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锦江饭店”创始人董竹君:12岁被卖,她的成功是苦难浸润的结果

“锦江饭店”创始人董竹君:12岁被卖,她的成功是苦难浸润的结果

她,原本是上海私塾里的进步女学生,却在12岁被卖入青楼;

她,堕入风尘幸遇督军将领,逃出生天后结婚,生下一儿四女;

她,不堪忍受丈夫的轻视与傲慢,毅然决然带着四个女儿独闯上海滩;

她,生命不息“折腾”不止,多次创业未竟,最后终于创办享誉海内外的锦江饭店;

她,是那个时代的女性先驱人物,创办女性期刊,资助革命义士,是女中豪杰;

她,因杰出的表现被周总理亲自接见,连续七年担任国家政协委员;

有人说,一个人的名字,就是她的性格,也是她的命运。

她像竹子一样宁折不弯,高洁、出尘;她又是人中君子,坦荡、有胸怀。

她就是董竹君,一个见证了中国近一个世纪历史变迁的风云人物。

1

1900年,世纪之初,董竹君出生在南通市东灶港镇一个非常贫困的家庭里。

父亲董同庆,名字有个“庆”字,生活却一点都不喜庆,整天为生计愁眉苦脸。

董竹君的妈妈在有钱人家帮佣,日子清苦难捱。

董同庆26岁这年,决定带着妻女去上海谋生活。

到了上海,董同庆唯一能做的,就是出卖苦力拉黄包车。

有了微薄的收入,日子总算比在乡下时好些,但董同庆夫妻俩还有个想法。

他们吃够了没文化的苦,说什么也要送女儿去上个私塾。

夫妻俩节衣缩食,整日青菜萝卜随便对付。就这,还是妻子特地趁菜市收摊去买回来的打折货。

好在,夫妻俩唯一的慰藉,是女儿董竹君乖巧可爱,冰雪聪明,在私塾里学到新知识,还回家来教父母。

夫妻俩盼望着董竹君能够学有所成,改变命运,不用像他们这样靠出卖苦力为生。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董竹君12岁这年,父亲董同庆突然患上伤寒症,那个年代这样的疾病足以拖垮一个家庭。

家里的顶梁柱倒了,靠着原先的积蓄维持了一段时间,日子捉襟见肘,董竹君不得不从私塾辍学。

辍学之后家里省了开销,可是董同庆的病一直不见好转,家里越发困难。

夫妻俩一合计,狠心把董竹君送到了清河坊。

清河坊是当地有名的烟花之地,拿着老鸨给的200大洋,董同庆夫妻俩一步三回头,狠心舍下了女儿。

董竹君在清河坊名义是学唱戏,可是在一个腌臜之地,又怎么能够独善其身?

烈性的董竹君,拿着一把剪刀抵在自己的脖子上,终于换得老鸨同意她卖艺不卖身的承诺。

从此,董竹君便可专心唱戏。

和其他风尘女子讪笑卖弄不同,董竹君一直是学生模样,神情忧郁,郁郁寡欢。她也没想到,这样的自己竟吸引到了夏之时。

夏之时比董竹君大12岁,他早年东渡日本学习军事,后来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回国之后从排长做起,参加过辛亥革命,在部队军衔是副都督。

相识之后,夏之时经常光顾清河坊,静静地听董竹君唱戏。曲罢,二人聊起各自的命运,逐渐暗生情愫。

夏之时非常同情董竹君的遭遇,主动提出要帮她赎身。不过让夏之时意外的是,董竹君拒绝了这个提议。

她的理由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离开这青楼,两个人自由自在生活在一起。她不希望自己成为夏之时花钱买回来的东西一样。

面对董竹君的坚持,夏之时只得作罢。

终于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董竹君买通了看管她的老妈子,连夜逃出了清河坊。

出来之后,董竹君与夏之时结婚了。之后,小两口按照事先约定的,一起东渡日本,开始留学。

夏之时还是学习军事知识,董竹君则成为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一名学生。

在日本不到一年,夏之时突然接到老家发来的电报,父亲病重,速归。

董竹君学业未完成,夏之时决定一个人先回国,这时他一个举动,让董竹君感觉后背发冷。

2

鉴于董竹君先前在清河坊的经历,夏之时对于漂亮有气质的妻子并不十分放心。

于是在启程前的头一天晚上,夏之时掏出随身携带的小手枪给董竹君。

并告诉她,有危险的时候可以用来防身;如果让他知道董竹君对他不忠,就让她用这把枪自杀。

年仅15岁的董竹君,看到夏之时严肃的表情,知道他并不是开玩笑。

董竹君战战兢兢地接过枪,谁知夏之时还不放心,他又派了自己的二弟,来监视董竹君的生活。

到1917年初,董竹君从东京御茶之水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原本她想继续去巴黎留学,学习法文。

夏之时非常反对,强烈要求董竹君回到四川。

夫妻团聚之后,于一年后生下第一个女儿夏国琼。

生下女儿没多久,董竹君突然患了肺病。夏之时对妻子退避三舍,多日不曾看望一眼。

恰在此时,夏之时因犯错失去了都督职位,他整日沉迷于烟酒女色,对妻子女儿毫不关心。

董竹君肺病刚好,女儿又染上荨麻疹。

为了照顾女儿,董竹君不仅腾出一间屋子消毒,还和女儿单独住在里面,衣不解带守了40多天,女儿终于化险为夷。

董竹君和夏之时开始有了争吵。

夏之时认为董竹君小题大做,为了一个小孩,如此大费周章。那个年代病死的孩子太常见,董竹君的做法太书生气。

董竹君也不争辩,只顾自己把女儿照顾好。这之后几年,董竹君陆续又生下了三个女儿一个儿子。

孩子多了家务事多,董竹君和夏之时的裂痕越来越深。

到1929年,小儿子三岁, 董竹君向夏之时提出离婚,却遭到了拒绝。

夏之时喝了酒,脾气暴躁,轻则吼骂摔东西,重则辱骂董竹君,说她当初攀附自己脱离苦海,如今却不服管教。“你算什么东西!”

春风得意之时,他是怜香惜玉的军官将领;事业受挫时,他成了拿妻女当出气筒的落魄男人。

除了丈夫的责骂,董竹君还要面对夫家整个家族的不接纳。

尽管已经结婚多年,但婆家对于董竹君的出身和经历,一直耿耿于怀,觉得她配不上夏之时。

门不当,户不对,有个青楼出身的儿媳妇,说出去让人戳脊梁骨。

董竹君努力融入,跟年长的佣人学规矩,学做菜,学缝纫,学怎么做一个让家族满意的好媳妇。

然而,心里的刺一旦存在便无法根除,天长日久,只会越来越锋利、扎人。

董竹君的低眉顺眼没有换来婆家的接纳,反而连带几个女儿也受气、看脸色。

自己被轻视,女儿也不被重视,可是又离不了婚,无奈之下,董竹君带着4个女儿去了上海。

之所以只带女儿不带儿子,因为她知道重男轻女的夫家,是不会亏待儿子的。女儿在身边,自己就是累死,也要护她们周全。

要感谢这次出走,董竹君才有了后来的事业。

3

到了上海以后,董竹君做的第一件事,是给几个女儿找学堂。

为了交学费,她变卖了首饰,从原先环佩叮当的官太太,慢慢成了浑身素净没有一件首饰的普通妇女。

有文化,勤劳能干,董竹君做过很多工作,加上大女儿在老家学过钢琴,可以做家教贴补家用。

一年之后,董竹君就鼓捣着开了个出租黄包车的小公司。当初,父亲靠拉黄包车养活一家人,如今,她也要靠黄包车养活几个女儿。

有了点积蓄之后,董竹君又投资,开了个富祥女子织袜厂,厂里清一色女员工。她知道,没有文化找不到光鲜工作的女性,太需要一份工作,一份收入。

就这样在上海待了五年,董竹君不仅养活了自己和四个女儿,还把两间公司经营得有声有色。

1934年,董竹君再次回到四川,向夏之时提出离婚。

当年,董竹君带着四个女儿离家出走,在当地是轰动一时的新闻,各家报纸都报道了这件事,夏家觉得脸上无光。

在董竹君初到上海最难捱的时候,夏之时为了“教训”妻子,让她知难而退,对妻女没有任何经济上的资助。

如今,她翅膀硬了,要离婚,夏之时没有再挽留,两人爽快办了手续。

离婚,董竹君只有两个要求:一是女儿跟着自己生活,希望困难的时候,夏之时不要断了抚养费;

二是哪天自己如果不在了,希望夏之时遵守承诺,一定供四个女儿上完大学。

夏之时大手一挥,像甩掉碍眼的东西一样,答应了董竹君的要求。

离婚后,董竹君又开了一间纱管厂,无奈遭遇炮火袭击,厂子没了。

人在绝境,最不能放弃的就是希望。更何况,跟以前经历相比,厂子没了不是什么生死大事,董竹君一直计划着,要再做点什么。

于是在1935的3月15日,锦江川菜馆挂牌成立了。

从选址,到装修,从厨师人选,到桌椅摆放,董竹君一直亲力亲为,天天撸着袖子跟员工起早贪黑。

菜馆生意很不错,很快就打出了招牌,日日高朋满座。就连上海滩三巨头张啸林、杜月笙、黄金荣,都成了店里的常客。

江苏上海两地官员政要开会,也都首选锦江。一是饭菜确实做得好,二是规模大,上档次,也安静。

就连卓别林访华,也在锦江川菜馆尝到了特色的香酥鸭子。

饭店规模起来之后,董竹君还成立一个锦江茶室,专门用于我党地下联络点。同时,她还接济过宋时轮、夏衍等革命义士。

1947年,董竹君又成立了一间美华印刷厂,工人都是年轻学生,为的是接应革命人士,传递消息。

上海解放后,董竹君的锦江川菜馆也已经改成了锦江饭店,为了国家需要,她毫不犹豫将饭店捐了出去。

锦江饭店也成了我国第一个国宾馆。

捐饭店的同时,董竹君还一并捐出了自己15万美元积蓄,以及一套花园洋房,自己只留了郭沫若题的《沁园春》,以及一套文房四宝。

董竹君也没有想到,年逾古稀之年,却遭遇了一场牢狱之灾。

4

当时,董竹君忙于生意,把四个女儿送到附近洋务学堂。担心时间长了女儿思想上受影响,于是董竹君经常给女儿讲革命者的故事。

同时,她还带女儿去听鲁迅在大学的演讲,适时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董竹君还意识到,光教育自己的女儿还不够,她要让千千万女性同胞有自主意识,明白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1937年,董竹君创办了半月刊《上海妇女》,希望女性自强起来。

几个女儿受妈妈影响,也都爱学习,做家务,爱干净,人美心善。

后来运动起来,董竹君因为留学加上做生意接触三教九流,被扣上帽子,关进了牢房。

可即便如此,董竹君仍每天按时起床,把床铺、房间收拾干净,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精气神完全没有倒。

之后,错误被纠正,董竹君回了家,还成了政协委员,受到周总理亲自接见。

80岁之后,董竹君开始写回忆录《我的一个世纪》,前后写了八年,终于完成了这部40万字的巨作。

1997年12月初,《读书时间》采访了董竹君,听她讲上私塾、离婚、创业前前后后的故事。

可是在节目播出后一个小时,董竹君因重感冒去世了,享年97岁。

从旧社会到新社会,从青楼卖艺女子到名震上海滩的女企业家,董竹君走过了近一个世纪。

她见证了百年历史,她也为自己的人生谱写了一部传奇之作。

董竹君是不幸的,她生在一个动荡的年代,命运由不得她选择。

可她又是幸运的,这幸运,依靠的是她的聪明才智和勤劳的双手,以及她不服输不放弃的坚定信念。

人生起起落落,难免遇到风浪,重要的是,命运之帆牢牢握在自己手里,方能改写人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53737.html
上一篇读《辽史》:小说《杨家将》中被杨七郎一枪挑死的耶律沙真的那么不堪么?
下一篇佛系荆州,女王天下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