人祭风俗产生、繁荣和消亡的全过程,以及人祭与华夏早期文明从伴生到分离的伟大转折,再现了古人(周人)为终结商朝和人祭风俗付出的巨大努力,使读者对华夏文明的起源有了全新的认知。

澳门大学历史系教授杨斌以“商周变革”来归纳李硕的洞见,他指出,对于华夏文明而言,这场变革比两千年后的唐宋变革的意义更深、更远。杨斌说:“一部好的历史著作,不仅要数学家的逻辑,还要文学家的想象。由此观之,李硕的《翦商》,宏大处堂堂正正,细微处绵绵实实:详述了人祭现象在早期华夏文明的出现和消失,以及为什么‘武王克商’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政权更替,更是华夏文明形成史上的里程碑式的革命。”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罗新也认为,王国维之后,商周革命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已深入人心;而李硕则把这一重要性,形象生动地描画了出来。“在传统的上古历史叙述中,商周易代的面目是模糊的。对于背后的细节,我们知之甚少。纣王“无道”的表现有哪些?商朝王室的贵族生活是怎样的?商朝人究竟是什么人?他们的日常生活与祭祀之间有何秘密?本书运用大量现代考古发掘的成果,对应甲骨文卜辞及《易经》卦象,将费解的言辞重新释义,为读者揭开了华夏上古历史中重要的一页。”

事实上,《翦商》一书由李硕在2012写的一篇论文《周灭商与华夏新生》拓展而来。据此前澎湃新闻的一篇采访,2020年初,因为女儿出生,李硕辞去了新疆大学的教职,回到成都定居。由于暂时没有找到下一份工作,有了一段空窗期,李硕“开始写那本早就想写的书。没想到一写就写了整整两年。”

在这个发布于2023年1月的访谈里,李硕还透露,自己打算写一套关于中国史的书。现在写了殷周之变,接下去写西周和春秋,最好能一直写到唐朝。因为,“唐是诗的时代,而诗,是汉文明中富有宗教性的东西,它不需要提供创世纪或诸神的谱系,就能让人获得‘超越性’,所谓天人合一的感觉。如果我能写到、写好唐朝,就足够了。”

南都记者 黄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78645.html
上一篇为啥养小妾的领导,下场都不太好?|循迹晓讲
下一篇沐春风一句话暴露《少年歌行》结局,萧瑟放弃皇位,白王登基称帝

为您推荐

知识分子的自恋与自大

知识分子的自恋与自大

知识分子很多都具备自恋与自大的品格,而且这种自大与自恋是在读书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当然也有一些读书之外的因素影响。古代的知识分子要读圣贤书,参加科举考试,榜上有名之后,就要做官。他们读的书都不是具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