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无川不成军,为何“川军”的名号如此之响?350万人打没60万

无川不成军,为何“川军”的名号如此之响?350万人打没60万

川军的名号为什么这么响?因为川人从不负国

男儿立志出临关,不破倭贼终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处处有青山!

在抗日战争还没有正式爆发前,整个四川都处在军阀的割据统治之中,抢地盘搞内斗,谁也不服谁。蒋介石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又是送金银财宝利诱,又是派兵驻扎武力威胁的,都没有将这些窝里横的军阀队伍彻底笼络在一起,他们依旧是叼着烟杆啃着辣椒,面和心不和各自为政。可当卢沟桥事变的消息传开、抗日救国运动蓬勃兴起后,这些昔日的仇敌对手都面目大变,握手言和同仇敌忾,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离开家乡——斩杀日寇,驱逐外辱!

从1937年到1945年,从四川地区出发抗日的子弟兵总共有350万人,他们分批出发无惧无畏,越秦岭、奔西安,进山西抗战;经湖南、到武汉,涌进上海、南京;出三峡、绕湖北,抵达江苏,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几乎参与了抗日战争中所有叫得上名的大型战役,在中国的抗日军队中,平均每五六个战士中就有一名是出身四川籍,所以才有名言“无川不成军”。川军将士在前线抛头颅洒热血,总计阵亡26万人,失踪3万多人,负伤34万人,整体的伤亡人数加起来接近全国总伤亡的五分之一,不管是参战人数还是牺牲人数,在当时都能称得上是全国之首。

出川的将士刚下火车,抵达的第一站就是有“血肉磨坊”之称的淞沪前线,不到而立之年的川军血洒黄浦江,用生命践行报国誓词:死后愿为沙场鬼,生前不作故乡人。他们的家国情怀无人能敌,他们的抗日故事感天动地,一批又一批的川军将士踏上前线,他们守的是国土,打的是国仗,从始至终问心无愧。

如今部分地区的川人过年祭拜时都会在供桌上摆上一碗汤圆,祭奠谁,缅怀谁?正是那些战死沙场的川军忠魂。这习俗来源于一个故事,一个川中父老口口相传的故事。年代久远无从考证,不知道到底是川东还是别处,只知道那是一个天寒地冻的冬天,北风呼啸天气阴沉,年迈的陈阿婆在街头支着一个小摊卖汤圆,因为天色已晚所以生意冷清,正准备关店打烊,寒风中走来一伙相互搀扶的伤兵,他们满身是血一言不发,呆呆地望着锅里热腾腾的汤圆。陈阿婆看他们的衣服就知道这是一群川中子弟,因为自己也有一个出川抗日的儿子。善良热情的她主动走出去招呼,将伤兵引进店内吃汤圆,一个个摆上碗就转身收拾。等她再转过头来,满屋的伤兵全都消失不见,地上只留下一堆冥币。

陈阿婆被吓了一大跳,连忙喊来左邻右舍,众人都惊疑不已,却不想一位问清情况的老者突然嚎啕大哭起来,直言这都是眷恋故土的川军英魂,只怕是已经战死沙场,放不下家乡的亲人和美食,这才风雪夜行魂归故里。陈阿婆热泪盈眶,想起了自己弃笔从戎、音讯全无的儿子,街坊四邻也大受触动,摸黑来到街头烧纸,为牺牲的川渝子弟兵祭奠。从此以后陈阿婆的汤圆小摊晚上也不关门,她总是早早就将汤圆做好,把碗筷摆好,从黑夜等到天明。但可惜的是,不知是不是不愿惊扰乡亲们,这些伤痕累累的士兵再也没有出现过。

真实的川军到底啥样?装备差但心不差

川军英魂是否真的返回家乡吃了一碗汤圆?答案无人可知,故事的主人公陈阿婆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孤独死去,没等回自己心心念念的儿子。但不管故事真假,川军为抗日做出的贡献是无可厚非的。但你知道吗,这样一支威名赫赫、敢打敢拼的铁血之师,在刚出川的时候可是备受冷落、没人看好。

抗战初期,提起川军不少人都是一脸嫌弃,因为这支军队出身地方装备差劲,吊儿郎当作风散漫,看起来难成大器。川军将士跋山涉水赶赴前线,一路上风餐露宿,军装脏了军帽歪了,没时间换洗导致看起来邋里邋遢。为了方便,他们总是将随身携带的电筒、毛巾、雨伞以及其他物品用一根结实的麻绳穿起来,挂在肩头或是吊在枪杆上,身穿短裤脚上踏一双草鞋。这时期的川军还有个外号叫做“双枪兵”,一支汉阳造一支旱烟枪,打几下抽一口,看着非常不靠谱。一开始跟着山西的土皇帝阎锡山,老阎指挥他们抗日却不提供补给,川军一怒之下劫了他的军火库,美其名曰装备太差需要换换,惹得阎锡山勃然大怒,将一众将士尽数赶出山西,还指责他们“抗战不足,扰民有余”。还有一位旅居中国的美国观察员曾在日记中写下这样的文字:这恐怕是中国最差的军队了。

蒋介石也不喜欢川军,他一向看不起地方部队,偏爱出身黄埔、精致有范儿的中央军,但作风问题只是其一,最让老蒋在意的反而是川军内部的凝聚力。别看他们像地痞流氓一样把内部争斗当家常便饭,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十天半个月再来一次乱打,但这只是表面上的情况,实际上四川军阀的混战场面不仅没有给人一种凶狠残忍的感觉,相反看上去还有几分搞笑。双方士兵也不讲究什么战术战法,乌泱泱涌来一片左右开弓,有枪的噼里啪啦一段乱射,规模不大的战役周围还有老百姓围观,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要问川军为什么这样,其实都是因为大家来自一地,互相之间沾亲带故,追溯起来还得称呼一声叔叔舅舅,不好赶尽杀绝。大家都是袍哥兄弟,上阵杀敌是各为其主,服从长官命令履行军人职责,真正撕破脸皮的时候很少,所以当得知日寇入侵中华大地、残害无辜华夏民众的时候,他们也能迅速拧成一股绳,联手抗日。而且川军只是看起来自由散漫,实际上军队纪律还是很严明的,有的队伍还仿照八路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制定规章制度,如杨森部队的“四大纪律,十四项注意”,大到服从上级领导命令、不要决心英勇抗日,小到自己洗衣不要老百姓东西,都有明文规定。

川军的战斗力为啥那么强?断头断手不投降

军阀混战时期,川军一直都缩在自己的小地盘里,基本上都是自己人打自己人,从不出川与群雄争锋,蒋介石以为他们胸无大志,可不想就在七七事变爆发后的第二天,全中国的老百姓都见识到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川军。他们致电蒋介石请求出川抗日,同时通电全国,表示日军侵略非一省一部的问题,是关乎整个国家危亡的大事,唯有动员全部国人共赴国难,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川人的觉悟和思想高度常人难以匹敌,而他们也不光嘴上说,还用数不胜数的真实案例表达了自己的决心。淞沪会战中,身背老套筒、手拿大砍刀的川军第一次亮相,就被投入到惨烈异常的大场阵地,对面的日军装备精良武器先进,率先发动排山倒海的攻势和漫天炮火,川军虽无奈于两方装备差距太过于悬殊,但还是毫不畏惧,用血肉之躯抵抗日军的进攻,坚守阵地死战不退,打到最后,深约两米的战壕都被战友的尸体填满,全师4000多名战士仅剩600多人。

徐州会战中,川军在滕县和日本侵略者狭路相逢,这是一场日军精锐和中国破烂部队的较量,明知希望渺茫,川军将领王铭章还是率部死守,因为这里是徐州的门户,是中国的土地。在得知援军还得好几天才能抵达后,王铭章向上级领导发去“决以死拼,以报国家”的绝命电报,指挥麾下5000将士死守城门,战至最后一刻。就连之前对川军抱有偏见的李宗仁,都在这一仗之后留下评语:台儿庄之战果,实滕县先烈所造成也。

当然,除去这些悲壮惨烈的战役,川军在整个抗日战争中也打过大大小小无数胜仗,而他们之所以能拥有如此强悍的战斗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善于学习,不惧牺牲。和武装到牙齿的日军相比,川军只是一支简单的军事武装,但他们有传承百年的战斗经验,也善于从战争中总结教训,洒满鲜血的战场就是最好的教科书,他们向日寇学习战术,从盟军身上吸取经验,一步步提升自己的作战能力。而支撑他们完成这一切的,就是那颗爱国之心、那身男儿血性。国破临危捐一命,河山完璧再安眠,在民族大义面前,川人从不拖后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39887.html
上一篇震惊!网友发现南京玄奘寺供奉4名日本战犯牌位,历史怎能忘记
下一篇快评丨供奉日本战犯,查清背后究竟谁在“搞鬼”

为您推荐

四川广元值得一去的六大景点!

四川广元值得一去的六大景点!

关于广元:四川广元,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位于四川省北部,嘉陵江上游,地处川陕甘三省交界处,素有“川北门户”之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