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昌黎三事为袁州

昌黎三事为袁州

韩愈(公元768年—824年),字退之,号昌黎,自幼勤奋刻苦、学识渊博、直言敢谏,世称“韩昌黎”,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

元和十五年初(公元820年),韩愈迁任袁州刺史。赴任途中,偶遇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瘦骨如柴的妙龄女子。盘问之下得知是一个不堪虐待而逃亡的债奴。上任之后,他发现当地真有不少的良人男女或因天灾影响、或因故举债,被“典贴”给富人。如果超越契约期限而不赎回,就没为家奴。这种做法名目虽殊,却与奴婢不别,虽乖律文,实亏政理。韩愈内心沉重,当即一边奏报朝廷请求重举旧章(唐朝有不许典贴良人男女做奴婢驱使规定),一边制定府规,巧用“计佣折值”取缔“典贴为奴”陋习,将袁州所有“典贴”的良人男女劳役所得报酬同债相抵,超过或两下抵消的,全部释放回归父母,穷苦百姓无不颂其功德。

昌黎书院前韩愈石像庄严肃立

进入春夏相交之际,由于连月无雨,人畜饮水困难,苦不堪言。身为父母官,韩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忧心忡忡、夜不能寝。有人告之,城南仰山之上住着仰山神,善风雨雷云,只要心诚则有求必应。为解民之苦,韩愈亲率州府官员赴袁州仰山神庙求雨。韩愈虔诚祈祷:“因遭天旱,百姓家食无着,已无柴米敬奉神灵。再不降雨,神灵同样无食。若是本人之过冒犯了神灵,请降罪于我,怜悯百姓。只要神灵为百姓降雨,将永保祭祀。”或是被他的诚心感动,不久,天降甘露,旱灾得以缓解。雨过之后,韩愈带领袁州百姓兴修水利、挖沟修渠,大家对他更加感恩戴德。

作为文坛领袖,韩愈自然明白教化人心重在兴文重教。为此,他积极主张兴教育、办学堂、重文化,为袁州百姓提供求学上进之路。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袁州大地文风昌盛、学子扬名。唐代江西64位进士中有32位是袁州人,赢得了“江西进士半袁州”的美誉。其中卢肇、易重分别成为江西第一、第二个状元,有“三年两状元”之称。以至诗人韦庄赞美袁州:“家家生计只琴书,一郡清风似鲁儒。”

袁山之巅昌黎阁巍然耸立

因功绩斐然,韩愈在袁州只干了九个月,就被召回京就任国子祭酒,主管全国学务。九个月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他对袁州人民的情怀却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永生不忘。人们为表达对韩愈的敬仰,立“韩公文祠”(后扩建为昌黎书院)以祀之,建“昌黎阁”、修“昌黎桥”以念之。尤其是那句“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不仅有效推介了袁州的美景,还让世人永远记住了他与袁州的千年情缘。他的事迹告诉世人,只要一心为公、用情为民,老百姓不会忘记,组织也不会亏待。

来源:区史志办

编辑:江佳卿

注:凡属于本公众号内容,未经允许不得私自转载!

大家都在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43866.html
上一篇南京寺庙供奉日本战犯!爱国人士出手,是谁侮辱了14亿中国人的感情?
下一篇丁普郎:在康郎山与陈友谅血战到底,头虽断身尤立,若神明附体!

为您推荐

知人论世之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

知人论世之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新唐书·韩愈传》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新唐书·韩愈传》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擢进士第。会董晋为宣武节度使,表署观察推官。操行坚正,鲠言无所忌。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