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南朝四百八十寺,为何最终出现藏污纳垢之地?达摩早有预言今天事件

南朝四百八十寺,为何最终出现藏污纳垢之地?达摩早有预言今天事件

撰文|赵立波

梁武帝萧衍靠着能力、机遇,在关键时刻果断出手,最终在部将的拥护下取代齐朝,正式开始在江南烟雨朦胧的建康指点江山。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在几年的励精图治后,他的书案旁竟开始摆放大量的黄皮书籍,这些发散着强烈的佛教氛围的书籍,成了梁武帝内心精神的最大寄托,甚至成了他治理梁朝的精神法宝。

梁武帝萧衍画像

梁武帝一心打造“天下佛国”却最终付出了惨痛代价,但是从多个侧面角度来看,曾经的他个人作风均十分良好。勤俭、仁爱,处理政务水平极高,且极具文艺才华,如果按照这个直观角度走下去,或许他将成为那个时代最为成功的人物。然而历史没有如果,在那个柔媚的江南,在那个烟雨朦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萧衍开始对帝国的走向做出了大幅度的转向,他不光做帝王,更要做万世朝拜的法王,而他的梁朝,也将成为“天下佛国”。

(一)、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梁武帝能够稳坐天下48年,能力不是盖的。

三十八岁的萧衍在公元502年四月于建康正式宣布登基, 到太清三年(549年)去世,享年八十六岁,当政长达四十八年之久,在南北朝七十来个帝王当中,梁武帝可谓创造了一个纪录。与此同时他“兴文学,修郊祀,治五礼,定六律,四聪既达,万机斯理,治定功成,远安迩肃……三四十年,斯为盛矣。自魏晋以降,未或有焉。”【1】这种评价甚至到了还得到了延续性。清代王夫之时,对其给出了高度评价:“梁氏享国五十年,天下且小康焉。”【2】以此可知,萧衍并非平庸无能之辈。

繁华一时的梁朝

萧衍出身北府兵世家,其父萧顺之,刘宋时为萧道成部下,“与齐高少而款狎”【3】虽然其父此后历任侍中,卫尉,太子詹事,领军将军,但萧衍的少年却是“兵家之子”,常被人看不起。“为儿时,能蹈空而行,及掌,博学多通,好筹略,有文武才干。”当时做官到了礼部尚书的人还被人讥笑“尚有余臭,遂学作贵人。”而这种社会风气让萧衍不甘于平淡,在逐渐走上军旅的同时,广泛结交当时名士,遂与沈约、谢朓等人号称“八友”,在走上仕途后,当时的王俭“一见深相器异”,对庐江何宪说:“此萧郎三室内当作侍中,出此则贵不可言。”【4】靠着文武全才,萧衍继承了家业和战场上积累的战功,逐渐获得了取代南齐的势力。

(二)、“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刚刚开始皇帝生涯的萧衍完全可以用“励精图治”来概括他早期主政状态,并且取得了相当不俗的业绩。

梁武帝书法

为政之初,他励精图治,倡导节俭,把到处一片奢靡的堕落之风成功制止。萧衍的节俭相当彻底,史书形容说:“一冠三年,一被二年”,他不讲究吃穿,衣服可以是洗过好几次的,吃饭也是蔬菜和豆类,而且每天只吃一顿饭,太忙的时候,就喝点粥充饥。【5】“每到冬月天黑,即敕把烛看事,只比触寒,手为皺裂。”甚至当看到冤假错案时,常常难过的“哀襟涕泣。”【6】在梁武帝天监诏书中多年连续阐述政务,尤其关注底层民众,常常思考帝国的“总总九州,远近民庶,或川路幽远,或贫羸老疾,怀冤抱理,莫由自申。”为了将帝国治理好,他经常“无忘待旦”,“为民疾苦,念此于怀,中夜太息。”

梁武帝画像

就连他自己也总结早年理政务的辛劳:“朕三更出治事,随事多少,事少午前得竟,事多日晷方食。”最后因为勤政,让曾经腹部十围的他瘦了二尺多,并且过去的腰带还保留着,以此证明自己没说假话。【7】由于勤政,本来是一身文艺气息酷爱山水的他却不能出去旅行,“少爱山水,有怀丘壑。身羁俗罗,不获遂志。”甚至因为过度劳累,让他失去寄情山水的超脱,遗憾地表示“自念有天下,本非夙志。”当时的著名道士陶弘景素有“山中宰相”的称誉,数次拒绝萧衍邀请入朝做官,并颇为自得地寄去了“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的超然诗篇,让萧衍看了颇为羡慕。

(三)、人间佛国,在萧衍的精神世界里才是永恒追求。

此后的梁武帝让所有人大吃一惊,脱去了龙袍躲到寺庙里做起了和尚不肯出来,这下子整个朝廷顿时休克,当众大臣们哭着跑到了寺庙前,跪求他赶紧还俗时,梁武帝表示自己一心向佛,你们别管我了。

鸡鸣寺

君臣彼此拗了三天,梁武帝终于算是勉强出来,但却宣布大赦天下的时,改年号“大通”,所有人以为梁武帝的出家应该结束了,没想到两年后再度披上了袈裟,这次态度更是坚决在佛寺里还举办了大型的“四部无遮大会”。披上袈裟的他站在佛堂上大讲《涅槃经》,忽然从皇帝变成了正式和尚,群臣无不惊骇,最后讨论的结果是大家捐巨资,向“三宝”祷告,请求赎回“皇帝菩萨”。果然,有钱连佛也给推磨,两天后萧衍决定还俗,可是由此正式做起了兼职和尚工作,从此朝堂多了很多怪异的东西,经卷代替了奏折;佛号替代了发布政令。

萧衍在之后的长期岁月里,做和尚成了主业,皇帝成了兼职。大通十二年四月十日,萧衍第三次出家,这次群臣用两亿钱将其赎回。太清元年,三月三日萧衍又第四次出家,在同泰寺住了三十七天,四月十日朝廷出资一亿钱赎回。梁武帝晚年笃信佛法,纵容邪恶,郭祖深形容:“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8】

梁武帝舍身

许多大臣几乎倾家荡产捐资把梁武帝从佛院赎回来,但梁武帝做皇帝的心越来越淡,他认为做和尚才是最大善果。几次翻倍给他“赎身”的钱都被实际行动支持佛教发展事业,一时之间,梁朝的和尚成了天底下最光荣的职业,袈裟成了最时尚的装束。江南烟雨之下,无处不弥漫着浓厚的檀香味道,车马喧嚣早已被佛院的钟声湮没。此后梁武帝愈发对佛学造诣有了极高追求和迷恋,当时有这样一件比较出名的事情:“禅门有个著名的公案,交锋双方是萧衍与禅宗东土初祖菩提达摩。

萧衍问:“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纪,有何功德?”

达摩答:“并无功德。”萧衍大惊,忙问:“为什么说没有功德?”达摩答:“这只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萧衍问:“如何是圣人所求的第一义谛呢?”达摩答:“廓然浩荡,本无圣贤。”并且告诉梁武帝,此处虽然为天下佛寺最多之处,然而后世必然出现假和尚和坏人的藏垢纳污之地。甚至会有假和尚利用佛法的名义赚钱、供奉邪魔的事情发生。

梁武帝与达摩论道

连连碰壁,萧衍未免烦躁,舌锋一转,盯着达摩蓦然厉声抛出一句妙问:“在朕面前的到底是个什么人?”达摩答得更绝:“我也不认识。”梁武帝太清二年(公元548年)东魏降将侯景起兵攻陷健康,在江南动乱三年,使得一度繁华的江南遭到了巨大破坏,史称“侯景之乱”。在梁武帝被俘时,他自我安慰叹息说:“自我得之,自我失之。”没有什么遗憾的。【9】

多少楼台烟雨中

城陷之后,侯景的武士进出皇宫很随便,还佩带武器。萧衍见了很奇怪,问左右侍从,侍从说是侯丞相的卫兵。萧衍生气地喝道:“甚么丞相!不就是侯景吗!“侯景听说了,非常生气,于是派人监视萧衍,萧衍的饮食也被侯景裁减。萧衍口苦干渴,索蜂蜜水,未得实现,忧愤成疾。如果不是放松政务,一心迷恋不该迷恋的佛法,以早期的兢兢业业,或许会将梁超推向空前繁荣,可惜在他的痴迷佛法的不能自拔后,86岁的高龄,被活活饿死在台城,让人为之深沉的叹息。

注释:

【1】《梁书》

【2】赵翼:《读通鉴论》

【3】李延寿《南史》

【4】南史《梁本纪》

【5】南史《梁本纪》

【6】梁书《武帝纪》

【7】《资治通鉴》

【8】《南史》卷《梁宗上》

【9】《南史《梁武帝诸子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42822.html
上一篇乾隆探望32岁弟弟,乾隆刚走,孰料弟弟说:我现在可以去死了
下一篇古代镖师走镖,为何区区十几人,却让胆大妄为的土匪不敢抢劫呢?

为您推荐

人间四月,烟雨江南

人间四月,烟雨江南

自古以来,江南地区便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为之挥毫泼墨。人间四月,烟雨江南,更是别有一番韵味。
烟花三月下江南,古镇韵味正当时

烟花三月下江南,古镇韵味正当时

烟花三月,春风拂面,正是下江南的好时节!江南的古镇,在这个季节里如同绽放的花朵,散发出迷人的芬芳。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古镇,感受那独特的韵味和历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