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看了《梦华录》才发现,古人想在夏天吃块“冰”实在太难了

看了《梦华录》才发现,古人想在夏天吃块“冰”实在太难了

在古装偶像剧《梦华录》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女主角赵盼儿开设的茶楼在夏热推出了一系列的“冷饮”及冰镇吃食,这些饮品和食物都需要有冰才能够制作完成,但是由于在此之前,赵盼儿姐妹三人得罪了京城十二行的把头池衙内,所以池衙内禁止京城的冰行出售藏冰给赵盼儿。

在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了“藏冰”的习惯,最早关于藏冰的记载出现在《周礼.天官.凌人》:“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通过这一段记载,可以看出在西周的时候,人们会在最冷的十二月里开始凿冰,将冰储存到冰室里面,留到夏季使用。

古代藏冰有多种用途,比如祭祀、防止食品腐烂、保存尸体以及避暑制作冷饮,当然这里面最常用的还是夏季制作冷饮。早在东汉时期,就有了制作冷饮的记载,屈原在《楚辞.招魂》中写道:“挫糟冷饮,酌清凉些。”

冷饮的制作方法也有很多,比如元好问就在在《续夷坚志》里介绍了冰镇珍珠汁的做法:“洮水冬日结小冰……盛夏以蜜水调之,加珍珠粉。”

关于藏冰的地点,“凌”指的就是冰室,也被称为凌阴,在隋唐时期会凿很多深井用来藏冰,这一时期的冰室也被叫为“冰井”,到了明清时期,这种藏冰的地点又被称为冰窑。在秦雍城的遗址处,曾发现了一处春秋时期的凌阴,根据考古人员测量,这处凌阴能够藏冰190立方米。

如果从现代人的视角来看,藏冰无非就是在冬天将冰成块地凿下来,放到冰窖里面,等夏天再使用,看起来是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

但实际上藏冰要经过开采、运输、建造冰窖,并且还要按期保养,在没有机械帮助的情况下,并非一般人力能够完成。

所以在古代,大型冰室通常都是为皇家经营,皇家还会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藏冰。

在宋代以前,藏冰数量不多,每到夏季,冰的价格也非常昂贵,根本不是普通人能够消费起的,根据《云仙杂记》中的记载,在唐代“长安冰雪,至夏日则价等金璧”。

正是由于冰如此稀有、昂贵,所以在唐代如果皇帝能够在夏天,赏赐给大臣一些冰,那绝对是一种极大的荣幸,白居易就曾写过《谢赐冰状》:“今日奉宣圣旨赐臣等冰者,伏以颁冰之仪,朝廷盛典,以其非常之物,用表特异之恩。”

到了宋代,私人建造的冰室逐渐多了一些,冰的价钱也开始逐渐下降,少量冷饮出现在了市场上。《梦梁录》记载:“暑天添卖雪泡梅花酒,或缩脾饮暑药之属”。

古代在冬季藏冰的时候也是有一定标准的,为了保证藏冰的质量,一般都会选择深山溪谷里面打出的坚硬冰块,同时为了保证存储的时长,还要规定所选冰块的尺寸,要求冰块必须在三尺以上,这样才能长期存放。

藏冰一般以北方为主,南方由于气候原因,很难大规模经营。南宋时期由于北方被金占领,为了依然能够有藏冰使用,人们创造出了一些人工制冰的方法,他们会用盐撒在冰上,一层盐,一层冰,结成一块,厚度与北方相差不多,到了第二年夏天使用,可以用来解暑,只不过这样的冰略微有些咸。

到了清代,藏冰大量增加,夏天的时候沿街会有很多叫卖冰块、冷饮的商贩,冰的价格也大幅度下降,《燕京岁时记》里面记载:“京师暑伏以后,则寒贱之子担冰吆卖,曰冰胡儿。”可见这时候京城里面夏季用冰已经是非常普及了,成为了人们避暑的一种重要方式,平民百姓也能够享用,夏季用并不再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了。

由于藏冰的价钱下降,用冰制作的冷食、冷饮品种也逐渐增多,在清代北京竹枝词里面,有很多都是吟咏夏季冷食的。像《梦华录》中孙三娘所研制的那些冷食,大部分应该都是在这个时期才开始出现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49710.html
上一篇秦二世篡位后,名声好、能力强的扶苏为何不起兵,状况根本不允许
下一篇国学成语番外篇(17)赵代夫人:进退两难磨笄自戕

为您推荐

北京最难进的公园 · 刚开一个月

北京最难进的公园 · 刚开一个月

本期LOOK · 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有别于普通休闲公园,是北京唯一的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每年只在4-10月开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